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彤
内容摘要:当代流行歌曲作为人们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存在,许嵩作为流行音乐界知名的音乐创作人深受大众喜爱。其歌词选用意象整体呈现“雅”的风格,可分为自然意象、生活意象两类。歌词意象以承续、叠加、剪接的方式进行组合,并通过化用、示现、比拟等修辞进行修饰,其中多融入传统诗词,词汇选用得体,且以愁苦奠定歌曲感情基调,整体呈现出淡雅多愁的意境特征。
关键词:许嵩 雅式 意象 艺术特色
当代流行歌曲以其“通俗简易”的特征深得大部分听众喜爱。许嵩的词曲创作生涯从2006年发布第一首单曲《飞蛾》至今已经长达16年之久,他的歌曲中多处与传统诗词文化相联系,整体呈现出淡雅多愁的风格特征。
根据知网数据库所载论文,以“许嵩歌词”为关键词检索出的学术期刊共11篇,硕士论文5篇,博士论文0篇。由此可见,许嵩虽在流行歌坛界是一位影响力较高的创作型歌手,但学术界对他的关注较少,而对许嵩歌词的研究有利于关注当代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
许嵩是在传统诗词文化与当代歌曲文化相融的新形式中的突出的创作型歌手,关注其歌词的艺术特色可从歌词的意象着眼分析。
一.“雅式”意象选取
从2006年12月发布第一首单曲《飞蛾》至今,许嵩共创作词曲131首,其中八张专辑共75首,专辑外的单曲共56首。
关于意象,袁行霈先生如是定义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从古至今,意象便是创作者寄以抱负的重要载体。许嵩的歌词中融入了诸多不同类别的意象,其所选意象多为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因而呈现出“雅”的风格,可分为自然意象、生活意象两类。
(一)自然意象
自然意象即自然界中出现的事物,经统计,许嵩歌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有花、雨、月三种。
1.花
花是许嵩歌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共出现131次(包括歌词重复部分),花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植物,其中有不分种类、只做泛指的“花”意象,如《半城烟沙》:
转世燕 还故塌/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歌曲描绘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残骑裂甲横尸遍野的荒凉之景。二月是百花始盛开的季节,许嵩在歌曲的末尾用此句做结,正是借二月春花的生机蓬勃寄托了沙场兵众盼望与所爱之人相聚的美好愿想。
花的种类繁多,不同的花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寄托。许嵩的歌词中自然也不乏特指的“花“类意象。如《庐州月》:
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芍药花与牡丹并为“花中二绝”,其又名“将离草”,古时男女相恋或相别之时,多赠芍药以寄情,故其代表着相思。诗经《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描绘了一副恋人心心相惜,互赠芍药的场景。许嵩歌曲中亦借眼前成双成对的恋人、桥边开放的红芍药传达了对故乡旧识的思念。
2.雨
雨为生活中的自然现象,“雨”意象常为古往今来的创作者们所用。许嵩歌词中的“雨”意象共出现119次(包括歌词重复部分),多是凄凉感伤的伴生物,如《宿敌》:
缠绕孤岛的雪雨/飘飘洒洒谁来停
歌曲讲述“我”在恩怨掺半的江湖中举棋不定、不知进退,最终笔墨痕干,宿敌来犯,命已定盤。雨雪天气可见度低,因此带有朦胧神秘之感,许嵩借“雪雨”来营造了孤寂凄清、杀机暗藏的氛围。
3.月
月亮的意象在文学中十分常见,多表思乡之情,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许嵩歌词中的“月”意象共出现61次(包括歌词重复部分),其中借月表思想之情的例子如《庐州月》:“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相较于人类的易朝换代,月亮却是始终如一地千年伫立于夜空。因此,许嵩歌词里的月亮还用于表示时间的流逝。如《拆东墙》中的“更迭了朝代/当时的明月换拨人看”。而这样的用法早在古时便有迹可循,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许嵩的这类歌词与张若虚的此句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感叹时光的流逝。
