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薇
摘要:本文通过对瑶族蝴蝶歌多年来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展开研究,解析瑶族蝴蝶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困难,提出推动其传承和发展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瑶族蝴蝶歌 传承 振兴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69-04
一、瑶族蝴蝶歌概况
瑶族蝴蝶歌流传已久,是富川瑶族标志性民歌,形成于明朝时期,主要流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白沙镇、莲山镇、柳家乡等地。瑶族蝴蝶歌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此歌声部结构严谨,曲调清丽悦耳。这种源自民间的二声部歌曲体系,反映出中国民族民间多声部音乐发展时间较早,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音乐领域中的聪明与智慧,肯定了中国民族民间多声部音乐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因此,对瑶族蝴蝶歌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瑶族蝴蝶歌是瑶族文化多源性的象征,体现了瑶族的文化遗存,以及其所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历史轨迹和艺术规律。
(一)起源
富川县地处都庞岭和萌渚岭余脉的峡槽,是南北风口要道,素有“大风走廊”之称。由于之前交通闭塞,内外沟通不便,文化娱乐生活发展相对落后,由此形成了如今看到的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瑶族蝴蝶歌流传于富川的东南方位,东接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甚至南连钟山县的部分区域都在传唱。由于民族音乐艺术生长的土壤和背景千差万别,在这些民间艺术的背后,往往流传着许多古老传说,这是现代流行音乐不具备的文化内涵。
瑶族蝴蝶歌从何时开始流传,如今已无从考证,目前已知在近代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富川县黑山村瑶族女歌手唐代珍、唐玉翠两位以一首优美动人的《流水欢歌迎客来》让人们开始注意到瑶族蝴蝶歌。二人曾代表富川到南宁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将古老的民间歌谣展现在大众眼前。到了20世纪70年代,该首民歌由柳世庄老师录音记谱选登《中国民间音乐集成》,并协助著名作曲家朱颂邠老师改编成双簧管二重奏,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报时音乐。
(二)演唱形式
瑶族蝴蝶歌为原生二声部演唱形式,这种古老的民歌只有四个音,一般是歌手即兴创作而来,其民族艺术特质深深地吸引了国内外艺术家、民族艺术爱好者和各方游客。瑶族蝴蝶歌采用二男或二女的同声二重唱形式演唱,同起同收,分为短蝴蝶歌和长蝴蝶歌两类。短蝴蝶歌一般有四句,第一、二、四句均为七言,末字押韵,第三句常加衬词衬句;长蝴蝶歌又称“歌母”,多被民歌歌手用来锻煉气息、口舌和声部,它是在短蝴蝶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每首歌的第三句可由歌手任意加长,形成长垛句,又称“双飞蝴蝶歌”。
瑶族蝴蝶歌为五声调式,其中多为宫、徵、商、羽调,歌腔中频繁出现衬词,“的”字应用尤多,几乎每字必衬,显得歌曲更加热烈活泼,这在中国瑶族民歌中是很罕见的。其歌词也与其他民族民歌不同,虽然衬词多,但用当地语言演唱起来工整押韵、朗朗上口,朴实生动,非常有韵味。其和声音程独具富川瑶族音乐艺术特点,以大小三度为主,但经常出现长时值的大二度音程,最后解决到同度,这种独特的二声部演唱法极具平地瑶音乐文化特色,在其他地域几乎没有。
演唱瑶族蝴蝶歌的歌者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系统化学习,表演时一位唱主旋律,另一位就负责和声伴唱,演唱之前不需要经过特殊练习,也没有过多使用技巧,直接用真声演唱,这样就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瑶族蝴蝶歌的特色所在。演唱瑶族蝴蝶歌时,两个声部在两位演唱者中自由转换,并不刻意区分主唱与和声。声部之间的转换非常流畅自如,听众一般不会有过度突兀的感觉。而绝大多数民族声乐均采用单声部,但瑶族蝴蝶歌却采用了二声部。笔者咨询了已退休的钟新建馆长,据其介绍,瑶族蝴蝶歌的二声部唱法传承已久,但由于一直都是乡民口口相传,没有记谱法,许多资料都已经遗失,但根据笔者调研所知,这种二声部的创作源于瑶民在田间劳作之时,发现飞舞的蜜蜂翅膀振动发出不同振幅,引起了两种高低不同的“嗡嗡”声。瑶族蝴蝶歌流传至今,代表性作品很多,主要有《情郎下海我下海》《流水欢歌迎客来》等。
二、瑶族蝴蝶歌的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的产生必须以人为载体,以人的观念、知识、技能以及生存环境等客观存在的元素作为它的表现形式。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关键的是对传承人的保护。
