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金融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干预框架探析

2023-06-23 21:36陈为智王泽云
关键词:大学生

陈为智 王泽云

[摘 要]在社会日益金融化和数字化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金融能力能帮助他们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增进金融福祉,从而促进青年群体的全面发展。从金融社会工作的视角,基于大学生的金融问题、金融能力和金融需求,将在校大学生归纳为贫困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和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4类群体,从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3个维度,提出提升这4类大学生群体金融能力的社会工作干预行动框架,并结合我国已开展的实践案例,分析提升这4类大学生群体金融能力的行动逻辑,进而针对这4类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探索金融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本土适应性情境。

[关键词]大学生;金融能力;金融社会工作;干预框架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3)01-0107-08

Analysis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framework based on financial ability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CHEN Weizhi,WANG Zeyun

(Law School,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an increasingly financialized and digitized society,improving the financ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help them avoid financial risks effectively and enhance their financial well-being,thus promoting the au-round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social work,based on their financial problem,financial ability and financial needs,college stud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 poor college students,junior college students,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with development needs and college students with entrepreneurial needs. The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revention,remedy and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action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ability of four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cases that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this study analyzed the logic of action to improve the financial ability of four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and explores the local adaptive situation of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financial social work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ized financial needs of four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financial ability;financial social work;intervention framework

一、引言

随着社会数字化、金融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与金融息息相关,金融对消费需求旺盛的大学生更是影响深远。大学生在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校园贷、裸贷、电信诈骗等不良事件在大学校园时有发生[1],这些金融风险正是社会金融化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2]。然而社会金融化在给大学生群体带来潜在金融风险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创造了更多的金融机会。因此,提升大学生群体的金融能力,既是应对金融社会化对弱势群体保护的需要,也是顺应社会金融化背景下青年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融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兴学科和实务领域,在提升人们的金融能力、增进大众的金融福祉等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2018年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的“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金融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与实务国际研讨会”,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以金融社会工作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对我国金融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金融社会实务领域,金融教育、金融训练、资产建设、金融扶贫等提升弱势群体金融能力的社会服务项目也相继得以开展。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金融消费群体,从金融社会工作视角对他们加以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金融能力,帮助他们降低金融风险、创造更多的金融机会,从而增加大学生个体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金融福祉。

二、研究综述

(一)金融能力的相关研究

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是金融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金融能力概念的提出源自资产建设理论对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的能力理论的吸收[3]。资产建设指通过个人努力、社会和政府支持来帮助个体和家庭积累用以支持个体长期发展的经济财富。而金融能力则指个体既拥有外在的金融机会(普惠金融),又拥有内在的金融知识和技能(金融素养),并通过金融机会与金融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作用和支持,做出正確的金融决策、采取有益的金融行动,为实现金融福祉奠定基础[4]。因此,在社会金融化背景下,个体具备金融能力是社会金融化得以健康推进的重要前提。人们只有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才能借助普惠金融的外部环境,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实现自身的金融福祉。

方舒等的研究表明,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金融能力的发展远远赶不上社会金融化的速率[5];黄进等的研究认为,青年群体的金融脆弱性特质极容易使之陷入金融风险,同时,由于产生金融脆弱性的原因多为个体金融能力的不足和社会系统的欠缺,青少年和儿童需要一个完整的早期金融社会化的服务,包括金融知识的学习、金融技能的掌握和金融服务的介入[6]。周晓春等认为,对青年群体而言,通过改善自身金融能力的内在技能和外部服务以及两者的互动关系可以提升其金融能力。但同时,需要针对青年群体开展不同层次的金融干预[7]。此外,学界还强调了金融教育对提升大学生金融能力的重要性。在理念层面,周晓春等建议从3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2个要素(金融素养和金融机会),以及5个领域(收入、资产、消费、信用和保障)来介入[7];陈树强提出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性的干预方法,但没有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8]。

