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的视觉艺术的创新表现

2023-06-25 05:57:14黄美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视觉艺术

【摘 要】数字媒体作为媒介传播的技术手段,与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分不开。它的出现,是时代进步、人类需求不断提高的产物。生命形态的改变,促使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艺术样式的更进也可想而知。传统的视觉艺术范畴,因为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各种流派的推动,大大被扩展。而当今大众对艺术形式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着艺术的不断创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发展,使得很多视觉艺术创作不再停留在单一领域,而是创造系统的创作机制,注重跨领域多角度的融合创作,注重艺术创作本身的价值观念之外,还注重受众的情感需要和互动机制。从而产生更加真实的视觉效果体验。

【关键词】数字媒体;视觉艺术;创新表现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发展

(一)数字媒体

媒体,即媒介,是大众媒介的文化娱乐方式,借用它,形成图像、文字、影像、声音、语言等形式,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媒体的范畴很广,远古人的壁画、现代人的电脑、手机、等智能用品,因此,“艺术即媒介”。就像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所说:“写实的错觉艺术掩盖了艺术媒介,艺术被用来掩盖艺术自身,而现代主义则把艺术用来换起对艺术自身的注意。”[1]而信息时代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多样化范畴更广,用二进制的形式,记录传播信息的载体——数字媒体,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消解了群体之间的边界,让我们获得并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快捷、有趣。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源于媒体技术的推动。现今,正值媒体技术火热发展的时代,“艺术既然是应该在事实上被看做那些正在所有领域中继续的生产活动的起点”,[2]那么,数字化的艺术形式,就必然在当下被产生被创造,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艺术创造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共同体。“因为我们人类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吸收能量的存在,而这个能量正是与现实世界相匹配的。”[2]今天的艺术形式,必然与人类当下正在吸收的“自由能量”密切相关,这个能量就是数字化时代包裹下的技术的发展。视觉艺术借助网络、软件、交互设备等技术载体,贯通于各个领域,生产出数字绘画、动态广告、科幻影视、CG动画、界面交互等艺术形式。

二、数字媒体对传统视觉艺术影响的表现

(一)影响传统视觉文化

人类的生存发展,外延靠生产力、技术的推动,而内涵则靠文化的传播与迭代。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真实可视的世界,那么,我们的文化传播,很大程度上就属于视觉文化的传播。古人的洞窟壁画、日常生活中的结绳记事、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国际社会新近发生的事件、电影和展览的欣赏等等,这些文化信息的接收和研究,都离不开图形图像的展示,而这些图像本身就是所属时代的文化符号,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原始社会的图腾文化、古典时期的刻画自然的艺术文化、现代后现代时期的复制文化、再到当今的模拟、虚拟超现实的文化,这些文化的传播传承,无不受到当代的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影响。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图像的样式空前繁多,铺天盖地的图像信息,包裹着我们的生活。视觉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动态化、高效化、综合化。

(二)数字媒体拓宽视觉创造思维

格林伯格指出:“作为语言基础的媒介是各门艺术相互区分的基本点,而媒介的改变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技术、方法和规则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改变。”[1]社会行为,是思维的外化,思维的发展将人和人、人和物、人和整个世界的社会关系,用图像的方式所构,产生一个共生的系统,这种共生体系,正是数字媒体对于人们思维方式影响的结果。于是,我们创造图像的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带来的还有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艺术性的互动服务。

艺术创新与社会环境的发展相关。数字技术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部分,为艺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概念摄影师森村泰昌,用自己这个人的符号以及数字技术,完成了对艺术史不同阶段大师作品的视觉转换和挪用。[3]他用现有的到道具、化妆,利用摄影技术的逼真、便捷等优势,实现了影像的篡改,让自己变身为艺术史中的各种“大咖”,时而成为文森特·梵高、达芬奇,时而成为女艺术家弗里达·卡罗……把影像、大众媒体和流行文化,用数字技术的合成,重新呈现给观众“我就是他们”的艺术表达,实现了对传统摄影方式及文化的重构。实现了艺术家对于当下社会的道德、性别主题的反角度思考。用一种镜像的语言,反照部门间的对比。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上,德国的媒体艺术家Tobias Gremmler(托比亚斯·格雷姆勒),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了动作捕捉,运用摄影机捕捉真实的运动,再将这写动作用虚拟的方式还原。例如将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如功夫、戏劇中的人物动态特征数字化,创造出独特的功夫和戏剧的样式,用数字追踪,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形式意味,又给人以全新的数字化视觉体验,被誉为“打破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障碍”[4]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兼容视频、音乐、装置等艺术手法,如《中国戏曲虚拟角色》,把中国戏曲服饰的特点以及戏曲人物运动的节点的追踪,用数字技术加以表现。这些利用数字技术,视觉化戏剧、音乐、舞蹈、广告等传统艺术样式的经典,为观众打造出新兴的视听盛宴的艺术作品。