(二)生活意象
该类意象为歌词中出现的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非自然的意象。许嵩歌词中出现次数较多的生活意象有灯、酒两类。
1.灯
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灯类意象在歌词中共出现47次(包括歌词重复部分)。如歌曲《蝴蝶的时间》:
借我一盏烛火/明灭你的轮廓
“蜡烛”为古时人们所用的照明工具,古诗词中早有以“烛”写爱情的诗句,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烛火的明暗程度会随气流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歌词借烛火的“明灭”暗示所爱之人是若隐若现、似幻似真的。
不同场景下的灯也有其不同的气氛营造效果,下面两句歌词:
只留一盏灯/光影似流沙昏黄(《九月清晨》)
万家灯火带领星光拼出个晚上/绚烂的欲望/涌进了街巷/每个虚弱地方(《白马非马》)
前一句歌词“只留一盏灯”中“只”和“一”凸显出的是孤单的氛围,且灯光是似流沙般昏黄,以昏暗的色调渲染主人公的孤寂。而后一句歌词中的的灯盏变成了“万家”,万家灯火象征着热闹。在这首歌中,许嵩塑造了一位藏身于热闹街市之中的失意者,这般热闹的场景反倒衬得他愈发孤独。
2.酒
酒类意象在许嵩歌词中共出现47次(包括歌词重复部分)。酒是人们用以消遣解忧的重要物件,酒可传递“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虑,同样也可传递“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
前者如歌曲《江湖》:“待到酒清醒/她无影/原来是梦里”,歌词借酒传递给我们的更多是思念的愁苦。后者如歌曲《放肆》:“落座 入一壶金波/浣往事穿肠过”,正如歌名“放肆”,此处的酒传递出来的是洒脱与侠气。
许嵩歌词中意象多为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呈现出“雅”的风格特质。这些意象在歌词中大都用以传递思念感伤的情感,营造悲情的氛围,带有鲜明的“愁苦”特质。
二.系统生动的呈现方式
许嵩通过“承续式组合、叠加式组合、剪接式组合”三种组合方式将意象联系在一起,呈现系统化的特征,且使用“化用、示现、比拟”三种修辞手法,使其更加生动,更能拉进与听者的距离。
(一)组合方式
组合方式,顾名思义,即探讨意象是以什么样的逻辑方式组合起来的。严云受先生在其著作《诗词意象的魅力》列出常见的七种意象组合方式,即承续、叠加、剪接、对比、辐射、逆挽、综合。许嵩歌词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组合形式为承续、剪接、叠加。
1.承续式组合
承续式组合指意象和意象之间依据一定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堆叠,许嵩常借承续式的组合以加强歌词所述事件的连贯性,其可见于对视线的追踪,如《燕归巢》:
雨后江岸天破晓/老舟新客知多少/远山见竹林芳草/晨风抚绿了芭蕉/寒梅落尽把冬了/衔春的燕想归巢
歌词根据作者归乡途中的所见所闻之景进行了由近及远、由低及高的意象排列。前两句写眼前的江上之景,“雨后”“天破晓”都带有新生的意味,“老舟新客”中的“老”和“新”形成对比,暗示着时过境迁。三至五句写远处的山林之景,在古时便有借“芭蕉”表思乡的例子,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若说蒋捷词中的“芭蕉”是多年不得归乡的惆怅,那么许嵩歌中的“芭蕉”则隐含着故乡近在咫尺的欣喜。歌词中“晨风抚绿了芭蕉”一句让人联想起“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复苏之景,“竹林芳草”“绿芭蕉”“寒梅落”都象征着春日的到来,描绘出一派生机。最后一句是天空的归燕之景,春日再至,燕子也从远方归来,衔着春泥修补旧巢,燕子归巢同时象征着作者归乡。几句歌词处处透出春日的生机四起,契合着作者重回阔别多年的故乡的喜悦之情。
2.剪接式组合
若说承续式组合是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意象的排列,那么剪接式组合便是将存在于跨度较大的时空的意象进行排列。如《庐州月》: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儿时”和“如今”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在描绘儿时的场景时,许嵩借用了“凿壁偷光”的典故以形容儿时读书环境的艰苦。“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原指女子在爱人面前的柔美,许嵩借此形容少时读书的用功。
