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的现实观照:要素、价值与回应

2023-06-26 09:02:31朱前星郭文静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朱前星 郭文静

摘要: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是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系统的外在话语表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舆论基础。其现实要素包括基础理论、政治立场、哲学思维、话语表述、沟通效果和话语权等。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急需形成党建国际话语的优势,推动从严管党治党,指引党的建设之使命取向。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作出现实回应:守正创新党建话语体系的理论觉悟,站稳人民至上的话语立场,拓宽党建话语表达渠道,以此真正达成对党建话语体系的现实观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现实观照

作者简介:朱前星,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文静,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邮政编码 321004)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1-0001-05

话语作为一种语言行为,是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具体包括:在一个特定的语境和社会背景中通过文本、文字的内容、交流的对象而展开的一种交际活动。[1]构建有广泛影响力的党建话语体系,要有充满活力的新概念、新逻辑。[2]这就需要根据实践对新事物进行研究、整理和抽象,并根据科学建构和学术研究的新进展,不断产生新的逻辑理论。

一、党建话语体系的现实要素

话语是由概念范畴和用于表达的逻辑规则所构成,它的核心是概念范畴。话语体系的核心也同样是概念范畴,它是由一定的逻辑规则和用来表达某个理论的系统化范畴构成的,而在概念范畴中最主要的支撑力则是现实要素的逻辑规则,决定了党建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容和方向。

(一)基础理论

话语既是思想理论的展示,也是道路取向的体现。要扎根中国传统、参考借鉴国外,构建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由学术规范和学术成果构成。学科体系是学科知识体系的简称,一般是指专业学科门类。学科体系又经过不断的发展,提炼观点形成思想体系,为话语体系提供了内在的理论支撑。应该以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为基础,对世界多样性、中国道路和中华文明进行理论阐释。这一理论以世界的多样性为前提,以中国道路为基石,以中华新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为核心。党建话语研究既要“内视”,不断探索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要“反听”,主动探求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归纳、升华出一些反映中国道路的新概念、新领域、新表述、新思想,使中国的话语体系更充实,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魄。

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涉及我国的政治理念、政党体系等,蕴涵着我们党的核心价值和文化立场。党建话语体系的不断建构体现了我国在党建工作上的决心和毅力,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理论解读、理论实践方面前赴后继,通过文学作品、话语表达、人才输送,向世界介绍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体现中国智慧的优秀话语文化。开放包容、兼容并包,努力打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党的建设话语的改革,可以使党保持蓬勃生命力和活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的认可度,为党的执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党的建设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积极推进党的建设话语创新,实现与时俱进的党的建设话语体系机制,夯实党长期执政的话语基础。

(二)政治立场

话语体系代表话语主体的一种意识形态,必然站在特定的政治立场上。有影响力的关键话语要素即为政治蕴涵,政治蕴涵要涉及话语表达、话语立场、话语观点、话语方法等,话语体系的现实追求是为了获得和提高话语权。党建话语体系的建构要阐明中国道路所具有的科学性、道义性及其世界意义,讲清楚中国道路符合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道理。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党的领导、人民主体以及市场配置形成的合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总结有十条经验,其中居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源所在、血脉所在。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理论表现。市场配置体现了政府和市场二者的有机统一。想要更好地表达政治立场,必须形成有效的、科学的话语形式,进而讲述好中国故事、中国理论。

(三)哲学思维

意识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作为意识的载体与意识紧密连接,但意识思维又独立于语言。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大脑的一种功能和属性。借助思维方式的话语对话语系统的形成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话语体系所包含的科学性、说服力等也受制于具体的说话方式。思维方式贯穿话语体系始终,所以思维方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至关重要。因此,要建立关于党建话语体系的谠言嘉论,势必要研究和发展党建话语的思维方式,这要求我们提升思维高度,丰富思维方法,扩充思维视角。

