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实施开放、民主式教学,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参与课堂教学,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予以适当帮助、指导。学生必须解放思想,提升在语文课堂中的主动性,要能动手、敢动嘴、能动脑,善于观察,乐于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课堂教学,充分落实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分析當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过程存在着一些传统性的特点,所以许多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即教师上课讲述,学生用记笔记的方式来记录教师的教学重点。许多时候教师还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学生学习被动,很难培养其自主性学习思维。
二、构建以生为本课堂,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1. 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在阅读中找出学习问题
语文教学基本要求就是读,所以教师可通过制订阅读要求让学生完成课文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或与其他同学探讨的方式解决生僻字词及重难点词句,化解阅读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此外,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让其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会发现其中的生字词等,并且通过读书对于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初步感受到了课文当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拓展语文学习思维
教师采用分小组教学,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思路,学生相互交流与分享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课文为文言文,里面有许多生僻字,教师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将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全面体现人本教学思想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个性化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要与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相契合,从而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放松,以实践性活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使之产生某种情感共鸣,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感知。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本文讲的是齐威王与田忌赛马之间的关系,引申为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田忌赛马”这一实用性的道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仿照田忌赛马这种形式进行一次竞赛,这样就能在实践活动中清楚地认识到田忌赛马文中包含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规律,并能够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4. 营造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民主、轻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学生主动意识和积极性成长的摇篮。课堂上,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强调学生自主作用的发挥,使他们感受到民主、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体会到学习中的成功与乐趣。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有可能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等信念,勇于展示自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5. 不断更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都是将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熟记并背诵,考试时直接拿来使用。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然而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了发现并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表达意见,使他们乐于并迅速地参与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许多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问题,即 “先学后授”。这是指在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以古诗背景为旁白制作的小视频。教师通过介绍古诗背景、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分析每句诗歌的意思,请学生解答事先准备的几个问题,从问题中提炼作者所要表现的感情与态度。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够使学生乐于学习,同时还能够使他们享受到这一开放式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进而提升他们听课的质量。
6. 注重学生的感受,加深学生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在学生能力水平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感受,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不应仅仅注重模式化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时更应将注意力集中到学生身上,针对其不同特点,设计出不同的答题方式,如针对思维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一些简单的答题方式,鼓励其主动答题。对于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有一定困难的题目。对于“学困生”和“后进生”,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难度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而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理解能力但没有掌握正确答题方法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足够重视。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变化,针对不同要求设计恰当的情境课堂,要善于倾听他们的陈述,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并不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7. 师生角色互换、学生主体地位
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育教学大多是通过教师每一节课知识点的传授进行,无论是题目的设计或是答案的归纳,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但是这并没有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反而可能造成学生懒于思考,无法理解全文写作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上学习。而在新课程改革下,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可在授课时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并互相答疑解惑,既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教师可把学生平均分配成若干组,朗读全文后要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然后教师将各组问答卡互换,以小组为单位评价其他小组的作答是否正确。再由教师组织各组与各组间交换意见,做出解答,问题的解答由教师评定。最后教师再根据各组表现给出具体评价。这样就实现了“1+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协调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师生角色互换,将课堂主体传递给学生并提升了课堂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参与者来进行教学,把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调动出的主体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出来,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师课堂质量的提升,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知识潜能,使学生可以感受多样化的教学。因此,教师要以问题为先,改革课堂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