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究

2023-06-25 18:44李玉玲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活动区幼儿园区域

李玉玲

导读:幼儿的成长过程除了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还会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幼儿园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活动。根据幼儿的情况在特定背景下开展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进而学习相关知识是活动区游戏的特点。但教师在组织活动时,由于幼儿情绪不稳定、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和爱模仿等特点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这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将活动区游戏与教育相结合,根据游戏特征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提高活动兴趣,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结合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并懂得如何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之中。所以,在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有效搭建生活背景,将生活元素融入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生活化区域游戏的启发下提高认知与理解,发挥区域游戏的真正价值与作用。

(二)适时性原则

要想充分发挥幼儿区域游戏的作用,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教师就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应用原则,这样才能确保幼儿区域游戏的顺利进行。首先,在应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应遵循适时性原则,根据幼儿的不同情绪、参与游戏的状态及遇到的问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保障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幼儿在参与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厌烦、倦怠的情绪,教师就要适时给予一些鼓励,引导他们参与游戏,感受游戏的趣味性。当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对区域游戏设计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保障区域游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三)启蒙性原则

学前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建立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启迪与启蒙。所以,在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虽然需要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但依然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介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启蒙引导,帮助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提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区域游戏的问题检视与分析

(一)材料投放较为随意,幼儿参与度不够

在投放班级区域材料时,教师习惯将适合本年龄段的材料一次性全部投入区域中。看似多元的材料投放,其实只是材料的罗列和堆砌,有时会给幼儿带来选择困扰,难以有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有的教师在游戏材料的可变性和“一物多玩”方面开发能力欠缺,无法赋予材料更多使用价值,无法满足幼儿深度学习的需要。

(二)区域游戏更新滞后

区域游戏的设计首先应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契合幼儿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教师在区域游戏创设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区域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其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启发幼儿的思维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也要保障区域游戏的先进性与新颖性,围绕幼儿需求及时更新、变化内部设计。但目前部分幼儿园区域游戏更新相对滞后,区域游戏未能随着时间推移而常变常新,区域游戏的设计也未能契合各个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在区域游戏参与过程中多样化需求未得到满足,区域游戏开展效果有待提高。

(三)教师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理解不够

不同幼儿之间的性格特点、发展水平、家庭背景存在不同。教师理应引导幼儿完全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兴趣体验班级活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发现和思考的目的,提升对新事物的把握。但许多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学习特性、心理特点了解和把握不够,缺乏深入了解。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在课堂中使用与幼儿年龄特征不符的活动材料或学习资料,而这种活动和材料又不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获得新的体验和知识的构建。所以,在构建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时,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使幼儿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自主意识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探究

(一)明确教师自身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时产生两个极端,分别是过多干预和放任自流。过多干预是指在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将幼儿作为活动区游戏的主体,而是按照自身的想法组织游戏。这不仅使幼儿的游戏兴趣下降,还对他们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造成影响。放任自流则是教师在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时,完全放任幼儿自己进行游戏。由于幼儿自身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交流互动能力都存在差异,这种教学模式会造成一部分幼儿可以愉快地游戏,一部分幼儿则无法进行游戏。无论过多干预还是放任自流都没有遵循“科学保教”和“以幼为本”的教育观念,会对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指导时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在活动区游戏中的角色是多变的,主要担任着“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进行活动时,教师是活动环境背景的创设者和游戏材料的提供者。教师在创造活动环境背景时,要考虑到幼儿在陌生环境下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将活动环境进行情境设置以减少幼儿游戏时的负面情绪,根据观察投放适合幼儿游戏的游戏材料,以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角色定位,不过多干预幼儿游戏,在游戏时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帮助和鼓励游戏操作能力差的幼儿,同时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活动区与幼儿一起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及时指导幼儿,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

(二)区域游戏材料生活化,为幼儿创造主动探究的条件

游戏材料是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必需条件。缺少了游戏材料,区域活动就没有办法开展。可以说,材料是否投放合理,关系着幼儿教学活动的整体效果。从目前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开展情况来看,不少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在区域游戏材料的选择上,都是购买一些现成的或较为昂贵的材料,不仅增加了开展成本,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利于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要知道,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库”,里面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只要善于发掘和利用,就能为幼儿创造更利于其主动探究的条件。基于此,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可用于区域游戏的材料。这样既能节省游戏成本,又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增加可操作材料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进而优化幼儿的游戏体验,最大化发挥区域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在选择和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首先,教师要了解幼儿对区域游戏的要求,听取幼儿的建议,结合幼儿和幼儿家长的力量,有针对性地收集一些符合幼儿游戏实际需要和实际水平的游戏材料。其次,教师在收集游戏材料时,除了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还要考虑游戏材料的环保性和再利用性。教师需要立足于收集到的材料的材质、作用、结构等特质进行整理和划分,将同一类型的游戏材料进行归类,为区域游戏活动提供充足的材料库。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应用这些游戏材料,从而在游戏的同时加深對生活的认识。幼儿家长在区域游戏材料的收集中也可以发挥一定的帮助作用,如将日常生活中的水瓶、快递盒、礼物盒等提供给幼儿园,幼儿园再将这些材料结合区域游戏主题进行“改头换面”。