(四)话语表述

话语表述作为沟通互动的一种手段,承载了一定的思维和文化理念,话语要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概念框架。中國不缺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所以,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在党建话语融通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解释好、阐述通。这就需要创新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述中国党建话语故事的实践中,常常用形象生动的细节,生动具体地表达。如“老虎苍蝇一起打”“中国梦”“四个自信”“八项规定”等,把中国故事讲得妙趣横生、扣人心弦,这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要想讲好新时代党建话语故事,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只有创新思维、内容、题材、方式、方法、工作体制机制,让国际范儿和中国范儿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既有思想的影响力、文化的感染力,也有道德的信服力、情感的凝聚力,才能赢得人心、凝聚共识。

(五)沟通效果

沟通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和社会的互动。话语的题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沟通实现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话语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沟通传播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话语的意义传递。因此,研究话语沟通的有效性变得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世界各国跨文化、跨时空的话语传播变为常态。然而话语沟通却出现“一个话语、各自表述”的局面,甚至在实际的传播研究工作中党建话语存在“失声”现象,党建话语在生成、传播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没有回应或无效回应的问题。

讲好中国故事,还需精准把握好“故事”和“讲好”这两个关键要素。其中,故事是叙事话语,强调的是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讲”则是故事的阐释方面,强调解释说明。党建话语体系要灵活运用“讲故事”的传播路径,当新话语出现时,应立即进行全面、准确的表述、区分和宣传,并用“发声”有效和权威地回应。

(六)话语权

“话语”与“权”组合形成“话语权”概念,“权”的释义一为“权利”,二为“权力”。那么,“话语”与“权”结合也出现两种结果,即“话语权利”或“话语权力”。“话语权利”指的是表达权、平等表决权、辩论权或回应权,而话语权力往往更倾向于其所拥有的权力,即它是行使权利的载体和方式。现代语境中的话语权,基本指“话语权力”,即话语是权力的一种载体和表达方式,其中也包含“话语权利”。话语可以引导人们的思维语言和实际行为,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力。西方较早涉及话语主导或领导的是葛兰西的文化领导理论。在葛兰西看来,除了国家统治的政治上层建筑(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以及伦理文化领导之外,社会的文化和意識形态功能也会逐渐加强,起源于实践活动的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控制人们。话语权不是自然拥有的,需要争取,话语权的基本含义,揭示了话语权的本质属性。因此,执政党要通过有逻辑的发言,特别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话语体系,实现国家富强、社会繁荣和人民幸福。

二、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党的话语体系的建设也面临新的使命,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贯穿到党建话语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党建话语的创建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为回应党建体系理论的现实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实践要求、解决党建话语问题的使命指向,持续推进党建话语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刻不容缓。

(一)形成党建国际话语的主动优势

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权不仅仅指党建话语在国内的权力,也不可忽视党建话语在国际上的权力。我国虽然在经济实力上跃居世界第二,但在文化上却面临国际上的话语权“失语失衡”形势。[3]在党建话语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部分研究党建话语体系的专家学者热衷于用西方范式解读中国话语,针对党的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出各种各样的“洋处方”。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来开展党的建设研究,既要话语发展硬实力又要话语文化软实力,从而在中西方对话的过程中,形成党建国际话语主动优势。我们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历史方位,也处在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发展的关键时期和战略机遇期。所以,党建话语体系的现实观照在于,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来看,迫切需要把党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二)推动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发展过程遵循了政治话语发展过程的逻辑。党建话语具有鲜明的发展性、继承性和地域性。话语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因时而变的特征。党建话语作为一种政治性话语,其产生和演变遵循党的政治发展规律。

当前,中国正面临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多元文化彼此交流碰撞、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手段隐蔽、多样的政治形势,[4]使得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遭遇严峻挑战。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棘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经受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所以党建话语体系建设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话语更新来源于实践,并指导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以睿智的眼光洞察时代发展大势,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簇新的党建话语体系。例如“四个全面”“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责任”“两个维护”“三严三实”“中央八项规定”“关键少数”“抵制四风”“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尾巴主义”“四讲‘六有政治局面”“老虎苍蝇一起拍”“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等。[5]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新话语的出现为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蓝图增加了丰富的话语色彩,同时也要求党建话语系统的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一个统一的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

