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教育体育局 郭振维
在古老的子牙河畔,有个不到一千人口的行政村——缴台头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里环境清幽,一派大好风光,但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也造成经济的落后,在这里的缴台头小学,以前,老师曾经“走马灯”一般地调换,学校也未能蓬勃发展。在幽静的校园里,笔者见到了宋秀英老师。
宋老师衣着朴素,言谈举止间透着朴实。她说自己不是很健谈,而当聊起来,明显感觉到她说出来的观点很有见地,视野也很开阔。
她自1995 年参加工作,一直扎根农村。她说,读师范时她们一个宿舍的八名同学,如今只有她一个人还留在农村。曾有一个同学不无感慨地跟她说过,谁要是能成为你的学生,那就是三生有幸,因为你太善良,太认真,而且知识、能力没得挑。而这,都源于她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们有感情,她说:“本来有过机会进城教书,但从未想过离开,不知当年的抉择是对是错,人生无悔吧!”
与她交谈,能感受到她的平静温和,那是不浮躁、沉潜做事的人才会有的状态吧。她讲述,教书是她童年时的梦想,长大后梦想成真,因热爱才格外地珍惜。回顾27 年来的从教之路,有感慨,有苦辛,也有欣慰。一位农村一线教师,有着真挚的教育情怀,难得!
这么多年,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而且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其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一些琐细而平凡的日常,她说没啥可说的。这样的她,谦逊而质朴,普通得如路边的小草,在偏僻的乡间,默默地守护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
宋秀英老师教学生涯的第一站,是故仙镇王士由中心小学。
那所学校位置比较偏僻,背靠新子牙河大堤,北面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通往学校的是几条乡间小路。学校规模不算大,只有五、六年级,每个年级三个平行班,班容量50 人左右。谈起尘封的往事,宋秀英还是有太多的感慨。记忆里,那时校园的建筑格局早已印象模糊了,但直到现在,看着自己第一批学生的毕业照,她还能叫出孩子们的名字。那时与她同去的还有董汝湘、韩锦芝两位老师。本来她们就是读师范时的校友,这回是同事了。学校有一间厨房,有一位老厨师做饭。三个人教同一个年级,住同一个宿舍,晚上一起看作业、备课、写教案,三个年轻人有着火一般的工作热情!
年轻时,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但往往经验不足。那时,有一件对宋秀英从教影响最大的事。最初讲课,她不苟言笑,怕失了教师的威严,如果有某个学生上课调皮,她就投去冷冷的目光来个“死亡凝视”,这样,课堂纪律还行。可偏偏有个男生是个例外,他座位靠墙,一上课就来个“葛优躺”,她的凝视丝毫不起作用。她厉声说:“请你把身体坐正!”然而那孩子小脖子一梗,偏不。她火冒三丈,又打不得,骂不得,下课后只能气呼呼地回办公室。第二天上课,男生更加地放肆,还用书敲桌子,她就一直严厉地看管着他。可接下来他上课更离谱了,在宋老师的课堂上吹口哨、用打火机烧同桌的头发。宋秀英忍无可忍,大发雷霆,一番训斥,差点就打了起来,多亏邻班的老师赶来“救火”才平息了事态。这时,同事刘永强老师先把那个同学叫到另一个办公室,一番教育后,又找到她,说:“宋老师消消气儿,为啥你上课他就捣乱呢?你呀,心平气和地跟他交交心,也许会更好。”待到两个人心情都平复了,宋秀英找到这个学生,真诚地问:“为什么我上课你就这么捣蛋?”男生说:“老师,我真不喜欢你板着脸的样子!”经过一番深入的沟通,敞开心怀,师生两个互相理解了,之后这名同学上课也规规矩矩,再也不捣乱了。