(三)对幼儿的活动区游戏进行指导

在进行活动区游戏时,往往会出现有的活动区幼儿人数很多、有的区幼儿人数很少的情况。由于区域活动内的游戏材料和空间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幼儿的爱好需求。这时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严重的还会导致幼儿哭闹。所以在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时,进行适当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在面对有限的区域游戏材料和活动空间时,教师要进行合理指导。幼儿园在设置园内环境和区域游戏时一般都考虑了幼儿的身心特点。每项活动都是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但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不足,在进行活动区游戏时会争着去同一个活动区。除了因为喜欢以外,大部分幼儿是由于从众心理跟着选择的。这时需要进行协调,对不能去游戏区游戏的幼儿进行心理疏导,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可以设置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轮流游戏。其次,要在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时进行指导。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虽然幼儿喜欢模仿,但自身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除了要指导幼儿进行操作以外,还要鼓励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同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使幼儿重拾信心完成游戏活动。虽然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年龄较小且情绪不稳定,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很容易对游戏失去兴趣,出现消极情绪。这时除了进行鼓励,还应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可以设置“为某个家人过生日而绘画”的情境,结束时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最后要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进行指导。教师在观察时要注意幼儿的个体情况和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对在活动中有创造性行为的幼儿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思维指导,让幼儿进一步创新游戏活动。受环境和学习能力等影响,不同的幼儿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无论幼儿是否完成游戏都应对所有幼儿进行积极鼓励和正面肯定。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差异进行指导,开展差异化活动区游戏提高幼儿的游戏成就感,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通过适合的游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此外,还应适当让幼儿自主探索游戏的乐趣,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四)建立活动联系

教师在为幼儿设置绘本与区域游戏融合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绘本资源并非“越多越好”。幼儿学习能力有限,同时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相对较低。如果一味追求区域中的绘本数量,不仅无法发挥绘本对区域场景的支撑作用,反而会导致幼儿产生困惑,无法把握区域活动的开设主题,起到负面效果。教师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为幼儿投放绘本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之处在于保证绘本主题一致且连贯,能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起到引领作用。如在绘本《蚂蚁与西瓜》中,幼儿通过故事见识到了蚂蚁窝仿佛迷宫一般神奇,于是往往不由自主地利用手边材料制作一个“蚂蚁迷宫”。但迷宫做好之后,小蚂蚁们还会做什么呢?此时可以为幼儿投放《蚂蚁的故事》《蚂蚁的一天》等绘本内容,使幼儿通过翻阅书籍,了解“蚂蚁窝”中发生的各种有趣故事,并模仿蚂蚁合作搬运物资、扩建粮仓。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使其感受到了故事中蚂蚁的“合作精神”,有效提高了活动质量。

(五)聚焦问题解决,突破已有经验

幼儿的生活经验每天都在刷新。随着区域游戏的深入,幼儿的认知体验、多维互动、行为表征、材料运用等原有经验由点到面横向联结,聚焦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建构区活动,幼儿准备建造垂虹塔,他们画图纸、做计划、分工合作。大家开始想各种办法,最终决定到建构室借积木。在搭建过程中,圆形的桩子不够,需要再借,建构室已经没有此类积木。他们协商决定派一名善于交际的幼儿向四名力气大的幼儿去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建筑还需要多少积木?借时怎么记录?于是幼儿又开始设计记录表,其中包含借的班级、积木的形状和数量等内容,确保积木用完后正确归还。在游戏中,鼓励幼儿遇到困难时自主处理,是深入开展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可以让幼儿的知识经验有所突破。

(六)给予幼儿充分的活动和表现空间

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介入意识和介入水平,既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诉求,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幼儿克服困难,以积极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意愿,尽量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发展的机会。对幼儿可以自主完成的任务,都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给予适当关注,满足他们内心强烈的探究欲望,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建构。只有必要时对幼儿加以引导,幼儿才能养成自觉主动尝试新挑战的习惯,并且有效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区域游戏活动的成效。同时,还应引导幼儿将生活经验运用于熟悉的环境之中,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增强对自然环境及其他事物的探索能力。

四、结语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在活动区游戏进行时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和游戏材料。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发挥幼儿教师观察者、指导者和启发者的作用,遵循幼儿教育的相应教育理念,提高指导能力和材料投放能力,在实践中及時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幼儿园要利用活动区游戏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相应教育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区幼儿园区域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爱“上”幼儿园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寓学于乐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