(三)指导党的建设的使命取向

党建话语演变与党的建设过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党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党建话语体系构建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历史的必然性。[6]两者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党的建设实践需要党建话语的创新,党建话语创新反过来又会推动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品格。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建设实践向前发展的时候,党建话语体系也一定紧紧相随发生改变。党的建设话语的演变,也推动了党的建设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为丰富和拓展中国的道路和规划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新进展,党建话语的更新也推动党的建设理论不断前进。持续丰富和发展的党的建设理论,也需要进一步涵养党建话语理论体系。我们应该进一步着眼现实、总结经验、提升理论、推动实践,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理论、中国话语。[7]

三、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建构的现实回应

建构党建话语体系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健全的话语体系是社会文明、政治坚定的体现,能够强化政治认同、政治认知。党建话语是我们党优秀形象的“代言人”,可以使我们党的政治秩序愈加稳固,形成优良的党风,促进广大人民深刻领悟到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构建了“四个全面”“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中国梦”“精准扶贫”等话语,这里面既有我们党的建设行为规范,又有建设目标和实际行动,这些话语促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党的建设,坚定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建话语问题的积极回应和科学解决,是新时期党建话语体系构建的现实观照。

(一)守正创新党建话语体系的理论觉悟

每一种话语体系都有其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8]理论自觉是话语建构的基础与根据,理论自信是话语体系建构的动力与底气。坚持马克思主义领导是中国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不同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特色党建研究最根本的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所构成的“经典话语”正是我们党建研究话语逻辑的根本出发点。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就应该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理论的守正与坚持。而这份守正与坚持,关键就在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研学与感悟,[9]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确保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的构建不偏离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我们党的精神旗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还要更注重基础理论维度的创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坚持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十大宝贵历史经验之一。[10]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的思想保证,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挑战,党建话语体系建设还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话语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

(二)站稳人民至上的话语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构建党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始终坚定人民至上的信念,[11]致力于人民需要、国家建设,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办成了一系列群众期盼满意的大事、要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百年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归结为“十个坚持”,其中第二个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的支持度、赞同度、高兴度、投入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人民至上之所以成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是因为将人民至上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群众路线的核心宗旨,是使人民成为党的工作的最高仲裁者和最终裁判,这也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和力量源泉。

党建话语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坚固基础,在党建话语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一宗旨。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才能准确、科学地把握话语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三)拓宽党建话语表达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以路径畅通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环境,建立传播中国特色的战略系统,旨在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传播、弘扬中国文化。这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疏通这些障碍,从而路径畅通地讲好中国故事。可以采用多种平台、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地宣传和传播党建話语体系,[12]真正高效地提升中国话语权。要广泛利用移动互联网、民间组织、经济组织、媒体机构等多种传播平台和媒介形式,传播和推广党的建设话语体系。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受众和语境,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话语框架,不断提炼出人民喜闻乐道、广为理解接受的鲜活话语。

此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在党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中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要充分调动学界学者、专家的参与积极性,立足新起点,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建话语建设,开展各个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出现的西方话语霸权论调,应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通过解读中国文明中“多元一体”特质的方式积极回应,赢得话语权,回归中国话语理论。另外,也应采取具体有效的传播技术、手段和方法,推动党的话语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周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初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63-64.

[2]袁军.提升中国核心术语国际影响,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N].光明日报,2022-04-19(6).

[3]赵绪生,孙进宝.论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0(5):38-46.

[4]魏晓文,魏梓桐.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创新[J].理论探讨,2016(6):106-111.

[5]郝志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创新发展的实践进路探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1(5):10-14.

[6]郑吉峰.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建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0-61.

[7]马建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J].求是,2017(5):7.

[8]王林林,双传学.中国共产党党建话语建构的历史特色与现实指向——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为研究中心[J].广西社会科学,2019(9):124-129.

[9]刘娟.深刻把握新时代党建话语体系构建的五个维度[J].党政干部论坛,2019(8):11-13.

[10]齐卫平.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N].光明日报,2022-01-25(6).

[11]丁俊萍,刘秀华.党建学科发展历程、特点和新时代党建学科建设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5):71-80.

[12]祝灵君.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J].党建研究,2022(3):14-15.

(责任编辑 何爱云)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化学刊(2021年5期)2021-06-29 0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