(二)金融能力与金融社会工作

玛格丽特·谢若登(Margaret Sherraden)和迈克尔·谢若登(Michael Sherraden)夫妇创设性地提出了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这两个概念,这标志着金融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框架的形成[9]。金融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兴实践领域,旨在通过完善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能力来推动资产积累,改善金融福祉,进而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其他目标的实现[5]。也就是说,金融社会工作是提升服务对象金融能力的基本工作方法,并通过秉持“人在情境中”的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手法介入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有关钱财方面的问题。金融社会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个体和家庭的金融福祉。因此,金融社会工作是一项涉及金融议题的福利性的社会行动[9]。

根据谢若登等的研究,提升服务对象金融能力的社会工作方法包括3个基本策略:一是为服务对象创造和增加合适且有益的金融服务机会,实现普惠金融;二是增加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三是通过机会和技能的充分互动,帮助服务对象完成有益的金融行为、金融决策和金融行动[10]。在金融社会化和社会金融化背景下,探讨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既应将社会弱势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对象,也应充分考虑普通群体的金融能力,并按照一定的干预框架来介入,以实现增进个人及其家庭的金融福祉和促进青年群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金融福祉

實现全人类的社会福祉是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金融福祉作为社会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就业、健康、家庭等民生福祉的发展。周晓春等的研究表明,金融福祉需要注重5个功能:收入维持与增长、资产积累与投资、消费管理、信用建设与债务处理以及金融风险防护。而个体和家庭只有通过提高金融能力来保障这5个功能,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金融福祉[2]。谢若登等的研究表明,新发展的金融社会工作对金融福祉做了深化,强调个人的金融稳定性和金融发展性。他们认为,所谓个人金融稳定性,就是指既能满足日常金融决策和日常所需,还能抵御短期金融冲击;而个人金融发展性则是指既能拥有长期的金融保障,还能达成长期的金融目标[10]。以大学生为例,个人金融稳定性指的是既可以支付日常生活所需,还能抵御个人生病、交友往来等短期金融冲击;而个人金融发展性则是指能够达成就业、创业、购买大件物品、金融理财等长远目标。因此,个体只有不断学习获得所需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提升金融能力,链接外部金融资源,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金融福祉。

上述关于金融能力、金融社会工作和金融福祉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关的概念与理论基础。但由于我国金融社会工作的实务干预实践刚刚起步,既有的研究多止步于学理层面的探讨,对大学生群体金融社会工作干预实践的研究不多,尤其缺乏结合案例的理论层面的分析。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及其金融服务的需求,从金融社会工作的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3个功能维度构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工作干预框架,并结合我国金融社会服务案例,分析既有的金融社会工作干预实践对不同群体大学生金融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和正向影响,从而为有效促进大学生金融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不同大学生群体对提升金融能力的服务需求

在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中,消费活跃的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多元而复杂的特征,对大学生群体消费服务需求进行准确把握势在必行。因此,从提升金融能力的视角,结合大学生的金融需求、金融消费现状与问题,并依据大学生的经济状况、年龄和年级、金融素养、创业意愿等因素,将在校大学生归纳为4类:贫困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和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并通过对这4类大学生群体的背景和特征的分析,阐述提升不同大学生群体金融能力的服务需求。

(一)贫困大学生的特征及其提升金融能力的服务需求

根据金融排斥和贫困亚文化理论,贫困人群因常常受到金融排斥而易形成贫困亚文化,很难从经济活动中获得实现个体与家庭经济发展的机会,从而陷入发展困境和贫困循环。美国社会工作研究学会在2015年宣布,面向所有人尤其是弱势家庭经济福祉的金融能力及资产建设是应对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11]。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金融机会,很少能接触金融产品和服务,普遍存在金融素养不足、金融能力偏低等状况。进入大学后,由于经济窘迫,这些学生往往出现自卑、焦虑、虚荣等难以融入集体的非理性情绪[12]。学校虽然开展了助学贷款、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助学助困工作,但这些工作大多集中在如何“给钱”,缺少关于“能力提高”的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因此,基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对于贫困大学生金融服务的需求,除了在物质上应给予帮助,还需在其金融风险的辨别、金融能力的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金融机会和金融支持能力的获取等方面给予帮助。

