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黄金、英镑、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历史情况,重点分析了英镑替代黄金、美元替代英镑的原因和机制,分析了美元霸权形成的原因及挑战美元的难度,并就货币替代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本文认为:金本位货币制度支持了英镑国际化,英国海上霸权和工业革命是英镑国际化的坚强后盾;美元替代英镑在于英镑地位下降、美元地位提高,两次世界大战和美国主动作为,成就了美元崛起和国际化,而摆脱黄金约束后的美元逐渐走上全球货币经济发行的霸主地位。本文提出:国际贸易需要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或信用物,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必须可自由兑换,国际支付手段的本质是信用和价值尺度,外汇管制和汇兑危机源于货币可兑换性不足,国际货币替代的关键或前提在于货币是不可替代品、是信用物。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始终存在,也是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同时,要看到国际货币地位替代时间漫长,但也存在突变机遇。
关键词:国际支付手段 国际货币 金本位 货币国际化储备货币更替机制
作者简介:陈炳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
主权国家通过政权、法律的强制使纸币在国内履行基本职能,但在国际上则行不通。那么为什么少数货币(或者称为主要货币、储备货币)能够在世界流通、支付、结算呢?这是研究货币国际化需要回答的问题。
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货币)是指从事跨境贸易、投资、金融交易等活动的国际货币,只是表达的角度不同。历史上,国际支付手段种类很多,但作为大规模的跨境贸易、投资、金融交易等活动的支付手段,19世纪以来主要是白银、黄金以及与黄金挂钩的纸币。本文着重探索黄金尤其是与黄金挂钩的英镑、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历史演变(更替)机制,并归纳总结其带来的启示。
一、黄金作为世界支付手段的历史
以黄金作为法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于19世纪早期在英国诞生。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确认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来发行纸币,规定一盎司黄金为3镑17先令10.5便士。1819年英国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了对金币熔化及金条输出的限制。从此,英国真正实行了金币本位制,直至1870年英国是世界上唯一毫不动摇的金本位国家,在20世纪成为被效法者。(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8页。)
1813—1848/1850年,处于主导地位的是盛行了几个世纪的银本位。186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货币会议上,除荷兰外,所有国家都赞成金本位,1871年德意志帝国改银本位为金本位。([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8页。)19世纪70年代以来,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就已经是金本位了。1878年以来,法国、瑞士和比利时等富有的法郎国家,不仅采用金本位,而且不断补充黄金储备。19世纪90年代,所有国家都热衷于参加黄金使用国集团。如1892年奥地利原则上采用金本位,1900年予以明确使用。俄国1897年和1899年的法律也决定采用金本位。日本1897年采用金本位,印度1899年将金镑定为法币。1897—1907年,墨西哥、阿根廷和其他产银的美洲各共和国也逐渐改为金本位制,最后只剩下少数几個国家包括中国作为银本位国家。(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62页。)美国从19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将黄金大量吸收到通货中去。1900年3月14日美国颁布一项条例,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货币。
1873年之后作为本位货币的黄金主导世界,一直持续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所有欧洲大陆参战国立刻宣布停止黄金兑付。英国没有正式宣布停止兑付,但英国政府授权英格兰银行对私人兑换黄金设置障碍,英格兰银行发起反对“不爱国的黄金囤积行为”活动。美国1917年4月对德国宣战后,也没有立即停止黄金兑付。当年9月威尔逊总统签发公告,要求出口黄金必须得到国家财政部长的许可,实际上就是不批准。公告持续到1919年6月终止,美国才恢复了金本位。([美] 乔治·塞尔金:《美国金本位兴衰史(下)》,胡修修译,《金融市场研究》,2013年第12期。)
一战前夕的长时期内,伦敦一直是欣欣向荣的世界金融中心,但战争改变了一切。英国不仅消耗了黄金储备,而且积累了对美国越来越多的债务,且对这些债务无力偿还,以英国为龙头的金融和货币秩序无法在战后的胜利中保存下来。面对黄金储备不足,为维系英镑的地位和信用,1922年的意大利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提出将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不再兑换黄金。随着美国对金本位的坚持,1925年5月14日英国恢复金块本位,1924—1928年大约20个国家陆续恢复了金本位。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得各国再次放弃金本位货币制度。1931年9月英国不得不再次放弃金本位,此后25个国家仿效,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26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结束的1944年7月31日,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中国代表团33人,仅次于美国)聚集在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镇,经过三周的紧张谈判,各方达成协议,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明确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但可调整的汇率,以及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战后国际货币秩序,即“布雷顿货币体系”。(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VI,12页。)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美元的泛滥和贬值,国际社会纷纷将美元兑换为黄金。到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从1948年的21682吨下降到8000多吨,为阻止黄金储备下降,1971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黄金与美元不再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因此崩溃。从此,黄金退出了国际货币历史的舞台。
二、英镑替代黄金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的机制
(一)金本位货币制度支持了英镑国际化
英国1821年正式履行金本位后,是此后唯一坚持不变的国家。这意味着任何持有英镑(英镑汇票)的机构、个人随时能够兑换黄金而没有障碍和限制。这就树立了英镑的国际信用和地位,英镑因此可以进行国际支付。1844年《银行特许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英镑)发行权,要求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其资本金。( 格物资本:《英国货币史:纸币的诞生和大统一》,百度,2019年6月1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95636 3486192641&wfr=spider&for=pc。)法律严格限制纸币的发行,联合王国的纸币大体4000万镑,而黄金铸币达到4600万镑。12年之后,纸币流通额有所下降,而黄金则增加了50%以上。到1887年纸币数量增加很小,大体在200万~300万以上。此时的黄金超过了1亿镑,是纸币的2~3倍。(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57页。)虽然如此,在支付中卻多以纸币支付,甚至以存款支票和汇票(具有立票人担保、承兑人和20笔背书的可靠商业票据)作为支付的第一手段。铸币交付在各商业银行中的比例多为1%不到,曼彻斯特约6%。(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58~459页。)黄金数量超越纸币面额,确保了支付的国际国内信用。英镑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从1816年直到1914年差不多100年中,没有发生改变,这是最大的信用。
