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开炳
在各学校硬件设施日益改善的今天,学校的文化自觉正在成为更为雄厚扎实的“教育软实力”。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是这样阐释的:“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对学校而言,文化自觉就是文化的自我警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虽然我因为工作需要现在已经调离了曾经工作了24年的云铜小学,但作为曾经的一员,特别是在我任校长的17年间,和学校师生一起经历了企业办学、剥离过渡、融入五华、创建品牌等曲折而又艰难的历程。如何率领团队,尽快融入五华教育?如何让学校再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所郊區学校,如何在五华教育的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如何根据学校的性质、历史文化传统及社会需求,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每一件事还在我脑海中历历在目。现在就回顾一下当年我和云铜小学团队的思考、实践和探索。
思考一: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原点在哪里?
我认为首先必须科学构建学校发展愿景,开启学校特色建设的文化自觉。
2002年,年仅28岁的我,在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和鼓励下,接过了云铜小学校长的接力棒。面对学校现状,如何办好学校?怎么办?从哪儿入手?我陷入了艰难的思考。经过深入的梳理,学校班子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发展”的办学思想,提出了“以德为首、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教师队伍素质高,教育教学质量高,管理规范,特色显著的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
2003年,学校率先将航模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开始了摸索和探究。经过近10年的创新实践,成绩喜人:学校每年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比赛近10余次,先后获得个人和集体奖项:世界级2项,国家级1项,省级30多项,市区级60多项,师生获奖千余次。
2008年,学校航模队员代表中国队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第十七届航天模型锦标赛”,获得S3A伞降世界冠军。2012年,学校将科技体育特色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即:通过科技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保障课程的实施;提升课程的科研水平,开展各级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比赛,继续巩固项目的领先地位,突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2月,由教育部、科技部、体育总局三部委组成的工作组到学校调研,充分肯定了学校近10年来的科技体育特色建设。
对第一个思考,我的回答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准目标。”
思考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根基是什么?
从完成企业剥离到调整融合,从两校整合到标准化建设,短短的8年时间,云铜小学已逐渐成长为五华教育的新品牌。是什么造就了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认为是注重细节管理,成就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文化自觉。
细节管理,让制度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行为。一所学校没有完善制度,一切管理都会无章可循。但是,制度管理只能解决“不可那样做”或“只能这样做”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和“我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作为管理者,我们还应该关注的是:学校给人温暖的是什么?老师们的梦想追求是什么?学校留给学生的记忆是什么?这应该是学校领导的文化自觉,学校的文化自觉。
在制度建设中,我们始终强调给制度以灵魂,突出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整理编撰了《学校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党建工作、教育科研、团队建设、校园安全、后勤管理六个方面,涉及制度200多项。在执行中,学校充分尊重、信任教师,让大家“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激发教师对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主动关心、积极投身学校建设,使规范管理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谐发展。
学校领导真情关心、关爱每一位教师:过节时,给辛勤工作的老师送上一声祝福,值班护校,为青年教师备课磨课,行政人员率先垂范;重阳节把退休老教师请回学校,讲一讲学校的发展变化,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建议,让学校成为老师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在“热爱学生、施教严谨、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教师文化感召下,全体教师已然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成为自身发展的真正的主人,成为云铜小学文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细节管理,让制度成为学生的文化自觉行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平安、绿色、文明校园,通过实施一系列精细化管理、考核激励制度,开展丰富多彩、多措并举的德育活动,强化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校园里,校门口、楼梯角、走道上,随处都能听见孩子们:“老师,您好!”的甜甜问候,看到他们清扫卫生区的专注的身影;班级里的“图书角”“绿色小银行”的建立,“红领巾成长基金”的运作……他们身上昭示着“主动、认真、勤奋、互助”的云铜学生文化,在他们身上,这种精神品质正沉淀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气质!
对第二个思考,我的回答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根基在于尊重人和发展人。”
思考三: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是什么?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活在树木与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一定会活得更舒服些。”一句话道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是学校文化的载体。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引领学校特色建设走向文化自觉。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和学校班子紧抓机遇,大胆创新,长远规划,谋求发展,下足力气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学校争取到了总投资约2200万元的校园改扩建项目,校园面积由7亩扩大到22亩。
扩建后的校园设施齐备,大型特色学科体验中心投入使用,为航模科技实践活动提供了安全广阔的空间;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家校携手的通力合作,多年的竞赛活动积淀等,更为特色建设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科技体育特色建设成效喜人: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特长教师和学生;促进了各学科的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7—2012年,学校连续四年获得五华区年终办学水平考核优秀一等奖,多次荣获五华区“教学质量进步奖”和“教学质量优秀奖”。
2012年、2013年,学校先后代表五华区、昆明市接受了省市教育督导团的检查,省政府总督学廖晓珊女士、各级领导都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后来陆续获得“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云南省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昆明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中国百佳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如今,步入校园,一座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现代化学校扑面而来:清新雅致的教学楼,醒目凝练的校风学风,功能多样的特色学科体验中心,发人深省的廉政文化长廊,生机盎然的绿化区,书香四溢的书香园地,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爱岗敬业、团结奋发的教师队伍,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
对第三个思考,我的回答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内涵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思考四:何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力量之源?
在科技体育特色文化的建设中,我校曾一度面临重重困境: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场地设施无法保障,课程建设、活动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生源大多为随迁子女,家长意识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参差不齐,航模课程的器材经费等诸多问题阻碍了课程的深入开展。
面对困难,学校全体教师通过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坚持不懈地实施了四个策略,逐步破解了这一瓶颈。策略一,长远规划,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办学品位的高度,整体着眼,精心设计,理顺课程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策略二,健全机制,落实课程建设保障;策略三,立足校本,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多课程整合,搭建多样化课程平台,积极探索特色课程建设途径;策略四,科研引领,提升课程建设内涵。自主开发科技体育特色课程教材《空海车模—模型制作读本》《线描教学》,使特色文化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作为一所“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学校发挥了“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的辐射作用,引领更多的學校共谋发展,为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对第四个思考,我的回答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力量是在坚持中达成培养目标。”
“蓄之以道,养之以德。”学校在特色文化建设中选取了科技体育这样一个切入点,充分挖掘了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坚守住了这一理念。虽然自己调离云铜小学已多年了,但当回头再看时,我们收获的是全体师生对学校的认同与热爱,它也必将成为师生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和不断进取的源泉。
要使学校的特色建设走向文化自觉,需要校长在思想、体系建构和行为方式选择上做出艰苦的努力,需要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束缚创新的深层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深刻分析。在审视中不断更新构建学校文化,从而让师生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探索进取,不断创造出教育文化的新价值。
(备注:作者2002年至2019年任五华区云铜小学校长,此文为作者对云铜小学工作期间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工作的总结和反思。2019年后,作者调任昆明市五华区先锋小学校长,2023年2月,作者调任昆明高新一小教育集团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