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师范类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23-06-21 12:37谭雯
艺术评鉴 2023年3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改革路径

谭雯

摘要: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已成为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长足进步。在声乐教学领域中,师范院校同样应密切关注和了解以人为本这一育人理念的具体动态和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基于此,本文将以以人为本理念下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内容,分析当下多数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实践出发探究加快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  声乐课程教学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3-0133-04

声乐以歌唱的语言表达个体的思想感情,是一门融合语言、音乐、情感等多种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而声乐课程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演唱中,声乐一方面能够通过音乐语言表达个体的思想情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声乐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并广泛存在于社会各行各业中,故而培育大量高质量的声乐人才是很有必要的。声乐这一学科门类技法严谨,对人才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师范院校应加快推进声乐教学改革,以适应当下时代特点和学生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一、以人为本理念对声乐教学的意义

声乐教育主要从个体生理条件、性格特点和情感需求三方面展开,以人为本理念的育人价值可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一)生理条件

喉咙是歌唱的发声器官,个体吸入的气息推进到喉咙,能够使声带发生振动,形成声音。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对个体嗓音的发掘、训练,使发出的歌声悦耳动听,符合音乐审美。在音乐教育中,个体嗓音条件各不相同,在音色、音高、音强等方面都有着天然差异性,故而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极大不同,如若忽视这一差异性,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这将给学生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而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不足,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条件展开差异化教学,进而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嗓音条件、声带状态等进行全面检查与鉴定,并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施以合适的育人内容,充分发挥优势嗓音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歌唱实效。

(二)性格特点

人本身具有唯一性,不同人在性格、心理、爱好等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在声学教学中表现为:不同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心理情感等各不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实效,具体来说,其差异性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天赋。人各有所长,不同人在不同领域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天赋,有的人运动神经发达,故而体育成绩突出;有的人对色彩敏感,故而绘画成就明显;有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在逻辑分析相关领域表现优秀。在声乐领域中,天赋对于声乐学习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增强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在声乐教育中,不同学生对声乐学习有着不同的兴趣,有的学生受家长要求被迫接受声乐训练;有的学生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声乐专业,不同学生声乐学习兴趣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在这一领域学习中的积极性、专注度与投入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实效。三是性格。性格是个体外在行动展开的依据,心理学上将人的气质分为抑郁质、胆汁质、多血质和黏液质四类,这四类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在从事同一专业时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例如在音乐声乐教学中,抑郁质的学生在学习新东西时往往会呈现出慢热的状态,但这类学生一旦进入某种学习状态时,将能够保持较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类性格的学生对于一些细腻或深沉情感的歌曲,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歌曲的演唱技能。

总体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其学习状态、学习效率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心理作为教学的重要参考与辅助,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展开相应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这些情感特点来发挥学生的歌唱潜能,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三)情感需求

声乐演唱是指个体通过多种演唱技巧发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对于歌唱者来说,既能有效抒发自我情感,又能享受成就感和音乐的审美价值,对于欣赏者来说,能够唤起情感共鸣,沉醉其中,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可见,无论是欣赏者还是歌唱者,都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实现自我的身心愉悦,这便是声乐演唱的最终目的。对于声乐教育来说,也应以培育优秀声乐人才、满足大众审美需求为目的,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当前,声乐舞台上有着形形色色、风格各异且光彩照人的歌唱演员,他们演唱风格各不相同,但都能够有效传递出各自的情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归根结底在于声乐教育的个体差异性,即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时代审美要求和个体情感表达为基础培养声乐人才,进而满足大众五花八门的审美需求。值得关注的是,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声乐教育中主要是指以歌唱为载体,以个体需求为依据,实现演唱者与欣赏者双主体深层次的精神契合,进而满足情感精神需求。

二、以人为本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表现

(一)以学生生理条件为基础因材施教

第一,尊重学生嗓音的差异性。声乐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艺术,基于个体生理特点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因而在教学中应根据个体的嗓音条件展开合理的教学训练,促使学生掌握适合其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发挥声乐演唱效果的最大化作用。同时,声乐技术是表现音乐内容、传递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音色、音域方面等生理条件的差异性,也将导致声乐技巧的差异性。例如,有些学生的声音条件较好,说话位置较高,未经系统培训便能够唱音域宽广的歌曲;有些学生生理条件较差,未经学习无法较好完成音域宽广歌曲的演唱。因此,教师应针对这些个体差异施以针对性教育内容,以实现育人实效的最大化。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应通过听力考查学生的生理条件,对学生的基础嗓音进行综合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设定整体性教學目标和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经常呵护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科学的测量方法检测出学生声带、唇齿、舌根等器官的适应度,并为学生设定阶段性的教学计划、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如有些学生开口音好,有些闭口音好,那对于同一歌曲的演绎肯定不一样。因此,教师应从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安排不同歌曲进行学习,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演唱的效率。

第二,挖掘学生的潜质。在声乐教学中,除尊重学生嗓音条件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特点,使其合理驾驭自身优势,以达到最佳的演唱状态。例如,乐感好的学生在演唱中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原汁原味,而乐感差的学生无法实现预期的演唱效果。基于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潜质,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针对乐感较好的学生,可以从技能学习和舞台训练两方面入手,双管齐下进行声乐教学。针对乐感一般的学生可以先侧重于声乐技巧的练习,引导学生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掌握演唱技巧,提高演唱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潜能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演唱的兴趣,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声乐演唱学习中。