画面一转到了“如今”,“灯下”可看出“我”已经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红袖添香”出自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留花翠幕,添香红袖”,意为有佳人在侧伴读,与儿时的“寒窗苦读”形成了鲜明对比。许嵩通过这样较大时间跨度的意象排列,将儿时的“苦”与如今的“闲”形成对比,描绘出时光流转之中自身的心态变化。
3.叠加式组合
叠加式组合指将相似色调、相似情感色彩、相类意象进行叠加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将歌词描绘的场景或是传递的情感更加突出鲜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如歌曲《千百度》:
关外野店/烟火绝/客怎眠/寒来袖间/谁为我/添两件/三四更雪/风不减/吹袭一夜/只是可怜/瘦马未得好歇
“野”带郊外之意,郊外的店必然人烟稀少,“野店”“烟火绝”“寒来袖间”“三四更雪”“风不减”“瘦马”等萧瑟意象的叠加凸显了寒冷凄清的氛围,传达主人公内心的孤苦。
(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可增加文章语言的生动性,许嵩歌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化用、示现、比拟三种。
1.化用
“化用”指将别人作品中的句段进行分解摘取,根据自身情感传达的需要再进行组合。如《千百度》:
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可你从不在灯火阑珊处
此句歌词化用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于热闹中寻觅那位笑语盈盈的女子,千百遍的失落后,却猛然在回首处的零落灯火之间见到了她。而许嵩的歌词中,同样是年复一年千百遍的找寻,可所寻之人却是不在灯火阑珊处。若说辛弃疾的“在”是一种历经千辛后的豁然开朗,那么许嵩的“不在”便是意味着仍处于迷茫困顿之中毫无出路,歌词传达出了与所借用诗词的相反的情思。
2.示现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对示现辞格作了如下的定义:“示现是把实际上不闻不见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辞格……示现可以大别为追述的、预言的、悬想的三类”。示现手法具有较强的叙述性和想象性,可产生如幻如真、时空交错的效果,使人如临其境、产生情感共鸣。许嵩歌词中的示现有追想式、悬想式两类。
追想式示现指将过去的事描述地似在眼前,如歌曲《绝代风华》:
曾经年少鲜衣怒马/寒沙里征战与杀伐/玉帐外传来了胡笳/如你驻扎/取我牵挂
“玉帐”为军营之中主帅居住的军帐。可见主人公年少之时便已功成名就,征战四方。“胡笳”为少数民族乐器,古人多用胡笳传递思念之情,如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中的“胡笳怨兮将送君”。玉帐外的胡笳勾起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少年将军铁血之下的柔情如临眼前。
悬想式示现指将想象中的事物描绘地如临眼前,如歌曲《书香年华》:
琅琅书声如春风/拂过千年时空/少年啊壮志在胸/赋首词让人感动/借一场古典的梦/与东坡热情相拥/没告诉他將被千古传诵
琅琅书声为眼前之实景,读书声引发的想象之中的画面便是虚景。许嵩借着书声开启了一场古典旅行,遇见了正值年少的苏轼。嘉佑二年,二十岁的苏轼进京应试,其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得欧阳修青睐,一时名动京师,意气风发。许嵩想象着他满怀雄心写作的画面,设计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拥”。现实中眼前的读书之景与想象中千年前的苏轼读书之景相互交织,产生时空交错的效果。
3.比拟
比拟是许嵩歌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其能发挥化繁为简、生动言语的作用,其中又分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
拟人即把事物当做人来写,如歌曲《重复重复》:
没有想象力/灵感在墓地里沉睡
