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2023-06-21 17:09叶珦铟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关键词:手风琴情感表达

叶珦铟

摘要: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多样,其目的在于向他人展现演奏中的情感变化。因此,手风琴演奏者应将真情实感、音乐演奏能力以及素养体现在音乐作品中,以达到与听众的情感共鸣。本文围绕研究理论基础、情感表达的必要性以及实施途径三个层面展开探讨,主要是结合演奏姿势和演奏技术、情感处理与二次创作、肢体语言以及演奏心理等方面,以相关演奏曲目着重分析手风琴演奏中情感表达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手风琴  音乐演奏  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65-04

人的情感外露是基于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上,从原有自然状态、事物发展形势、价值观念与内心的对比和融合中,体现苦与乐、爱与恨、喜与悲的主观体验。对手风琴演奏者来说,情感表达的方式更丰富,究其原因在于,音乐演奏过程本身就蕴含情感,手风琴演奏者的情感可以自然流露出来。但是手风琴演奏也容易受到主观思维、主观体验的影响,使手风琴演奏与演奏者内心出现冲突,从而导致演奏者出现面部表情紧张、身体姿态僵硬等问题。因此,手風琴演奏者应将自身情感、情绪与音乐作品相融合,通过情感引领,放松身体姿态,舒缓面部紧张表情。

一、手风琴演奏中情感表达研究

从国内外不同角度分析,国外在演奏基本功、演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固定的范式,但是即便同一首音乐作品也会因时代背景和演奏者的技术水平、理解方式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情感传达效果,这与演奏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演奏水平、音乐素养紧密相关。因此,国外研究在手风琴演奏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加强。

国内研究经常将手风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理论放在一起。对中国手风琴历史文化、现状及发展、手风琴演奏技术与教学方法等理论的研究,为手风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诞生了许多手风琴作品,如:王树生教授创作的《诺恩吉亚幻想曲》、王域平教授与张增量教授创作的《牧民之歌》、李遇秋先生的《天女散花》《京剧脸谱》、李健林教授改编创作的《回娘家》《苗岭情》等,这表明手风琴演奏艺术在日益成熟。国内也存在未能针对手风琴演奏情感表达做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在尊重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该问题,浅谈手风琴演奏者的基本技术技巧、肢体语言、演奏心理、二度创作等因素在情感表达中的应用。

二、手风琴演奏中情感表达的必要性

每个音乐作品的演奏都是为了向听众传递作品主题思想和丰沛的情感,使听众获得完美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演奏情感表达各有差异,以文学领域和音乐领域为例:在文学领域,作家借助文字的力量,将自身情感倾注在笔下,体现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在音乐领域,作曲家通过已有认知经验和音乐创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念。虽然领域不同,但是能够感受到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手风琴是一种兼具独奏和伴奏的键盘式乐器,不仅能够演奏出单声部的美妙旋律,还能演奏出多声部作品,和弦丰富,具备多样的表现形式。同时,手风琴声音洪亮,能够在演奏者手指、姿态、风箱技术等默契配合下演奏出多种风格和音色的乐曲。此外,演奏者可以在分析作品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将自身经历、情绪、情感与作品情感保持一致,实施二度创作。比如英国著名指挥家所著的《论指挥》中说过:“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借助表演赋予其生命。”可见,优秀的二度创作可以突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升华情感,但前提是演奏者要对作品情感有深刻理解与把握。如: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蕴含的历史文化、题材类型、创作风格、作曲形式、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环境、创作意图等,这样才能确保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与音乐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手风琴演奏中情感表达的途径

(一)掌握基本技术技能

手风琴演奏者的基本技术是情感表达的基础,演奏者需要在学习手风琴演奏姿势、演奏技术的基础上,更好地体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并借助演奏将其体现出来,同时基本技术技能和演奏姿势会直接影响演奏艺术质量以及情感的正确输出,因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情感。

1.演奏姿势

学习任何乐器都需要有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者可以通过站姿或者坐姿等方式来演奏手风琴,并结合自身的身形特点、手风琴背带长度、演奏舒适度等因素,灵活调整手风琴背带长度。如若过长,则会造成琴身不易固定;如果过短,则双手推动风箱的动作会受限,也容易使演奏者在长期演奏的情况下,身体出现疲劳、精神过度紧张的情况。因此,保持正确的演奏姿势有利于提高乐器与演奏者自身的适应性,保证演奏者的稳定发挥,减少演奏中因风箱推动而使自身身体出现晃动以至于身体重心不稳的情况发生。