目前来说,瑶族蝴蝶歌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仍处于紧缺状态,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0人。
自治区及传承人:唐玉翠,女,1944年出生,瑶族,文盲,白沙镇朝东寨人,农民。
自治区及传承人:唐代珍,女,1945年出生,瑶族,文盲,白沙镇下井村人,农民。
自治区及传承人:欧玉梅,女,1964年出生,瑶族,高中,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井山村委朝东寨,农民。
自2008年以来,富川县文化馆在县级领导部门的指示下,对瑶族蝴蝶歌的传承及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使之逐步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进程。
(一)进校园
近年来,富川县每年都向当地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投入100万元左右,但这笔经费并不是完全用于瑶族蝴蝶歌的保护与传承上。到目前为止,富川县先后在莲山镇大莲塘村、黑山村、莲山中学、富川县民族中学等7个学校建立瑶族蝴蝶歌传承基地,还有在建的县音协、柳家九凤岭、柳家下湾村3个基地。大莲塘村小学也是一个培养瑶族蝴蝶歌传承人的基地,并与贺州学院联合建设民族文化研习训练基地。
以莲塘镇莲塘村传承基地为例:莲塘村位于莲山镇东部,距离镇政府有2公里,属于瑶族聚居区,全村下辖大莲塘和上莲塘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4个村民小组,854户3571人。其中:大莲塘村16个村民小组,595户2466人;上莲塘村8个村民小组,259户1105人。据莲塘村村委副主任陈玉光同志介绍,两个自然村虽然相隔不远,但瑶族蝴蝶歌的唱法各有特色,有两种唱法,主要以情歌、叙事歌、颂歌为主。大莲塘村以于启引、黎先娥;陈三姐、莫大引两对歌手为代表,前一对歌手是欢快、婉转、动听的改良派唱法;后一对歌手为悠长的传统唱法。上莲塘村以陈纪花、陈季昌为代表,也有两种唱法:一种唱法以劳动歌高亢、节奏感强为代表,极具凝聚力;另一种唱法以情歌、叙事歌的低沉、平缓为代表,比较亲和、舒缓。到目前为止,瑶族蝴蝶歌在莲塘村传承发展得比较好,从大人到小孩几乎人人会唱,人们在日常的劳作和生活中唱瑶族蝴蝶歌已经成为一种休闲交流方式。
(二)走出乡村
早在2010年,瑶族蝴蝶歌就曾代表广西参加了CCTV第14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并获得团体优秀奖。2016、2017、2018年在富川县文化馆专业人员的精心组织下,创编了百人瑶族蝴蝶歌,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歌大会》《中国森林旅游节》《魅力中国城》等节目录制,并在国庆黄金周黄金时间播出。阵容庞大、歌声优美的瑶族蝴蝶歌一经唱出,立刻获得了很好的反响。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城市面对面》录制。2018年《流水欢歌迎客来》获得第15届瑶族盘王节大赛金奖。2019年《流水欢歌迎客来》入选并参加了中国原生民歌节展演。2019、2020、2021年先后参加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中国影像方志》《歌声里的中国》《中国地理》等节目录制。在国内获得殊荣,同时也唱到了境外,2019年,就受邀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民间艺术节的文化交流演出,同年,赴新加坡参加贺州旅游推广演出。近几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的多方协助支持下,瑶族蝴蝶歌传承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经常参加各地区的表演,大大小小不下几十场,在社会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瑶族蝴蝶歌的舞台表演成为县级组织大型活动的必备节目,逐渐形成了规范化、常态化的群体性群众活动模式。
三、瑶族蝴蝶歌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与传承存在“矛盾”
其一,学校老师对瑶族蝴蝶歌的知识储备量明显不足,缺乏对瑶族蝴蝶歌的深度了解。而且校内专门教授该民歌的教师以本地传承人为主,但其缺乏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
其二,新生代的传承人对歌词的参透力不足,创作的歌词存在比较简短、语句成分不足等问题,导致民间传承人对学校瑶族蝴蝶歌的传承存在质疑和不满,如果一味地追求创新,可能会丢失瑶族蝴蝶歌本来的味道。
据黑山村传承人欧玉梅介绍,以前的老一辈人唱的瑶族蝴蝶歌都是随唱随编,什么样的场景编什么样的歌词,几乎人人都会编歌,也能唱歌,歌词简单易懂,语句押韵朗朗上口,但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少了这方面的灵气,普遍都不会编歌,即使编出来了,语言上也没有过去那么严谨。
另外,随着调研的深入,不难看出瑶族蝴蝶歌的传承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传唱人逐渐老龄化,没有新一辈的传承人。现在传唱瑶族蝴蝶歌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群,年轻人们即便很喜欢瑶族蝴蝶歌,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瑶族蝴蝶歌的传承中去。如笔者采访时遇到的欧玉梅老师的徒弟,演唱功底非常好,但她有自己的工作,只会参加一些演出及大型活动,而这样的活动很多是无偿的,这进一步影响了传承人的积极性。总之,物质经济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冲突使得瑶族蝴蝶歌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和发展效果不理想,这也是当前制约着瑶族蝴蝶歌重新焕发生机的一大阻碍。
