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锐,聂思芹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和骨干人才,在党的领导下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为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谱写了壮丽篇章。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发展阶段,积累了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投入充足的经费、创办专门学校或民族班等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当前民族干部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宝贵经验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口述史研究”(CMA210238);江汉大学“清源之光”党建创新项目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经验及对武汉的启示”(JZBZ-202108);江汉大学校级科研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与研究”(第二批)项目“我国民族干部培养实施满意度调查研究——兼论习近平关于民族干部培养的重要论述”(2022XYB13)
[作者简介]邓锐(1987—),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教育政策;聂思芹(1991—),湖北武汉人,江汉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23.01.006
民族干部培养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育民族干部,包括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外出参观、岗位锻炼等。从现有研究来看,有学者从初步创建期、探索建构期、快速推进期、深化发展期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各民族干部教育的演进历程,并分析了各民族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演进趋向,但是研究对象仅为少数民族干部,且未从政策角度进行探讨[1]。也有学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各民族干部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时间段仅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还有学者对民族干部的典型案例[3]、某一具体民族先进人物精神品格融入干部教育[4]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历史,总结该政策的宝贵经验,为武汉市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贯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回顾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1935年8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一四五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强调,“必须挑选一部分优良的番民给以阶级的与民族的教育,以造成他们自己的干部”[5]308。1938年8月1日,《我们对于第三期抗战中保卫陕西与保卫西北的意见》中指出,“选择适宜地方开办专门训练回、蒙青年的军事、政治学校,培养回、蒙军事政治的青年干部担任战时各个战线的领导工作”[5]762。1946年3月7日,《中共中央冀热辽分局关于热河蒙古工作问题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在热河设立蒙古学校,训练蒙古干部”[5]1022。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一系列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需要的民族干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干部基础。例如,1941年4月15日,《回回民族问题》中提到“在延安还有各省的我们回族青年,他们在抗大、陕公、女大、鲁艺、青干、军政学院等学校学习抗日的知识和各种技能,并且有许多学成参加到各种抗战工作中去了”[5]926。1949年2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关于内蒙建军工作总结》中指出,全军有干部2195人,其中,蒙古族干部多达1690人,汉族干部502人,其他干部3人[5]1228,蒙古族干部的比例高达77%左右。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工作面临新形势,这对民族干部的需求大幅提升,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干部数量缺乏,难以满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这一时期党依然重视制定出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以加快民族干部培養的步伐。例如,1950年政务院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这两个政策对民族学院的筹办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规定[6]25,28。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政策有了稳定的实施基础和环境,我国民族干部培养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4.8万余人增长到1958年的40万人左右[7]68。这一时期,武汉市高度重视保障少数民族参政权利,加大了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据统计,1958年,当选武汉市级、区级人大代表的少数民族人士分别有9人、30人。武汉市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由1952年的99人增加至1958年730人[8]147-148。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3年,《关于民族学院干部轮训转向正规培训的意见》规定,民族学院干部轮训转向正规培训后,必须建立一套正规管理制度,在教师、教学内容、教材、图书资料、设备等方面应作调整和补充[6]174。1993年,中组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意见》明确了各级党校要完成好培训民族干部的任务。中央相关部门要继续办好州、县级民族领导干部培训班。各级各类管理干部学院,要注重培养本系统的民族干部[9]。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内地高校援藏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2003—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在西藏自治区在职干部中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430人,培养西藏急需的高层次人才[10]。2004年,国家民委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该意见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以下简称“骨干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发展规模、相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2005年,《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规定“骨干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国家部委所属重点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承担和组织实施,并具体规定了2006年、2007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的招生范围、培养任务、计划管理、招生经费等内容[11]250。此外,党和国家还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扶持力度。2006年印发的《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规定:“继续在政策和经费上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干部教育培训给予倾斜。”[12]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由2000年的270万人左右增加到2004年末的291.5万人[7]68。截至2011年,“骨干计划”累计招收硕士和博士生25100人[13]。