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愿做乡土一方铺路石

2023-06-25 12:11程起骏
群文天地 2023年2期
关键词:西王母药水景区

身退心系桑梓事 只为乡土办实体

我与李明科同志相识,是在湟源日月乡宗家沟景区工地上,2014年明科从西宁市国土资源局副调研员岗位退休后,妻子和女儿们都说:“忙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享点清福了。”但造福桑梓的夙愿,促使他投入到梦魂牵绕的宗家沟景区开发工作中。

李明科在10多年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得出了一个感悟,即湟源是一方“日月同辉,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其中,他尤其对日月藏族乡宗家沟情有独钟,百窟藏秘、如诗如画的山水,使从小爱山、爱水、爱自然的心灵再一次得到震撼,他早就有一个心愿:一定要把这块宝地打造成一个让千万人赏心悦目的地方。

志同道合铺路石 做好参谋建景区

明科的网名称“乡石”。我问他,是否由于你的家乡日月乡大石头村有一巨石而起名?他说:“不全是,我这‘乡石的意思是退休后,还想为家乡干点实事儿,做一块普普通通的铺路石。”他这个良好的愿望,因遇到志同道合的张永奎先生而得以实现。张永奎是青海王母圣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土生土长的湟源人,十分爱乡爱土。年少时,曾约几个小伙伴去宗家沟游玩,他被这人间仙境迷住了。就说:“我长大挣了钱,要在这里修座四合院住下来。”同伴们哈哈大笑,说:“现在连肚肚填不饱,还说要修四合院!再说,这山中只有那石洞中的几尊泥菩萨,人家愿不愿意和你做隔壁儿,你问了没有?”永奎不语,但他说的确实是心里话。张家是个人口大户,永奎排行第八,故稱老八。人口多而家境困难,永奎读书到小学毕业,就不得不跟着父兄们挣光阴(青海方言,意为金钱)。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富民政策像春风一样,吹绿了湟水两岸,在湟源勤劳致富的大军蓬勃兴起时,永奎就成了这支大军中“捣蛋部队”(骑着自行车买卖鸡蛋)的一员。虽然当时只有15岁,但他这个人诚实守信,讷于言而敏于行,又特别能吃苦,只要有鸡蛋,他就不怕山高路远、风急雨狂,单车前往,暑往寒来,日积月累,他硬是从鸡蛋皮儿上刮出了第一桶金。买了一辆二手车,跑长途运输,接着成立了张氏运输公司,仍靠着讲诚信、能吃苦,发家致富,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企业家。这时,那埋在他心底多年的念想又活动了起来。这时,他通过哥哥张志俊与明科就打造宗家沟景区达成一致,便全身心投入,决心干出个名堂来。其间也有朋友好心劝他说:“宗家沟开发是个硬头活,先前有两位内地企业家揽下了这份活。谁知一位在开工不久,就打了退堂鼓,知难而退;另一位则半道逃之夭夭,没了踪影,每位砸进了许多钱,留下‘屎尻儿没人揩,你可要掂量好,没有金刚钻,不要揽这瓷器活。”永奎做活有韧性,他的决心已下,九头牦牛也拉不回。他将多年的积蓄3000万元全部拿出,加上兄弟们入股,他坚信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宗家沟景区开发一定能实现。成立公司的各项工作逐次展开,到这时,永奎方感到万事开头难的五味。他多年形成的从业理念——诚信勤劳,助他积累了一笔财富,但却不足以化解摆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大堆难题,使他深感举步维艰,压力很大。诚如俗话说的:纵使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世上万事皆有缘,张永奎和李明科两位钟情于宗家沟开发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结成了鱼需水、水帮鱼的对子。他俩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景区开发各项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

景区开发伊始,就得到了湟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县上成立了由副县长马田源为组长的协调领导小组。领导班子提出,首先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要解决景区无通车道路、无水电、环境卫生差、公共设施为零等一系列问题;还要与国土、电力、林业、乡镇、金融、环保、文旅、安全、交通、电信、施工等诸多部门沟通。明科全力以赴,在协调小组的大力支持下,他以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帮着永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景区开发规划逐一落到了实处。