英国实行金本位的时候,有很多国家实行银本位或金银复本位。但由于银币的含量调整,出现低含量银币驱逐高含量银币的现象,不利于开展国际贸易支付结算。故19世纪70年代以后,贸易大国逐渐采取金本位,世界各国纷纷改制。
英国凭借金本位和率先工业化以及强大的贸易、保险、金融体系竞争力,世界工厂地位和殖民体系,将纸币英镑在遍及五大洲的37个国家流通和使用,支付结算则用英镑为面值的汇票,其他国家也使用英镑汇票进行支付结算。英格兰银行则通过票据贴现进行国际汇兑,通过利率调节资金跨境流动,确保金本位的稳定和信用。其时国际金本位制实际成为黄金—英镑本位制,英镑替代了黄金。事实上,由于纸币和汇票的便利以及黄金的自由兑换,英镑比黄金更受欢迎。
(二)海上霸权和工业革命是英镑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海洋霸权为英镑国际化奠定了贸易基础。1651年英国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条例规定所有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商品,必须由英国或产品生产地(制造地)的船只进行运输。从此以后,英国在多次战争后获得胜利,到18世纪初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大洋霸主,开始组织大规模贸易。( [英]詹姆斯·菲尔格里夫:《地理与世界霸权》,胡坚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第156~161页。)大洋霸主和工业革命的便宜产品使得英国贸易触角延伸到世界各地,为英镑流通、计价和结算带来了广泛的市场需求。
工业革命为英镑国际化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贸易产品。英国是最早实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760—1840年就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工业和技术上最先进的国家,也是提供贸易品最多的国家。与当时的竞争对手西班牙、法国等比较,作为工业生产发展代表的产品煤炭和生铁在英国的年均产量及人均产量远远领先(见表1)。1850年英国造船业和铁路规模均居世界首位,工业产值占世界总量的39%,其中煤炭占世界总量的2/3,棉织品、金属制品、铁等占世界50%。1860年英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总量的40%~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1850—1870年英国年均经济增长3.12%,即使是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也占1/3,优势无敌。(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页。)这些使得英国的金本位和英镑的国际化具有坚强的物质基础。
(三)英国贸易的发展和强大有力支持了英镑的流通及使用
1846年5月,英国废除1815—1846年间实施的限制低价进口谷物的《谷物法》,开启了自由贸易时代。
早期的国际金融离不开贸易的发展,主要是支持贸易支付结算。而且英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国际贸易国家。1848—1870年,英国将分散的世界通过贸易连接起来,成为世界工厂。期间输往土耳其和中东的出口额从350万英镑增加到1600万英镑,输往亚洲的从700万英镑增加到4100万英镑(1875年),输往中美和南美的从600万英镑增加到2500万英镑(1872年),输往印度的从500万英磅增加到2400万英磅(1875年),输往澳大利亚的从150万英磅增加到2000万英磅(1875年)。35年间,世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与遥远和落后地区的贸易额增加了6倍,连接世界的网络明显加强。(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张哓华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58页。)就海上贸易来说,英国在1870—1910年商船中的蒸汽船远远领先其他国家,显示了英国的海上运输和贸易控制实力。1850年英国贸易份额占世界35%,1860年达到40%。即使到1913年,世界制成品的60%依然来自欧洲的英国、法国和德国,而法国和德国也借助伦敦进行贸易支付结算,这是因为伦敦城的金融体系有世界范围的联系,英镑起着共同的贸易作用。(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 ,第117~118页。)
在商船吨位、进出口规模上英国也远远超过西班牙、法国等国家。1850—1880年英国船舶吨位增加了15倍,而世界其他国家只增加了4.5倍。英国船舶吨位占世界比重从1850年的25%上升到1870年的33%、1880年的50%。( [德] 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吴延民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第30页。)1860年英国进出口额远远超过西班牙和法国。
(四)海外投資和债权扩大了英镑国际地位及使用范围
金本位下,英国经常账户长期顺差。为防止黄金过度流入乃至英镑流动性不足,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英国一直保持对外资本输出与投资。1825—1914年英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见表4),推动了英镑的输出和国际流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从19世纪20年代起,伦敦的金融市场就受到外国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英国国债或发行以英镑计价的债券日益活跃,英镑随之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交易手段。英国国债是当时世界上信用度最高的国债,其利率在世界范围内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 格物资本:《英国货币史:大英帝国下英镑霸权形成记》,2019年6月8日,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230980。)1904—1905年,日本在伦敦市场发行以英镑计价的国债6.86亿日元,占日俄战争支出17.2亿日元的40%(是1903年日本税收收入的11.7倍,1903年日本存款余额7.6亿日元),支持了日俄战争的军费支出。(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
(五)英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支持了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1800—1870年,伦敦按黄金计价的白银价格一直固定在5先令一盎司,几乎没有波动。(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63页。)1841年英格兰、威尔士已经有私人银行252家和营业以英格兰为限的股份制银行120家左右,他们大多发展有分支机构,发行自己的货币。伦敦1850年之前就有几家美英商业银号,开往美国的货运商常常在这里开立美国商家的支票来付款,一些汇兑商和外国票据承兑商在伦敦兴起,此后20年国外票号、汇兑商、银行不断到伦敦设立机构,开立往来账户。1873—1886年英国没有卷入任何战争,也使得伦敦的金融中心得到巩固。苏格兰银行在1858年的总分支机构和整个英格兰的银行机构不相上下,而且18世纪以来就建立了清算制度,起初是为纸币清算,比伦敦清算所历史更悠久,该行一直和伦敦有往来,19世纪初就每10天在英格兰银行将其汇票差额清算一次。到1873年该行承兑全世界都需要的伦敦票据,并帮助殖民地银行汇款。其时的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所有票据若不在伦敦兑付等于不能进行买卖。(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67~469页。)
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的银行业迅速发展,伦敦的证券市场、国债市场和黄金交易市场也日趋成熟。19世纪30年代以后,不仅美国从资金便宜的伦敦借款,荷兰等其他国家也在伦敦借款。而且美国大量的各种证券(包括各州公债和银行券)也在欧洲(伦敦)出售,以获得黄金。英格兰银行的一些主要行号就凭这些证券按预期可出售的数量放给信用贷款。伦敦的三威银行(威金、威尔德、威尔逊)也是经营对美贸易的商业银行。为恢复英美之间的贸易,1838年英格兰银行装运100万镑的金条到美国帮助已经停止支付的银行。英格兰银行向巴黎开出票据也是日常贸易业务。(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695~698页。)