由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积极作用,我国民族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1978年,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仅有83.4万人,1999年,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增加到282.4万人[7]68,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这一时期,武汉市将民族干部培养摆在了重要位置,出台了许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例如,1999年,武汉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其中规定,市、区人大中应有少数民族公民代表,各级民族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中应有少数民族公民,各级国家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培养、选拔和使用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等[14]。此外,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还承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于培养民族干部方面的提案和议案[15]434。2003年4月11日,《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转发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该政策从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加强培养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对武汉市少数民族干部培养进行了规定[16]51。据统计,武汉市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1982年的3423人增加到1990年的5484人[8]148。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利用各级高校、民族学院、党校等开展民族干部培养,提高民族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17]。2015年8月26日,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发展规划(2015—2020年)》强调,要充分发挥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国家队”和“主渠道”作用,到2020年把学院建设成为与民族工作相适应、办学条件更加完善、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作用更加凸显的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服务民族工作的智库。2016年12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具有双语教学优势的民族地区高校、民族院校、党校的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双语人才的教育培训[18]。
此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实行“骨干计划”,依托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民族地区培养“骨干人才”,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骨干计划”政策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例如,从2015年开始,“骨干计划”通知中规定对博士考生的录取要求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的占比不能少于80%。2017年,“骨干计划”通知中取消硕士研究生单独安排的强化基础培训,改为“骨干计划”新生在进入招生学校之后进行基础强化学习。2019年“骨干计划”通知中取消了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侧重理工类和应用型专业,招生比例不少于招生总数的一半的要求,等等。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据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达到290多万人[19]。截至2020年,“骨干计划”累计招生70100人,其中硕士生56100人,博士生14000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干部的培养要求,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21年12月18日,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发布的《〈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执行情况》中指出,武汉市把握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主题,认真执行《条例》,不断加强民族工作法制化建设,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合法权益,帮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20]。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宝贵经验
經过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族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百年奋斗、百年征程、百年探索,形成了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宝贵经验,这对当前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方面党中央领导干部承担部分民族干部培养的课程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通过遴选、选调、配备优秀师资来为民族干部培养服务。例如,为办好延安民族学院,中共中央和西北局抽调了一批优秀的干部和教师来这里工作,包括乌兰夫、高克林、牙含章、刘春等[2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方面通过配备充足的师资队伍来满足民族干部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1954年,《关于1954年各地各民族学院教职员工工资调整的通知》中规定,对当年度未进行工资调整的民族学院教职工进行工资调整,提高民族学院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6]512-51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方面注重教师队伍的结构。1993年,《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所属民族学院改革和发展步伐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逐步增加应用性学科教师的比重,逐步提高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的比例[11]135。另一方面,提出民族干部培养要充分利用兼职教师和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2008年,《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建设的意见》规定,要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学院各类班次培训需要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和使用[22]。新时代,我们党高度重视民族干部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强调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质量。2015年8月26日,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精心安排授课教师,进一步凸显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特色。此外,还要以提高教师教学保障度和教师配备优组化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充实完善师资库。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指出,要加大名师培养吸收力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师资纳入各级人才政策支持范畴,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3]。
