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思

2023-06-23 17:45季伟譞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艾蒿粽叶五彩

季伟譞

导语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到来。

端午节历史悠久,传承千载而历久弥新。在这一天,人们采叶裹粽、悬挂艾草、饮雄黄酒、戴五彩线,寄托着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心愿。人们还争旗鼓、赛龙舟,传递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朴素情感。“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对诗人屈原的纪念,更让这个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端午节所蕴含的人文理念,绵延赓续,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体现着人们对自然、生命、家国情怀的认知与追求。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更是所有中华儿女生活、情感的共同表达。一个个节日习俗,犹如一条条纽带,连接着传统与现代、过去和未来,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激活了人们的共同记忆,引发了精神的共鸣。传统节日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精神寄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回望歷史深处,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丰富和发展。我们应该在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中,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丰富自己的视野和文化底蕴,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华民族身份识别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形式。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文化,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好我们的民族传统,传承我们的文化基因,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走进端午节,亲近我们的传统节日,以我们的一份赤诚,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最高的礼赞。

真题回放

你,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渲染成粽叶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文化的血脉,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流向未来。

请以“传承端午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名师金手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小朋友们唱起这首儿歌,人们就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来临了。

要想写好这一道作文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因受谗言被流放。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他心如刀割,于农历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的投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出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

第二,品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民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他的尸身。还有百姓往江中扔饭团、鸡蛋等食物,防止鱼虾蟹咬屈原的身体。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戴香荷包、系五彩线绳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化身,他对国家的忠贞、对百姓的怜悯,早已伴随着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真情抒发,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朽。端午佳节的民间习俗,清晰记录着古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当我们在感受节日习俗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体会包含在节日之中的文化内涵,并能传承下去。

我们写作时,应选择欢度端午佳节中感受最深的生活细节来写,既要写出节日的习俗,又要突出表现感受节日文化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同家人、同学、好友清晨去郊外采摘艾蒿,或到江边踏青,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节日氛围,体验这一传统节日的感染力;也可以记叙同家人一起包粽子,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哲理。写作中,可以适当引用有关端午节的古诗、屈原的爱国诗句,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也可以针对许多年轻人喜欢过洋节,却不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传统节日,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符号,它所凝聚的是一个民族的情感,是亿万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佳作工坊

永远的传承

季 婧

农历五月渐近,我的心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萌动。粽叶的清香牵动着我的思绪,如一缕永不枯竭的清泉,淡淡漫过我的心间。每当此时,儿时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过心头。

午后的小院里,我坐在外婆家的木凳上,等待着外婆做好包粽子的一切准备。一盆已经泡好的糯米,一把已经煮过的粽叶和线绳,摆在外婆的面前。只见外婆熟练地拿起一片粽叶,在水中涮过后折成漏斗的形状,然后将糯米放入压实,又拿一个蜜枣放入其中,将粽叶包紧,再用一根细细的线绳,三下两下,转来转去,一个粽子便包好了。

看着,看着,我已被外婆包粽子的熟练手法惊呆了,这哪里是在包粽子,在我的眼中,就是在制作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啊!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那浓郁的粽香飘满小院的时候,外婆已将一盘香喷喷的糯米粽子端到了我的面前。轻轻剥开粽叶,香甜的气息沁入心脾,吃上一口,顿时唇齿流香。

猛然间,脑海中浮现出外婆为我讲过的屈原的故事,一首唐诗回荡在耳边:“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的一腔爱国之情无人理解,他只能含恨抱石投江,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于是,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从此,端午节的习俗代代相传。

看着自己腕上的五彩丝线,抚摸着身上佩戴的荷包,那都是外婆亲手制作的,而我也应该向外婆学会这些,在未来的某个端午节的清晨,我会把这五彩丝线和香草荷包做给我的子孙后代佩戴,再为他们包好一个个如工艺品一样的糯米香粽,让那粽香流传久远。

因为我深知,在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唯有传承最为重要。

名师点评

作者深情回忆了儿时过端午节的情形,在欣赏外婆包粽子的过程中,节日文化悄然刻印在心间。特别是结尾处,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应该代代相传的深刻主题,引人深思。

佳作工坊

山野湖边端午情

连 杰

“采艾蒿了!”不知谁的喊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寄宿在山野湖边啃书本,我竟然忘记了今天是端午节。我急急忙忙起床穿衣,头发都未来得及梳理,就跑出了寝室。

东方刚刚现出一点鱼肚白,远处还是雾蒙蒙的,山间的小路上就有人影晃动,还不时传来阵阵说笑声,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来得太晚了。

