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时代温度,汲取奋进力量(上)

2023-06-23 05:33:40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23期
关键词:杨宁钱七虎颁奖词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从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领悟到了大爱无疆的善举,感受到了滚烫的时代温度。

钱七虎:为国作长城

人物事迹

2022年7月27日,中央军委在八一大楼隆重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8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是三位被授勋者之一。

1965年,钱七虎从苏联学成回国,一面从事防护工程教学,一面开展抗核武器爆炸作用的防护工程研究。为设计抵御核爆炸冲击波作用的空军大型飞机洞库防护门,钱七虎自学了动力有限单元法和计算机编程方法。掌握方法后要进行计算,但当时全国能进行运算的大型计算机只有三台。钱七虎“打时间差”,利用别人吃饭睡觉不上机的空隙进行运算。六十多年里,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城市人防防护等级标准,创建了我国防护工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工程防护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如今,除了防护工程工作,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的专家组成员,钱七虎的脚步还跋涉在许多大国工程的施工现场。他总结自己的一生:“没有碌碌无为,没有虚度年华,我一生,活得有价值,为国家、为我们的人民安全,贡献出了自己的心血。”

颁奖词

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

邓小岚:幽谷兰香远

人物事迹

河北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距离北京有350多公里,在高速公路开通前,邓小岚每次要从北京坐一个半小时火车到河北定州,换长途车三个小时到阜平县城,再换乘公共汽车走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到马兰村。十几年来,她风雨无阻来这里,义务教孩子们学习音乐。

邓小岚一家两代人,和马兰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缘。这里在抗战时期是《晋察冀日报》报社所在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就是报社的社长,在敌后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日寇对晋察冀边区进行扫荡,19位马兰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壮烈牺牲。在报社突围的过程中,邓小岚降生,被寄养在附近的老乡家三年。

最初回到马兰时,邓小岚发现村里的孩子都不会唱歌,也缺少童年该有的欢乐。当时,村里很多孩子都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童年生活显得尤其寂寞。她便组建了马兰小乐队,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奏、演唱一支乐曲,十几年间,一批又一批孩子从拘谨怯懦变得自信阳光。2022年2月4日,马兰村的孩子们站上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合唱《奥林匹克颂》。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清澈童声,响彻夜空,惊艳了世界。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在家没待上几天,邓小岚又去了马兰,然而这一去竟成永别。在马兰村筹备儿童音乐节时,邓小岚突发脑血栓,经医治无效离世。家人决定把她安葬在马兰,安葬在“晋察冀日报社革命烈士墓”旁。邓小岚在烈士们牺牲的那年出生,79年后,她又安眠在先辈们身旁,守望着她牵挂一生的地方。

颁奖词

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杨宁:山川展画图

人物事迹

2010年,杨宁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一次次的走访,乡亲的穷苦生活,深深地触动了杨宁。杨宁觉得自己应该做那个领头人,带领村民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刚开始,她考察市场、建竹子收购点,然而由于货源不足,靠竹子致富宣告失败。她又打起了种植野生葛根的主意,带领农户种植起了高山葛根。然而由于大苗山温差太大了,葛根种植也失败了。几次失败后,村民们开始质疑这位大学生村官。

2017年,杨宁发现一位阿嫂家有一种紫色的糯米,询问得知这是苗家人传承下来的独特品种。然而这时候她下屯入户,去发动村民种紫黑香糯的时候,大家都不信了。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杨宁自掏腰包,免费提供稻谷肥料。为此,她卖掉了父母为她在城里准备的婚房。终于,60多户村民加入了种紫黑香糯的队伍。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秋天水稻大获丰收。这收获是对杨宁一次次不惧失败、努力向前的最好报答。

如今,村民年均收入在13年里翻了10倍多。她认为自己作为年轻人,有知识,就应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只要有“打不死小强”的拼劲,就一定能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而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颁奖词

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苗乡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撑荷包。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

沈忠芳:无名草更芳

人物事迹

今年88岁的沈忠芳,是《导弹人生》书中12位已过了脱密期的中国导弹总指挥总设计师之一,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见证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他曾目睹日军轰炸家园,于是报考飞机设计专业,渴望保卫祖国;毕业后,他投身导弹研制,从此隐姓埋名60余载。上世纪50年代,美军派出最先进的U2高空侦察机,大摇大摆地侵入我国领空搜集情报。为了摧毁U2,我军开始研制地对空导弹系统。沈忠芳说:“西方国家,他们以美国为首对我们封锁。中央指导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为主,艰苦奋斗。所以(我们)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我们的武器系统。这个很重要,(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一次又一次反复实验,付出终于迎来回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地空导弹“红旗一号”横空出世。

随后,他又开始参与“红旗二号”的研制。新型地空导弹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难度也大。为了拿出最优的方案,几百名科研人员始终艰苦奋斗。1967年,随着“红旗二号”导弹的研制成功,我国迈出我国自主研制防空导弹的关键一步。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为第三代中高空中远程防空导弹型号总指挥。经过一次次挑战,他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攻关任务,突破了五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九项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迈入了正轨。

他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作为中国国防、中国航天事业的建设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他一辈子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民族”。

颁奖词

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

徐淙祥:欣欣田间麦

人物事迹

安徽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有一个响当当的称号——安徽“麦王”。

1972年,高中毕业的徐淙祥没有留在城里,而是决定回家乡当一个农民。他常说:“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在进行小麦高产试验时,从麦苗出土起,不管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他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镜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授粉和虫情,连叶面上的小黑点都不放过;用笔记本记录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经年累月,从不间断。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2010年起,他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累计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235项,帮助本村和周边2000多个贫困户、上万名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如今,徐淙祥的儿子与孙子也都加入了务农的行业。爷爷老徐的黑色放大镜“退役”了,孙子小徐的智慧農业App上线了,祖孙三代在新的时代,成为新的种粮明星。他表示:“(我)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颁奖词

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麦在农机下归仓,珍惜陇亩颗粒,心怀天下仓廪。你是泥土上的黄牛,夕烟下的英雄。

猜你喜欢
杨宁钱七虎颁奖词
蜡染的纹饰探讨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小读者之友(2020年4期)2020-05-15 08:34:56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为逆行者写写颁奖词》教学设计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
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大地已为查干湖撰写了颁奖词
散文诗(2017年15期)2018-01-19 03:08:02
金“鸡”报春来
航空模型(2017年2期)2017-05-22 18:23:39
南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