宗家沟景区打造的是西王母文化,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在古老的《山海经》中就有西王母的记载,其后的《汉书》中也说:“金城郡(今兰州地区)临羌(今湟源)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青海湖)盐池(茶卡)”。文中的宗家沟洞窟传说之一即为西王母石室。但要在景区内有机地展示和融入,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明科和永奎商量,这些事还得请历史文化研究者们相助。便先后请赵宗福、李国权、董绍萱、程起骏、井石、任玉贵、董皓等多位专家学者,来宗家沟建言献策。学者们就文化打造和生态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为打造宗家沟西王母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期间,宗家沟举办了3次西王母祭拜大典,海内外研究西王母文化的学者、专家及企业家相聚在宗家沟,共同探讨西王母文化的精深博大,盛况空前,意义重大。明科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他所承担的任务,保证了大会的顺利举办。打造西王母古羌文化,需要深刻广泛的文化支撑。这是永奎、明科二人的共同看法,通过协商,也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相助。赵宗福先生为西王母大典撰写深刻精美的祭文,刻石立碑,以保永久;井石先生撰《卡约文化墓葬群解读》;程起骏先生撰《青海湟源古羌人文化三题》《西王母洞前诗酒论王母》《宗家沟导游词》等文章发表。这些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章,对宗家沟西王母古羌文化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但向省内外推介宣传了宗家沟景区,而且对进一步打造景区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 多方联动攻难关

初期在宗家沟景区开发的硬件设施上,存在两大难题。即防洪和道路。宗家沟山场广大,蓄水能力弱化,每逢雨季,山洪汹涌,对处于下游的景区设施和景点势必造成极大威胁,需要大量资金加以防治。明科勇挑重担,知难而上,他多次到县、市上找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情况,提出请求,诚心所致,难题化解。最终得到了县、市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争取到防洪专项资金基本解决了洪涝问题;宗家沟景区原规划只有一条路,但是在旅游旺季,游人如织,自驾车游客不能顺利进入,曾有候入的车排起了10多公里长队的时候,而想出的车又出不去,这个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影响面很大,也会给游客造成不便。为了尽快脱贫致富,拉动乡村经济发展,明科找到克素尔药物小镇老总铁顺良先生和尕庄村、大石头村、尕恰莫多村负责人,又同乡政府沟通,共同协商规划出克素尔村——尕恰莫多村——宗家沟景区——大石头村——尕庄村旅游盘山公路。铁顺良也是一位古道热肠、愿为家乡建设倾囊相助的人,由他负责争取项目;县交通局负责规划、设计等工作;有关乡村全力以赴,积极配合;明科负责全面协调事宜。通过铁顺良先生及多方努力,最后,经有关领导亲临现场考察后决定,将宗家沟景区路纳入乡村公路建设项目,从此,原来路面狭窄、难以会车的硬化路,当年就快速、保质、高效地建成了标准的环村盘山油路。一举解决了车辆出入景区难的大问题,也为4个村的脱贫攻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冬日淡季不再淡 冰清玉洁有灯山