(二)克服经费困难是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费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依然组织民族干部前往蒙藏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埔军校等学校接受教育,甚至组织部分民族干部出国接受教育。抗日战争期间,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依然挤出经费创办延安民族学院,以培养民族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虽然我国财力不足,但是国家对于民族干部培养的经费保障到位。1950年出台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规定,中央民族学院及其分院的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统一拨付,相关省县的民族干部学校和训练班的办学经费由各级干部训练费中拨付,在上述各民族学院和干部学校学习的学生均享受供给制待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民族干部培养的经费投入和倾斜力度。198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民族学院干训、预科的经费问题》中规定,民族学院干训、预科的经费渠道仍参照1963年制定的《关于民族学院经费划分和预算管理的几点规定》执行[6]519。1995年,《国家民委关于改革和发展委属民族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中规定,民族院校在研究分配经费和人员编制时,要对干训部给予适当倾斜[11]154。除了加大民族干部培养经费投入,党和国家还提出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08年的《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建设的意见》强调,要逐步建立稳定的、持续增长的民族干部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纪律,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2] 。随后,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民族干部培养经费的政策支持力度,并加强经费管理,经费政策日臻完善。新时代,我们党十分重视民族干部培养经费政策,强调通过筹措、分配、资助等方式为民族干部培养提供物质保障。2015年8月26日,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强调,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多重渠道筹措资金,为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目标实现提供经费保障。2018年《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强调,中央财政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厉行勤俭节约,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23]。
武汉市对民族干部培养的经费政策较为宽松,充分保证了民族干部培养的工作需要和要求。2003年4月11日,《中共武汉市委办公厅转发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财政、计划等部门在安排干部培训经费、民族教育、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干部适当照顾。1993年,武钢公司因注重培养民族干部职工,切实解决他们饮食、住房、子女升学优惠照顾等问题,在全市民族工作中作出了表率[15]437。
(三)创办专门学校或民族班进行培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干部培养最初是和汉族干部一起,并未严格分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民族干部培养的学校才逐步出现。1945年,绥察军区骑兵旅成立时,从旅长到连长、指导员,几乎都是延安民族学院的学生[24]167。该校许多毕业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在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如天宝曾担任中共中央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扎喜旺徐曾担任青海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24]16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安民族学院在民族干部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决定继续创办民族学院来对民族干部进行专门教育培养。1950年,政务院制订和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25]。前者规定在北京创办中央民族学院,在西南、西北、中南设立其分院。相关省份创办民族干部学校,有关区县设立民族干部训练班。后者对中央民族学院创办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规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民族干部培养政策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国家、省、市关于民族干部培养的专门学校相继成立。例如,1982年,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成立;1983年,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成立;1989年,恩施州民族干部学校成立;等等。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民族干部培养培训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党和国家对民族干部培养专门学校的建设力度也进一步增强。新时代,我们党加强了民族干部培养工作,一方面,各地陆续有民族干部培养专门学校成立,例如,2014年成立的云南民族干部学院,2017年成立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等等;另一方面,国家把民族干部培养放在了重要位置,民族干部的机构也日益多元化,主要包括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民族学院(大学)、高校、社会机构、行业系统、民族干部训练班、科研院所等机构。例如,2013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强调,加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的主渠道建设,各地区和部门要抓好民族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26]。虽然武汉市尚未创办专门培养民族干部的学校,但是该市历来重视通过创办民族班进行民族干部培养。例如,1959—1965年,武汉市政府两次举办武汉市部分回族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学习班,对广大回族党团员干部和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培训[27]。1996年,武汉市民委与中南民族学院共同开办96级少数民族成人教育大专班,招收4个专业学员28名[15]433。
三、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宝贵经验对武汉市的启示
武汉市作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比例相对较低,但是武汉市高度重视民族干部培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族干部培养政策,民族干部的数量和比例不断提高,且结构不断优化[16]51。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宝贵经验对武汉市民族干部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民族干部培养质量提升的基础,回顾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培养的发展历程,每一个阶段都将师资队伍的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武汉市加强民族干部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遴选优秀的教师来充实民族干部培养的师资队伍,切实提升民族干部培养的教学质量。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火车头”“领头雁”,他们的引入既有利于提高民族干部培养的质量,又有利于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第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注重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的科学、合理。第三,将民族干部教师纳入人才支持项目,注重引进和培育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通过将民族干部教师纳入人才支持项目,有利于为他们提供较为丰厚的物质待遇,确保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引得进,培养得出,也留得住。
(二)保证经费稳定投入与高效利用