我沿着满是碎石的小路向湖边走去,路边野草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脚,不禁有些凉意,毕竟是农历五月的天气,这里不比南方,早晚还是有点凉的。

我一边走,一边寻,艾蒿到底长什么样子来着?像菊花的叶子?不,可能还有一点椭圆,叶片的背面似乎有点发白……那都是儿时的记忆了。每到端午节的早上,我总要约几个好姐妹,早早起来,一起到山坡上采艾蒿,采野花,采能治病的百部草,还要在回来路过的小河边洗洗脸,在青草地上玩一阵子。

后来,我上学读书了,只觉得这种说法很可笑,可还是每年都要约姐妹们一起去,做着同样的事,每次都高高兴兴的。后来,课业渐紧,我虽向往那童年的自由天地,可是也难得有机会和好姐妹们一起踏青采艾蒿了。

湖边已经有人在洗脸了,他们每个人仿佛都回到了童年。

我望着湖水,感觉它不像往日那样平静,远处不时涌过一阵阵浪涛,一直涌向岸边,撞击到岩石上,发出哗哗的响声。听着涛声,我脑海中渐渐浮现出屈原的形象,他是一位爱国诗人,端午节的由来,便是为了纪念他。你听,涛声似一声声叹息,那是屈原在吟诵那千古不衰的《离骚》吧?

绵绵的细雨,不知什么时候飘落下来,打湿了我的头发,也打湿了我的衣衫,我却并不在意,我的心仍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

我拿起采到的艾蒿慢慢往回走,我想,明年的端午节,我还会来到这里。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以“采艾蒿了”的有声描写,拉开了作者端午节真实经历的序幕,紧接着以湿露沾衣的采艾经历,引出儿时的端午记忆,再写到面对湖水深情悼念屈原,揭示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主题,使文章的主旨进一步升华。

佳作工坊

端午,民族文化的积淀

师 悦

端午,历经千年,今日带着艾草的芳香,再次来到我们的身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吟诵着文秀的《端午》,我的思绪在端午节那艾叶的馨香氛围中绵延——

拂晓踏青晨露伴,艾草芳香润吾心。

听老一辈讲,端午节清晨要到郊外采艾草,而且一定要在拂晓之时,那艾草才会有祛湿辟邪的药用。于是,端午的拂晓,我便踏着微凉的露珠,来到了郊外的山坡。嗅着泥土的芳香,不多时我便采集了一大把艾草。转身欲返回,又看见许多可爱的小野花,我顺便也采上一大捧。沿着山路到清澈的小溪边,我不忘外婆的叮嘱,要用山中溪水洗脸,再把艾草插在耳后,那艾草的芳香滋润了我的心扉。

香粽软糯甜在心,犹闻楚歌祭屈原。

当我嗅着糯米粽子的浓厚香气,慢慢咀嚼吞咽的过程中,脑海中慢慢升腾起一幅画面,那是一袭白衣的屈原,含恨抱石投入汨罗江的情景。千年之前的屈原大夫啊,你的满腔赤诚未曾得到楚怀王的认可,只能让江水洗去你的冤屈。读着你的爱国诗句,终能理解了你的选择。而今,我将一只香粽投入江水之中,愿你能品味粽子的芳香,九泉之下为今日中华之盛况而挥毫吟诵。

五彩丝线系在腕,万古传承在心中。

细细看着手腕上缤纷的五彩丝线,我便想起外婆讲过的那些传承了千年的民间风俗;看着丝丝缕缕交错出的艳丽色彩,我仿佛看见了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系住的是对美好的期盼,传承下来的是文化的厚重,慢慢化作一丝一缕的情愫,萦绕在中华儿女的心头,那绵延不断的文化血脉,便会千年万年,直至永远。

从屈原的故事开始,直到踏青、吃粽子、系五彩丝线的传统习俗的形成,最终演变成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端午情愫,那是永远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它在人们心中铸起民族文化的自信。

名师点评

作者以横式结构安排文章结构,叙写了端午采艾蒿、吃粽子、系五彩丝线的民间习俗,表达了端午节“是永远的文化积淀与传承”的主题。文章语言极富文采,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中国传統节日文化的挚爱之情。

责编:胡蕊

猜你喜欢
艾蒿粽叶五彩
粽叶飘香过端午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快编五彩绳
摘粽叶·剪粽叶
采一把艾蒿回家
粽叶林里的母亲
五彩路
买粽子别挑粽叶太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