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地方各级政府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引导式发展。文章以研究青岛“非遗”民俗节日海云庵糖球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新思路,通过文献研究法、用户访谈定性法等,以“非遗”民俗节日的可持续设计为理论依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故事进行创新,提出“非遗”民俗节日电子云绘本可持续设计创新思路,深入分析“非遗”民俗节日的视觉形象设计、可持续设计及电子云绘本的发展。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在宏观上综合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微观上分析“非遗”民俗节日保护与发展现状,运用设计语言,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故事。结合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保持原有方式不变的基础上,以电子云绘本的方式传播“非遗”民俗故事。结合分析,完成对“非遗”民俗节日的品牌形象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故事的研究与创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云绘本的可持续设计,使“非遗”民俗节日故事具有独特的视觉形象、连续的故事情节及不同的观赏形式,以此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要,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非遗”活化;民俗节日;可持续设计;电子云绘本设计
中图分类号:K892.11;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0 引言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涉及范围广[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实现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以下简称“‘非遗民俗节日”)是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固定的区域内,举办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与当地人文特色的盛会,展现当地的人文特色与独特的民族文化。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非遗”民俗节日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因此实现民间“非遗”节日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适配现代科技发展速度,是“非遗”民俗节日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设计学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创新、研究与教育应用融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可以赋予“非遗”民间节日新的生命力,实现“非遗”性的节日与电子云绘本融合发展。笔者以青岛民俗文化节——青岛海云庵糖球会为例,从可持续的设计视角探索我国民间节日的保护和传承路径,并结合自身设计观念,提出可持续设计的新思路与新的实践形式。
1 概述
1.1 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想产物,可追溯到1980—1990年。从实质上来说,设计教学、设计实践以及设计相关的设计研究都属于可持续设计范畴;而当今可持续设计应该在环境、社会、经济这三大支柱的范围内进行,在生态、生活方式、文化、社会创新理论的可持续设计维度进行,不断协调环境、社会、经济这三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均衡发展[2]。
1.2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现状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中国作为第6个遵守该协定的国家,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系统[3]。
青岛经过长期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民俗中,民俗节日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青岛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青岛萝卜会(元宵节)、青岛樱花会、青岛海洋会、天后宫的民间庙会,都是集民俗演出、手工作坊、特色小吃和传统工艺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活动,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的民俗节日宣传模式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存和继承传统民间文化,与民间节日的兴衰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1.3 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发展现状
据青岛市志记载,青岛四方区海云庵庙会是海云庵糖球会的起源,距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的传统民俗节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历史积累。一开始,人们还把“保平安,求丰收”作为主要的活动目的。后来,由于庙会上的食品以糖球为主,而且糖球的制作工艺精湛、种类繁多,因此受到了赶会者的喜欢。于是,以糖球为媒介,构成了一种将消费、民间演出和文化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的新式民俗节日[4]152。
1990年,青岛四方区海云庵的庙会被正式更名为“海云庵糖球会”,该庙会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百大观光活动”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民间十大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4]152。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21届,糖球会的规模日益扩大,每年都能吸引数百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民俗节从一开始的1~2天,逐渐发展到如今的7天(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在青岛,人们常说“夏天有啤酒节,冬天有糖球会”,其间,除原有的“狮王争霸赛”“木偶戏”等传统节目之外,还增加了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如茂腔、五音戏等。它对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内外传统文化的交流,尤其在传承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海云庵糖球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海云庵糖球会,提高其知名度,实现可持续、多元化发展展开分析。
2 “非遗”民俗节日电子云绘本可持续设计创新思路
2.1 “非遗”民俗节日与电子云绘本
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特别指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中华文明延续的鲜活见证,是凝聚民族情感、维系民族团结的关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承与发展,对延续历史文脈、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和相互鉴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非遗”民俗节日作为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市形象提升和民俗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非遗”民俗节日在传承的过程中通过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使自身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能够以多元化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形成一股强劲的动力,改善自身缺乏生命力的现状,更快捷、更高效地提高人们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当前,绘本的热度比较高,而对电子绘本的关注,大多仅限于对文本级画面素材的选择和展现,而对以数字化为代表的单体图书、内容深度开发系列图书,甚至是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相对较少。因此,在新时期,伴随着绘本业态的持续升级,推动线上“非遗”民俗节庆绘本创作和“非遗”民俗节庆的创新发展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2 青岛“非遗”民俗节日品牌形象
