李丹 丁思尧
摘 要:赫哲族英雄故事史诗为赫哲族民俗美术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也为赫哲族连环画创作提供重要素材,以赫哲族传统故事创作的连环画主要表达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赫哲族连环画再现了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生生不息的场景,将赫哲族传统艺术和传统风俗表现出来,通过对赫哲族连环画创作的表达,提高人们对赫哲族绘画语言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赫哲族连环画的创作,使其具有直观性和通俗性,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同时作品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反映赫哲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思想,将赫哲族艺术文化深挖掘、深探索,创作出符合时代使命,表现时代艺术的高端艺术作品,用创新语言和符号表达当代艺术,坚持从传统中找突破点、找创新点,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努力发挥艺术个性,提高原创力,创作出精湛的优秀艺术作品。
关键词:赫哲族;连环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5-00-03
一、赫哲族连环画创作的目的与意义
赫哲族是中国较少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地处北方边陲小镇,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赫哲族部落中流传着不朽的英雄故事史诗,这也为连环画创作提供了较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留下可塑依据,将赫哲族经典故事转变成连环画表现形式,用绘画的手段将其再现,使其更加生动和更具感染力,同时也能图文并茂,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连环画在当下是很热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提到连环画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小时候看过的小人书、连环画报,连环画近些年得到画坛上的重视,全国上下齐聚力量,也举办了多场架上连环画艺术展活动和宣传活动。连环画艺术也是我们要提倡、传承和发扬的。我们要使中国传统连环画艺术不断发展,使其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和演变,这也需要大量画家踊跃参加创作实践。从全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连环画到地方省级展览,连环画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近两年来,对黑龙江地域特色连环画的探索和研究,也得到广大艺术家的重视。传承经典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较少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连环画创作者一直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讲述一个故事或事件,其图文并茂、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受到人们的喜爱。连环画作品取材多样化,多表现现实社会或者故事传说和古籍典故等。赫哲族连环画故事场景多表现北方地区树林、河流、地方性、人文风俗等,通过画者的主观归纳与艺术创造,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连环画系列作品。赫哲族连环画以细腻的手法加以描绘,表现大量的云纹和水纹,这也是对传统图案表现的继承和发扬,大量程式化模式中将树、水、云归纳出更具有符号化的元素,这也是对地域场景积累出的物象外在的表现。画面中的形象、结构、动势、笔法等方面也都是借鉴中国的传统表现模式和形式美感,以及对绘画规律性的运用。既注重画面的线条分割,云水形态变化的描写,又注重人物情感的传达,特别是对线条结构和质量要求非常严谨,可见创作者的用心与专注。连环画首先重在情节,要有叙事性和情节变化,每套连环画创作主要以人物形象为主线,表现他热爱家乡,英勇无敌地与前来侵略的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其次,连环画要结合每个情节段落,配上相应的画面和作品,并设计出文字脚本。连环画创作都是作者结合自身阅读的书籍以及影视故事作品和传说故事,最后编写成的一段具有精彩故事情节的内容,以此更直观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1]。
二、赫哲族连环画创作的特点
(一)具有地域性
赫哲族连环画创作有其自身特色。首先,它是具有地域性的,赫哲族地处北方寒冷地带,大多数赫哲人居住在三江交汇处,如依兰县、饶河县、八岔县等。松花江、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为赫哲族人民提供了大量的鱼类,给人们捕鱼提供不可缺少的场所,所以居住在岸边的赫哲人都能以捕鱼、狩猎为主。寒冷的季节也为赫哲人提供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用兽皮和鱼皮进行保暖,久而久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鱼皮文化。起初鱼皮衣和鱼皮帽只是用于保暖的初级生活必备品,后来随着人们的审美不断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鱼皮制品从单一的衣物变成了众多的艺术品和工艺品,鱼皮画也成为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赫哲人民,在举行盛大节日时,也是身着鱼皮衣,手拿鱼皮鼓,依旧唱着古老的“伊玛堪”,用传统的方式表达着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2]。
(二)具有直观性和连续性
因为赫哲族没有文字,他们世代用“伊玛堪”说唱记录着英雄故事。许多专家、学者为了保护这些经典故事而为之付出努力,他们将赫哲族传统文化进行梳理、保存和传播,经过岁月的流传,赫哲族英雄故事传说被艺术家说唱,用美术创作形式表达出来。就连环画创作来说,它能够具体生动地表达出赫哲族英雄故事的精彩情节,让观者身临其境,直接走进故事,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他能够直接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外貌、服饰以及不同场景等,在徐徐展开的场景中,连续不断地将故事展开,这也是对赫哲族文化的更真切、更直白的表达。结合鲜明的人物特征,深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心和精神面貌。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笔墨技法的同时也是对连环画创作的直观表达,使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的发展和变化,有利于赫哲族发展,赫哲族连环画创作也是增进文化認同的载体,体现美术创作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从客观出发,深入挖掘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当代艺术的思想性和审美性。我们始终要牢记“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使命和担当,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滋养文艺创作的主要任务,开展特色文化保护工作,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素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的艺术表达[3]。
(三)故事情节具有生动性及丰富性
在“依玛堪”说唱中,我们不难看出故事起伏跌宕,生动丰富,感人至深,这也为赫哲族连环画创作提供更好的素材。在连环画创作中,根据人物性格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故事情节,多以英雄形象为主,故事情节有拯救家园的,有为爱情奋不顾身的感情故事,有为了正义与反派做斗争的,还有不畏艰难险阻去拯救父兄的感人场景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为连环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传承和保护赫哲族传统文化留下宝贵的资料,表达出赫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的场景,记录赫哲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每一部分作品都可以独立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场景、人文气息,在构图方式上,也注重人物的组合和线条疏密的关系。首先,以狩猎为主,将赫哲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出来,也是对赫哲族地域特色展现的重要方式,用艺术手法和创新视角来传达现实主义人文情怀。其次,捕鱼场景的描绘,赫哲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渔猎民族,捕鱼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他们身披鱼皮衣、头戴鱼皮帽、脚穿鱼皮鞋,现代鱼皮制手工艺品也层出不穷,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最后,婚嫁和盛大节庆场面的描绘,主要是展现赫哲族人民本土风俗的婚姻嫁娶事件,展现赫哲族历史传统风俗文化,画面中人们都是盛装出行,载歌载舞,一片祥和,把赫哲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赫哲族人民勤劳、自立、自给自足的场面描绘出来,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喜爱赫哲族,实现对赫哲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广泛传播[4]。