2.演奏技术

手风琴演奏的基本技术涉及弹奏技术、识谱技术、风箱技术等,这三项技术是手风琴演奏者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演奏者只有熟练且正确触键,将识谱能力和弹奏技术相结合,才能利用手风琴演奏出音乐。而风箱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音色呈现效果,风箱相当于手风琴演奏者和音乐演奏效果的媒介,充当人的“声带”作用。风箱技术不仅有平风箱、顿风箱、震风箱、颤风箱等一般性技巧,还包含如停风箱、抖风箱等特殊技巧,如:李遇秋创作的手风琴作品《天女散花》,在作品第2小节就运用了停风箱技巧,这使该乐段产生了丰沛、充实的余音,其还模仿了中国民族弹拨乐器琵琶的空弦振动,表现出了富有特色的演奏风格。此外,抖风箱分为二抖、三抖等多种方法,使用该演奏技术,要求演奏者将重心置于左腿,并利用左臂把住风箱上部,进行急速开合,从而产生强有力的音乐效果。以手风琴作品《阴山岩画印象逐个佃猎》为例,该作品演奏就采用了抖风箱中的二抖方法,随着风箱开合的惯性以及弹性,演奏者应在演奏速度、把控节奏和整体力度上保持统一步调。

(二)进行作品情感表达处理

1.理性分析作品

手风琴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性分析和客观把握是其进行情感表达的前提,想要演奏出优秀的作品,成功将作品情感内涵直达听众内心。演奏者就要客观研究音乐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并针对其中涉及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等内容,实施宏观思考,还要深入研究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创作手法以及个人经历等,全方位掌握音乐作品要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表现音乐作品的特色、个性以及情感。以苏联作曲家柴金的音乐作品《b小调奏鸣曲》为例,其主要围绕苏联人民奋勇反抗法西斯的侵略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创作。在对该作品进行演奏时,手风琴演奏者可以全面了解历史事实,结合曲目创作的时代背景,感知这首乐曲辽阔、悲壮、奋勇直前、不畏牺牲的壮志豪情,从而将这种情感融入手风琴演奏中。同时,手风琴演奏者还应继续研究作曲家的价值观与作品艺术风格、创作特征、创作手法、思想内涵以及作曲的技法、形式、旋律和声、曲式以及音色等,系统掌握这些演奏中情感表达的要素,依托手风琴演奏者的基本功、广博的知识、思维能力、基本技术,表现出《b小调奏鸣曲》背后蕴含的时代更迭以及情感内涵。

2.进行二次创作

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相当于演奏者对原作品的二次创作,而进行二次创作需要立足于原创作品,并且要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情感和表达意图,以此为前提融入自己的个性、创造性思维和情感。总而言之,需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方面,忠实于原创作品,明确作曲家创作意图,另一方面,融入手风琴演奏者的独特个性和情感情绪,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手风琴演奏者才能深入体悟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演奏才能更深刻,传达的情感才会更加细腻,打动人心。因此,演奏者应精准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动态,深入分析情感达到的程度等,站在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情境,实现作曲家的情感、思维视角与自身情感与思维能力的转换与融合,切身体会作曲家的情感倾向。与此同时,演奏者需要精准定位音乐作品基调,借助自身演奏实践经验,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情感结构功能,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层次变化以及情感表达力度。比如:由方圆改编的手风琴曲目《百鸟朝凤》与《北京喜讯到边寨》,作品风格显得热烈而奔放;李遇秋创作的《沉思与酣歌》和王树生创作的《诺恩吉亚幻想曲》的情感表现更偏向内敛;还有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层次变化较大,情感充沛,有着极强的爆发力,如李斯特创作的《匈牙利狂想曲》。演奏者可以采用与同类型音乐作品做对比分析的方法,把握理解音乐作品的个性化情感,减少演奏者自身情感对原作品情感内涵的影响。比如将情感偏向热情的原作品理解为抒情,将情绪豪迈、辽阔的原作品表现为激烈,这种理解与原作品创作者的意图是相悖的。正如钢琴家、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巴诺威茨所言:“成功的演奏需要兼具演奏者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而不是一方受到另一个方面的制约,需要将二者维持在平衡状态,才能攀上演奏艺术高峰。”

