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蓓
一场雨过,小区里的花坛里长满了车前草,绿油油的,蓬勃张扬,蕴含无穷生机。
在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有一首选取自《诗经》中的诗歌—《芣苢》(fúy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是周代人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的“芣苢”是一种植物。该诗咏叹的是远古时代的女子忙着采摘芣苢草的劳作情景。只见她们一枝一枝地摘取,又一把一把地捋取,采啊采啊,先是提起衣襟兜装芣苢草,又把衣襟别在腰间继续采摘。这首诗反复呈现的场景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隔着久远的时空,很多人会觉得尽管《诗经》里呈现的画面与意境很优美,可是诗里反复提到的芣苢这种植物距离人们很遥远,也很陌生。殊不知,它其实就是平日里在马路边、田埂上长得热热闹闹、满满堂堂的车前草。
车前草为车前科车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车前。这种草看上去极为普通:莲座基低伏近地;卵形的叶子带有长柄,看上去就像一把汤匙;4—10月开花,花柄直立向上,上端点缀着白色的花蕊,或密集地孕育着细小的蒴果。它一点儿也不神秘,就蜷伏于我们的烟火日常里。
关于车前草的名称。明代李时珍曾引用《尔雅》的记载解释:“苡,马舄。马舄,车前。”
三国吴学者陆玑在《诗疏》中也曾为车前草释名:“此草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舄,足履也。幽州人谓之牛舌草。蛤蟆喜藏伏于下,故江东称为蛤蟆衣。”
这种植物因为生长在战车前的荒地上而得名车前;又因生长于路旁,故曰当道;还因为经常出现在牛马行走的地方,故有马舄、牛遗等别称。
其实,车前草的名字由来与汉代名将霍去病(一说是汉代名将马武)有一段渊源。
相传,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役中,由于对地理环境不甚了解,霍去病所率军队被匈奴围困在沙漠里。时值盛夏,酷暑难耐,粮草将尽,水源难寻。由于长时间缺水,将士与战马纷纷出现腹胀如鼓、小便如血、尿尿疼痛、淋漓不尽等症状。对此,霍去病虽然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一天,一位细心的马夫发现,战马居然安然无恙了。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些战马总是嚼食一种生长在战车前的牛耳形野草。聪明的马夫猜测此草应能治病,便拔了几株来吃,病症果然减轻,小便也正常了。他立刻将这一发现上报。霍去病立即下令让所有将士都用这种野草煎汤喝。很快,士兵的病症就得到了控制。几天后,每个人都奇迹般地痊愈了。霍去病扯起一株车前草,仰天大笑:“好一个车前草,真乃天助我也。”车前草就这样出了名,流传至今。
日常生活里,常能看到一些老人在花坛里、河沿上采摘车前草,带回家煮水喝。车前草味甘性凉,可用于治疗各类泌尿系统感染类疾病。此外,还可用于治疗关节炎、支气管炎、腮腺炎和口舌生疮等病症。据说,車前草还有清热润肺的功效。
车前草的饮食文化也挺丰富,其幼苗可食。每年四五月间,采其幼苗,沸水稍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皆可。
因为与“乐有子”“斗百草”等游戏相关,车前草的背后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乐有子”
自周代以来,人们认为车前草能够帮助女子更好地孕育后代,它便代表着多子多福的祈愿。
西汉的经学著作《毛诗故训传》中说:“车前也,宜怀妊焉。”由此衍生了不同的说法。以陆玑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宜怀妊”即可以治疗难产。根据这一说法,《诗经·芣苢》描述的是和平年代,女子有孕,心中喜不自胜,她捋取车前草,为当助产药物之用。不过,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则认为,车前草并没有助产之用,但可以“强阴、益精,令人有子”。北宋文学家元绛有诗句云:“五日看花怜并叶,今朝斗草得宜男。”清代医家叶志诜认为,“宜男”即车前草,因为车前草可以令妇人生男孩。
近代,有学者考证后认为,《诗经·芣苢》一诗描写的并非实际的劳作场景,而是古人在巫术祈子仪式上所唱的乐歌。“采采芣苢”传唱着的其实是远古时期妇女绵延子嗣的母性欢歌。
无论是孕育生命,还是祈求得子,车前草都和“乐有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种植物身上寄托着古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于家族繁衍生息、绵延昌盛的深切祈愿。
“斗百草”
在端午节与植物有关的各种习俗活动里,除了挂菖蒲、泡艾酒外,还有一种活动,是百草的主场—“斗百草”。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斗百草”的最初源起已无处可寻,最早见于文献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每年端午节,人们纷纷出郊外采药,插艾于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草作比赛对象,当时人称“踏百草”。唐朝后,“斗百草”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喜欢的小游戏,人称“斗草”或“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亦可斗百草。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斗百草”之戏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文斗和武斗。
所谓“文斗”,比拼的可以是花草种类和数量。比种类,就要看谁采的花草种类多,新鲜别致,独一无二,谁就取胜;若是比数量,就要看谁采的花草多,一般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比法。还有的文斗比拼的是对花草名,如观音柳对罗汉松、君子竹对美人蕉、星星翠对月月红、牡丹花对枇杷果等,堪称一种适合文人阶层的学识大比拼。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就有关于端午斗草的描写。
所谓“武斗”,即比较植物的多寡、长短,也可以比较植物的韧性。比植物韧性时,双方将花草的茎部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用力拉扯,茎不断者即为胜。
“武斗”看似简单,里面的学问也不少,比的不仅是谁的力气大,还有谁找的花草韧性好。这需要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和识别花草的经验,能分辨出花草茎叶的韧性。
在用来“武斗”的百草中,车前草无疑是王者。它的草茎柔而坚韧,不易扯断,是当之无愧的斗草界宠儿。
当代作家凌鼎年在小说《斗草》中,塑造了一个斗草高手的人物形象。这位娄城的斗草高手总能在比赛中稳稳胜出,其秘诀就是用来斗草的花茎一定要用生长在悬崖峭壁、经长年风吹日晒的车前草。因为悬崖峭壁比较贫瘠,生长于此的车前草绝地求生,生长缓慢,故而长出的草茎会较平地的草木更加老韧。斗草高手总能凭借它战无不胜。
关于车前草的作用,从诗经时代走来的人们采摘它的目的,要比我们所想象的复杂:既是为了生活—食用,又是为了生命—药用,甚至是为了祭祀—车前草寓意多子多福。没想到,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里,如此不起眼的车前草还有这么多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与“芣苢”相关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呢?一起去探究其中的文化精华吧。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