19世纪中叶后,英国海外银行业稳步扩张,伦敦的金融影响力扩展到全球,英镑也随之被更多的国家接受和使用,更多的银行机构(包括各国央行机构)也愿意储备英镑纸币。( 格物资本:《英国货币史:大英帝国下英镑霸权形成记》,2019年6月8日,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230980。)1899年英镑储备占官方外汇储备的42.6%;到20 世纪初,90%的国际贸易计价、结算都使用英镑。一战之前,各国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64%存放在伦敦,而巴黎和柏林分别约有15%的资产。20世纪20年代,英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占80%,1938年依然达到70%。(
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即使到1947年,国际官方外汇储备中英镑结存也达到121亿美元,占88%,美元只占12%。( [美]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陈尚霖、雷达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69页。)
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还体现为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印度、菲律宾、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荷兰和拉丁美洲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及英属国家的储备都选择英国国债或者在伦敦储蓄银行存款。如果希望将债务或存款兑换黄金,央行或政府可以到英格兰银行兑换。即使在1931年英国宣布放弃金块本位之前,英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279页。)
票据和汇票业务也是支持英镑作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工具。17世纪末到19世纪,英国先后出台了《票据付款法》《期票法》《汇票法》,19世纪来自国外的进出口商在英国金融市场信用不足,伦敦商人银行通过汇票承兑,弥补那些进出口商信用,极大地促进了英镑汇票的发展,英镑成为当时唯一的国际货币。( 佚名:《承兑汇票让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让英镑成为当时唯一的国际货币》,搜狐网,2019年4月23日,https://www.sohu.com/a/309838083_434290。)
(六)英国的海外战争和殖民地拓展了英镑的流通和使用地域
英国在19世纪进行了50场殖民战争,先是征服了印度,1837年之后,在亚洲和非洲进行了72场军事行动。在1839年、1856年至1859年的中国,1856年的波斯,1867年的埃塞俄比亚、新加坡,英国都进行了武装干涉。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英国这种武装干涉更加频繁(19世纪的后25年频繁干涉,规模也更加庞大)。( [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吴延民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第30~36页。)到1876年,英国占领的殖民地面积达到225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全部殖民地面积4000万平方公里的56.25%,1914年扩大到3350万平方公里,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占全部殖民地6500万平方公里的51.54%。而美国、日本在21世纪初的殖民地只有30万平方公里。(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7页。)1877年,英国在全球殖民地人口达到20350万人,1900年达35250万人,1913年相当于英国本土人口的9倍。1850—1899年英国贸易额从1.74亿英镑增加为7.49亿英镑,增长了3.3倍。经济史学家将1818—1914年称为“英国霸权”时代。
英国如此广大的殖民地、自治领,都使用英镑,不需要黄金,以致英国商人认为英镑与黄金是否挂钩,对英镑并不重要。即使在放弃金本位的20世纪上半叶,英国也通过组建英镑区避免了英镑与黄金挂钩的汇兑危机。凭借国家实力和工业品竞争力,英镑成为国际计价、结算、支付和储藏货币,履行着国际货币的职能。
三、美元(取代英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机制
(一)英镑地位下降
1.英国霸权在1873—1913年经历了衰落
1873—1896年的欧洲经济大萧条使得英国经济实力下降,后起的工业化国家开始崛起。1880年英国煤产量高于德国、美国之和,但1900年后英国在整个工业世界和商业上的地位发生了动摇。
英国钢产量很快落后于美国,1900年只有美国的1/4;生铁产量1890年被美国超过,1913年只有美国的1/3;煤炭产量1913年只有美国的50%多。
美国的崛起,对英国霸权形成了挑战。1850—1870年英国年均经济增长3.12%,1870—1913年只有2.1%。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1870年占1/3,1900年为1/5,1913年下降为1/7。(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5页。)随着工业生产的下降,英国对外贸易在世界中的比重也下降,从1880年的25%下降到1913年的1/6。英国的衰退也在于其固守传统工业结构,20世纪初虽然扶持了汽车、电力、人造丝等,但部门规模小,旧的组织模式没有改变,垄断程度比较低,(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页。)没有发展起来。
英国的衰落,不仅表现为被美国超越,同时它也被德国超越了。20世纪初,德国也超越了英国。1870—1914年德国工业增长4.7倍,煤炭产量从3400万吨增长到1913年的2.77亿吨。德国钢产量因新技术发展,从1870年的17万吨增加到1913年的1832万吨,超过了英国、法国总和;生铁产量从139万吨增加到1931万吨。此时,德国的化学工业和电器工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页。)
英国的衰落还体现在非英镑货币作为政府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外汇资产占比提高。1899年英镑占政府和私人机构外汇资产的比重为30.03%,1913年下降到27.20%,法郎和马克占比从12.75%提高到25.39%。( [美]巴里·艾肯格林:《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 第二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英镑地位发生动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及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佚名:《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逐渐被美元所取代》,新浪财经,2009年4月5日。)英国政府下令要求英格兰银行中断纸币和黄金的自由兑换。同年8月,英国财政部印刷发行了10先令和1英镑票据(目的为筹集战争资金),当作纸币在市场上流通。( 格物资本:《英国货币史:纸币的诞生和大统一》,网易网站,2019年6月1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EGGAJSMS0541634Z.html。)政府还授权英格兰银行发行流通券,发行超过法定黄金限额的纸币,并直接购买国债,导致英镑1914年9月开始贬值,从1英镑兑换4.9美元贬值到1915年9月的4.54美元,迫使贸易商以美元标价和支付结算,并将存放在伦敦的黄金转移到纽约。英国、法国在美国发行的债券也改英镑为美元计价。1916年1月,在美国支持下,英镑与美元挂钩,此后英镑稳定到1919年2月的1英镑兑换4.76美元,但美国撤销支持后的1年内,英镑迅速贬值到兑换3.38美元。( 邵宇、陈达飞:《英镑的没落:一战中的“货币战”》,新浪财经,2022年4月22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加剧了英镑地位的衰落
20世纪30年代,英国长期国际收支赤字,而且无法得到纠正,(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第139页。)就其国内来说,经济困难重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费开支250亿英镑,国债从1939年的72亿英镑增加到1945年的214亿英镑,仅仅欠美国和加拿大的债务就达到90亿美元,几乎和德国战争赔款一样多。(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277页。)出口从1938年的4.71亿英镑下降到1944年的2.66亿英镑,战时国际收支累计逆差40多亿英镑,英国甚至变成了自己殖民地和自治领的债务国。虽然实力下降,但英镑区贸易依然占据世界贸易的40%,英国希望保持英镑区, 并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1941 年9 月英国财政部顾问、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即“凯恩斯方案”,主张建立一个类似于国际中央银行这样的战后国际货币机构。( 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世界历史》,2009年第6期。)美国坚决不同意英镑区存在方案,要求英镑与美元自由兑换。
