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牟 杨博华
摘 要:本文将从中国手风琴发展史的四个时间节点出发,研究中国手风琴的发展脉络,对其发展过程中手风琴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关于中国手风琴现状的见解。
关键词:手风琴的历史发展;手风琴的发展现状;手风琴的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3-00-03
奔波于生计的人们迎着朝阳出发,勤劳的赶路人在披星戴月中不断前行,留给我们自省的时间所剩无几。朝花夕拾不重要吗?自然是重要的,虽说往事不可追忆,但读史以明智,知古可鉴今,回头看并不是沉迷旧事不可自拔,而是从中得出新的理念。在日复一日的提高琴技的步伐中,我们是否应当停下脚步,去了解这部每日陪伴着我们的乐器——手风琴,去审视中国手风琴的发展现状,去为今后的手风琴发展做出一分贡献。
一、早春——芽苞初放
手风琴这部乐器,从乐器的定义上来说,是一部西洋乐器,但实际上手风琴的“根”起源于中国。西洋乐器手风琴的“前世”,是中国民族乐器“笙”,起源于我国汉族,是汉族的传统吹奏乐器,于中国清朝乾隆四十二年由法国传教士Pere Amiot传入欧洲。
从真正意义上使得手风琴这部乐器产生的人,是德国器乐工匠师Friedrdch Buschman,是他将笙的基本形态改变,给琴身加了风箱;是他将笙的演奏方式变化,笙的演奏方式是吹奏,但手风琴的演奏方式是弹奏,演奏方式从呼吸运动转为了手臂(身体)运动;但他并未将发声原理改变,手风琴的“前身”依旧是运用空气流动使得琴体中的簧片发生振动,从而发出乐音。最终,由奥地利风琴工匠师Cyrillus Demian于1829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部拥有左手和弦的手风琴,并命名为“Accordion”,这个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后在19世纪末,南美地区有一种外形与Accordion完全不同,但发声原理和演奏方式几乎一致的乐器流行起来,形状为六角形,是由德国音乐家Heinrich Band发明的,其乐器的名称为“Bandoneon”,后成为阿根廷的探戈乐曲中的灵魂乐器。
同时期的俄国也在大量生产手风琴,期间俄国人为其手风琴的音域问题反复修整更新,直至1905年,俄国人正式命名键钮式手风琴为“巴扬”,并将其作为俄国的民族乐器。20世纪初,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为战争等缘故,导致了大量的俄国人长居哈尔滨,因此俄国民族乐器“巴扬”传入中国境内,给当时的中国音乐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新潮。
1908年,清国张郑紫英氏撰写的《手风琴独习》出版了,此书描述了张郑紫英氏在日本留学时见到手风琴的初印象,详细介绍了手风琴的结构和演奏方法,以及手风琴这部乐器与当代中国国情的契合度的分析。由此,全音阶手风琴的这粒种子就正式播种在中华大地上。
20世纪30年代,德国HOHNER手风琴公司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先后带来了键盘式手风琴和德国HOHNER自创的键钮式手风琴,将手风琴这一新型乐器“摇身一变”转化为当时的热门乐器,进而推动了中国手风琴的发展[1]。
“朝花夕拾”的部分拉开序幕,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是这部乐器的开始,这也注定了手风琴这部乐器的红色革命色彩将永远鲜艳。春季里播种的种子已开始发芽,即使知道未来的路艰难险阻,也义无反顾。
二、盛夏——花蕾初绽
手风琴之所以能在中国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手风琴与当时的中国国情有着极高的适配度。20世纪初,手风琴这部乐器才刚刚活跃于人前,正在急速地成长着,不断地展示着它舶来品的优点,也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的血性凝聚。在那个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时代里,人们连基本的生存都变得格外艰难,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一部乐器可以被称作“慰藉”的话,应该会是手风琴。手风琴在那个年代里,是一部乐器,也是一份寄托。
