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实现,对传统村落的生态景观进行改造成为必然趋势。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是传承村落文化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如今,我国乡村景观发展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包括物质性土地景观利用和非物质性文化传承两个方面,如历史记忆淡化、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景观空间宜居性差等。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现场调研法,对利民古镇护城河景观进行改造设计。通过景观规划,在深刻分析古镇历史及开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从明确护城河景观的历史元素、优化亲水河岸、提取文化元素以及整合生态景观等方面入手,通过景观设计手法使护城河环境得到改善,在为水岸注入活力的同时,力求生态、景观与人文相协调。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把康体健身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设计在护城河堤沿岸设置健康步道方便人们骑行、散步,能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要加强景观改造,宣传利民古镇的文化底蕴、古城风味,打造文化传承、人文交流、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基于利民古镇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当地居民的需求,基于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资料的查阅学习,设计一个全龄化景观空间,实现具有叙事性、生态性、人文性的景观空间效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景观;古镇;护城河;宜居性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4
当前,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形成了自上而下政府主导和由外而内资本推动两种模式。如果规划建设者对居民需求的了解不充分,对村落情况的调查不全面,往往会忽略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缺少文化内涵及地域特色导致现代乡村景观趋于同质化、单一化、套路化。居民是乡村景观的基本利益主体,乡村景观的内涵应服务于居民生产生活并传承历史文化脉络。综上所述,乡村景观设计应遵循设计引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保护等原则。同时,应贯彻乡村景观动态传承的理念与方法,注重营造乡村景观特色[1]。
1 传统村落中景观的价值
1.1 文化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在商周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皇家园林气魄宏伟,私家园林曲径通幽,“虽由人作,宛自天開”,本着敬畏自然的初衷,善于利用周边环境,园林中不仅有自然元素的提取,还有设计师对艺术元素的概括,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为人们开创了第二自然。现代景观作为古典园林的延续,亦蕴含其哲理,为高质量、高享受的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2]。传统村落景观相较于城市景观,更具有古典园林的特质。
1.2 社会价值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当最基础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便会逐渐追求精神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比重逐渐提升。由于城市化速度极快,乡村田野空间成为稀缺资源,人们渴望接触自然生态,因此对乡村空间的改造逐渐展开,从最初的农家乐,到之后的特色田园小镇建设,相较于生活节奏较快的城市,从容、雅致的乡村更能帮助人们舒缓压力。山川河流、花圃农田这些以前被人们忽略的元素,为当下的乡村带来了新的价值,回归田园生活成了一种新的趋势。
1.3 经济价值
乡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生态产业以及旅游业的价值[3]。城市居民对新鲜的农副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宁静的乡间田野有更大的兴趣。乡村发展首先要整合资源,吸引资本、人才、科技以及信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乡村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价值的实现形式不尽相同,政府部门应探索地域特色,以乡村历史文化脉络为依托,结合乡村民情,综合居民具体需求,在明确风貌定位、优化生态环境、融入文化元素和整合绿化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以良好的景观条件吸引外资、提升客流,更好地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利民古镇的背景及实地调研
2.1 利民古镇的背景
河南位于中原之地,物产富饶,是古代帝王相争之地,可以说遍地历史古迹。但很多历史遗迹年代久远,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遭到破坏。现今众多古镇古迹的价值被人们重新看到,利民古镇的建设亦受到重视。利民古镇又称古虞国,是舜长子商均的封地,这里地势特殊,场地内方外圆。在“十三五”时期提出依托黄河故道生态廊道以及当地历史优势和资源优势,将利民古镇建设成特色古镇、文化古城。护城河是利民古镇外围环城水系,由于护城河堤滨水景观荒凉、形式单一,利民古镇房屋密集,人流量较大,居民无法真正体会枕水而居的滨水特色。护城河堤作为人们主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是此次改造的重点,笔者旨在通过景观规划传承文化,满足人们康体健身、亲水休闲的需求。