(二)低年级大学生的特征及其提升金融能力的服务需求

低年级大学生①是金融社会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低年级大学生刚刚步入成年,因缺乏社会经验而易成为金融诈骗的对象。一方面,新入校大学生因为个体金融能力不足且对新环境尚未熟悉,容易被假冒学生上门推销辅导教材和各种考试答案的不法分子骗取钱财。因此需要在金融风险的辨别、金融能力的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金融机会和金融支持的能力获取等方面给予帮助。另一方面,新入校大学生在面对繁杂的新鲜事物时,受校园攀比现象的影响,常会导致支出超过经费预算的现象。这时,他们往往希望能从事兼职工作赚取外快弥补差额,而部分网站和中介就会利用他们这种迫切寻找兼职工作的心理,诱骗他们缴纳介绍费、押金,或注册到贷款钓鱼网站上,使之落入金融诈骗的陷阱。当这些低年级大学生被骗后,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但不敢面对事实,向家人坦白,寻求帮助,而且往往还会掩盖危机,有的甚至寻求非法借贷平台的帮助,越陷越深而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低年级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和消费管理能力。

(三)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的特征及其提升金融能力的服务需求

大学生群体中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良好,没有创业的迫切需要,但无论是低年级、高年级,还是面临毕业的学生,他们都有提升发展性金融能力的现实或者潜在需求。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的父母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资产状况良好。这一群体的大学生有接触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也有一定的金融防范意识,他们的生活费用能够满足日常的开销,但因缺少记账和理财规划的能力,其金融素养难以面对更高层次的金融活动。

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青年学生的金融理财教育,例如早在2003年,美国就有31个州的中学将个人理财纳入教育标准,17个州要求中学开设个人理财课程,有4个州要求学生完成个人理财课程后才能高中毕业[13]。而在我国高校,金融能力的教育和培养绝大多数是针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对非金融专业大学生金融能力提升的通识教育普遍缺乏。

因此,对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应提供有利于提升其发展性金融能力的服务。提升这一群体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理性的金融决策,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接触更高层次和更多渠道的金融信息,不断丰富自身的金融知识储备,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从而为步入社会的独立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的特征及其提升金融能力的服务需求

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群体大多是高年级大学生,他们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正处于从学校进入社会的过渡准备时期。每年高校毕业生都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有限的社会岗位已难以承受巨大的毕业生群体,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校园招聘被取消,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面临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个群体往往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但因为还未真正步入社会,他们既缺少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财务管理和规划。所以,在这些大学生的创业过程中,当资金问题成为他们创业难题的时候,“我只需要一部分启动资金,一旦公司盈利就能还上”的想法极容易让他们走向借贷平台去筹集资金。有些平台的不法分子会打着“零风险”创业的幌子,利用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急切心理,引诱大学生进入各种金融陷阱。当有些学生的创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所产生的高额利息,往往会造成“资不抵债”的后果。最终这些学生不仅是创业失败,而且还有可能背负债务,陷入金融困境之中。

因此,满足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提升其发展性金融能力的现实需求刻不容缓,既需要加强他们的融资能力、投资能力、资产积累和债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应对创业过程中的更高层次和更为复杂的金融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和高校向他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贷款服务,为他们创造更有利的创业条件和外部环境。

