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倩
( 辽宁省残疾人服务中心, 辽宁 沈阳 110015 )
骨折是一类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和儿童,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手术治疗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其肢体活动能力会受到很大限制,术后还会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负面情绪,因而要高度重视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给予其高质量的护理干预[1—2]。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10月收治的86 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就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为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6 例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3 例。 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25 例、18 例;年龄18—70 岁,平均年龄为(45.3 ±4.9)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尺骨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分别有8 例、9例、6 例、7 例、4 例、9 例。 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8例、15 例;年龄18—75 岁,平均年龄为(45.8 ±5.1)岁;骨折类型:胫骨骨折、胫腓骨骨折、髌骨骨折、尺骨骨折、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分别有7 例、8 例、7例、8 例、6 例、7 例。 2 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P>0.05,差异不明显,证实本次研究可行。 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和患者本人同意。 (1)纳入标准:入选病例均经CT、X 线等影像学技术确诊为骨折;患者意识清醒、病历资料齐全。 (2)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脏器损伤、精神类疾病者;排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排除有骨骼手术史者、多次骨折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做好疾病基础护理,进行一般性健康教育,给予患者生活、饮食等方面的指导。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 (1)环境护理:骨折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因而需注意预防感染,确保室内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和生活环境。 (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医护人员情况,让患者了解医院生活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术前向患者系统介绍相关疾病知识、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措施等,尤其要重点强调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给予患者鼓励,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并尽可能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3)术前肌肉牵引和体位指导:术前5 天开始进行肌肉牵引,以放松术部肌肉,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肌肉痉挛现象。 还可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就餐、洗漱、换衣,以提升其术后生活自理能力。 患者取平卧位休息时,足尖需朝上,并外展15 °,在足踝部可垫上泡沫垫;患者取侧卧位时,可用双腿夹住软枕;还需保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要定期更换床单被褥。(4)心理干预:要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状态,加强与其交流沟通,采取语言安抚、肢体接触、暗示等方式改善其负面情绪,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同时还要嘱咐家属多陪伴和关心患者,尽可能满足其正当需求,给予其亲情支持。 (5)术后康复护理:术后定时变更卧床体位,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还要注意预防各类并发症。 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肢体屈伸活动,术后次日可进行髋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屈伸活动,活动强度以患者未感疲劳为佳,之后可逐渐提升运动强度,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术后1 周下床活动),逐渐过渡到可开展爬楼梯、负重行走等训练。 术后还需嘱咐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控制在2 000—2 500 mL,并定时夹闭尿管,使患者逐步恢复自主排尿,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尿液情况,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6)疼痛护理:对于轻微疼痛患者可采取分散注意力、听音乐的方式缓解疼痛,对于疼痛剧烈患者可应用止痛药或冰敷镇痛。 (7)饮食指导:嘱咐患者术后饮食要清淡,要限制脂肪、盐分的摄入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要结合患者个人喜好和病情制定饮食方案,对于胃肠功能欠佳者可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营养支持。
比较2 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1)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以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分析,总分均为80 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轻微[3]。 (2)患者疼痛程度:以VAS 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进行分析,总分10 分,得分越低则表示疼痛越轻微[4]。 (3)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以FMA 评分(Fugl -Meyer)进行分析,上肢总分为60 分,下肢总分为40 分,得分以高者为佳[5]。(4)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SF -36 评分进行分析,共涉及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等8 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6]。 (5)患者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总分100 分,得分<60 分、60—79 分、≥80 分分别评定为不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7]。 (6)护理质量的评价:涉及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健康宣教、心理支持4 个维度,每项满分均为25 分,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高,护理质量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8]。
