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谊冰 林淇
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早已融入华夏文明的传承基因。“茶是生活里的美学。”提到茶时,宋伟军眼里闪烁着掩盖不住的光芒。将热爱当作事业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但真正不顾一切坚守热爱的人不过寥寥,而宋伟军就是其中的一个。
认识宋伟军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十足的茶迷,初尝苦涩、入口回甘、回甘生津的云南普洱茶更是让宋伟军如痴如醉。2008年,年仅21岁的宋伟军创办了佤香古韵古树茶坊,这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对“茶”的执着开启了创业路。15年来,宋伟军致力于“让爱茶的人喝到真正的好茶,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茶”,从考察市场到选址、再到包树、包山、采摘、加工、包装、销售,每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最终用产品与服务赢得市场,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定制私房茶品牌。
瞄准定制茶市场
2010年以前,由于启动资金有限,宋伟军主要做品牌茶和散茶的销售。因为经常和茶打交道,宋伟军也慢慢地品尝过很多好茶,逐漸从一个业余爱好者变成了一名钻研茶叶的“品控专家”,甚至还能品尝出茶叶在采摘时的天气状况、加工工艺的水平和质量。
很快,宋伟军便不再满足做一个茶叶代理商,他想要生产出一款属于自己的茶,这个想法在他的内心渐渐生根发芽,并且很快付诸实际行动。恰逢山头茶、古树茶的红利时期,山头定制茶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宋伟军看准了这一机遇,奔赴几千公里以外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地考察。当地普洱茶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于世,在国内普洱茶市场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宋伟军在考察中发现,当地有一些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加之没有成体系的加工链,只能靠出售价格低廉的毛茶来维持生存。对此,宋伟军感到很惋惜,“这些村寨有这么得天独厚的制茶优势,必须好好利用起来!”于是他决定在这些村寨包树、包山,建立自己的源头加工基地,正式进军古树茶、山头茶定制行业。宋伟军专门聘请了手工制茶师傅为当地茶农讲解普洱茶“萎凋、杀青、揉捻、晒青、蒸压、干燥”的六大制作工艺,让他们掌握制茶技艺,这也为当地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追求精致 成就品质
定制茶、私房茶的市场价格一直高于其他机械化生产的品牌茶,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手工制作,这也是定制茶能够在市场中经久不衰的关键。“现在机器自动化水平很高,炒茶的自动化动作也是模仿人工制茶,效率也更高。用两只手炒茶会比较累,但是,茶叶是有生命力的,人手炒出来的茶,香度更高,会有独特的气息,这是自动化机器无法完全取代的。”宋伟军激动地说。
手工制茶过程中,炒茶师傅们会寸步不离守在铁锅前,随时关注茶叶的成色及状态,及时作出调整。手工炒制没有现成的配方,需要不断调试口感,最终成型后才能压饼,相比于机器炒制更具灵活性。经验丰富的炒茶师傅可以通过控制火候、力度、时间等,用同样的原料制作出不同口感的茶叶,使茶在口感上有丰富的层次变化。也就是说,定制茶可以完全根据消费者的意愿来生产茶产品,这也是宋伟军选择做定制茶的关键原因。“做好茶是需要情怀的,做有温度的茶,这一直是我的夙愿。我不做流水线生产的机器茶,就是想让所有人都喝到有味道的茶。”宋伟军这样说。
用匠心做好茶,是宋伟军做茶坊的宗旨。十几年里,宋伟军每年都要跨越上千公里去茶山上走一走,亲自跟着茶农采茶,跟着师傅学炒茶,俨然成了半个专家。员工们都知道宋伟军的严苛,所有成品茶想要到消费者手中,必须先过宋伟军的口味关。他对茶农和制茶师傅们说:“不要对成本斤斤计较,从原料选取到最后的压饼包装,一点水分都不能有,宁可不卖也不能做次品。”也正因如此,他们生产的茶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杯好茶足以让人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放松,品茶亦是享受生活,也正因如此,茶才会在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后,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现在,宋伟军的定制、私房茶产品在东北三省打开了市场,以地名命名的“弯弓”“曼松”“班章”等珍藏系列产品更是一度供不应求。有不少周边城市的茶商、茶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到宋伟军的茶坊中品茶,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
在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危机,虽然如今喝茶的人不少,但懂茶的人却越来越少,想要谋求发展,就要加入保护茶文化、宣传茶文化的行列中。如今的宋伟军身上多了沉稳与责任感,他明白企业发展想要行稳致远,必须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也就是传承与传播茶文化。接下来,宋伟军打算创办一个功夫茶体验馆,在这里,大家既可以品茗会友,也能亲身体验茶的制作流程,了解茶的历史与文化。他希望能以沉浸式的体验吸引年轻一代爱上中国茶。“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希望能为大家开辟出一个安逸宁静的空间,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这里坐坐,共同感受茶与生活的魅力。”宋伟军这样说道。
谈及未来,宋伟军的目标很简单,希望能做成一个“小而精、精而美”的百年茶企,让岁月留痕,茶香溢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