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怨造化弄人 且自坚若磐石

2023-06-23 02:48罗洋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平县刘老师村民

罗洋

北起楚雄市、南抵绿春县的哀牢山是云岭南延支脉,群山蜿蜒起伏,连绵500多千米。区域内山川交错,山高谷深,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又有“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特殊立体气候。旧时的“茶马古道”曾从这里穿越,一驮一筐地传递着百姓赖以生存的生活物资,也在骡马的跬步不休中,彰显出前人突破重山阻隔的雄心壮志。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哀牢山异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然而对于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来说,闭塞的生存环境就是文明与进步的最大阻碍。

时钟回拨到1980年夏天,哀牢山腹地新平县大寨村的刘枝红踌躇满志,他在刚结束的初中毕业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正在积极复习备考高中。在那个年代,读书升学可以说是山里孩子“走出去”的唯一出路,凭借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一贯优秀的成绩,刘枝红对自己充满信心。那段时间,刘枝红在家劳作时,总感觉自家养的十五六头大肥猪着实可爱。这些猪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上高中的费用全都要从猪身上来。

然而,世事难料,造化弄人,刘枝红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和这十几头猪捆绑得如此紧密。

辍学的优等生

猪死了!就在升学考试的前一个星期,刘枝红的父亲告诉他一个噩耗,十几头猪全都误食了毒草,一头也没活下来。家里的经济命脉断掉了,父亲说:“没钱供你读书了,回家务农吧!”曾经当过代课老师的父亲深知接受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若不是走投无路,他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农家的孩子懂事早,16岁的刘枝红明白,人生很现实,而现实往往残酷,它把理想击个粉碎,还要逼着你照单全收。当时,因为家庭生计问题而辍学的农村孩子比比皆是,刘枝红既感到意外,又没那么意外,他默默地收起书本,也收起“走出大山”的奢望,成了一名辍学生。

1981年2月,平掌乡小学要招聘一名民办教师,乡上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都想把这个机会留给刘枝红。一方面,刘枝红品学兼优,在乡上是文化水平最高的青年;另一方面,他们都为刘枝红的辍学感到惋惜,想帮帮他。学校领导来家里动员刘枝红,这个机会瞬间点亮了他心中快要熄灭的理想之火。自己的求学之路中断了,却有机会去当老师教书,他无论如何都要去争取一下。就这样,刘枝红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从那时起,让山里孩子不再辍学、学有所成就成了他追求一生的理想。

山区教育的守护者

从独库木村的大寨校点开始,刘枝红先后在独库木村、丫口村、联合村3个村、5个校点任教。新平县最偏远的地方就是平掌乡,而刘枝红所在的这些地方又是平掌乡最偏远的村校点。42年来,从一师一校到村完小,从民办教师到正式教师,刘枝红一直坚守在山村教育的第一线。

丫口村新村小学与刘枝红家所在的大寨村不通公路,在新村小学任教期间,刘枝红每个周末都要背着粮食蔬菜走4个小时的山路返回学校。一路上遍布高山深谷,爬得人精疲力竭。每到夏天,河谷里水流湍急,刘枝红还需蹚水过河,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水冲走。要是遇上暴雨,河面波涛汹涌,他就只能耐心地在河边等待雨停,河中水量减退,才慢慢蹚过河去。尽管一路充满艰险,周一上课铃响,刘老师总是准时出现在学生们面前。刘枝红爱学校,更爱那些可爱的学生,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他未曾喊过一声苦,也未曾叫过一声累。

独库木村箐头小学接纳箐头、新田、石旮旯三个自然村的学生,是“一师一校”教学点。刘老师调到这里任教的时候遇到了难题,校舍只有一间30多平方米的破木屋,半人高的土墙支撑着歪歪斜斜的屋架,屋顶上的瓦片七零八落,学生在教室里,白天可以看见太阳,夜晚可以看见星星,要是遇上雨天,屋外下小雨,屋内淋大雨。在这样的条件下学习,连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学生怎么能学得好?当时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都有困难,刘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只有白天当教书匠,晚上当泥瓦匠,想方设法修补校舍。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这不是长久之计,他想到发动村民投工投料修缮校舍。离寒假还有一段时间,刘枝红利用课余时间去做村民的工作。他先到各村去和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商量办法,再到每个村子召开家长会和村民会,摆事实、讲道理,不厌其烦地向村民们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最终赢得三个小村全体村民的支持。大家商量决定,由新田、石旮旯两个村子负责木料,箐头村负责墙体所需的土石,全体家长投工投劳。白天,村民们一根一根、一筐一筐地把木料和土石运到学校;晚上,刘老师就着手设计施工方案。一转眼,寒假来了,刘老师带着家长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展开了修缮校舍的劳动。新学期开学,学生们住进了修缮一新的校舍,这是刘老师和家长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从此孩子们可以安心读书了,家长们也更放心了,村民们都说刘老师是他们的贴心人。

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2008年9月,为集中办学,提高教学质量,上级部门将库独木村小学、仓房村小学、丫口村小学撤除并入平掌乡联合小学,刘枝红被调到联合小学任教并担任村校长。该校辖区内的联合、仓房、库独木和丫口四个村地处新平县、镇沅县和墨江县的交界处,均为高寒贫困山区,区域内山高、谷深、偏僻、闭塞,是拉祜族同胞聚居的地方,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稍微识几个字就足够了,小孩应该回家帮大人干活,所以辍学现象非常突出。为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让大山里的每个孩子都接受教育,刘老师经常深入村寨做家访,既要保住在读学生不流失,又要动员流失学生返校。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山寨中操劳一天的人们都已进入梦乡,刘枝红却独自一人奔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次次扣响流失学生的家门。讲政策、说道理、出主意,帮家长解决困难,一次家访常常持续五六个小时,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劝说家长送孩子上学。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直到家长和流失学生放下读书无用的愚昧观念,打心底里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能让贫困家庭挖掉穷根。

流失学生一个个回到学校,而刘枝红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才是成功。早在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刘枝红就意识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开始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学风格,把课堂和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先摸准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课内课外的集体辅导和单独点拨的个别教育,帮助学困生一点点缩小差距,努力追赶。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对学困生的重点帮助,刘枝红老师历年来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全乡前列,甚至多次连续位居第一。刘老师结合多年对教研教改探索实践撰写的多篇论文,屡次在新平县、玉溪市论文评比中获奖。

做哀牢山中的一块“顽石”

从16岁的辍学少年到年近花甲的老教师,刘枝红42年如一日地守护着他钟爱的山区学校。42年很长,它是刘枝红忠于教育事业的大半生;42年很短,刘枝红只做了当好一名教师这一件事。曾经那些他一字一句教会汉语的拉祜娃娃、一个个从田间地头拽回来的辍学孩子、抹着眼泪用他手机和父母视频通话的留守儿童,如今大多都远走高飞,奔向美好的前程。而刘枝红老师仍然如42年间的任何一天一样,备课、上课,操心学生每日的学习和生活。他说:“还有两年我就退休了,我没有别的想法,剩下的每一天,我还是踏踏实实当好一名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刘枝红就像深山密林茶马古道上的一块顽石,默默地承载着山里人“走出去”的步履,任凭岁月磨砺而岿然不动,初心不改。

猜你喜欢
新平县刘老师村民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新平县总工会:医疗互助暖人心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思考
新平县山地鸡养殖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