(三)利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演奏者内心情感体验的延伸,是情感表达的载体。纵观国内外手风琴艺术发展史,演奏者除了本身要拥有高超的技艺以外,还要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准确把握民族音乐风格,并以情感、意境、风格等相互交融作为艺术追求,借助风箱技术、肢体语言动作,从不同琴体视角,在演奏中展现出丰富多元的意境美,达到动静结合的效果,尽情展现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诠释,表达内心情感。比如,在观摩新西兰爵士乐手风琴演奏家格兰特·尤基·马丁先生在爵士手风琴独奏音乐会上的表演后会发现,整场音乐会人们都情绪高涨、欢呼雀跃,这说明乐曲带给人们的是轻松愉悦的体验。演奏家根据乐曲的风格变化,灵活转变肢体动作,将二者融于一体贯穿到了整个音乐会中,令人为之震撼,使观众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以格兰特·尤基·马丁先生演奏的《仲夏夜》为例,该曲演奏既展现了演奏者精湛的演奏技巧,又在演奏者出色的面部表情、肢體动作的配合与辅助下,提升了其演奏艺术魅力。再比如由儿歌改编而来的手风琴独奏曲《小司机》,该曲目表现的是小朋友在游戏中借助某样物体当作小汽车,驾驶“小汽车”的欢乐愉悦的场景。作为这个曲目的演奏者,其一,应明确的就是《小司机》想要表达的内容,手风琴演奏者是在表演舞台上面向听众的客体,并非毫无生机的机械化存在,所以演奏者必须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视觉交流,让听众从听觉、视觉上感知演奏者表达的音乐内容以及内在情感。其二,这首改编曲目的源头是儿歌,展现的是小朋友们玩闹的欢乐场面,故演奏者的情感表达和肢体语言也应与这个主题相契合,这便要求演奏者的情绪状态、情感表达要更加欢快、明朗,面部肌肉、眼睛、嘴巴等都应带上笑意,依靠面部表情变化,作出相应肢体动作,让听众从其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中体会被演奏作品所想要传达的音乐思想情感。

(四)演奏心理分析与指导

演奏心理学是聚焦于音乐的与演奏以及情感表达相关的心理学规律,根据心理学观点,心理反应分为常态反应、偏离反应和变态反应三类。常态反应是指人在现实环境中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与外部世界建立正常“对话”,将常态反应运用于手风琴演奏中,可以保证演奏者以良好的状态演奏曲目,正常发挥演奏水平。而偏离状态是指能够对外界做出反应,但是正确性和精准度都不足,容易受外界影响,产生焦虑、紧张、坐立不安等负面情绪的状态,这时人的心脏、血管都会受到影响,心率、呼吸频率都会加快,进而出现额头冒汗、身体发抖等现象,这种反应会使人无法适应外部环境,失去正确反应的能力。在手风琴演奏中把握演奏心理是情感表达的基础,演奏中涉及认知、记忆、情感、理智、直觉、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我们可以结合心理学观点,分析手风琴演奏的演奏心理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1.临场演奏心理分析

所有音乐演奏都十分考验临场心理,因为音乐演奏是一次性的表演过程,演奏者只能一次成功。演奏者对演奏效果过分关注会导致因担心、焦虑而引起的演奏者的紧张心理状态,如手心、额头冒汗,指尖冰凉、身体发抖、肢体动作僵硬,手指拨动琴键出现音位混乱、按键不准、协调性弱化等,这些都是“怯场”的表现,这和儿时害怕考试失败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每个手风琴演奏者都需要加强临场心理调节与心理状态把控训练,实施方法如下:其一,演奏者自我心理暗示,培养舞台意识,在平时练习中,借助舞台感受自己在舞台表演中的演奏环境,并想象台下众多听众以及评委的目光,身临其境感受自己的表演过程,抓住演奏细节。其二,采用科学的练琴方法,夯实基本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奏者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演奏水平才能炉火纯青,才能在演奏现场做到临危不惧,增强演奏技术与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的协调,掌握演奏技术难点,从而提升演奏者的自信,更加轻松自如地把握演奏过程。其三,把握公开练琴的机会,因同一首乐曲由不同的人听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传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演奏者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同行等不同主体在现场听自己的演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积累演奏经验,缓解临场演奏中的紧张、焦虑心理。

