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效果评价

2023-06-26 01:59:20邓秋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骨伤针对性疼痛

邓秋梅

( 新余矿业医院, 江西 新余 338000 )

骨伤患者多为创伤性损伤,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也会引起术后疼痛,而过度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身体应激反应,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引发各种类型的并发症,也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由此我们应当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早日缓解症状,实现快速康复[1]。 疼痛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有着消极影响,而针对性护理,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身体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计划,提升了骨科患者的护理管理水平,也为骨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指导。 据悉[2],骨伤患者手术之后也需要较长的恢复期,此时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也会在长期卧床休养下出现肌肉萎缩,血栓,便秘,压疮等问题,需要开展积极的护理防范。 从环境、心理、生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便给予患者照顾,以患者为核心优化护理工作内容,提供优质服务。 针对骨创伤手术患者,在康复期间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工作,以便患者可以全面地认识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鉴于此,将我院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入的90 例骨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比观察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案临床效果,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90例骨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护理措施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5 例。 观察组女性24 例,男性21 例;年龄30—72 岁,平均年龄为(44.07 ±6.03)岁。 对照组中男性24 例,女性21例;年龄29—73 岁,平均年龄为(45.13 ±6.89)岁。将2 组患者一般资料中所有指标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所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骨科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中的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在知晓研究内容、目的的前提下自愿签署同意书。 (2)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患者由于个人原因选择转院治疗;患者无法配合本次护理指导的相关内容。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病房护理,以及病情观察,根据突发事件进行解决,并注意防控疾病和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并发症。 同时对于患者的伤口处及周围皮肤等进行保护,避免因为愈合问题引发切口感染,并规定每隔1 小时对患者的切口处进行观察记录,如果有异常变化,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 要了解患者所需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观察组为针对性护理。 (1)为患者提供疼痛护理指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了解实际情况,并针对疼痛的位置程度,持续时间进行评估,以便于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分析其情绪的稳定性,结合患者反馈开展对应的疏导。 多给予患者鼓励、支持,促使降低心理上的疼痛应激反应。 按照医嘱使用口服镇痛药物如吗啡,杜冷丁等,且控制镇痛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剂量,要防止出现过度镇静以及呼吸抑制等反应,保证个体化用药的安全性。 (2)提供多样化的疼痛护理指导:在制定护理方案后,可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另外可播放轻松的音乐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若患者的疼痛感依然较为严重,则可在医嘱下进行药物干预缓解病痛。 在疼痛药物的使用上要防止出现滥用的情况,严格按照医嘱实施。 此外,还可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身心放松法,帮助患者降低对疼痛的感知,还可以回忆愉悦的事件,提升心理舒适度。 (3)心理护理:患者在康复期间的疼痛感明显,这也会导致情绪不佳,食欲缺乏以及产生压疮等并发症,还要为患者实施术后疼痛护理指导。 在肌肉力量的锻炼上,则要结合频率、强度和时间的设定,帮助患者认识肌肉力量锻炼的重要性,以便于提升治疗配合度。 此外,进行手术期间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担心手术治疗的疗效,由此应当了解患者的心态并进行必要疏导,通过1 对1 的讲解,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相关认识,也加深对疼痛的认识。 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骨科手术治疗的形式以及注意事项,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养空间,定期的更换床褥、开窗通风,营造温馨的治疗氛围。 在具体落实上述措施前,应当为患者进行疼痛耐受度的调研,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介绍止痛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负担。 在术后同样要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特别是在术后24 小时麻醉消失后的疼痛十分剧烈,可对于敏感度较低的患者进行止痛药,若敏感度较高可采用镇痛泵。 如果因为疼痛而产生不良情绪,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安抚,叮嘱家属给予更多的鼓励和陪伴,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治疗,建立信心。 (4)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指导:语言简单,通俗易懂地向患者讲解不同骨伤手术的方式以及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进行负面心理开导,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对患者的疑问、顾虑等耐心解答,让患者保持一颗良好、放松的心态。 (5)睡眠质量管理:患者由于疼痛无法入睡,可以建议患者倾听海浪的声音,加快入睡速度,同时要防止用手电筒等光线照射头部,在关门的时候要轻声,说话时要细语,减少噪音干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如下:(1)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评估,2 组分别记录术后24小时、术后3 天和1 周的疼痛度VAS 评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最严重的疼痛。 (2)对比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分析,共计有7 个维度的内容,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每个维度得分在0—3 分,共计21 分,得分高,则代表患者的睡眠质量较差,反之则患者睡眠质量较优。 (3)对比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对患者发放问卷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主要从4 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有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操作技能、护理安全评分。 (4)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 -74 量表)做出评估,涉及的具体内容有物质生活状态(4 个因子)、社会功能(5 个因子)、心理功能(5个因子)、躯体功能(5 个因子),并以分数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较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 组患者创口疼痛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小时、术后3 天和1 周的疼痛度对比上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创口疼痛度评分对比( ±s,分)

