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斯琪
摘要:学生党员的培养和教育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实践探索的一大课题,而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載体的实践育人模式是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的重要途径。OBE理念下的实践育人模式强调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促进其主动作为,完成目标成绩。文章以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探究“党建+志愿+专业”的学生党员实践育人模式。
关键词:OBE理念;高校;学生党员
一、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现状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人,其中学生党员306.7万人。学生党员是学校党组织与青年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桥梁和纽带,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
目前,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存在以下不足:第一,重发展,轻教育。各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是基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为各程序细化准则,对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团推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此要求在完成组织规定的既定培训工作后便结束,缺乏整体教育和考量途径。第二,重理论,轻实践。高校党校培训多为党课、讲座等形式的理论宣讲,缺乏实践培训活动。而实践育人正好弥补学生党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党员培养搭建全阶段、多层次的途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最有效的实践育人方式,志愿服务可以助推学生党员培养常态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群众路线发展。
二、OBE理念概述及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目标
OBE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过程的成果导向教育。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中的“成果”并非学生的成绩、分数,而是学生学习完成后具备的能力,具体为知识与理解力(认知)、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实际技能(技能)和行为。基于OBE理念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目标,是培养先进且能主动发挥作用的学生党员。
在OBE理念下设计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关键有两点:首先,以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成果为导向。一方面,学生党员能成为理想信念坚定、本领过硬、品格高尚的先进分子;另一方面,学生党员能主动发挥榜样作用,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表现优异,在各项工作中主动作为,主动展现个人的先进,并成为标杆。其次,强调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实践教育的设计和开展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设计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最终提高活动认知、情感、技能和行为四个方面的能力。
笔者以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以下简称教科院学生党支部)为例,着重探讨在OBE理念下,如何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实践教育途径,促使学生党员主动作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以志愿服务作为OBE理念下学生党员实践教育途径的逻辑分析
(一)志愿服务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吻合
“奉献、友爱、进步、互助”所诠释的志愿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吻合,也是提高学生党员人文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载体。以志愿服务为实践育人途径,能有效培养和考量学生党员为同学、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
(二)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途径
学生党员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也是高校党委群众路线中的重要一环。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可以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将党员先进性转化成实际行为的方式。
(三)志愿服务是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OBE理念下的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目标,是实现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成果,即学生党员具备先进性且主动发挥作用。一方面,志愿服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其先进性;另一方面,志愿服务能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渠道。
四、OBE理念下学生党支部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创新支部工作开展模式,确保学生党员主体地位
为优化支部党员结构,促进支部工作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范和提升支部的建设水平,教科院学生党支部创立党建工作组,包括理论学习组、会议统筹组、活动策划组、会议记录组、党务系统组。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小组组长,制订小组工作制度,带领组员完成党支部各项工作。党建工作组明确学生党员在支部工作中的主要职责,确保学生党员在支部工作中的主动权,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二)全阶段覆盖式培养教育,确保志愿服务参与成果
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在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中,高校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拓宽教育培养的途径,注重教育寓于服务,服务体现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教科院学生党支部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相结合,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对不同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话,特别是在入党积极分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高校还要完善吸收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量标准,将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劳动教育参与情况作为指标,反向激励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
此外,高校可以开展多位一体的实践育人过程。首先,在学生申请入党的初级培训中,高校要结合志愿服务活动谈党的宗旨;在积极分子中期培训过程中开展志愿服务实践,高校要依靠“爱国卫生运动”“入党积极分子志愿实践进行中”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教育的意识。其次,开展预备党员提升教育。高校通过校内外志愿服务项目和平台,提高预备党员志愿服务的技能,进一步夯实其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最后,发挥正式党员的引领作用。由正式党员牵头策划志愿活动,拓展校外志愿平台,借助党员社区“双报到”途径到社区开展适合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如通过“党员入社区,志愿服务在行动”带领支部其他党员参与基层社区的工作,协助社区完成人口普查等志愿活动,践行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广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高校应强化“党建带团建”功能,建立“传、帮、带”机制,由正式党员带头,预备党员执行,积极分子参与,共同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
(三)建立多层次志愿服务项目,拓展实践育人结果导向
教科院学生党支部牵头,打造“点-线-面”多层次志愿活动平台。首先,从志愿服务党日活动到各团支部团日活动,再到党员联系新生班级,为新生成长规划保驾护航,最后到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宣讲、党史宣讲,每一个学生党员都是一名志愿者。其次,以专业为连接线,各专业学生党员结合专业特色策划、开展志愿服务,如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党员负责校外义教活动统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党员负责活动拍摄宣传、党建视频征集比赛工作,心理学专业学生党员主攻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志愿活动,四个专业各司其职,已形成多项专业性志愿活动,为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清晰的线条。这样一来,以党建带团建,可以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局面。
为了培养学生党员扎根群众、走向基础的服务意识,高校可开展校内校外项目联动。在校外,高校会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定期志愿服务,如在湘桥区时术小学开展常规义教活动。在校内,从迎新到送旧,高校都会鼓励党员充当志愿者的排头兵,同时让优秀的学生党员为新生提供榜样引领,增强学生党员对志愿工作的参与感。
(四)突出潮汕传统文化特色,打造实践育人品牌成果
结合韩山师范学院样板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教科院学生党支部立足潮汕地区文化特色,明确“党建+志愿+潮汕文化”实践育人项目方向,引导学生党员参与潮汕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争当传統文化传承志愿者。
如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教科院学生党支部发挥教育技术学专业特长优势,把学习百年党史与潮汕非遗传统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面向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我是潮汕文化传承志愿者”党建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形成党支部传统文化宣讲数据库。
又如,教科院学生党支部借助三下乡平台,让学生党员带领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社会实践。由党支部优秀学生党员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教育科学学院“三下乡”党史学习实践服务队利用暑期“三下乡”活动平台,走进潮汕本土红色实践教育基地世田村开展实地参观学习,缅怀先烈,学习红军坚定信仰、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五)结合专业特长打造活动,扩大志愿服务产出结果
为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的引领作用,不断培育新亮点,打造新标杆,教科院学生党支部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好融合文章,围绕教书育人中心,积极探究“党建+志愿服务+专业”新模式,不断增强支部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教科院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参与省级创新创业项目4人次,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3人次,累积志愿时长达6440小时。
如不同专业的学生党员组成策划小组,着力策划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从自身能力出发,做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党员结合广东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开展,发挥专业特长优势,走进潮州市东山社区幼儿园开展“学史力行强创卫,志愿服务育新苗”户外拓展活动。在后疫情时代,心理学专业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潮州市高级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节活动,到乡村中学开展“你的中考,我来护航”心理团辅活动,服务当地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党员利用专业实习、见习的机会,讲党史、党课,参与西藏支教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则以各种形式在西藏米林县中心小学、派镇小学开展红色党史主题教育活动。
此外,“党建+志愿服务”强化了党建活动对学生党员的典型示范责任要求。党支部在志愿活动的组织设计中高度重视体现党的先进性,全体党员都深入开展活动品牌设计的调研和讨论,通过认真调研,确定关注中小学教育、非遗文化的传承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能更好地提高党支部的活动凝聚力,增强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引导他们在各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加强示范性。
参考文献:
[1]王俊强.OBE理念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教育观察,2021(7).
[2]彭江辉,吴倩文.基于OBE理念的法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观察,2021(7).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