从这件事后,宋秀英就把上学时学过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都重新找出来学习。此后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又遇到过三名这样的学生,其中还有一个女生。其实,他们都是在用捣乱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诉求。在解决这些同学的问题时,她学会了许多,开始大力着手抓班风班纪建设。墙上粘贴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课前她组织学生齐读,让这些规则扎根在学生心中,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学生都能背诵了。她还开始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的行为动机,从根本上引导;动手建立学生档案,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一一列出……理论加实践一番操作下来,她的班成了全校最优秀的班集体,学习、纪律、卫生样样第一。她说,其实老师就像老中医,面对学生,得多研究,号准脉,对症下药,也就是因材施教。这样搞起教学来,反倒更加省心。
在教学上,她更是舍得受累下苦功。每份教案的写成都是经过深钻细研,细到上课要提问哪个学生都提前做好备注。每一份作业的布置,力求科学认真地考量。收上来的作业一定是面批面改。
如此努力也是受环境的影响。她所在的办公室的同事们组成了一个极有凝聚力的团队,学生有问题,一起交流,教学上有问题,一起研究,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总是对年轻人倾力相助。
工作3 年后,她们三个小伙伴相继结婚,告别了快乐的单身宿舍,家都在学校附近。那时学校一直有晨读课,班主任老师施行守班制,每天7点前必须到校。她们住单身宿舍时,这真不算什么事儿,可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是大事了。宋秀英在孩子刚满一周岁那年的新学期,就又担起了班主任工作。尤其难熬的是冬天,天还未亮就得马上起床,打开蜂窝煤炉,坐上锅,开始做饭……孩子来不及管,自己来不及吃一口饭,就匆匆赶到学校。下课吃几口带去的饼干填一下肚子,就又该准备接着上课了。有时她爱人就把孩子交给别人看会儿,给她送点吃的。这些年,她最想感谢的是她的爱人。这么多年来,爱人从未因为她早出晚归而埋怨过。未看完的试卷带回家,爱人也会主动带孩子、做饭、操持家务,让她安心阅卷。由于她在家总是唠叨班里的事,她爱人对她班里的学生情况也了然于心了,有时还主动问,你们班那谁最近又调皮了不?那谁又惹你生气了不?看看那谁的成绩真的这段时间进步了……有这么坚强的后盾支持着,宋秀英干工作也越发地积极认真。说起这些,宋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老教师退了,新教师又来了,新旧交替,时光流逝。2010 年,学校的平房教室改建成为教学楼。一个朝气蓬勃的学校支撑起一方百姓对孩子们的期望。宋秀英他们那批青葱年轻人也磨砺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集体,需要团结互助,在和谐的环境中大家才能愉快地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好。2010 年秋季,宋秀英和王炳发老师教同一个班。王老师年迈的老母亲突然病重,王老师要到医院照顾,学校师资紧张,无法安排人替他上课。王老师只能奔波于医院和学校之间,有时候赶不到学校上课,就提前跟宋秀英打声招呼,只要是王老师没来,宋秀英就顶上去。虽然更劳累了,宋秀英却毫无怨言,她还笑说她很骄傲,说“数学我也是蛮不错的”。孩子们更惊讶,语文老师竟然数学课也讲得这么好。这样一个多月后,王老师老母亲去世,他安顿完后事,一个劲地向宋秀英道谢。宋秀英觉得,谁也有个马高蹬短,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尽心尽力去帮都是应该的。
对待同事有火一般的热情,对待孩子,她也有母亲般的温暖。
她喜欢女孩,衣兜里总装着一把小梳子,班里哪个女生上学来得匆忙,没把头梳好,她一定要喊过来,施展一下自己的巧手才艺,给梳个漂亮的发型。她说,女孩无论啥时候都要整齐,漂亮!有同事调侃:“亏得你也生了个漂亮的闺女,不然的话,你得想闺女想疯啦!”
