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加快“美丽上海”建设

2023-06-21 17:16张苗
检察风云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金山种群耕地

张苗

2022年10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结合上海市实际,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向建设“美丽上海”新征程,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迈向建设美丽上海新征程的实施意见》。2023年4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引领等方面对加快“美丽上海”建设提出建议。

加强城乡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耕地保护与生态要素协同治理。崇明岛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发展空间。据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市“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崇明区肩负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双重使命,须落实66.33万亩耕地保护任务,至2035年森林覆盖率须达到35%,河湖水面率须达到10.61%左右。据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反映,崇明区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矛盾凸显,存在总体空间资源有限和各类生态要素规划空间重叠的矛盾。二是耕地抛荒及非粮化现象严重。根据“三调”数据,崇明区未耕种耕地、种植非粮作物耕地,两者占比达现状耕地面积的25%。三是现状林地、草地和水系资源的生态价值有待提升,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存在低效使用。四是耕地保护与生态要素协同治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执行率亟待提升。对此,他建议:

一是严格耕地保护,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耕保责任体系,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建立并试点推进耕地保护“田长制”。二是强化部门协同,构建协同共管责任机制。做实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确保各类生态要素资源开发利用及占用耕地的行为均纳入用途管制通道。三是加大监测监督和执法查处力度,严肃问责整改。利用“卫片执法”、移动巡查等监测手段,实施全覆盖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耕地利用变化情况。四是有序拓展生态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林地、河湖水面、草地等资源,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进行梳理和提升,提高森林覆盖率、河湖水面率和各类生态要素综合服务功能。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建立造林、水系整治等生态建设联动管理模式,有序调节202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其他一般耕地逐步退出用于生态建设,细化年度计划和地块图斑。

行人漫步滨江大道

加强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保护。上海市政协委员、民进会员、金山区绿化市容局局长樊文军反映,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上海市内成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至今保留着较好的半原始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资源。但就目前保护情况来看,缺乏必要的人工干预,仅靠金山三岛野生小种群植被的自然更新难以实现种群复壮,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据了解,目前金山区级层面开展野生小种群植被保护存在着硬件配置、技术储备和资金支持不足的困难。比如,区级管理单位没有实验室、苗圃等种苗繁育相应的硬件设施;保护区管理人员主要集中在环境生态、海洋资源等专业,在野生小种群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缺乏专业经验;保护区运作资金只能支撑日常管理,野生小种群植被保护等专业性课题难以开展。对此,他建议:

一是采取人工措施对野生小种群“就地”保护与复壮。针对现存野生小种群面临的恶劣条件,尤其是林地郁闭和种间竞争等导致的生长不良状况,采取适当人工抚育措施进行抢救和恢复,通过割藤去灌、改善微生境等措施保护目标个体健康生长,为促进种群复壮和更新创造优越条件。二是加强野生小种群种质资源收集。在大金山岛以及与大金山岛地质和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舟山群岛上,选择优良健壮的野生豆梨个体,于结实期收集和保存不同种群的豆梨果实,在大金山岛空置林地和落叶阔叶灌丛林中进行播种,为下一步种群复壮提供有性繁殖实现苗木储备。三是与优势单位合作开展种苗繁育研究。在大金山岛离岸最近的金山嘴附近新建苗圃,或与上海植物园等科研单位合作,基于其专业优势技术,共同开展种苗繁育研究工作。选择大金山岛上的本地香樟、豆梨、麻栎和舟山新木姜子野生小种群,在苗圃进行种子和扦插苗培育,对繁育种子苗在大金山岛、浮山岛等地点进行回归保育。

科学规划城乡绿色空间,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文化委主任周武忠,徐汇区政协委员、徐汇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陈涛反映,目前城乡绿化在规划、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之处。比如为了追求四季常青和热带风光而违背上海的自然植被规律,使用香樟和热带植物造成林相结构单一。有的植物冬季还需覆盖保暖,无法发挥应有的自然生态效益。对此,他建议:

一是按照大环境绿化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绿色城市规划。发挥园林科研机构的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加快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实现园林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的现代化。特别是要针对各类型绿地进行科学设计、专业施工,强调绿地景观的环保效应和相关城市功能的实现。二是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形成文化属性。从专业角度打造不同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口袋公园,如推行居民认领树木、认领口袋公园座椅等方式,宣传人文小故事,丰富市区公园体系,打造具有上海海派文化品质特色的“迷你”绿地。

加强浦东绿色低碳出行引领

自我国明确提出力争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我国“双碳”目标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并要求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曹艳春提出,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更应该是低碳的引领,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浦东须坚持绿色低碳,现代化引领区一定是低碳绿色环保、宜居宜业的区域。

骑自行车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仅“减排”实现“零碳”绿色环保,还可以锻炼身体,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是城市自行车的出行,需要有“友好环境”才能实现。对此曹艳春委员认为,目前城市的道路设计与管理还不够“友好”。比如,非机动车道划线区分不够精细化。电瓶车与自行车道路不分,电瓶车开得速度很快,给骑自行车的人带来危险;有些道路不允许自行车通行,尤其具有观赏性或者标志性的主干道;没有足够重视非机动车道的建设,有些道路很宽,但是留有的自行车道却非常狭窄;公交车挤占自行车道现象较多,骑自行车的人不得不转向机动车道上骑行,给骑自行车的人带来危险隐患等。

浦东相对浦西“路宽人较少”,适合建立完善的非机动车车道,可以将浦东打造成自行车友好区域。一是全面梳理浦東地面道路的自行车道,有条件但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应该建设自行车专用车道,尤其在上海标志性的道路上,如世纪大道。二是在有条件的道路上应该加宽非机动车专用道,并且区分电瓶车道和自行车道路。三是倡导通勤即是锻炼的理念,如果市民都爱上骑行通勤,不仅能缓解机动车道路拥挤、地铁拥挤现象,也能减少公共交通地铁的拥挤,还能够增强市民的体魄,减少肥胖和疾病,改善上海市民的身体状况,塑造良好的体型。四是设立骑行日(自行车日),在这一天倡导市民骑行通勤。6月3日是“世界自行车日”,鉴于上海的天气情况,建议每年的 4月12日为“上海自行车日”,举办自行车赛事或者相关活动,倡导市民骑行活动,鼓励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猜你喜欢
金山种群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抢险当金山
翠挂金山
岗更湖鲤鱼的种群特征
211246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a multivariate analysi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