论其手风琴与20世纪初的中国国情的适配度,定要从手风琴本身展开。首先,从乐器的构造来说,手风琴有两条背带,不论是演奏时背于身前,还是跋涉时背于身后,都是极其便利的;从乐器的体积上来说,和钢琴相比,手风琴可随时移动,孩童也可以随身攜带;从乐器的保养上来说,和同样具有携带性的小提琴相比,手风琴对于湿度和温度并不敏感,不会因为琴身的污损而导致琴的音色变化,也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演奏或闲置而影响音的准确度。由此可见,手风琴的携带性极强,不需要特定的地点演奏,也不需要过于精细的保护,是一部极为便利的乐器,故演奏手风琴的场所极为丰富且多变。可能会在某个街边吆喝的小摊前见到手风琴,也可能在某个金碧辉煌的私人沙龙里见到手风琴,也可能会在琅琅读书声的学堂中见到手风琴。它仿佛无处不在,就像那随风飘扬的不知名的种子,一旦落入泥土里就顽强且用力生长着。此时的手风琴不再是有一棵需要精心呵护的幼苗了,它已经是一株含苞待放的花朵。
再者,手风琴的音量宏大,非常适合在大型的场合演奏,从而手风琴的曝光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得手风琴的学习者接踵而至;手风琴的音色优美,演奏旋律性强的乐曲可谓是手到擒来,为手风琴专门创作的作品自是数不胜数,优秀的手风琴作品也使得手风琴的发展势如破竹;手风琴的演奏形式多样,手风琴可独奏,也可与其他乐器合奏,或是给合唱伴奏。到了20世纪3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手风琴学习者出类拔萃,手风琴这部乐器算是在中国乐坛中拥有一席之地了。手风琴这朵花,正值青春年华,肆意绽放着。
20世纪40年代晚期,键盘式手风琴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歌舞团的伴奏中,这些歌舞团大多是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此阶段过后,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色彩和深厚的革命情感便深深融入手风琴的骨髓中,使得手风琴变成了“中国化”的一部西洋乐器。直至1966年,许多西洋乐器都被禁止学习与演奏,但手风琴并未受到特别大的影响,在此期间手风琴变成了“一枝独秀”的存在。
之后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中国手风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的辛劳付出,中国手风琴乐坛的新晋演奏人才大量地涌出,中国手风琴的优秀作品也层出不穷,中国手风琴学习者的人数在此时期内也达到了顶峰。但是,盛夏的蝉鸣不会一直持续,深秋会带走蝉鸣,迎来那漫山遍野的秋色[2]。
三、深秋——沉寂
21世纪,国家逐渐壮大腾飞,全国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一步步走向富强美好,民众生活也随着国家的脚步,走上了康庄大道。在如此的“中国速度”下,中国的音乐大环境定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瞬息万变的“信息大爆炸”,使得中国的音乐发展急速更迭,在各式各样的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崛起之下,中国的音乐环境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也使得手风琴这株并未准备争奇斗艳的花,沉寂了。
20世纪时,手风琴的优点有便携性。但21世纪时,人们不再需要考虑乐器是否易携带,不需要考虑乐器的体积大小,甚至不需要再去考虑乐器的保养问题。更多考虑的是,这部乐器的做工是否精美,音色是否优美悦耳,是否“小资”等。
20世纪时,手风琴的优点有音量大,因这一特点,手风琴多出现在街边小摊的宣传吆喝声中,多出现在大型的联欢活动中,多出现在舞厅或是咖啡厅等场所中,但这也使得演奏手风琴的场所不登大雅之堂。
20世纪时,手风琴的优点也有音色优美,但是前文所提到的手风琴多为传统低音手风琴。传统低音手风琴只有右手部分可演奏超过两个八度的旋律,左手部分则只能演奏一个八度内的乐音,左手部分以和弦音为主。但21世纪时,在和钢琴的音域比较之下,手风琴相形见绌。
20世纪时,手风琴的优点有可独奏、重奏以及伴奏多种演奏形式。但21世纪时,国民纷纷关注独奏乐器,这也使得手风琴的优点变得无关紧要。
行至此处,只能说手风琴“沉寂”的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的问题,这些躲藏在手风琴的优点后的“隐患”也会是手风琴日后发展的绊脚石。
从前文的研究中可得出,现流行于世的同种形态的手风琴共有两种,一是键盘式手风琴,二是键钮式手风琴,其差异为右手部分的琴键是键盘还是键钮。这两种手风琴,又分为传统低音和自由低音,传统低音的左手音域为一个八度,有相对应的和弦,而自由低音的左手音域则为五个八度。自由低音的风箱前部左侧有一个转换器,可供演奏者切换传统低音或是自由低音,所以自由低音在保留传统低音的和弦特色的同时,又可切换为自由低音。