一位教育家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几分汗水,几分收成。在家长心中,她赢得了“好老师”的口碑。这些年,她也曾多次被评为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并获多项市级嘉奖。
由于工作原因,2014 年,宋秀英调入了更加偏僻的缴台头小学。这是一个教学点。为了方便,她借住在一处民宅。这一干就是8 年,这也是她最累、最辛苦的8 年。
这所学校,有前后两排红砖尖顶的瓦房,由于生源少,后一排已经空置,红漆的铁门、铁窗已经锈迹斑驳,窗户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只有前排西边的一间教室能用。院子里,有一条砖铺的甬路,其余的路面都是黄沙土。
单说一说这间能用的教室吧。屋顶有一个小窟窿,阳光灿烂的日子便有一小束光自屋顶射入,那柱状的光束里悬浮着小颗粒状的尘埃,要是下小雨的天气,便将课桌挪至淋不到的地方,继续上课。若遇上大雨或暴雨,只能用盆接在地上勉强上课。
如此条件,大多数家长还是执著地将孩子送来,因为别无选择。在这里,仅有宋秀英和方占芬老师带着幼儿大班和一年级共30 多个孩子进行复式教学。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孩子们快乐苦也甜”。一块由水泥灰抹出用墨迹染黑的黑板,几支粉笔,照样能演绎出传神的简笔画,漂亮的粉笔字……在这小小的天地里,老师和孩子们一样有着开心欢畅的笑声。
2015 年的春天,学校被评定为D 级危房,必须马上搬离。就这样,宋秀英她们带着孩子们先搬到了民房。大家有喜有忧,喜的是终于等来了有可能改变旧貌的可能,忧的是怕一旦拆了翻新不成,本村孩子得出村上学,路途远会更加不方便。
靠农业发展为主的小村子,资金不足,村长的压力极大,那段时间,他奔波于镇政府、故仙学区中心学校、缴台头小学之间,申请拨款、请建筑队挖土开槽打地基,一切紧锣密鼓,紧张而有序……终于,一年后,这所小学一个华丽的转身,成为村里最漂亮的建筑。放眼望去,黄色的墙体,红色的墙围,四周绿树环绕。办公室、图书室、活动室、小厨房、宽敞明亮的教室一应俱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极现代!同时,新的课桌椅送来了,大型的玩教具安装到位,小型的分到各班,电脑、电视接踵而至,教具都全了。宋秀英说,最幸福的是10 月份给她的一年级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正式使用!
村里的爱心人士缴亚东、缴小杰等为学校捐赠图书五百多册,还有篮球、玩具等总共近万元的物品。令人兴奋不已的就是这些书,孩子们有课外书读了,宋秀英让孩子们每天读15 分钟课外读物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万事俱备,老师不够用呀!宋秀英只能包班,她重新拾起自己师范时所学,不再单纯地只教语文、数学,科学、画画、音乐、体育……只要是要求开设的课程,她一个人开全了。
如今,手工课上,孩子们也练就了灵巧的小手。
科学课上,她从家里拎来桔子,让学生体验视觉、嗅觉、触觉……
她爱运动,喜欢篮球,每到大课间或体育课,就教孩子们拍皮球。她自豪地对笔者说:“有机会让你看看我培训的学生,把篮球能拍得说不上出神入化,但绝对漂亮!”
每到春季油菜花开的时候,她都会提前到田野里转一转,然后组织一次必不可少的春游。当然为了安全,她会动员有时间的家长一起陪着。其实,农村的娃娃如今也是很少去野外活动的,他们春游的时候特别兴奋,会雀跃、欢呼!还有不少同学把小麦当成韭菜呢,知道错了时也会引起一片快乐的笑声。在油菜花地里,欣赏一下花的烂漫,闻一闻醉人的花香,那花间翩飞的蝴蝶还会引得孩子们跃跃欲试地要捉上一只。她会顺着孩子们的高兴劲儿,讲种子萌芽到开花的过程,讲春华秋实,讲农民伯伯的辛苦……
她与我攀谈着,其间总是过一会儿身体就向后仰一下,用手捶一捶腰,我问:“你累了吗?”她苦涩地笑了笑:“嗨,腰疼!零件开始老化喽!”那还是2020 年下学期,她腰椎间盘突出疼得厉害,自己带一个班,一干就是一天,回家躺在床上,腰疼得掉眼泪,歇一会儿后还要起来再忙家里的事。这种滋味能跟谁说呢?学校没有多余的老师,她要是不坚持下去,学生只能等,或找临时代课老师,那是谁也不希望的。她舍不得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就只能苦了她。为了孩子们,值不值就由人们去评价吧!
莫说“书生百无一用”,学生与家长的评价,就是对她最高的褒奖。她说,在那个以书信为主要沟通方式的年代,总会收到来自学生的信件,信中总有美好的回忆,细数着她对他们种种的好,看到这些,觉得付出的值了。后来,就是电话,有来自他们的问候,也有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和心灵的倾诉。再后来就是微信,节日的祝福里,藏着师生之间的那份永远的情谊和纯纯的信任。谈起学生,宋老师傲娇起来啦!
宋秀英老师心里,一直装着她的学生,采访结束时,她说,她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老师来我们这里教书,支援农村教育。”
希望你家乡的孩子们因为有了像你一样的老师们,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