1945年8月美国宣布停止“租借法”后,英国购买美国商品必须支付现款,带来国际收支严重逆差,不得不求助于美国。1945年12月,两国签署《英美财政协定》,英国获得37.5亿美元贷款,条件是英镑自由兑换美元,降低英国帝国内部的特惠关税,50年内还清借款本金和利息,英国接受了该条款。英国政府以为5年内可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但美国1946年取消物价管制,英国购买的美国商品价格猛涨,贷款的实际价值降低了28%,贷款一年就花完了,1947年英国爆发财政危机,不得不再次乞求美国援助度过国际收支危机。1947年7月15日,英属殖民地放开货币兑换后,殖民地国家居民纷纷将英镑兑换为美元,用以购买美国商品。抛弃英镑之后,印度等国家纷纷独立,( 佚名:《美元是怎样压倒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网易网站,2019年8月29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ENP7PJ3 F05360MVZ.html。)美元在英镑区的地位提高,逐渐取代英镑。尤其是二战后,在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下,殖民体系日趋瓦解,殖民地国家独立,英国的影响力逐渐削弱,美国的渗透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7~38页。)
通过马歇尔计划,1948—1950年英国获得了23.51亿美元的物资和3.37亿美元的贷款,恢复了经济,改善了贸易逆差,但依然困难。为制止黄金外流,1949年9月英镑宣布贬值30.5%,从1英镑兑换4.03美元贬值为2.8美元。
4.忽视金本位价值导致英镑兑换美元出现大幅度波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美国黄金储备就达到12.9亿美元,战后的1923年达到45亿美元。( 宋鸿兵:《货币战争(第四卷)》,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11年,第7页。)英国黄金储备1913年只有1.65亿美元,即使1921年也只有6亿美元,(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8页。)与美国差异巨大。一战前1英镑可兑换4.86美元,(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73页。)英国的失业率不超过3%,到1920年,战争使英国债务沉重,而债主是美国,借债合同的利息是战前利息的3倍,英国开支的1/3是偿还美国债务。1920年末,1英镑兑换美元为3.4美元,1923年春天恢复到4.7美元,下半年再次跌倒4.3美元以下。(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32页。)
1925年,迫于美国的压力和国际要求,英国试图恢复金本位,但由于黄金不足,英国提出了金块本位制度,即有限兑换黄金,最低兑换额度为1700英镑。倡导其他国家将英镑作为外汇储备,在美国贷款支持下,英国勉强维系了金块本位制。1929—1931年大危机,英国贸易收入减少,投资难以收回,国际收支恶化,加剧了其他国家对英镑的不信任。1931年德国、奥地利发生银行挤兑,境外英镑持有者纷纷向英国兑换黄金。1931年9月16日英国因弗戈登的一群水手发动暴动(因为被削减25%的工资),引发了对英镑的挤兑。9月21日英国财政大臣宣布脱离金本位,几天之内英镑贬值25%,低点曾下降到1英镑兑换3.75美元,以后回升到3.9美元。1931年12月英镑汇率曾经跌落到3.25美元,全月平均3.47美元。(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85页。)1932年3月英镑汇率从低点3.5美元上升到3.8美元。(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206~207页。)英国被迫宣布脱离金本位后,脱离金本位的国家有25个,其中大部分是大英帝国的国家。(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85页。)
实际上,在那个时代,英国实业家们普遍反对将英镑与黄金挂钩的做法,认为英镑与黄金挂钩导致1925—1931年英国经济出现困境。由于1929年以来的贸易大萧条,英国实业家的绝大部分出口都是流向使用英镑的英国自治领,因此,他们对英镑的汇率波动不关注,对汇率问题缺乏兴趣,认为如果英镑价格相对其他货币发生了变动,那肯定是其他货币价格发生了变动,而不是英镑。(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32页。)
(二)美元地位提高
1.美元坚持与黄金挂钩,不断提高黄金价格和黄金储备
货币是一种信用。历史上,美元与黄金的汇兑从19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在20.67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1900年3月14日美国颁布一项条例,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货币。(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27页。)1913年颁布《联邦储备法》,成立美联储。1934年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根据《黄金储备法案》授予的权力,将美元兑换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5美元,这一水平一直维持到1971年。(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28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6月美国就解除了禁止黄金出口的禁令,恢复金币本位制。( 佚名:《经济史反思:上世纪后半叶,金本位制的各种类型及其衰落原因》,2022年6月8日,https://www.sohu.com/a/555256654_120934664。)1920年美国黄金储备达到3679.29吨,当时各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一半是英镑。(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922年的意大利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则明确:以可与黄金兑换的英镑、美元同黄金一起构成各国的国际储备货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金汇兑本位制,从此开启了英镑和美元共同成为世界货币的时代。( 李文增:《作为最强世界货币的英镑向美元移位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参考网,2021年4月27日,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427/8236176.shtml。)
不仅如此,美国利用1929—1933年大危机提高黄金价格而储备黄金。1932年8月16日罗斯福告诉时任财政部长摩根索,愿意以高于市场价格买进黄金,以抬高市场商品价格;9月8日罗斯福将其国内黄金价格从20.67美元一盎司提高到29.82美元,这一措施导致英镑兑换美元达到1∶5(同年4月為1∶3.75),美国股票价格随着美元贬值而上涨。罗斯福提出,美国必须把对黄金价格的控制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从1932年10月25日开始,摩根索与罗斯福一起推动金价逐日提高,直到1934年1月15日,价格确定为35美元一盎司黄金。(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265~269页。)
1935年美英法签署三国货币协定,带来物价、工资和产量上涨信号,引起了黄金抛售潮。欧洲投资者们纷纷出售黄金,到美国购买证券。工业股票指数从1936年6月的121上涨到9月的130,1937年2月达到152,黄金持续流向美国。1934年1月美国黄金储备估价为68亿美元,1936年10月突破110亿美元,1936年12月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实行封存黄金的计划,以阻止黄金进一步流入。(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315页。)即使如此,美国黄金储备1937年依然增加到127.9亿美元,1949年提高到245.6亿美元,占全球黄金比重从50.5%提高到74.3%。(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页。)