(二)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不足
瑶族民俗文化自成一体,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文化体系,但其本身的影响力不足,还需要政府部门等加以宣传和引导,这样才能为瑶族蝴蝶歌提供发展机会。如秀水状元村,当地的建筑独具一格,风景秀丽、依山傍水。若能将此地的山水建筑与民俗文化融为一体进行开发和宣传,着力突出当地的地域特色,加上一些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大力宣扬本地少数民族特有的自然情趣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这对当地的民俗旅游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
(三)文旅融合发展程度较弱
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非遗项目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很多村落虽然凭借美名,获得大量游客的青睐,但由于自然、人文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文旅产品单一,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依托于瑶族文化衍生的娱乐项目与旅游商品等尚未完全被挖掘创造出来,导致活动项目不充实,影响游客参与度,游客难以充分感受到本地文旅的趣味性以及知识性,整体上,文旅融合发展的程度偏弱。例如,福溪寨的百柱庙为宋代建筑,福溪更是有“七朝古寨”之称,也曾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但当地缺乏民族特色民俗活动,前往游览的游客缺乏亲身体验,游客所有的参观都只停留于表面上的观光,并没有亲身体验和深入到古寨故事中,这就容易引起客流量流失,进而会使游客渐渐失去对这里的兴趣。
四、推动瑶族蝴蝶歌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一)在创新改革优化中实现传承
瑶族蝴蝶歌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虽然深受民间人民热爱,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保护,但是传承与创新两方面的矛盾始终未曾完全解决。笔者在调研过程中意识到,若要让这些传统民歌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应当融入现代化元素,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固步自封。传统民歌发展与创新,需要考虑现代文化艺术,由此实现在改革中保留传统。传统民歌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就是把民歌这种文化形式及其蕴含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思想、价值与行为模式进行变革,与现代文化进行重组,使民间传统音乐重新融入现代文化之中。
不管是传统的瑶族蝴蝶歌传承人,还是非遗文化保护机构,都应该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学校派的唱法应积极容纳民间原生态唱法,音乐院校可以邀请民间瑶族蝴蝶歌传承人来校传授经验,把民间原生态的瑶族蝴蝶歌融入学校;民间瑶族蝴蝶歌传承人也应该适当地创新和进行必要的改变,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继承发揚,将其打造成一种文化品牌,这才是真正对瑶族蝴蝶歌的传承与保护。
富川县一直把培养传承人工作分解成两个独立的部分:一是把传统的原生方式留在村里,继续保留、传承蝴蝶歌本身固有的民族演唱特色;二是把创新改良的方式带进校园。近几年来,通过对瑶族蝴蝶歌的内容情绪、节奏上的改良,逐渐得到年轻人认可,这吸引了他们自主、自觉地参与进来。每年县文化馆可以组织传承人定期进村或进校园提供辅导帮助。而上级部门也应定期派音乐方面的专家老师到富川县开办培训班,以培训、研讨等方式强化传承人的音乐理论知识,更好地将传统音乐与现代艺术相融合,使其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依托非遗文化开发旅游资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文旅融合是旅游和文化跨界互惠合作的契机,文化是灵魂,但是也需要有血有肉的躯体才富有活力。近年来,建设“望山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地行动起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也就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乡村振兴终究是要留住人、留住传统,这就需要将老习俗作为共同精神上的纽带,依托于乡愁情感,吸引人员回流,建设乡村。广西的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表现在旅游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文旅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游乐综合体等多种项目上,但真正健康发展的项目屈指可数。