研究资料以SPSS19.0 软件分析处理,分别以卡方(x2) 检验、t 检验分析同类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s)的差异,当P<0.05 时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2 组患者SAS、SDS 评分对比,P>0.05,差异不明显;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3 53.6 ±6.4 41.6 ±3.4 53.3 ±4.9 41.0 ±3.5对照组 43 54.0 ±6.6 48.9 ±4.0 54.0 ±5.1 47.8 ±3.9 t 0.285 9.118 0.649 8.509 P 0.776 0.000 0.518 0.000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前VAS 评分分别为(6.5 ±1.6)分、(6.4 ±1.5)分,t =0.299,P =0.766;术后6 小时VAS 评分分别为(5.2 ±1.2)分、(7.4 ±1.4)分,t=7.824,P=0.000;术后24 小时VAS 评分分别为(3.1 ±0.8)分、(4.5 ± 0.9)分,t = 7.624,P=0.000;术后72 小时VAS 评分分别为(1.6 ±0.2)分、(2.4 ±0.3)分,t =14.550,P =0.000。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42.2 ± 5.4) 分、(43.0 ± 5.1) 分,t = 0.706,P=0.482;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18.2 ± 3.2)分、(18.4 ±3.3)分,t =0.285,P =0.776。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58.6 ±4.4)分、(51.4 ±4.1)分,t =7.850,P =0.000;下肢功能评分 分 别 为(29.9 ± 3.6) 分、(24.1 ± 3.1) 分,t=8.006,P=0.000。 护理后观察组FM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活力维度评分分别为(62.28 ± 4.27)分、(63.01 ± 4.30)分,组间比较t=0.790,P = 0.432;生理功能维度评分分别为(63.34 ± 4.47)分、(64.01 ± 4.51)分,组间比较t=0.692,P = 0.491;生理职能维度评分分别为(64.47 ± 4.25)分、(63.98 ± 4.16)分,组间比较t=0.540,P = 0.590;躯体疼痛维度评分分别为(65.00 ± 4.33)分、(65.57 ± 4.39)分,组间比较t=0.606,P = 0.546;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分别为(63.55 ± 4.66)分、(64.44 ± 4.71)分,组间比较t=0.881,P = 0.381;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分别为(63.39 ± 4.05)分、(64.11 ± 4.20)分,组间比较t=2.180,P = 0.032;情感职能维度评分分别为(65.01 ± 4.14)分、(65.33 ± 4.20)分,组间比较t=0.356,P = 0.723;一般健康维度评分分别为(64.48 ± 4.00)分、(65.00 ± 4.07)分,组间比较t=0.598,P=0.552。 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活力维度评分分别为(80.14 ±5.04)分、(72.66 ±4.93)分,组间比较t =6.957,P =0.000;生理功能维度评分分别为(81.11 ±5.07)分、(72.25 ±5.10)分,组间比较t=8.079,P =0.000;生理职能维度评分分别为(81.66 ± 5.10)分、(73.33 ± 4.88)分,组间比较t=7.739,P = 0.000;躯体疼痛维度评分分别为(82.22 ± 5.05)分、(73.01 ± 4.87)分,组间比较t=8.608,P= 0.000;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分别为(81.44 ± 4.45)分、(72.02 ± 4.30)分,组间比较t=9.982,P = 0.000;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分别为(82.60 ± 4.87)分、(73.35 ± 4.90)分,组间比较t=8.780,P = 0.000;情感职能维度评分分别为(84.00 ± 5.01)分、(74.22 ± 4.49)分,组间比较t=9.533,P = 0.000;一般健康维度评分分别为(83.41 ± 4.77)分、(84.40 ± 4.60)分,组间比较t=0.980,P =0.330。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41/43),其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4 例、17 例、2 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9.1%(34/43),其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分别为20 例、14 例、9 例;组间比较,x2=5.108,P =0.024。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服务态度维度评分分别为(23.36 ± 1.08) 分、(20.05 ± 1.20) 分,组 间 比 较t=13.444,P = 0.000;护理技能维度评分分别为(24.05 ± 0.55) 分、(20.20 ± 0.51) 分,组 间 比 较t=33.659,P = 0.000;健康宣教维度评分分别为(23.39 ± 1.02) 分、(19.75 ± 0.99) 分,组 间 比 较t=16.792,P = 0.000;心理支持维度评分分别为(23.90 ± 0.59) 分、(20.14 ± 0.66) 分,组 间 比 较t=27.851,P=0.000;总分分别为(96.35 ±2.24)分、(82.20±2.74)分,组间比较t=26.218,P=0.000。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多因外在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患者可出现骨骼畸形、活动受限、发热、骨骼摩擦感等临床症状,会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需尽早治疗[9—10]。 病情严重者在临床中一般采取手术治疗,而做好围术期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加速患者病情的康复[11—12]。 综合护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全面护理方法,能充分尊重患者的护理需求,切实保障其身心健康,将综合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中能给予其环境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疼痛护理、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负面心理和疼痛症状,改善其身心状态,并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骨折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后,其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患者术后VAS 评分也明显降低,FMA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高达95.3%,护理质量评分较高,且上述指标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者(组间比较,P<0.05),蒲小利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对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后,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心理干预、环境护理等护理措施实行带来的积极影响,环境护理的应用能提升患者住院时的舒适度,而健康宣教的应用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手术治疗的认知度,心理干预的应用可针对性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疼痛护理的应用能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16—18]。 患者在应用综合护理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这充分体现了疼痛护理的作用;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则主要是因为术前肌肉牵引和体位指导、术后康复护理、饮食指导等干预措施应用的效果,术前肌肉牵引和体位指导、术后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使其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而饮食指导的应用能使患者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也大有裨益。 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的提升则是众多护理措施综合运用的效果,患者身心状态改善后, 这些指标自然也就提升了[19—20]。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此干预方式的应用得到众多患者好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