2.美国经济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支持了美元霸权地位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推动,使得英国走向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1860—1914年则可以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美国、德国推动,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扩散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四位,1890年美国工业生产比1860年增长了6倍,这一年工业产值达到了94.98亿美元,而同年英国工业产值为42.63亿美元,德国为33.57亿美元,法国为29亿美元。1894年美国工业跃居世界第一,(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783页。)当年美国工业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总量的一半,1913年美国工业产品占世界1/3以上,比英法德日总和还多,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而且把英法德日远远抛在了后面。( 余志森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5~27页。)
1870—1913年美国工业增长了8.1倍,而英国只有1.3倍。1914年美国工业产值240亿美元,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3。1860年美国生铁产量只有64万吨,1915年达到3300万吨;钢产量因为技术革新,从1.2万吨增加到3200万吨;石油开采从50万桶增加到20960万桶。1895年美国汽车产业起步,1914年汽车产量达到56万辆。(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7页。)
就经济来说,1870年美国就与英国不相上下了,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规模已经是英国的2倍。( [美]道格拉斯·欧文:《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余江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第269页。)到一战的1914年,美国经济规模已经远远超越英国,达到370亿美元,而英国只有110亿美元。美国经济的崛起和强大,为美元获取国际地位奠定了国际竞争力基础。
二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增长4.0%,60年代增长5.0%,增长速度比受到战争破坏的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低,但比英国高,也明显高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速度。1945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3552亿美元,1953年为4128亿美元,1960年为5037亿美元,60年代被称为繁荣的10年。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种状况到今天依然如此。
3.强大的国际贸易,支持了美元地位的提高
19世纪90年代以前,美国新机器、新发明的机械用品出口已经影响英国工业变革趋势,有时候影响是显著的。80年代美国出口相对停滞,大体规模为每年2800万镑(英国当时仅仅是棉纺织品的出口就是美国的2倍)。但1899年美国出口是1891—1895年平均出口的2倍,达到7100万镑;1900年为9000万镑。1897—1898年美國这种异常的迅速发展在英国议论纷纷,但也没有得到英国的特别在意。( [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49页。)美国制成品占全部出口商品比重从1890年的4%提高到1913年的11%,1929年达到18%。美国制造品生产占全球比重从1870年的23%上升到1913年的36%,1926—1929年达到42%。( [美]道格拉斯·欧文:《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余江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第291~292、339页。)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使用的汽车81%是美国生产的,收音机已经普及,美国资本输出从1919年的7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172亿美元。美国商品输出从1919年的39.71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51.57亿美元,纽约开始取代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84页。)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拥有大量贸易顺差,而英国是逆差,其他货币则面临贬值的压力。(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134页。)二战后初期,美国出口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而战前的1937年只有14.2%。1946—1950年美国平均年出口118.29亿美元,进口66.59亿美元,顺差51.7亿美元,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美元荒。(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31页。)1970年美国出口432.24亿美元,进口399.516亿美元,顺差32.7亿美元多。1970年美国出口占世界15.5%,1971年其第一次出现外贸逆差。直到21世纪最初的10年,美国一直是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目前依然是进口第一大国。
(三)历史的机遇和主动作为,成就了美元崛起
1.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元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8月4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国宣战,战争损失较少。战争期间,交战各国依靠美国供应武器、装备、粮食和商品,加速了美国商品和资本输出。
这使得美国出口快速发展,从1939年的30亿美元猛增到1943年的130亿美元,而进口基本没有变化。1941年3月到1945年12月,美国对外输出商品和服务近500亿美元。
战争期间,美国工业产值从239亿美元增加到620亿美元,资本输出从20亿美元增加到70亿美元,对外贸易从23亿美元增加到62亿美元。194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39年增长132%,工业生产能力提高了40%,产值增长118%。1948年美国工业占全球53.9%,超过全球资本主义国家总和。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8页。)美国掌握了全球黄金储备的40%,故美国试图夺取欧洲的领导权,称霸世界,提出了世界和平的14点建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70%的商船被击沉,消耗了80亿英镑的军费,从战前的债权国转变为债务国,欠美国债务40亿美元。到1919年,法国欠美国债务30亿美元达9年,欧洲17个国家欠美国债务30亿美元。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负债达460亿美元。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中,美国经济远好于交战双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2.主动作为,推动美元成为货币霸主
美元取代英镑是20世纪以来美国持续不懈的追求和行动。
一是战争期间给交战双方提供美元贷款。美元地位的提高表现在,美元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交战国家的主要债务货币,美元因此得到推广,尤其是英国使用美元贷款,间接承认和接受美元与英镑平起平坐。
二是战后援建和投资,推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提出使用美元结算,未取得英国同意。1922年会议同意,但世界依然主要使用英镑结算。于是,美国从债务入手,扩大美元在世界的流通和使用。战后,美国提出了道威斯计划,以美元贷款和投资支持德国重新建设,恢复经济,偿还其对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债务,然后由这三国再偿还美元债。1924年到1931年通过道威斯计划,美国流入德国的资金达60亿美元,美国向德国贷款22.5亿美元,协约国还给美国20亿美元债务,美元从美国流向德国,到协约国,再到美国,形成了一个美元循环。(佚名:《破局先识局,美元如何成为世界货币》,知乎网,2021年10月14日,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1203297。)1924—1929年美国对外贷款合计64.29亿美元,而英国只有33.01亿美元。(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47页。)