这句歌词中,许嵩赋予“灵感”以“沉睡”的动作,将其进行拟人化。“墓地”象征着陨灭、消亡,在此许嵩却将“墓地”作为灵感沉睡的温床,借此讽刺了当代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的缺失。
拟物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把人当作动植物、无生物来写,如歌曲《天使》:
世界黑了/灾难来了/你也乘着风飞走了
这是许嵩写给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孩子们的歌。“风”是虚无缥缈的,无从知其所起所止,“乘风而去”在古代多是对人或物的神化,如苏轼“我欲乘风归去”。歌词借“乘着风飞走了”将遇难的孩子们当做飞离世间的天使这类无生物来写,用一种柔和的方式道出了他们的离开。
第二种是把甲类事物当作乙类事物来写,如歌曲《九月清晨》:
只留一盏灯/光影似流沙昏黄/在指尖流淌/余波荡漾
“流淌”“余波荡漾”多用于形容流水,此处将流水的特征赋予光影,暗示灯光如流水一般看得见捉不住。昏黄的灯光营造了孤独、静谧的氛围,灯光的不可触及暗指歌词中“深爱的人”的飘渺虚幻。
许嵩借承续、剪接、叠加的组合方式将零散的意象构成了一个整体,又借化用、示现、比拟等修辞将歌词进行修饰润滑,使其在听众面前的呈现兼具整体性与艺术性。
三.淡雅多愁的意境特征
意境的产生依赖于意象,许嵩在雅式歌词中大量选取带有“雅”的意象,又借此类意象传递愁苦心绪,因此其歌词整体呈现出淡雅多愁的意境特征。
(一)淡泊的人生观念
许嵩雅式歌词中可多处窥见其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逍遥本心的追求,其可追寻至其2008年发布的歌曲《梦蝶》,歌名“梦蝶”取自庄周梦蝶的典故。其歌词也借庄子的典故传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以及隐逸之乐:
濮水一叶舟/落叶几分秋/云端漂泊难寻出口/风雨萧瑟魂断烟雨楼
梦里花蝶飘香花间走/尘世万物昔日已看透
前一句化用了《庄子钓于濮水》的典故,在该典故中,庄子以“吾将曳尾于涂中”为由拒绝了楚王的聘请,“难寻出口”“魂断烟雨楼”当指身处尘世的羁绊之中,左右为难的现实情态。后一句描写了庄周梦中所化之蝶在花间畅快飞舞的景象,似是借庄周梦蝶寻到了答案,即达到如梦中蝴蝶一般逍遥的境界,正如歌曲的最后揭示的“不为名等候/不因利回首”。
(二)雅致的表达方式
许嵩歌词表达方式的雅致可体现在其雅式歌词中词汇选用的得体性及其诗词化用上。如古风歌曲《惊鸿一面》:
柳下闻瑶琴起舞和一曲/仿佛映当年翩若惊鸿影
“瑶琴”即古琴。“瑶琴”的称谓多为古人使用,在古诗词中有明确的体现,如鲍照《拟古》其七中的“瑶琴生网罗”、岳飞《小重山》中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等。许嵩在此选用“瑶琴”一词,契合了此歌曲的“古风”特质。“仿佛映当年翩若惊鸿影”化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借曹植对洛神的赞颂来展现女子起舞时的婉转柔美。
再如现代歌曲《柳成荫》:
多少人一心攀爬生命中的高点/直到猝眠/壮志合眼
无心插柳柳成荫那种美丽/没什么期待才会偶遇惊喜
当代关于“猝死”的令人喟叹的新闻出现于我们的视线之中,这是当代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悲剧之一。许嵩在此用“眠”替代了“死”,更显委婉含蓄。“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许嵩借此劝告人们可以适当地放慢脚步,留意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
(三)多元的创作视角
多元的创作视角指许嵩在歌词创作中所采用的不同的人称视角,其中以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二人称视角之间的变换居多,此种变换可产生时空交错的效果,且有强烈的对话感,如歌曲《诗画中国》:
春雨定风絮/青石道旁鹿饮溪/我追寻着你的足迹/晓风善解意/拂动花枝来相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你飞扬的笔墨/挥洒出一马平川的广阔/在山峦的巅峰/你展开诗卷向我轻挥手
这首歌曲表达了对中国传统诗、画的憧憬与敬佩之情。前段歌词是歌曲的主歌部分,采用了“我”这样的第一人称视角,代表的是今天忘我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汪洋之中的我们,其中“青石道旁鹿饮溪”化用了梅尧臣《鲁山山行》中的“霜落熊升树,道旁鹿饮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引用自《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歌词向我们展现出一副淡雅恬静的水墨画。