2.心理训练方法指导

第一,采用意志培养法。根据演奏心理学分析,手风琴演奏效果会受到演奏者的意识影响,因此应对演奏者进行心理暗示,实行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控制。潜意识控制是指在演奏者不自知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例如:在解决演奏者拉风箱时对速度和力度的处理问题时,可以让他们通过不断重复这一操作,形成肌肉记忆,减少之后演奏时的重复性思考,让演奏者在潜意识里形成固定的自然行为动作。手风琴演奏者可以基于潜意识与有意识控制以及熟悉的演奏路径,减少自身的紧张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锻炼心理素质,使演奏曲目更具有情感表现力和生命力。

第二,采用心理训练法。开展日常心理训练的目的是让手风琴演奏者在现场演奏前做好心理建设和演奏准备,训练要聚焦演奏者常规心理训练中的心理变化、表演情况,采取针对性训练措施,强化手风琴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比如:借助模拟现场舞台场景、演练表演过程的方式,依托虚拟仿真技术手段或者利用专门的训练场地,进行近似现场演奏的多次模拟活动,让演奏者全方位真实感受舞台氛围、场景、灯光变化、表演氛围等。

第三,注重内心听觉与艺术的统一。从宏观来看,演奏者应从作品的曲谱、创作背景、主题、体裁、调性、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微观视角来看,演奏者还应掌握作品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句法等。演奏者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才能准确理解作曲家创作意图,进而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如罗马尼亚小提琴家埃涅斯库说:“自己在演奏巴赫的奏鸣曲时,如果没有置身于18世纪背景,恐怕自己无法诠释和表达作品情感。”同理,莫扎特、贝多芬、肖邦、门德尔松等音乐家的演奏作品,也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细致研究,以确保演奏与作品时代、风格、情感、音乐家的思想、创作意图、精神风貌相契合。在此基础上,手风琴演奏者应关注内心听觉与作品艺术表现的统一。内心听觉是人过往音乐积累与新音乐融合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如在演奏中的某一瞬间,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来影响演奏者的演奏过程。但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演奏者需要通过后天训练将无意识的心理路径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比如,其一,演奏者需要锻炼手指基本功,运用多元演奏方法表达情感,用内心听觉表现音色。其二,演奏者应按照作品谱面要求及情感记号演奏,每个情感记号表达不同的内容,将这些内容整合后可以帮助演奏者理解作曲家創作意图及作品风格。其三,演奏者需要利用聆听的方式开展唱谱训练,以带着情感唱谱的方法诱导自己在手风琴演奏中感受音乐“呼吸”方式以及情绪变化。其四,演奏者应善于观察生活画面、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特点,捕捉真实情感,达到丰富内心情感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手风琴演奏艺术不仅需要精湛的演奏技术,更需要演奏者深入作品,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站在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心理变化、音乐主题、情感内涵等角度,思考作为演奏者该如何将一首优秀的手风琴演奏曲目呈现给听众,让听众感受到演奏曲目中所蕴含的欢乐、热闹、愉悦等场景,真切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手风琴演奏中情感表达的作用,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基础以及研究目的,从演奏姿势与演奏技术等技能方面、情感处理与二次创作方面、肢体语言方面以及演奏心理方面四个维度,探讨运用情感表达来提升手风琴演奏水平的实施途径。

参考文献:

[1]杜怡静.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分析[J].大观(论坛),2022(03):60-62.

[2]曹野.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153-155.

[3]李熙乾.手风琴演奏中艺术表现力的渗透方式探讨[J].艺术评鉴,2020(19):177-179.

[4]周伶.论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J].参花(上),2020(08):113-114.

[5]周伶.关于手风琴演奏中的呼吸问题的几点思考[J].艺术品鉴,2020(18):183-184.

[6]庄皓凯.手风琴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10):119-121.

猜你喜欢
手风琴情感表达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谈朗诵对歌唱的作用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键盘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之十五)手风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