就对外投资来说,美国以美元对外投资不断增长以扩大美元使用范围。美国的國外投资从1913年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45亿美元。(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8~119页。)二战前美国对外投资只有英国的50%,战后成为最大资本输出国,1943年达到142亿美元,1948年达到294亿美元。(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页。)二战后,1946—1972年美国先后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380亿美元援助,其中向欧洲提供了286亿美元,占74%。
三是推动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在1934年成立了美元集团,到1939年发展为“美元区”。“美元区”是一个松散的非正式组织,没有法律的约束。在美元区内,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一般不实行外汇管制,贸易与非贸易的支付均以美元结算,各国外汇和黄金大都存放在美国。当时参加美元区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利比里亚和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1935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提醒中国大使:中国元应以美元形式报价。这是罗斯福政府决心要阻止中国以及欧洲列强针对美元的货币持续贬值的策略。其时,中国货币与英镑挂钩,而英镑对美元贬值,中国拟放弃银本位,提议向美国出售白银储备。1936年5月,中国银行家陈光甫出使美国,强烈要求美国财政部购买中国更多的白银,而美国财政部反复抱怨中国元紧跟英镑变动。陈光甫最后承诺终结以英镑报价的制度,与美元挂钩。(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49页。)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正式将货币与美元挂钩,被认为是维持美国产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要素。( [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111页。)
(四)摆脱黄金约束,美元逐渐走上全球货币经济发行的霸主地位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同意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火和保护(出口先进武器、训练现代化军队),条件是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结算。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结算的唯一货币,并要求其购买美国国债,石油美元体系建立。( 任泽平:《“嚣张的美元霸权” 如何在全世界剪羊毛》,新浪财经,2021年2月7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0991043439461405&wfr=spider&for=pc。)美元不仅没有被抛弃,而且得到了更广泛运用。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交易尤其是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多以美元计价、报价,对美元的需求因此而增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1995年全球场外衍生品交易为410亿美元,2019年达到32740亿美元,美元占场外利率交易比重从27%提高到50%。交易所的日均美元利率和外汇交易额从2020年的47800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6月的73570亿美元,一年半内增加了54%。
1976年通过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决定,即《牙买加协定》(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彻底抛弃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再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制度,停止黄金兑换,很多国家开始由固定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以后,美元扩张不仅没有带来美元危机,反而使得美元在世界的流通和使用规模越来越大。
随着全球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的扩张和价格上涨,美元需求也逐步扩张,美元发行成为全球货币经济发行,美联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全球中央银行。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不仅化解了金融危机,扩张了美元,也带来了2010—2013年的全球贸易和投资繁荣。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美国再次实行更大的量化宽松政策,2021年国际贸易和投资再次繁荣,增长达到了27%。当美联储资产缩表、提高利率,美元走强,则带来诸多国家汇率大幅度贬值、债务危机,美元的霸权地位更显突出。
四、国际支付手段替代机制的启示
(一)国际贸易需要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或信用物
商品之间能够进行跨境贸易,国家之间能够进行经济往来,进行投资、金融交易、跨境支付结算,就在于存在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或信用物。这种可自由兑换货币、信用物,一开始是黄金、白银等,最后统一为黄金。当某种纸币与黄金挂钩,承诺能够自由兑换为黄金,而且具有长期的行为信用,成为一种习惯和路径依赖,该种纸币就会替代黄金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因此而成为国际计价、支付、结算、储备、资产货币,并成为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
英镑、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为什么依然能够成为国际支付、储备和资产货币?有四个原因:一是路径依赖、行为习惯。持有的资产不能很快抛弃,乃至没有可选择的替代资产或者说货币替代的成本巨大。这也许是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所说的国际货币先行者优势。( [美]本杰明·J·科恩:《货币强权》,张琦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第20页。)二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其贸易品、投资品成为国际信用物,国家经济是世界最强大的,产品是国际最先进的、最普遍的、不可或缺的,没有竞争者能够替代,必须以其货币购买。三是建立了全球从货物运输到保险、支付结算、融资、资产购买、财产安全等一系列运行机制、制度以及资金流动、支付结算的高效、快捷等便利。四是建立了货币霸权。这种货币霸权表现为能够长期承受贸易逆差,让他国获得本币顺差而在全球购买。体现为本币被用于全球贸易、投资、融资等经济活动,成为全球货币的经济发行,货币的国际地位不仅不会被削弱,反而会得到加强。体现为本币的货币政策调整可以影响全球各类金融资产价格涨跌、金融利益分配和资金配置大调整,某种意义上成为全球中央银行而谋取巨大的国家利益,打击和遏制货币竞争对手的崛起。这种霸权正常情况下,没有罢免机制,只能等待时局变化。
(二)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必须可自由兑换
货币必须可自由兑换才能获得国际地位。金本位下,纸币必须可自由兑换黄金,只有充分满足兑换人的黄金需求,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一旦限制兑换,纸币的国际地位就会丧失。脱离金本位后的纸币,也必须提供自由兑换才能真正成为国际支付手段。这种可自由兑换表现为国内、国际可兑换:一是持有某国纸币及资产,可以在全球随时兑换为需要的商品、服务、资产或货币;二是可以随时在全球至少是某个区域进行贸易、投资、融资等经济、金融活动;三是资金在货币母国及全球能够自由进出,在货币母国享受国民待遇,可以进行自由兑换,兑换自己所需要的货物、资产等。不能满足这三个条件,本币难以成为国际支付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资产货币。
需要建立货币自由兑换便利机制。与可兑换、自由兑换相关的是必须提供交易、兑换便利,即具有国际信誉、信用的支付、结算、兑换机制,既有黄金的,也有外汇的,同时需要交易场所。就今天这个时代来说,还需要有相互授信,能够在市场拆借、筹集到资金,从而进行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这需要资本市场、资金市场的开放,允许对方国家的机构在本国境内开设外币和本币资金账户。自由兑换的便利,不仅包括贸易、投资、投融资、资本账户开放的便利,还要有交易、支付、投资的基础设施系统及其便利,这种便利能够超越现有的储备货币市场便利,至少与之比较,有足够的吸引力。