四、金融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金融能力的干预框架

金融社会工作对大学生群体金融赋能的干预服务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14],不但能关照到学生的问题与需求,还能适时运用增能赋权等专业方法进行干预。金融社会工作在提升大学生群体金融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贫困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和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这4类群体的不同特征及其金融服务需求,从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3个功能维度对这4类群体开展各有侧重的干预服务(见表1)。但需要說明的是,这样的分类仅仅是从大学生群体最突出的金融服务需求做出的,正如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所阐述的那样,没有任何一种概念工具能够完全顾及无限多样的具体现象,理想类型永远不会对应于具体的现实,而是包含强调典型行动过程的意思,侧重概括事物的一组或某种特征[15]。因此上述3个干预维度和4类大学生群体只是概括这一群体某种特征和典型干预行动的分类。在干预实务中,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不同服务议题,这4类大学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和相应的干预手法可能会有相互交织和重叠的情况。

(一)贫困大学生的干预应以预防为主,防补结合,发展为辅

贫困大学生被视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在金融服务中预防是干预的第一步。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最为现实和直接的需求就是学费。这类学生的原生家庭生活拮据,对于高额学费和生活费有很大的负担。针对这一需求的特殊性,从预防维度来看,应将每年新生开学期视为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期,以防范非正规借贷平台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解决学费、生活费开支的迫切心理而诱骗这些贫困学生非法借贷。高校相关部门应设立针对助学贷款的咨询与服务中心,帮助贫困大学生了解如何从正规渠道解决学费困难,及时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帮扶计划;应安排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会等加大对“校园贷”危害的宣传,利用班会、讲座等形式列举因陷入金融风险事件而发生悲剧的惨痛教训。同时,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情绪、克服自卑心理而积极面对大学生活。社会工作者应该联合学校相关部门,通过个案和小组工作进行金融安全教育普及。

在补救性服务方面,对已经陷入金融风险事件的贫困大学生要早发现、早处理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同时还要开展针对受害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工作,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危机介入。

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单纯在经济上给予支持无法彻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因此,运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发展性地干预也尤为重要。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贫困大学生的服务中,应评估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帮助贫困大学生链接外部社会资源,开展贫困大学生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低年级大学生的干预应以预防、补救为主,发展为辅

低年级大学生一般处于由原先的经济依附到半独立状态下经济自由的过渡时期。这些学生因尚未形成成熟的金融理念和消费观念,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诱惑干扰;还有的低年级大学生为急于摆脱家庭束缚,证明自己的能力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最终遭遇金融陷阱。因此,对低年级大学生群体的介入应以预防、补救为主。学校相关部门应积极邀请金融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的专家进校园以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向低年级大学生普及金融风险与网络安全等知识;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预防诈骗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组织有一定金融知识基础或有关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对低年级大学生进行同辈辅导教育。学校还可以为低年级大学生开设消费价值观课程,引导他们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和正确的金钱观。

在补救性服务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畸形消费、网瘾消费、沉迷网络游戏等有异常情况的大学生进行筛查与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不良消费行为。可以由社会工作者对这些大学生开展矫治和价值重塑服务,对陷入金融困境的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必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申请司法介入。

在发展性服务方面,学校可以开设理财规划、金融教育等课程,重点是加强低年级大学生金融知能的培训,使他们初步养成一定的金融素养。

(三)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的干预应为预防与发展并重

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多数家庭资产状况良好,但是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财务管理、资产規划等缺少系统和规范的学习。谢若登认为,进行金融规划的最佳对象是学校里的普通青年学生,这样的金融教育计划可以长期用于建构个体的经济生活,并作为个体未来参与金融市场、职业规划以及达成其他个人发展目标的基础[16]。

针对这类大学生,学校各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金融安全普及,开展大学生金融知识竞赛预防性服务。与此同时,还需开展发展性的干预服务,通过开展“金融能力”大赛、资产建设项目、角色扮演训练等活动加强此类大学生的资金决策和规划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制定财务计划、分析个人的财务及风险,培养他们对金钱的健康认知以及合理的消费习惯。还可以邀请专业指导教师开展金融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设定金融目标,形成健康的金融理财习惯,以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发展性储蓄”、注重资产积累来加强这一群体的金融发展能力培养,为他们步入社会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的干预应以发展为主,预防为辅