利民镇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鲜有人了解它的过去,人们只知道这是一座古城,内方外圆,四面环水。最初这里有城墙相围,后来城墙被暴力拆除。虽然城墙被推,古墓被破坏,古城千疮百孔,但是人还在,必须铭记历史,铭记消失的家园旧貌。要通过对景观的改造,让人们重新认识利民古镇,了解古虞国的故事和少康中兴的历史,传承古城风味。镇上的房屋比较密集,公共空间景观并不丰富,居民更愿意聚集在护城河堤上,欣赏水岸风景,闲聊家常。对护城河堤展开景观改造,既能传承文化,又能为居民带来更好的室外空间体验。
如今的人们对养生越来越重视,利民镇老年人多,因此为他们提供健身空间是对护城河堤进行改造的一大重点。应在堤岸建设健康步道,滨水沿岸设置驿站以及步道配套设施,方便人们如厕、补给、休憩等。
2.2 利民古镇的历史
据记载,利民古镇是中国古代禅让制时期舜的长子商均的封地,禹为了感谢舜禅位于他,便将利民镇封与商均。如今的商均墓位于利民镇旁边的村庄中,村庄被称为商墓村。听镇上的老人说,以前的商均墓似小山那么高,规模宏伟,抗战时期商均墓被盗,今天只有类似小土丘的规模。文物虽被盗,但历史仍要铭记。商均墓被审核批准列为国家级保护单位,距今4000年的古墓是极为罕见的。
少康中兴的历史鲜为人知,但是杜康造酒的故事妇孺皆知。据记载,如今的利民镇是杜康造酒的发源地,杜康曾名少康,是夏王相的儿子,因父亲被陷害而投奔到这里当厨师,几经研究终于酿出美酒,而后在此蓄力中兴夏王朝。在这座古镇上,既有美酒飘香,又有少康中兴的故事。
人们耳熟能详的古城美食众多,如利民羊肉汤、嫩豆腐等,这些是利民镇每一个居民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味道。如今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作坊,因而很多民间美食都很难传承下去。在利民镇居民的心中,这些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研究希望通过景观改造唤醒利民古镇生机,在景观入口的民俗博物馆记录下这些美食的做法及其背后的故事,并在供人们休息停留的驿站设置商铺,专门售卖特色小吃,从而将当地的美食文化传承下去。
2.3 利民古镇实地调研
利民镇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古镇环城有护城河,河面约宽250米,经过东南西北四关自然分开为四部分。本设计主要对南段护城河景观进行改造,场地左邻农田,右接护城河,河堤全长1000米,占地面积约240亩。河面水生植物有芦苇、荷花、香蒲等,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
护城河堤从2020年开始进行施工改造,还没有太多的景观设施,只有简单的休闲座椅。利民镇上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在此游玩,并且市区居民周末会驱车到这里垂钓。因而需要设置儿童活动、老年锻炼及垂钓平台等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见图1)。
3 景观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地域特色,文化断层
随着乡村振兴的实施,党和国家对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提高,对当地的文化传承及发展更为关注。在规划乡村景观的同时,应加强对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使之更高效、科学地融入乡村振兴建设。
现阶段乡村景观建设更注重建设内容,缺少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前期调研不充分,而且在景观规划中没有将地域特色融入景观设计,经常盲目跟风,注重形式而非内涵[4]。忽视了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特色、文化背景等内容,以至于不能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在利民古镇景观规划中,采用的复古牌楼、古典路标、景观置石等小品设施,未真正融入历史文化。對古虞国、商均的历史没有过多阐述,杜康造酒更是一概不提,更遑论当地特色小吃文化。总而言之,只是单纯为了复古而复古。设计若不考虑当地居民的感受,不够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乡村的特色便无法体现出来。
3.2 缺乏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景观破碎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升是乡村景观设计的核心,在景观规划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协调生态景观各因素,使乡村景观绿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体现地方特色,又不会在大环境中过于突兀、自成一派[5]。
在利民古镇的景观规划中,四个护城河堤总长约4000米,然而在亲水资源如此丰富的场地里,并未设计出多样化的滨水景观带,只是在路边的空旷地带设置了一些广场景观。护城河堤上只有一些小亭子和石凳,生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景观结构单一,缺乏整体性。
乡村改造的眼光往往不够长远,景观设计缺乏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以及对田地的保护,自然平衡被破坏。除此之外,未重视村落饮食住宿功能,只注重旅游效益,景观设计缺乏整体规划。
3.3 对居民需求缺乏了解,盲目跟风
3.3.1 宜居性
景观设施过于模式化,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及全龄化设计原则,只是给人们提供活动的空间,未考虑辅助性设施。首先,针对老年人,缺少康养健身活动区。古镇开发势必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所以景观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其次,基本没有设置儿童区,或者只是单纯设置滑梯、秋千等简单的硬质空间,缺乏儿童成长所需的益智空间及大龄儿童所需的探险空间。最后,对成年人来说,最基础的晨跑或骑行道路缺乏具体规划,无法满足人群需求。
3.3.2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乡村景观建设中居民比较关心的一部分。利民古镇缺乏特色农业产品,基本上是靠景观规划带动旅游产业,进而推动当地饮食文化及酒文化的发展。然而在实际规划中,只对小镇的旅游业进行了前景预测,没有对当地小吃进行推广。旅游业带动的是小镇经济发展,真正惠及百姓的其实是这些传统小吃,如果不能带动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么规划设计的只是一个徒有华丽外表的小镇。