(三)国际支付手段的本质是信用和价值尺度
国际支付手段的本质是信用。纵观黄金本位货币发展史,黄金作为可自由兑换的本位货币真正流通的时间有限,往往是与黄金挂钩的纸币或纸币汇票在流通,但法律承诺纸币、汇票可以自由兑换为黄金。由此可见,纸币替代黄金履行货币的流通、计价、支付、结算、储藏、融资等功能,是以黄金信用为基础的替代,同时有法律保障、国家承诺,而且有保障承诺、兑现的实力和基础,乃至方法和政策。
货币发展的历史,就是纸币替代贵金属的历史,是纸币借助黄金的权威信用而发挥计价、支付、结算、储藏、融资功能的历史。纸币借助于黄金的地位而成为世界货币或者储备货币,是一种习惯意识,而不是必然。这种习惯意识也依赖于信用习惯、信用共识以及与之相应的一系列运行机制。因此,纸币跨境履行货币职能,关键在于信用和信用共识。
国际支付手段的基础信用形式是价值尺度。黄金信用的基础表现形式就是黄金被社会共识并接受为一般等价物,即一切商品定价的价格基准或价值尺度、计价标准,国家之间的纸币汇兑也是依据与黄金的定价标准而确定。因此,国际货币信用的基础表现为以本币标价的商品、服务价格基准保持不变和稳定。
国际支付手段信用的汇兑表现是汇率长期稳定。英镑、美元能够替代黄金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就是因为长期内保持与黄金汇兑比率不变。脱离金本位以后,英镑、美元依然保持基准、计价货币的信用地位,在于英镑、美元保持汇率、价格稳定,逐渐成为全球货币,被用于经济发行和通货膨胀发行,其他国家与之竞争过程中,不具有替代其地位的竞争力。一旦有替代者出现,通货膨胀发行的全球货币、汇率大幅度贬值的货币,必然会被取代或抛弃。
(四)外汇管制和汇兑危机,源于货币可兑换性不足
实行金本位、金汇兑本位的纸币,可以成为国际计价货币、基准货币,用于跨境支付结算,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未实行金本位、金汇兑本位的纸币,则不能跨境履行支付职能,不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纸币的地位因此有了差异:可自由兑换与不可自由兑换,不仅是相对黄金可兑换与不可兑换,也是相对纸币之间的可兑换与不可兑换。
纯纸币时代,货币不可兑换。国家要获得储备货币,必须通过出口获得。如果储备货币不足,则必须实行外汇管制,不仅实行外汇数量限制,也采取行政管制。为保障贸易的正常进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交易内容和账户性质不同,区分了经常项目(货物和服务贸易)与资本项目(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金融活动),也因此有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与不可兑换。原则上要求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实行管制。对于可兑换货币国家来说,不存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管制)问题。可兑换与不可兑换的本质差异,就是货币的国际地位差异,也源于不可兑换货币的国际信用不足。
纸币与黄金挂钩制度下,纸币贬值,所有人不相信纸币而需要兑换黄金时,就会带来黄金挤兑,从而导致银行破产、倒闭,乃至出现汇率危机,金本位崩溃。战争期间禁止黄金流出和匯兑,必然导致黄金与纸币之间的汇兑危机,进而带来汇率危机;在纸币替代黄金后,汇兑危机就表现为非储备货币(不可自由兑换货币)与储备货币(可自由兑换货币)之间的汇兑危机、汇率危机、债务危机。原因在于本币与储备货币比较信用不足,本国没有能力获得足够的储备货币来平衡国际收支需求。如果本国能够具有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保持顺差,保障本币发行对物价影响的稳定,或者相对国际物价稳定,本币就具有国际信用,就不会发生汇兑危机(包括债务、支付、汇率危机)。但由于大部分非自由兑换货币(或非储备货币)国家金融发展历史短,治理经验不足,往往会反复发生因可自由兑换货币不足而导致的各种危机。
(五)国际货币替代的关键或前提在于货币是不可替代品、是信用物
英镑替代黄金成为国际支付结算手段,源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海上霸权,使得英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贸易和产品制造最强大的国家。英国的制造品和服务(航海、运输和金融业务)成为世界的需求乃至不可或缺,英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黄金交易中心,英镑纸币成为全球信用货币,乃至以英镑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借用英镑债务。只有使用英镑才能够购买到当时全球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金融服务乃至军事设备和产品等。
美元替代英镑在于美国成为20世纪以来经济上最强大的国家,实力远远超过英国。一方面在于美国制造遍布全球,美国创新实力远远超过了英国,美国产品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需求产品;另一方面在于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资需求,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同时在科技、军事和金融上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向全球提供他国短期无法生产的产品、设备和军用物资,同时从制度上建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在纸币与黄金脱钩以后,美国寻找到了一条保持美元主导地位的新路径,即以贸易逆差扩张美元,允许资本自由流动,以国债、股票和金融产品投资吸引资本回流,实行国际收支自动平衡。当前的美国在芯片以及芯片零部件、软件、高端仪器设备等方面依然是最先进的,全球对之有很大依赖,必须使用美元才能进口。
未来无论是单一货币还是群体货币替代美元的主导地位乃至与美元竞争并行作为主要货币、储备货币,也必须在经济、科技、军事、金融实力上远远超过美国,在金融市场开放和便利、创新上超越美国,比美国更具有竞争力,做得更好,为世界提供比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更具有实际利益、便利的货币体系和制度,尤其是向全球提供最先进技术和产品或者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技术、产品、服务,因此而需要该货币。
俄罗斯采取卢布结算令,并不是俄罗斯提供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而是俄罗斯提供了短期内无法替代、不可或缺的天然气和石油产品,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信用物(不可或缺的需求品)。这一做法,虽然不能说成功,但打开了国际货币的新空间。但是否真的打开,需要观察和实践。
(六)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支付体系始终存在
一是金本位存在的同时,就有银本位或金银复本位。如1865年法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组成拉丁货币联盟,这些国家就是银本位。19世纪70年代以后,金本位开始流行,美国到1900年才立法实行金本位,中国一直是银本位。
二是在放弃金本位的时间内,存在各种货币集团(区)。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1932年英国就在渥太华和殖民地属国及重要贸易伙伴确定帝国特惠制,对英镑集团成员国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 宋鸿兵:《货币战争(第四卷)》,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11年,第39页。)1933年大英帝国属下的各国举行了正式会议,组成了英镑区;(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經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256页。)1934年7月鼓励英镑区各国向英国借款,以供增加外汇储备和扩大从英国进口,同时降低信贷利率,延长还款期限。(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289页。)1938年英国出口货物的62%是卖给英联邦和英镑集团各国,1929年只有51%。1938年英国在集团内部购买的货物占进口55%,而1929年为42%。1939 年英镑区采取严格的外汇管理办法, 建立“美元共同储备”机构,以排斥和限制美元的使用,要求英国各自治领应以出售商品所得的黄金、美元或其他硬通货交给在英国控制下的英镑区中央储备机构,以相应的平价换取英镑。( 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世界历史》,2009年第6期。)美国1934年放弃金本位后,组建了美元集团区。日本也组建了日元集团区,包括朝鲜和中国台湾、广东及满洲里地区。(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336页。)日元集团之间的贸易也引人注目,其出口由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4%上升到55%,进口从20%上升到41%。(同⑤。)