如何发展冬季旅游市场,是青海旅游行业的共同难题。宗家沟地处高山,旅游季节只有短短的5个月,其他时间,景区设施及管理人员都处于闲置状态。这个问题一直在明科的脑子里打转转,他想起和平乡白水峡谷口,每年秋冬季节不再灌溉时,水渠排出的水在石崖上形成冰瀑布,虽然不高,但也不失为一道风景,游客专程前往观瞻,取景留影。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得到启示的他和专家学者们几番探讨之后,向永奎提出了利用人工喷水造冰瀑布的设想,即喷出一面冰山,再用彩灯辉照,看看效果如何?永奎认为这个办法值得一试。说干就干,在明科的亲自参与下,试验成功,效果超过了预期。那一道山梁经十几个夜的喷水作业,那沟谷、山崖、悬石、松柏、金露梅、皂角、黄刺都换了新装,在多面彩灯的照耀下,绚丽奇秘,各种造型自然而成,有五龙吸水、古佛坐禅、天女散花、玄龟出洞、鱼跃龙门、秘洞藏妖,千变万化,无奇不有。一座冰清玉洁、雄浑辉煌的梦幻“昆仑山”横空出世!初次展出,就迎来了无数游客,笔者和井石先生游览的那晚,只见人群摩肩接踵,前呼后拥,热闹非凡。有的举家而来,一位80多岁的退休工人给自己的夫人说:“啊!老伴,快看,这就是昆仑仙境啊!”2020年正月十五,第二届宗家沟冰雪灯山节开幕,那可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人山人海,人们陶醉在太平盛世、普天同庆的中华传统喜庆氛围中。宗家沟的昆仑冰山节,为青海冬季旅游增添了一股新风,也开创了青海冬季旅游的新局面。

踏遍青山图后劲 一石一窟总关情

宗家沟景区分前山、后山兩大部分。前山就是已开发的景区,每到旅游旺季,就显得有些拥挤。而后山宽畅,而且西王母石窟多在后山,后山还有不少景点和洞窟没有开发。为此,明科、永奎与专家们相商,要开拓宗家沟景区的纵深,重点就是后山。明科认为,对后山做一次调查非常必要。一日,他邀请井石与我,同赴后山。后山无公路,汽车开到山口就进不去了,那天井石先生身体不适,只好等在车中。后山是一派原始、幽静的本初景象。绿茵和鲜花铺满深谷、山岗。一股清泉从深山蜿蜒而出,形成了大片的草甸湿地。悬崖绝壁映在蔚蓝的晴空中,各有其形。西王母石室在黛色悬崖之上,显得高峻、威严、神秘。我俩在草地、灌木丛、沟坎中奋力攀登,不时的有飞鸟从脚下飞过,鸣声如铃,好听而不知其名。突见在右手边的山脊上,耸立着一个孤兀的巨峰,形如一株顶天立地的大蘑菇,那伞状的顶部呈朱红色,粗壮的“蘑菇柄”为黄白色。明科说,他曾到过这个石峰前,高有16米左右,上下都是石质,当地牧民叫“蘑菇头”。经一番讨论,我建议将此峰起名为“灵芝峰”。因为按《山海经》记西王母掌百药,民间有白蛇昆仑山盗灵芝草、嫦娥偷吃不死之药等传说。明科说,这名字起得不错,以后讨论定夺。行行复行行,又发现了一对白色石驼站立在山顶,一驼低头吃水,一驼昂首西望,惟妙惟肖,我建议起名为“双驼峰”;之后,又发现了“玉兔登月岩”“梦中古堡”,那“睡佛山”极像一位仙女沉睡于山巅,神态安详,特征清晰,裙摆逶迤。一条山峰一尊睡佛,酷似神似,这不就是王母的化身吗?是的,这就是宗家沟的魂。在明科的引导下,看了“桃儿洞”“天洞”, 以及藏羌人的“擦擦洞”等多处上佳景观。在山中还发现了大片野生大黄和不少名贵药用植物。明科还想去几处地方看看,但太阳已下山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山中待了5个多钟头,肚子也开始发表不满意见,只好回家。这次后山旅游资源调查,使我眼界大开,神游昆仑,乐在其中。从中也可见明科对乡土知之多、爱之深!是一种可赞的家国情怀的流露。这次活动为宗家沟的再发展做了准备。