(四)具有绘画性、装饰性和时代性
用富有鲜明的个性语言特征表现东北赫哲族的地域特性,呈现黑龙江省较少民族赫哲族艺术的新面貌。赫哲族连环画作品大多运用中国传统线描勾勒,画面呈现工笔密体手法,延续了唐代吴道子线描的特点,基于线条疏密的组织而体现物体的特征,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条都符合造型的传神要求,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韵律美。将人物服饰、吉祥图案、云纹和水纹表现在画面中,其中人物服饰和衣纹也运用了大量古代人物十八描的方法,将人物生动的造型表现得淋漓尽致。整幅作品体现了线描的轻重、浓淡、粗细、虚实、长短等笔法,表现出物象的体积、形态、质感、量感、运动感等,用简练的线条刻画生动的形象。画面在白描的基础上又随类赋彩,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设色方法,这也是一种评画的标准,是中国画用色的基本原则,作品根据赫哲族民俗特色、服饰变化和人物特征,运用大量矿物质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等,使画面颜色艳丽、古朴,传达美的意境。赫哲族连环画在创作过程中,整体画面要求虚实得当,主次分明。在体现赫哲族人民的鲜明特征的同时,要求画面人物与背景之间有虚实变化、有主次之分,为了避免画面过于单调,用树木、房屋、祥云、群鹿、喜鹊等来丰富画面,也采用了大量的装饰图案来填补画面空白,用装饰的艺术手法再现赫哲族地域特征,让观赏者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美的感受。赫哲族连环画创作的传承和发扬,用传统技法将较少民族特色表达出来,既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又弘扬了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关注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民俗风情、社会现实等问题,这也是鼓励艺术家要勇于创作,勇于抢救消失的较少民族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段,只有具备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和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作为现代青年艺术家,更应该肩负起绘画的重任,使艺术作品起到教育、传播、继承和发扬等功能,也想通过赫哲族连环画创作和研究引导人们对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用连环画创作技法来表现较少民族绘画语言,彰显美术创作的民族性,体现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地域性,画面以线造型,以水为媒,随类赋彩,在绘画技法研究方面是对传统笔墨技法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传统笔墨技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将赫哲族的艺术特点、风俗文化用传统笔墨技法表现于画面中,使其更具时代性,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对赫哲族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提炼出特色的艺术元素,加之连环画多样的创作手法,既注重赫哲族本身的绘画语言特征,又不失画面的整体效果,将赫哲族民俗元素打散与重构,将有艺术特色的符号重组于画面中,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充分展现赫哲族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5]。
三、赫哲族连环画创作的必要性
赫哲族连环画创作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创作源泉,充分体现在全国人民友好团结下,赫哲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也体现了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梦想,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赫哲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对未来美好生活无限憧憬,同时用连环画作品记录和传承宝贵文化遗产,用创新性思维和艺术语言表现赫哲族民俗风情,引导人们重视较少民族传统文化。
四、结束语
赫哲族连环画创作将赫哲族传统艺术和传统风俗表现出来,美术创作是增进文化认同的载体,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体现美术创作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人们对传统文化认同和绘画语言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赫哲族连环画的表达,使其具有直观性和通俗性,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同时,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反映赫哲族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状态,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将赫哲族艺术文化深挖掘、深探索,创作出符合时代使命,表现时代艺术的高端艺术作品,用创新语言和符号抒发当代艺术家的审美精神,坚持从传统中找突破点、找创新点,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努力发挥艺术个性,提高原创力,创作出精湛的优秀艺术作品。对赫哲族连环画创作与研究有利于赫哲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进一步发挥赫哲族文化的潜在价值和优势,使其在保持单一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更具时代性,更好地保存民族记忆并创新发展,有利于以民族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带动民族经济的发展。通过对黑龙江地域赫哲族连环画创作和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创新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有助于赫哲族传统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有力传播,提高人们对赫哲族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度关注,以文化创新助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赫哲族连环画作品展示,深入了解赫哲族历史文化,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6]。
参考文献: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2]黄任远.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英雄叙事诗·赫哲族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郝庆云,纪悦生.赫哲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张敏杰.赫哲族鱼皮文化研究[M].哈爾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
[5]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6]王相生,孟玲玲,孙熠.赫哲族风俗画传承与发展问题对策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08):215-216.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赫哲族伊马堪文化符号的视觉化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BH155)。
作者简介:李丹(1982-),女,黑龙江依兰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国画、连环画、赫哲族民俗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