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富川非遗保护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每年下拨100万元作为非遗保护工作专项经费,但这笔经费并未全部投入到瑶族蝴蝶歌的发展保护中,稍有偏重。瑶族蝴蝶歌分布在富川县的四大区域,多为农村、山区,在收集、整理瑶族蝴蝶歌相关资料和培养传承人,以及传承工作上,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在资金上得到充分保障。富川的旅游资源丰富,是桂东旅游圈的一部分,自古便有“小桂林”之稱,主要景点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秀水状元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溪马殷庙、福溪宋寨是广西历史文化村,还有古朴雄伟的明古城遗址、古香古色的风雨桥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具特色是富川县旅游开发的优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本身对瑶族文化又是一种保护和传承。
(三)全面推进地区文旅协同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名词,其实内在联系极为紧密。现在的人们不单只是要“玩儿”,还要玩出精髓、玩出感觉和感悟,这就不能光是随处看景这么简单,景致之后的内涵和故事才需要我大家去挖掘和探究。如为了传承和保护壮族山歌,国家和政府进行了各种开发、采用了许多保护手段。例如每年壮族“三月三”在广西各地组织各种大型活动,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到这个民族节日中,加深对这个少数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富川县有那么多的民族民间歌舞活动,若能将旅游景点与非遗项目结合在一起,推向市场,介绍给游客,会促进旅游市场化,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
“为人莫做冤枉事,做出坏事见那光,害人终究害自己,将来有日坐班房……”
“为人总要心事好,不要害人发横财,明里脚链手铐锁,暗中查出难下台……”
当前,一首首新编的、注入廉洁元素的山歌在富川瑶族自治县各个村镇唱响。为进一步发挥瑶族蝴蝶歌劝善喻廉的作用,文化工作者要积极再创作,将新时代廉政奉公的元素加入新编的瑶族蝴蝶歌歌词中,改编整理出《廉政山歌》《莲花出泥而不染》等二十余首主题山歌,由黑山村瑶族蝴蝶歌演唱队定期排练演出,通过流动演唱的方式,以颂廉倡廉为主题,唱进机关、唱响田间地头。每当参加文艺演出时,诙谐幽默的《劝廉山歌》都会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古老的瑶族蝴蝶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五、结语
民俗文化旅游和非遗项目的保护一样,不能只依靠旅游开发者或非遗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是一项更需要政府扶持支持与传承主体合作配合的长期工作。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研,笔者发现富川瑶族蝴蝶歌还是有发展前景的。未来对于瑶族蝴蝶歌的保护不能只着眼于传承人的培养,还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财力,让更多的人不单是从艺术上欣赏它,更应该从经济上扶持它,让民间艺术走上更宽阔辉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石梅,李艳艳,秦旖泷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蝴蝶歌”文化传播研究[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12):76-78.
[2]王秀红.广西富川瑶族合唱作品《蝴蝶歌》音乐本体研究[J].黄河之声,2022(14):8-11.
[3]戴伟,颜彦.广西瑶族多声部民歌和声特征研究——以蝴蝶歌《流水欢歌迎客来》和《情郎下海我下海》为例[J].黄河之声,2022(08):4-7.
[4]杨璧菀,杨苑君.富川瑶族民歌“蝴蝶歌”曲调的语音学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21(04):42-47.
[5]余瑾玥.广西瑶族音乐“蝴蝶歌”在合唱中的运用——以合唱作品《山里山外》为例[J].艺术大观,2021(28):25-28.
[6]高晶磊.瑶族蝴蝶歌的传承传统、现状与趋势[J].宜春学院学报,2021(08):73-79.
[7]陈燕珍.浅谈富川瑶族蝴蝶歌的传承与发展[J].明日风尚,2021(14):4-6.
[8]高晶磊.智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以瑶族蝴蝶歌为例[J].现代交际,2021(1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