在索绪尔的符号理论的指导下,罗兰·巴特认为一个符号通常有两个层面:一是它的表义,二是它的含义。表义是指由符号自身体现出来的视觉元素,其含义可划分为隐喻层、行为层、叙述层[6],主要是在不同的时代与现实背景下,对人的需求、情感、习惯等方面的一种体现。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节日——青岛海云庵糖球会为例,它是青岛重要的特色民俗文化节日之一,是青岛市传统的民俗节日的代表。因此,应增强海云庵糖球会的品牌意识,形成视觉冲击力,通过不同的品牌形象突出民俗节日的特色,将原本的民俗故事、民间工艺进行加工后与大数据时代联系起来。只有将其独有的文化特色融入设计中,以适应当今的时代需求,才能使其富有持久的生命力。
2.3 青岛“非遗”民俗节日故事的可持续延续与创意
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有必要把自己的民族文化记录下来。“非遗”保护是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在国家领导下记录中华民间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华民间文化记录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利益均沾、流芳百世的文化工作[7]。青岛的“非遗”民俗故事面临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开发。现有的民俗故事呈现形式与该民俗故事相关的文创产品、手办等产品,越来越多的设计仍沿用现有的形式,只进行了形态上的创新,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使“非遗”民俗节日发展缓慢乃至濒临消失。“非遗”民俗故事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再次编辑,使“非遗”民俗故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形式。
可以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用独特的设计学语言,结合“非遗”民俗故事,改变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民俗故事讲述方式,让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系统地阅读“非遗”民俗故事。在大数据时代,创新性传承传统的民间“非遗”故事,既能迎合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又能扩大民俗故事的传播范围。
2.4 青岛“非遗”民俗节日可持续设计与电子云绘本的发展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绘本”一词,并分析搜索结果,可以得知,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关注绘本的。起初,更多是从出版界的角度来讨论日本及其他国家的绘本市场。后来,艺术界与教育界也渐渐将目光转向绘本的表达方式与效果上。在2002年前后,对绘本的研究由儿童向成年人拓展。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个领域,关于绘本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原创绘本,专题研究比较少。分析搜索结果可知,包含“传统文化”“绘本”等关键词的相关文献有300多篇,包括“电子绘本”和“数字绘本”这两个关键词的相关文献有100余篇,包含“非遗绘本”这个关键词的文献仅有10篇左右。
以青岛海云庵糖球会为例,制作电子云绘本,提炼海云庵糖球会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将文化符号艺术化和研究对象相结合,运用现代视觉设计语言,提炼、解构、重建、创新海云庵糖球会的视觉文化元素,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新的图形与图像。在此基础上,从海云庵的视觉文化元素出发,全面理解其明、暗两个方面,并加以转换利用,从而使青岛民间“非遗”节日具有更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3 “非遗”民俗节日电子云绘本可持续设计新实践
3.1 青岛“非遗”民俗节日视觉形象设计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将传统技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底蕴、民族记忆与民族发展的象征[8]。要找到具有明显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活态传承特色、节日主题特色等,打破青岛民间“非遗”节日局限在庙会、传统的手工活动的陈旧观念,重新提炼相关要素,按照大众的喜好,在视觉上进行创意运用,让青岛民间“非遗”节日不再是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单一要素。人物形象、人物特色运用专业软件对所需要的绘本角色进行美化、包装,设计出视觉形象和电子绘本脚本、电子场景以及动态元素,让大众在阅读电子绘本时,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民间节庆所呈现的意涵。
3.2 青岛“非遗”节日电子云绘本的可持续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品牌形象设计体系后,可以充分与“非遗”民俗节日电子云绘本融合,能够带动旅游和经济发展,形成专属于该地、该民俗节日的“非遗”民俗节日绘本品牌。而单一的赶会形式及宣传渠道会限制海云庵糖球会的发展,要让读者能透过电子绘本,更直观地了解民俗节日所传达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流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人气的多少,应提炼“非遗”民俗故事中的代表性元素,让电子云绘本的画面变得更丰满、更富有民俗特色。在制作电子绘本时,还必须将其历史文化性和电子智能端的科技性结合起来,创新电子绘本,让读者在阅读电子绘本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感受到在电子绘本上的情绪交互。
以青岛海云庵糖球会为例,应突破以往的研究方式,将“非遗”民间节日的艺术象征运用到电子绘本中。拓展绘本的研究领域,不只将它作为一种以低龄受众为主的电子绘本,而应面向广大受众,要用独特的颜色搭配和具有创意的艺术魅力,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特色。通过收集一些成功的实例,将现代电脑技术与青岛民间节庆的电子绘本相融合,并将其与传统元素进行二次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融入了民俗节日元素的电子绘本,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依据,结合电子(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绘本本身的应用及电子媒介技术的特性,以使用者的调研为标准,在创作的时候,按照使用者的喜好,将青岛的“非遗”民俗节庆元素融入电子绘本中,最终创作出满足用户观看需要的绘本,并确定电子绘本的风格,进而促进“非遗”电子绘本推广和发展。
4 结语
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电子绘本可持续设计将青岛“非遗”民俗节日融入云科普电子读物中,完善了电子科普读物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导向,既能传承中华文化的美学意蕴,又能构建青岛“文化基因”和“色彩印记”,深刻影响人的思维认知、价值意识和审美能力,也能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和出版业的发展提供新形式。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交互设计理念在当代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3.
[2] 房津津.基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海洋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以青岛海洋文化田横祭海节为例[J].艺术科技,2021(16):92-94.
[3] 毛巧晖,张歆,杨赫.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节日民俗的资源转化[J].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5):67-72.
[4] 黄海雯.浅析青岛海云庵糖球会的节庆品牌化建设[J].商,2016(22):152.
[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4):14-17.
[6] 刘福青,刘红秀.乡村振兴创新路径中艺术设计的作用:评《艺术振兴乡村途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0,39(11):260.
[7] 刘思诚.从“三套集成”到“非遗保护”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以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22-127.
[8] 白志如,蘇士梅.新媒介语境下民族非遗的品牌叙事与传播取向[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8-135.
作者简介:冯兴龙(2000—),男,山东德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人机工程学与可持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