一方奇石皆有缘 献在王母大殿前

明科自称“乡石”,所以他也爱石头,石头与他似有缘。2017年,宗家沟西王母大殿竣工,这座仿汉代的建筑雄伟挺拔,气势不凡,与供奉的原始王母表里一致,诠释着远古时代,羌人大首领西王母威震青藏高原时的仪容风范。大殿的建成,自然也有一份明科的心愫在其中。但是,他还想在大殿前立一块景观石,为大殿增光添彩。闲暇之余,他叫上员工王福祥等到药水峡中捡石头。药水河是湟水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宗家沟前流过。药水峡与药水河因有药泉而得名,药泉即在宗家沟水与药水河交汇处,是一处温泉。据传,很久以前瘟疫在羌地流行,百姓遭大难,西王母闻声救苦,来宗家沟将百种药草投入泉中,羌人饮之,瘟疫消散,众生得平安。由此,药水泉流传千百年,至今,湟源人仍有取药水泉水治病的习俗。药水峡风景幽美,是《丹噶尔厅志》所记八景之一“药水长春”。诗曰:“药水清流药水香,效灵真不异仙方。春光无限不须买,泉有丹砂延寿长”。此诗作者张兆珪是清代同治年间人,“挡羊娃”出身,后自学成才,用诗赞美了药水峡的风光和药水泉的神妙,为当地名儒,《丹噶尔厅志》有载。明科一行到药水峡寻石头时,峡中风光依旧,药泉还在溢香,但峡中的石头已不见了。原因是之前因修路,在药水峡口办了一个采石场,大一点的石头都被采石场粉碎运走了。所以,明科捡了几个石头,上不了章台。明科有点失望,但他心系着石头,当晚睡觉后,辗转反侧,时睡时醒,恍惚间,他好像走在夜间的药水峡中,满峡中不见一个石头,只有如水的月光洒满峡谷。他在河水中艰难前行,两岸景色他似曾相识。头上似有一朵白云引路,忽上忽下,猛地,见河中站着一位白发老人,河水冲刷着他的双腿,但他纹丝不动,他正想给老人打个招呼,问他为何站在水中,一转眼,那老人变成了一块石头,被月光照得闪闪发光,这一下就把他给惊醒了。明科觉得很奇怪,又一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这个梦也就不奇怪了。心有所思,情有所牵,上班后,他叫上张永奎、王发祥,到药水峡的上游,看能不能有好石头。走着走着,他感到有点奇怪,这眼前情景就如昨晚梦中之境。走到一处水流湍急之处,突见一块大石头,孤立在河中央,露出水面的石头顶,恰如一个奇怪的人脸,在默默地看着他。他心中一动,这不就是我要找的石头吗!他立即脱鞋淌水,向石头走去。四月初的天气在青海依然如寒冬,阴坡里的冰雪还未消融,水冷刺骨,但他全然不顾。此时,他的心中只有石头。这可是一方真正的奇石!高1.3米,宽1.1米,全身是尊贵的明黄色。正面由朱砂色的粗犷线条勾勒出一幅“神猴拜王母图”。西王母峨冠博带,袒肩,靠山而坐。平伸修长的两腿,神态安详自在,右胯跟似有三青鸟静立。神猴匍匐在王母脚前,似聆听王母传道授教,又似讨要3000年一熟的人参果,猴形憨态可爱。盈盈一水间,有缘始相识。明科将这块与他似有缘,又与西王母神话有关联的奇石,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供奉在西王母大殿之前。了却了他藏在心底多年的一番心愿。有很多游客在这块奇石前驻足观瞻,无不赞叹天地造化之奇妙,昆仑西王母神话的精深博大!

李明科正如他的网名“乡石”一样,外圆内方,默默无闻地做着乡土“铺路石”,他不忘老共产党员初心,在为桑梓造福的旅程上,奉献不已。打造宗家沟景区后他功成身退,又受湟源大黑沟景区之诚邀,做顾问,为打造一处生态文明高地而全身心投入,正是“是金子总会发光,是花朵在哪里都会芬芳”。

(作者简介:程起骏,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文史学者、湟源县特邀文化发展顾问。)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西王母药水景区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缩小药水
女娲补天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隐形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