即使在目前,在美元体系之外,依然有英镑、欧元、日元等储备货币体系,一些国家建立有以本币为主导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不可能只使用一种信用货币,单一货币的国际贸易无法满足全球贸易的流动性、地域性资金需求。多元体系的存在,是推进主权货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七)国际货币地位替代时间漫长,但也存在突变机遇
英镑纸币替代黄金进行国际支付,对于英国来说,走过了较长时间。英国以黄金作为支付货币从1717年就开始了,到1816年立法实行金本位,乃至被世界仿效也是1870年以后的事情。美国经济1870年就和英国不相上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经济规模乃至贸易规模远远超过英国,甚至与纸币挂钩的黄金储备也远远超过英国,但美元作为国际计价、支付结算手段是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期间经过了70年。
改变纸币英镑的结算习惯和以英镑为主的金融资产结构,对于很多利益主体来说是一个痛苦和利益损失的过程,不会突然放弃,必然是逐渐变化的过程,辅助以突变因素,故时间较长。美国和英国使用英语,货币地位替代后的国际商务活动语言、文本不需要转换,如果更换一种语言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成本高昂,则更不受欢迎。( [美]本杰明·J·科恩:《货币强权》,张琦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第21页。)
欧元自从诞生以来,就被认为是美元的竞争对手,但20多年的历程表明,欧元的地位远远不如美元,这种格局在可以预见的10年内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当今美元已经脱离了黄金约束,美元金融资产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机构的主要外汇资产形式,以另一种货币资产替代美元资产,不仅需要有超越美国的经济实力,还要有超越美元的信用和超越美元的金融制度和法律信用,尤其是超越美元金融资产利益的收益率。这种替代和转换,没有特别重大事件(一方面需要美国有类似英国那样因战争等导致的地位衰落,另一方面需要有一个超越当下美国的重大力量崛起),没有巨大的资产利益是不会发生突变的。就目前的全球资产结构来说,短期内难以看到有新的货币资产崛起能替代美元金融资产。
美元替代英镑是以黄金为根本信用的时代,拥有更多的黄金储备就具备基本条件。非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要实现货币替代,首先必须拥有大量美元,以支持本币汇率的稳定,然后再去替代美元,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时间进程可能更长。而且,非储备货币的竞争对手不仅是美元,还有欧元、日元、英镑以及非储备货币本身,故难度更大,时间更长。
当然,货币替代也是有规律的,就是货币的币值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真的被市场接受。美国从战后到1971年之前都是贸易顺差,但1971年出现了逆差。英国早期贸易也都是顺差,但19世纪都是逆差。储备货币制度下的长期贸易逆差,通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允许资本跨境自由流动就可以解决。因为所有流出国门的纸币必然要回到国内才能生息,才能进行清算。美国通过国债和股市、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开放,迷惑世界投资者进行钱生钱的游戏,实行了国际收支的自动平衡。而美国利用这种机制进行创新研发和吸引人才,推动创新发展,维持美元地位。
一旦世界认识到过度发展虚拟经济必然带来泡沫,泡沫将最终破灭,尤其是认识到纸币地位的平等,认识到真实汇率是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实行主权货币支付结算,并建立起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市场制度,在某些突发事件和因素的作用下,所谓货币霸权也会轰然倒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以及20世纪两次石油危機冲击,都曾经对美国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和危机压力。
如果主要经济体达成共识,限制、禁止美元使用、抵押、担保、计价、融资、储藏等,以贸易品、投资品为信用物,建立适用、满足本币贸易、投资和资金流动需求的支付结算体系,本币跨境支付结算就有了市场,就可以部分替代以美元计价支付融资结算的市场,因此而摆脱美元依赖的束缚和美元不足的困境。
事实上,美元在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例1999年为71%,2016年下降到65%,2022年第一季度末下降到58.8%,而其他货币的储备是持续增加的。这种变化,也反映了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同时也表明各国意识到美元的风险。美国随意动用金融制裁也会激起众多国家建立摆脱美元的支付结算体系,在这些冲击和影响下,美国的地位和美元信用可能会逐渐衰退,一旦诸多国家开启主权货币结算,尤其是亚洲国家之间开启主权货币结算,美元地位的衰落只是时机问题。
当然,彻底取代美元,必须在科技及其产品乃至军事实力上超越美国,才能为货币替代和竞争提供实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下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
2.[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美]乔治·塞尔金:《美国金本位兴衰史(下)》,胡修修译,《金融市场研究》,2013年第12期。
4.[美]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符荆捷、陈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
5.[英]詹姆斯·菲尔格里夫:《地理与世界霸权》,胡坚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
6.[苏联]伊·莫·马依斯基:《西班牙史纲1808—1917年(上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2年。
7.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
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张哓华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
9.[德] 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吴延民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
10.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起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11.[美]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陈尚霖、雷达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
12.邵宇、陈达飞:《英镑的没落:一战中的“货币战”》,新浪财经,2022年4月22日。
13.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世界历史》,2009年6期。
14.宋鸿兵:《货币战争(第四卷)》,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11年。
15.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1929—1933年经济萧条》,宋承先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16.李文增:《作为最强世界货币的英镑向美元移位的历史回顾与思考》,参考网,2021年4月27日。
17.余志森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8.[美]道格拉斯·欧文:《贸易的冲突:美国贸易政策200年》,余江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
19.[英]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王春法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78年。
20.任泽平:《“嚣张的美元霸权” 如何在全世界剪羊毛》,新浪财经,2021年2月7日。
21.[美]本杰明·J·科恩:《货币强权》,张琦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
责任编辑:谷 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