(三)数字艺术影响观者期待

艺术是精神体验的产物,是环境和社会的再现,它以图形、样貌的方式呈现,满足人类群体的视觉体验需求,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而获得的感官满足的过程,体现了社会文化推动和普及的目的。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艺术家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引领着视觉艺术的潮流,方便了人们对于艺术感知的过程,同时,丰富了感知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电子读物,快速的获得相应的信息;工作学习之余,花几分钟,便可以找到为自己减压休闲的娱乐方式;博物馆、艺术馆展示的艺术作品,观众能参与、互动的作品更受大家的喜爱……艺术家莫里斯·贝纳永(Maurice Benayoun)运用数字影像、数字图片、虚拟技术,表达反战的思想。例如作品《世界皮肤——战争之国的野生动物园》,运用真实的战争场景照片资料,置于互动装置作品中,观众带上3D眼镜参观的同时,可以自己拍照,把自己的形象射于画面之中,随后,在画面吗中留下你的白色轮廓。随着体验的人数的增加,画面中的虚拟战场会被“参与战争的观众占领”,于是,观众体验到战争所带来的灭绝、消失等可怕的后果。这种数字艺术,给观众仿真的体验,增强人们的对于艺术作品背后意义的思考。这种融合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方式,多角度的满足着人类的好奇心和期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的交流方式,人们会以更多的方式,比如虚拟世界、机器互动等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从而产生全新的审美体验。

三、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艺术创新实践表现

艺术,从来都是在实验中发展的。后现代艺术的出现,影响着传统艺术,艺术家们在不断的创新中,开启了多样的视觉范畴尝试。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技术与艺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数字媒体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广泛,由它所承载的绘画、设计、戏剧影视、音乐舞蹈等多样化艺术语言层出不穷,本文着重从艺术学门类中下设的一级学科的几个领域,举例说明。[5]

(一)艺术设计领域的创新表现

数字技术对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方方面面,动态广告、动态网站设计、界面交互设计、游戏、影视动画等等,动态设计的有效利用,可以使得观众感受到过程的力量,迅速满足着大众的审美需要。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运动是最最容易引起观众注意的视觉内容。”[6]于是,传统设计形式被多样的动态视觉所创新,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图形交替、动态推拉、移位、旋转、循环、动态版式、扭曲夸张、实拍结合等多种可引发视觉动态的手法,实现着作品的立体化、虚拟化。58届金马影展的海报设计,突破往年海报设计的静态的平面化,将电影镜头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用单一镜头和连续镜头的转换,实现了主题“金”“马”“58”的视觉虚实的转换,多维度的海报主体,突出动感科技形态。我们熟悉的Absolut(伏特加)瓶,至创始以来,都没有放弃对其品牌的形象设计的追求,吸引折着大量的艺术家的合作。2020年,伏特加在索菲亚举办了公共艺术活动——互动的Absolut Blank,把经典的瓶身投影到墙面上,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舞蹈、动作做互动表演。艺术家们的动作在瓶身上留下相应的形式,画面趣味十足,重新构建品牌与艺术语言的关系。这些动态的艺术设计,体现了跨媒介和互动性的融合,设计在展示的同时,实现了演绎的过程,更好的呈现设计作品的时空感,以及观者的体验感。

(二)美术领域的创新表现

从传统美学的角度而言,数字艺术借助技术的表现,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在德国出现了算法与图像的结合而产生的抽象艺术图案,这便是媒体技术对于美术领域影响的先河。[7]从此,数字抽象艺术伴随着“录像艺术、数字视频、影像装置、网络艺术、电子涂鸦”等后现代艺术样式的介入,活跃着当代艺术。例如,利用技术及算法模拟照片上的黑白灰的灰度差异,而创造的图案,以及著名绘画作品等等。正如迈克尔·诺尔所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多的艺术家会将它作为创作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的艺术媒介将被用来产生前所未知的艺术效果,如结合色彩、深度、运动和随机性来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艺术家Leo.Villareal(里奥·维拉瑞尔)运用数字技术,创作了非常震撼人心的绘画作品。《星空》运用钢管、Led灯,通过控制计算机算法,创造出虚拟的宇宙银河的视觉效果。我国的雕塑艺术家隋建国的很多作品,就是运用3D打印技术,还原了雕塑的本质——“3D打印技术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雕塑家的体外器官”。数字艺术的创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轻松的置身于明代的《秋林读书图》中,在原本平面的画卷中,纵深于山林间,跟随着画中的飞鸟穿过树林,体味主人在茅草屋内的休闲……我们的身心穿越时空,完全沉浸入画卷之中,带来全新的体验感。

(三)戏剧影视作品的创新表现

数字媒体技术对于戏剧影视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电视电影里的数字处理的场景、道具,不仅节省了前期拍摄的成本,还能让画面创造无限可能。后期技术的介入,对影视的视听效果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几乎可以满足所有人对于想象力的一切体验:变异的生物、奇怪的外星人、神奇的宇宙世界……这些以假乱真的特效镜头,超现实的虚幻空间,让人瞠目结舌。《星球大战》《银翼杀手》《阿凡达》《流浪的地球》这些科幻电影的创作,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承载,让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8]

四、结语

当今,數字技术的使用和研究,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部分。视觉艺术的创新,已经离不开它的发展,它解构了传统视觉文化的内涵,不断刷新着视觉艺术的多样性,从而实现并满足着人们日益多样的审美需求,和人类对于未知世界探索和向往。虚拟视觉艺术,借助数字技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着人类的想象和梦想。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简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2]福尔克尔·哈兰.什么是艺术——博伊斯和学生的对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7.

[3]楚小庆.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8.

[4]整景儿.捕风捉影或空穴来风?托拜厄斯·格雷姆勒用数字冲撞感官[EB/OL].[2020—06—25].https://www.sohu.com/ a/438145130_739111.

[5]安艺.“动态”海报及其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0.

[6]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著.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7]程鹏,孔凯.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展示艺术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8(3).

[8]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作者简介:黄美林(1982—),女,山西大同人,研究生,山西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视觉艺术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海峡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06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 07:58:06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传媒评论(2018年7期)2018-09-18 03:45:52
总编室视觉艺术部 介是一个魔性的团队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23:43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动画原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05:07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