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针对这一群体的创业需求,应运用发展性的干预策略进行金融训练和资产建设能力培训。对这类学生应进行系统的金融管理基本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资产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合理规划已有资产,制定科学有效的符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战略和金融目标。

创业最重要的是筹集资金,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链接社会资源,引入银行等正规渠道的资金;通过组织开展如何让资金运转健康有效、增强创业企业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讲座,提升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的融资能力,帮助他们拓展金融机会,争取社会资源。此外,预防性措施也必不可少,学校可以聘请金融专家对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开展金融讲座,帮助学生识别创业陷阱,注重信用建设。同时,还应加强这些学生的专业性金融知识技能,以增强他们独自面对金融事件的能力。

五、案例研究

(一)案例简介

针对上述4类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笔者在网络媒体上对2019—2021年不同群体大学生可能存在的金融知能不足、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理财知识等情况的本土干预案例进行筛选,按照差异性与典型性原则选取了4个案例。这4个案例均为官方网络报道的真实案例,表2即为这4个案例的摘录、整理与描述。案例详情见脚注链接。

(二)研究发现

表2从4个案例的主题、背景、服务内容和服务效果对各地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开展的金融能力提升的服务进行了呈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提升大学生金融能力的社会工作干预具有以下的特点。

1. 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补助政策多样,且重视增能赋权

高校贫困生问题始终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让贫困大学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切断贫穷代际传递,不仅要重视当下的经济困难,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金融能力的长远提升[7]。我国各高校对贫困生资助方式多样,不仅提供了正规的贷款渠道,避免大学生因学费、生活费等经济问题而陷入金融困境,而且还开展了金融安全防范讲座,并针对已经陷入金融风险事件中的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等工作。以案例1为例,兰州大学从根源上切断非法借贷的途径,形成了独特的资助培养范式,并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和能力素质教育,促进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

随着反贫困理念以及方式的不断转变,近年来,我国反贫困实践也逐渐转向注重贫困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发展和资产建设[16],注重加强贫困大学生群体的资产积累和发展账户的管理。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6 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提出“把工作重心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重视培养受助学生成长成才”[17],标志着资助工作的着力点不再局限于经济资助,而是更加注重受助者能力的培养和精神扶贫。这对贫困大学生群体的金融赋权,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个体及其家庭的财务风险、合理制定储蓄计划,以及实现自身及其家庭的金融福祉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对大学生的金融和防诈骗知识的普及措施多样,提升了大学生的金融能力

近年来,我国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校园贷、裸贷、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但校园金融违法犯罪案件仍然层出不穷,且手段日益隐蔽。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高校都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宣传金融知识,做好对大学生的引导和预防工作。以案例2为例,桂林市雁山区各高校以预防工作为主,尤其针对大一新生的金融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各高校通过推进小班化教学,以大学生成长课、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为契机进行案例分析,邀请辖区公安、国保和消防部门专业人士开展安全教育。這些举措不但使桂林市雁山区大一新生能够通过多渠道了解金融知识,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金融素养是个体在现代社会中获得生存能力的一种必备知识和技能,金融能力的欠缺可能会引发较大的个体和社会风险。除了要加强对非法借贷平台的监管和对电信诈骗团伙的严厉打击以外,许多学者呼吁将金融教育纳入到一般的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之中。如谢若登认为,金融教育和规划应被结合进公共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平等地融入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中,这种教育所增强的金融知识能力将会造福于整个社会[18]。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批次、多层级的金融教育示范基地,众多高校也逐步构建了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以实现“教育一个学生、辐射整个家庭”的金融教育理念,真正服务大学生群体。