经费是开展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贯重视民族干部培养的经费投入。为保证武汉市民族干部培养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武汉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民族干部培养的经费政策进行完善:第一,要保证民族干部培养经费的稳定投入,且保持逐年增长。针对民族干部培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可为民族干部培养划拨专项经费,确保相关教育培养活动的保质保量开展。第二,加大对民族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活动的经费支持,确保他们参与教育培训的权利,通過对他们进行学费减免、发放补贴等方式,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第三,加强对民族干部培养经费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加大对经费的监督和审计,防止培养经费的浪费和挪用,提高培养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成立武汉市民族干部学院
由于民族干部培养具有特殊性,通过创办专门学校对民族干部进行培养很有必要。当前,武汉市针对民族干部培养的专门学校相对较少,在武汉市的民族院校仅有中南民族大学一所,且其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难以满足武汉市大规模、专门化开展民族干部培养的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民族干部培养的专门性和实效性,建议武汉市在市委党校成立隶属市委组织部门的市级民族干部学院,主要负责武汉市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市域民族干部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其成为民族干部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加油站”。
综上所述,经过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艰难探索,民族干部培养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28],这表明加强民族干部培养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武汉市民族干部培养既要借鉴和吸收历史上的宝贵经验,又要密切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对民族干部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出适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民族干部。
[参考文献]
[1]许丽英,王晴阳.建党百年来少数民族干部教育的历程、经验与趋向[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18.
[2]董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经验和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1):78-82.
[3]韦武年.韦拔群干部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J].传承,2021(2):78-82.
[4]潘梅丹.将壮族先进人物精神品格融入干部教育的路径研究[J].传承,2021(2):90-95.
[5]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6]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地区教育司.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文件选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
[7]王世忠,龚洪.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70年回顾与前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
[8]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志:社会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9]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意见[EB/OL].(2008-04-09)[2022-12-25].http://www.beijing.gov.cn/zfxxgk/110005/gjzcfg22/2008-04/09/content_27911.shtml.
[10]杨定玉.中国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汇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425.
[11]司永成.民族教育政策法规选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2]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EB/OL].(2007-05-11)[2022-12-25].http://www.china.com.cn/law/zhuanti/ffcl/2007-05/11/content_8238183.htm.
[13]李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教育政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7:87.
[14]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全文内容)[EB/OL].(2022-12-01)[2023-01-15].https://www.fadada.com/notice/detail-14736.html.
[15]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志1980—2000:第五卷 政治上[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16]邓锐.习近平关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武汉的启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3).
[17]邓锐,康翠萍.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J].贵州民族研究,2020(3):179-184.
[18]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9号)[EB/OL].(2016-12-24)[2022-1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4/content_162950.htm.
[19]李楠楠.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多万人[EB/OL].(2015-12-22)[2022-12-01].http://npc.people.com.cn/n1/2015/1222/c14576-27962160.html.
[20]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武汉市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执行情况[EB/OL].(2020-12-18)[2022-12-01].http://mzw.wuhan.gov.cn/ZFXXGK_13641/XXGKML_devsavepath/qtzdgk/zczxjlsqk/202012/t20201218_1561504.shtml.
[21]邓锐,康翠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的价值嬗变及其当代启示[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52-57.
[22]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建设的意见[EB/OL].(2008-08-26)[2022-12-19].http://www.mzgbxy.org.cn/html1/xyfzgh/1/6741-1.htm.
[23]中共中央印發《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EB/OL].(2018-11-02)[2022-12-17].http://www.12371.cn/2018/11/02/ARTI1541110325478883.shtml.
[24]李资源.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25]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中国民族指南[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381.
[26]中共中央印发《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EB/OL].(2013-09-30)[2022-12-19].https://news.12371.cn/2013/09/30/ARTI1380505665344243.shtml?t=99mqh.
[27]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市志(政权政协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533.
[2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7.
[责任编辑: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