主歌的最后借“谁伏案窗前斜照岁月剪影”作为过渡,引出副歌。第二段歌词为歌曲的副歌部分,主角从“我”变成了“你”,作者想象着古人作画作诗的场景,将时间从今天拉回到千百年前,视角也从“观赏者”中心变成了“创作者”中心,并用“你”向“我”挥手的动作构建了一场时隔千年的对话,由此产生时空交错的效果。
许嵩在歌词中也常采用第三人称的说书人视角,该视角叙事感强烈,将曲中事同听者娓娓道来。如歌曲《尘世美》:
六月三/槐柳岸/南风入弦/枝头摇摆诉新蝉/微雨过/小荷翻/他们的爱/在那个初夏点燃
歌曲的开头化用了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整首歌以第三人称的“旁观”视角一副初夏之时情窦初开的男女相恋的美好场景。
(四)愁苦的情感基调
《说文解字》对“愁”的解释为:“忧也”。许嵩的歌曲多传达孤独之苦、相思之苦、思乡之苦等愁苦情感。如歌曲《南山忆》:
乘一叶扁舟/入景随风/望江畔渔火/转竹林深处/残碑小筑/僧侣始复诵/苇岸红亭中/抖抖绿蓑/邀南山对酌/纸钱晚风送/谁家又添新痛
南山在古时有出隐红尘的象征意义,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借南山表达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陶渊明闲适的隐居生活不同,歌词塑造的是一位在爱侣逝世后选择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孤寂形象,歌词中辗转山林、看似淡泊的场景道出的是爱侣仙逝后的悲痛。歌词“纸钱晚风送”化用了阿鲁纳《落梅风》中的“千年调,一旦空,惟有纸钱灰晚风送”,纸钱是生人烧给死者的纸片,纸钱在晚风中飘荡,引出了下文“独揽月下萤火/照亮一纸寂寞/追忆那些什么/你说的爱我”,别家的新痛与主人公内心的旧痛重叠,勾起了主人公对故人的思念。
许嵩将其淡泊的人生观念渗透进其作品之中,并将愁苦的情感借雅致的章句留存下来,通过多元的视角变换说与听众,使其歌曲整体营造出了淡雅多愁的意境特征。
许嵩的歌词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化用大量诗词,其雅致、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其歌词如水墨画一般淡雅。其艺术特色从歌词意象着眼可概括为雅式意象的选取,系统生动的呈现、淡雅多愁的意境。
许嵩歌词的意象主要有自然意象、生活意象两类,多用以传递反思现实、乡愁情愁等愁思。其意象借承续、剪接、叠加等方式进行组合,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特征,又通过化用、示现、比拟等修辞加以修饰打磨,使歌词的整体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受庄子隐逸思想影响的许嵩将该类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其雅致的表达同“愁苦”的情感基调相融合,并与创作视角的多元共同营造了淡雅多愁的意境特征。
许嵩的歌词对古典诗词在当今时代的传承与转型作出了贡献,其歌词的成功可唤起更多的词作者对传统元素的关注与使用,对其歌词的关注也有利于探寻当代歌词与古典诗词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诗歌与歌词之间的美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李晓庆.“中国风”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5]吴童.方文山歌词意象的修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6]张小芳.文化视域下的当代流行歌词研究[D].蘇州大学,2010.
[7]廖静.论当代中国流行歌词“古典化”现象[D].华侨大学,2014.
[8]范美辰.古典之美与后现代表达:古风歌曲审美意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9]陆正兰.“中国风”歌词的性别诉求:一个符号学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65-70.
[10]宋湘绮.当代诗词的批评标准:从“境界”到“境外之境”[J].艺术评论,2019,(02):111-115.
[11]孙绍振.从《春江花月夜》看意境的整体美[J].语文建设,2011,(02):40-43.
(作者单位:仰恩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