3. 金融社会工作的兴起及其金融服务的开展已经在高校金融教育中发挥作用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在2008年倡导发起了“金惠工程”,并在2022年初发起“金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培训,金融教育已进入社区和学校。一些高校作为金融社会工作的专业领航者和推动者,率先运用金融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的培训教育。以案例3为例,中央财经大学对有发展需求的普通大学生开展的“大学生金融素养提升行动”社会工作项目就是通过金融素养评估、金融专家讲座、案例研究、外出见习等8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管控自己的开支和合理消费,帮助学生形成金融健康理念以及开展储蓄与投资,一起开展“金融大师”课题研究。再如,一些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高校,有的成立了金融社会工作教育中心,有的将金融社会工作作为特色培养方向,有的开设“金融社会学概论”“金融社会工作”等通识课程。丰富多彩的培育模式不但深化了大学生对于金融风险防范的认知,为有金融能力提升需求的普通大学生群体规避金融风险、增进金融福祉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教育,也为大学生融入社会和全面发展奠定了有益的基础。

4. 校地合作、多主体联动探索

许多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因能力的欠缺而导致创业失败。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面向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开展实践培训,落实金融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以案例4为例,江苏省连续4年开展为期2个月的大学生金融节,各高校联合金融专家、金融机构、投资人和律师事务所就加强大学生群体金融能力、提供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条件进行了深度对话和政策倡议。值得注意的是,案例4中的“第四届(2021)江苏省大学生金融节”为大学生提供了20大类、100多个实习岗位,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不同层面的资源链接和金融服务。这种校地合作对提升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财务管理和资产建设能力,对降低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和重视大学生自身的信用建设都具有显著作用,不但使大学生获益,也为金融环境注入了新生力量。

六、结语

金融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的社会工作领域,在国外仅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因此,在将国外金融社会工作理论引入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情境中时,应该考虑到地区、群体、经济水平、文化情景的差异性和适应性,这也包括对大学生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适应性。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数字化、金融化背景下,进行本土的、具有专业敏感性的研究来助力增进青年金融福祉,探索提升大学生群体金融能力的干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预防性、补救性、发展性3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金融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干预框架,然而,此框架只是一个初步的探讨,未来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调整和优化。应该明确,大学生金融能力提升的相关探索与行动研究,需要结合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化金融需求的实际,才能探索出金融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本土适应性情境。

[参考文献]

粟学钟,马文娟.金融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金融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培养路径研究:基于M大学在校生的调查[J]. 社会福利,2019(11):44-45.

周晓春,方舒,黄进.金融福祉:促进青年发展的新工具[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83-84.

SEN A. Capability and Well-being,the Quality of Life[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30-53.

SHERRADEN M S,HUANG J,ANSONG D. Financial Capability[EB/OL]. [2022-10-12]. https://doi.org/10.1093/acrefore/9780199975839.013.1201.

方舒,兰思汗.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金融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与实务国际研讨会综述[J]. 开发研究,2019(2):142-147.

黄进,方舒,周晓春. 究竟何为金融社会工作: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思考和探索[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16-23.

周晓春,邹宇春,黄进.青年的金融风险、金融能力和社会工作干预[J]. 青年研究,2019(3):69-81.

陈树强.金融能力与青年发展[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83.

方舒.金融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与实践框架[J]. 社会建设,2019(4):14-19.

SHERRADEN M S,HUANG J. Financial social work[EB/OL]. [2022-10-15]. https://doi.org/10.1093/acrefore/9780199975839.013.923.

邓锁.社会发展、金融能力与社会工作参与反贫困[J]. 中国社会工作,2018(28):25-26.

阿尔伯特·艾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3-7.

肖璐.浅析如何促进我国个人理财教育[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11):62-63.

李迎生.新时代发展金融社会工作的意义及其路径[J]. 社会建设,2019(2):23-27.

刘易斯·A·科塞.社会思想名家[M].石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40-256.

李青.金融社会工作与反贫困:社会工作反贫困研究中的经济性议题[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2022-10-12].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228/170228_sfcl/201702/t20170228_297543.html.

迈克尔·谢若登.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65-280.

[责任编辑祁丽华]

[收稿日期]2022-08-21

[作者简介]陈为智(1972-),男 ,山东日照人,青岛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