一部自由低音手风琴,实际上是两种手风琴系统的结合,如此一来自由低音的造价就昂贵了许多。相较于传统低音,自由低音的价格动辄就高出十倍至三十倍,这样的价格即使是放在21世纪20年代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更不说21世纪初了。再细化手风琴的分支,自由低音手风琴中还分有流行琴和古典琴。流行琴的琴体颜色多为彩色,色彩对比度高,更具有视觉冲击,音色亮丽,更符合现代流行乐曲的审美,有着极高的吸引力;而古典琴的琴体以黑色为主,音色沉稳内敛。如若演奏家想要演奏古典曲目时,用古典琴为佳,反之亦然。如此,面对手风琴的诸多分类,以及自由低音的这笔高昂的乐器投资,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这也导致了高水平手风琴学习者的人数骤降[3]。
相较于其他的乐器,手风琴还有“尺寸”之分,随着学习者的身高变化,手风琴尺寸也需要更换,这造成了学习者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手风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手的肌肉记忆也会因为琴的尺寸变化被打乱。因为琴的尺寸,不仅仅是关乎琴体的大小变化,也涉及琴键的数量变化,且琴体越大,重量越重。以一部120Bass传统低音手风琴为例,重量约为10公斤,以一部106键自由低音手风琴为例,重量约为15公斤。因此,手風琴学习者不仅要不断接受琴的大小尺寸变化,还需要接受其重量变化。
若是从幼时就开始学习手风琴,手风琴的尺寸变化应会经历三个阶段,先是8Bass、16Bass、32Bass、再是48Bass、60Bass、72Bass,最后是80Bass、96Bass、120Bass。这三个阶段中,换琴次数比较多的是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所以经历完手风琴的所有换琴过程,一般情况下会需要更换4个以上不同型号的琴,这引致了手风琴的儿童学习者减少。
四、来年春季——花香清幽
目前,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再是如何打破沉寂,而是如何能将手风琴这部乐器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
如果想要一部乐器,能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一定不是将这部乐器放于展台之上,仅供大众欣赏。正确的方式是用最新颖的手风琴,带着有新鲜血液的曲目,以最完美的表演呈现给观众。随着我国的手风琴厂的振兴和国门的“开放”,新颖的手风琴应有尽有。
我国现有的手风琴教材多为传统低音曲目,自由低音曲目多为高阶曲目,并没有很多适于启蒙和基础教学的,使得现阶段的学习者都直接挪用钢琴曲目来作为基础练习。我国的手风琴考级规定曲的侧重点,也较为倾向传统低音曲目,自由低音曲目数量占比低。针对其曲目问题,我国手风琴前辈们也正为此做出努力。在手风琴曲目上,我国积极举办手风琴原创曲目大赛,如“福田杯”国际手风琴作曲大赛和《中国手风琴新作品征集》等。我国现在层见叠出的手风琴原创曲目,饱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些曲目的出现一步步地向前推进着我国的手风琴教学事业。
如果想要一部乐器风靡全中国,最好的方式一定不是将每一个手风琴学习者都培养为高精尖人才,而是尊重每一种学习手风琴的方式,为其定制不同的学习计划。手风琴的种类繁多,可以让想要迈进专业道路的学习者学习键钮式自由低音,在学习这类手风琴时,不会涉及键盘类手风琴的“降低或提高八度演奏”的问题;可以让想要培养音乐爱好、提高艺术修养的学习者学习流行手风琴,其音色更适合演奏流行音乐和作伴奏乐器。
手风琴的风箱技巧和变音器的使用,在古典曲目中使用次数受限,但在近现代曲目或流行曲目中则恰好相反,这都是手风琴的撒手锏。我们不应该完全复制其他乐器的成功案例,一味地死盯手风琴的缺点,我们应重视手风琴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应继续坚持走民族化的道路,相信民族化的产物才是最核心的要素。
五、结束语
暮鼓朝钟的声音并不悦耳动听,朝花夕拾的故事也不是一帆风顺,手风琴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呈螺旋式上升。风不会停下,但只要花香清幽,尽力绽放,来来往往的人们会驻足观看,会见证手风琴之后的发展,但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影响我们对手风琴这部乐器的热爱与坚持,望共勉。
参考文献:
[1]刘健婷.中国手风琴艺术社会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5.
[2]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
[3]王域平.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音乐,2001(0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