表1 2 组患者创口疼痛度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护理后24 小时 护理后3 天 护理后7 天对照组(n=45) 7.61 ±2.12 5.13 ±1.24 4.43 ±1.24观察组(n=45) 5.42 ±2.03 3.24 ±1.13 2.42 ±0.73 t 2.454 2.324 2.598 P <0.05 <0.05 <0.05

2.2 2 组患者PSQI 量表评分对比

在睡眠质量指标PSQI 的对比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PSQI 量表评分对比( ±s,分,n=45)

表2 2 组患者PSQI 量表评分对比( ±s,分,n=45)

组别 时间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 睡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对照组干预前 2.19 ±0.14 2.23 ±0.25 2.01 ±0.18 2.43 ±0.20 2.27 ±0.28 1.80 ±0.17 1.55 ±0.18干预后 1.78 ±0.27 1.81 ±0.17 1.82 ±0.13 1.59 ±0.15 1.78 ±0.22 1.11 ±0.09 0.89 ±0.10观察组干预前 2.19 ±0.12 2.22 ±0.09 1.98 ±0.12 2.43 ±0.20 2.27 ±0.14 1.79 ±0.16 1.54 ±0.19干预后 1.48 ±0.16 1.81 ±0.20 1.38 ±0.05 0.62 ±0.05 0.84 ±0.12 0.18 ±0.02 0.48 ±0.24 t 4.434 0.234 3.484 3.114 1.898 2.425 1.38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2 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测评值对比

在护理满意度评价中,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沟通技巧和操作技能4 个方面的评分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3。

表3 2 组护理工作质量测评值对比( ±s,分,n=45)

表3 2 组护理工作质量测评值对比( ±s,分,n=45)

组别 服务态度 沟通技巧 操作技能 护理安全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72.35 ±3.21 80.42 ±4.28 79.05 ±6.27 84.98 ±2.26 80.33 ±5.32 88.61 ±3.95 80.31 ±4.67 86.24 ±1.44观察组 72.29 ±2.99 92.21 ±3.52 80.12 ±6.78 93.52 ±2.05 80.41 ±5.55 94.58 ±2.94 80.54 ±4.85 93.76 ±1.24 t 0.074 11.653 0.634 15.329 0.056 6.640 0.187 21.674 P 0.940 0.000 0.528 0.000 0.954 0.000 0.852 0.000

2.4 2 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经护理后,观察组GQOLI -74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在总生活质量中,观察组为(93.02 ±10.24)分,对照组则为(83.58 ±10.42)分,可见观察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s,分,n=45)

表4 2 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s,分,n=45)