(二)以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因材施教

第一,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都存在一个心理适应期,在这期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欲求相对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实效。比如部分学生可能会出于害羞、胆怯等心理,无法积极展开演唱练习,使得教师的教学讲解难以顺利推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状态,并有序控制教学进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为较快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尚未打牢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学习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演唱技巧,学习难度较高,很容易使学生在长期的演唱训练中产生疲劳,无法达到最终的育人实效,而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应用其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育人实效。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接受能力出发,施以针对性育人内容,一方面,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适应期,注重学生知识反馈和自我感受表达,鼓励学生主动阐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独特见解,或是表达自我学习中的困惑,教师也应加快角色转换,由原先知识的讲述者转为倾听者,为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惑与不解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认识到自身的可塑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合理控制教学进度,针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学习状态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并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中对声乐学习抱有无限好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声乐学习进程中。

第二,培育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进取心。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强调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展开相应教学,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进取心则是这一育人理念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对于声乐教育者来说,学生自信心和进取心等心理素质,同样也是教师教学实效和学生声乐实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部分学生往往会出现日常训练表现优秀,但舞台表演发挥失常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具体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学生对相关声乐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未能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二是心理负担过重,影响演唱实效;第三是临场经验不足,不适应舞台表演,导致其无法发挥正常演唱水平。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等心理素质,使其在专业技能不断巩固和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对声乐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从而展现出演唱的最佳效果。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克服急躁心理,告诫学生歌唱艺术是瞬间艺术,超常发挥和失常发挥皆是正常情况,应正确认识舞台表演的失常,允许这一情况的出现,减少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学习自信。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使其在表演过程中提升專业技能,增强学习自信。

(三)以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基础因材施教

第一,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声乐教学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还包括一些人文知识内容的拓展,教师应让学生正确了解不同声乐作品背后的时代特点、人文风俗和历史文化,体验不同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对文学、历史等人文知识的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能更好地辅助学生声乐专业技能的提升。第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当前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往往会采用师生一对一或一对多小班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率相对较低,学生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无法得到有效培育,基于此,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育人模式,引导学生在同他人的交流合作中展开学习,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一方面可以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多层面学习;另一方面还能够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其更好地参与演唱。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舞台表演实践,通过合唱、歌剧排练等形式培育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合作能力,多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声乐教学观念

要想深化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改革,提升其育人的整体水平,就需要加快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进一步提高育人实效。首先,强化教师育人观念。受传统的育人观念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处于中心位置,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输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应加快转变这一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展开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其次,树立和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学习观。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了育人的教学过程,在声乐教学中,要想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有效应用于声乐教学实践,不仅要强化教师的育人观念,还应引导学生形成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学习观,使其成长为一个专业基础扎实、技能高超,能够自我探索和深入理解作品的综合性音乐人才。具体来说,教师一方面应在教学中向学生不断灌输自我发展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践行这一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学习机会,在课堂中可以采取自我探究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课外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舞台表演实践,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二)强化教师以人为本的育人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者,是师范院校声乐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加快教师能力的建设,使其符合时代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更好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具体教学中,声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广博的文化沉淀和深厚的音乐修养,还应具备较高的声乐教学能力以及教师道德素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育人内容。而在当前师范类院校中,大多数声乐教师的育人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部分教师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声乐技巧的培训,忽视了理论教育和文化阐述,重视单项式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等,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实际教学实效。基于此,首先,教师应加快自身能力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师首先应加快对理论专业知识和声乐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应与时俱进,不断增加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前沿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培训以及各种形式的舞台表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建设。其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尽可能地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将精力投入声乐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实效,同时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积极探索新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创新思维探索实践活动,培育出极具创新思维的现代声乐人才。

(三)选擇以人为本的声乐教学课本

教学课本是声乐教学活动展开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当合理选择教学课本,提高教学课堂质量。首先,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声乐教育并非单一的知识传授和专业塑造,其教学知识的广博,不仅包括声乐技巧的培训,还涉及一些文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学科知识,因而在声乐教材的编写中应当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与专业性,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制定与学生发展实际相符的声乐教材。其次,声乐教学内容还应当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以教材曲目选择为例,当前声乐教材曲目包括必唱曲目、浏览曲目和自选曲目三部分,其中内容设计包括了我国民族民间歌曲、艺术歌曲、现代创作歌曲以及中国歌剧选段,同时也适当地地选择了一些17、18世纪国外的优秀艺术曲目,整体来看,其曲目要求范围较广,比例相对合理,在分析中应强调对曲目艺术内涵和价值的赏析,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此外,声乐教材的编写还应重视不同内容之间的衔接度,发挥学习迁移的功能,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现代声乐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的声乐教学观念、强化教师以人为本的育人能力、选择以人文本的声乐教学课本三方面入手,加快以人为本育人理念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培育出高质量的现代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陆蓉.探析师范类高校“以人为本”的声乐教学思想[J].艺术教育,2022(11):54-57.

[2]杜文慧,彭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合唱与指挥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1(18):104-106.

[3]朱晏锋.中西合璧,“融”创未来——新时期高等院校声乐教育应当如何实现“以人为本”[J].高教探索,2019(05):103-106.

[4]王超群.发展性教学模式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4(07):20-21.

[5]林颖.以人为本是声乐教育发展之本[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3):151-153.

[6]黄桂娟.浅论高师音乐教学的人本理念[J].滁州学院学报,2008(04):122-123.

[7]王远.以人为本 教育创新——高师声乐教育教学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286-288.

[8]张建国.教学创新——探索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之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02):103-104.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理念改革路径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以人为本理念在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渗透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以人为本理念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解析
以人为本贯彻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浅谈城市照明管理的现状及改革路径与发展趋势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