4 景观价值的实现路径
4.1 重新审视乡村振兴战略,加深对文化建设的认识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加强景观规划,使文化建设惠及各个方面,充分挖掘地区的文化资源,展示地域特色[6]。第一,具有内涵的历史沉淀是宝贵遗产,对当地乃至全国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为了弘扬历史文化,可以设置研学区域用以普及文化知识,开展爱国教育,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文化建设工程。第二,提取文化元素并融入景观建设,在生态景观中彰显地域文化魅力,将历史元素融入景观设施小品,如灯柱、沿岸的景墙和标识系统等,明确文化主题。
利民镇现今正在进行拆迁改造,但是改造手段只是把镇上的房屋简单建造成南方特有的粉墙黛瓦,政府规划图显示要重新建造古城墙,然而为了建古城而建古城只会失去古迹真正的文化内涵。本设计在护城河堤入口处单独设置了陈展利民古镇文化的民俗博物馆,可以在此开展研学教育,还可以在博物馆前的广场上举办活动来吸引人群。在护城河滨水沿岸以景墙的形式叙述历史,配合现代LED渐变灯光,新旧结合,能在夜晚呈现出灯火可亲的效果。人们能在此游玩的同时,了解古镇悠久的文化。
4.2 重新审视乡村景观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乡村生态建设既要对现状进行合理规划,又要使生态元素和周边环境相融合。遵循绿色设计的理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平衡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并改善生态环境。在利民镇护城河景观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与人文,因地制宜,顺应场地地理面貌进行设计,整合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护城河岸现有多种水生植物,生态多样。在开发滨水区域为水岸注入活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的保护。其中水体设计在滨水沿岸除自然驳岸之外有三种水体类型,分别为有良好视野、可以欣赏水面的观景平台,空间广阔、可以组织活动的硬质水岸,以及设有木栈道、可近距离亲水的湿地。本设计设置了专门的湿地绿岛,在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景观中,生物可以自由成长。为了在为水岸注入活力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规划了生态绿岛区域,在木栈道及特色小径上,人们可以近距离获得亲水体验,小动物们则居住在人们只能观望的地方。
4.3 重新审视乡村精神风貌,满足对人文景观的需求
鄉村景观要以居民为主体,就要考虑到其真正的需求,其中包括景观的宜居性和对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首先,景观规划应融入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景观建设要能够给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护城河堤是镇上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不同的景观空间可容纳不同的活动,居民可以开展聚会聊天、娱乐、健身等活动。此外,应顾及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需求,可以划分出儿童活动区、滑行挑战区、老年人康体健身区、年轻人骑行垂钓区等。还应设置贯穿全程的景观绿道,使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自由骑行的乐趣。
5 结语
基于利民古镇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及当地居民的需求,基于对相关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对资料的查阅学习,设计打造一个全龄化景观空间。为传承当地文化,可设置民俗博物馆,记录历史文化和古镇的发展历程。在道路沿岸及驿站休息区设置文化景墙,配以渐变灯光,达到新旧结合、古今贯通的效果,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作为镇上居民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护城河堤各个景观空间可开展不同活动,从儿童活动到老年康体健身,顾及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需求,进行全龄化设计。在滨水沿岸不仅设计了与水体互动的木栈道和亲水小径,还设计了可以让生物自由成长的绿岛。
镇上的居民数量一直在减少,因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逐渐向城市流动,但是近几年人们开始向往恬静的乡村。本设计利用景观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室外环境,让人们体验枕水而居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胡勇.保持乡土文化生命力的美丽乡村景观设计:评《乡村景观设计》[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6):132-133.
[2] 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我国发展前景[J].农村生态环境,2001(1):52-55.
[3] 戴柳燕,周国华,吴国华,等.乡村吸引力研究进展和展望[J].人文地理,2022,37(1):9-17.
[4] 鲍梓婷,周剑云.当代乡村景观衰退的现象、动因及应对策略[J].城市规划,2014(10):75-83.
[5] 任国平.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的演变进程和发展模式[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8:72-89.
[6] 汪瑞霞.空间记忆与情景重构: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1:24-26.
作者简介:范淼(1999—),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