组别 时间 物质生活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总体生活质量对照组护理前72.86 ±10.63 70.95 ±10.12 73.96 ±10.21 72.91 ±10.31 73.70 ±10.23观察组 72.69 ±10.32 70.99 ±10.52 73.00 ±10.18 72.98 ±10.23 73.75 ±10.25 t 0.072 0.017 0.421 0.030 0.021 P 0.942 0.986 0.674 0.975 0.982对照组护理后81.92 ±10.10 79.35 ±10.52 85.92 ±10.31 78.90 ±10.10 83.58 ±10.42观察组 90.91 ±10.01 91.00 ±10.03 96.02 ±10.05 88.67 ±10.12 93.02 ±10.24 t 0.998 5.069 4.436 4.321 4.086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骨创伤指的是骨结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发生断裂,在治疗之后有可能恢复原本功能,也有可能存在后遗症,这就需要加强护理指导,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特别是在当下医疗技术进步,很多骨伤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患者受伤部位的愈合,也有助于功能的早日恢复,对于改善日常生活,缓解病痛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 骨伤的类型有很多,严重程度不一,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 骨伤患者术后最为明显的反馈则是疼痛,其次则有不同类别并发症,为了达成良好的结局,应当实施针对性护理指导,结合骨伤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护理工作安排。 从引发骨创伤的原因上看,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4]:(1)由于暴力因素而导致的骨折,在暴力因素下会引起软组织损伤且部位不同,可为多部位骨折。 (2)间接暴力所导致的骨折问题其多见于扭伤类疾病。 (3)由于身体劳损而引起的骨伤,此时,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即使简单的工作也有可能出现严重不适。对于骨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必须开展针对性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识,缓解内心的焦虑,并解答患者治疗期的疑问,针对患者的手术开展类别来调整护理方案,增强肢体功能的恢复力度。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在重视医疗水平的同时,更加重视护理服务质量,而针对性护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5]。 结合本调研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小时、术后3 天和1 周的疼痛度对比上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落实疼痛护理中,首先要了解患者对疼痛的恐惧,以及自身的耐受力,促使患者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在睡眠质量指标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PSQI 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针对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全面的认识疾病,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患者的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逐步好转[6]。 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评价中,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护理安全沟通技巧和操作技能4 个方面的评分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针对性护理的开展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如对护理操作技巧的优化,减少创伤接触性疼痛。 此外,常规的注意力转移,可以帮助轻度疼痛患者降低疼痛感,但是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多需要镇痛药物实施缓解[7]。 在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期间要多与患者沟通,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积极地表达自身感受和治疗护理需求,以便于制定符合患者个人的康复方案,这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最后,经护理后,观察组GQOLI-74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在总生活质量中,观察组为(93.02 ±10.24)分,对照组则为(83.58 ±10.42)分,可见观察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针对性护理的开展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策略调整,加强了疼痛评估和多样化的止痛指导,为患者的疼痛问题解决提供了帮助,另外也采用1 对1 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和疼痛的缓解措施,患者不仅改善了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也提升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8]。 整体而言,针对骨伤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饮食指导、康复运动训练等措施,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针对性护理的开展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对于骨伤患者其在手术中要做好骨折复位,骨折断端内固定,伤口缝合等一系列措施,这些都有可能引起疼痛且疼痛级别高,患者除了要承受伤害性的术后疼痛,还要接纳术后的康复疼痛,而这些都有可能引起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增加了患者防御性生理反应和负面情绪,扰乱了机体免疫功能,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的饮食和睡眠[9]。 由此在护理过程中,要采用多方式进行干预,从细节着手,结合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护理人员应当意识到手术创伤所导致的患者强烈的疼痛感,甚至会对其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产生影响,患者的不安恐惧情绪也会引起疼痛,而这些都会成为恶性循环中的一环。所以在护理期间要主动地关心患者,询问患者,帮助其缓解压力,提高生理舒适度,并做好室内温湿度调整以及光线调整,提升患者的适应耐受能力,加强护理质量把控,令患者满意[10]。

综上所述,针对骨伤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缓解病痛,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亦有积极改善效果,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骨伤针对性疼痛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现代中医药(2023年3期)2023-05-23 07:24:20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疼痛不简单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海峡姐妹(2017年11期)2018-01-30 08: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