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罡
摘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作曲技法、演奏风格、教学理念等都对后世具有独特而深刻的影响力,成为难以超越的范例。探索肖邦踏板的由来,以及肖邦的钢琴与现代钢琴之差异,最终总结出肖邦踏板理念、用法,以及为现代钢琴需要做出的改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维度。这是当代踏板法研究新方向的拓展与实践,将为演奏者克服踏板难题,在舞台上展现踏板艺术提供启示。
关键词:踏板法 肖邦 标记 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09-04
在肖邦钢琴作品当中,想要“得体”的演奏需要深研作品、锤炼技艺、驾驭风格。其中独创性的踏板法是肖邦音乐风格与形式技巧中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表演者既要观察踏板标记的位置,又要探寻如此摆放标记的缘由,以及踏板运用与钢琴音响效果之间的关系。
踏板法不仅可以延长或模糊音符,还可以产生诸多效果。肖邦在他的作品中标注了详细而精确的踏板指示,演奏者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作品内涵和风格的理解,灵活而恰当地运用踏板,进而表达自己对肖邦音乐美感和情感的领悟。
肖邦踏板法是从钢琴发展史当中传承与升华而来的。他使用踏板的理念、习惯与现代演奏者相比有较大差别。本文对肖邦踏板法与技术运用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肖邦踏板法的由来,以及肖邦踏板法与现代踏板法的异同这两个维度展开研究,延伸出对肖邦踏板法主要特征和应用规律的理解与思考。
一、肖邦踏板法的由来
在现代钢琴上演奏肖邦作品是否应该使用切分踏板法,这一直是争论的难题。因此,对踏板作用与效果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就成为理解肖邦踏板法由来的重中之重。
随着钢琴构造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踏板的使用方式逐渐改变。早期的止音器技术,如意大利制琴师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1655—1731年)的设计,能够在羽管键琴上表现音色在不同音区间的变化。早期键盘乐器的音色与现代钢琴相比显得干涩,音量变化有限,因此延音踏板最早的作用是改善声音,或者模仿其他乐器音色。
延音踏板机制是19世纪初由英国乐器制造商布罗德伍德公司研发的,演奏者可以单脚运作,同时抬起所有止音器,以延长琴弦的振动时间。同一时期,法国作曲家路易·亚当(1758—1848年)开始对延音踏板的使用进行系统研究,他在《钢琴踏板手册》中提出使用延音踏板以维持低音线条,更换踏板以保持和声清晰。显然,亚当踏板法理念与肖邦踏板法有异曲同工之处。
海顿和贝多芬为了延长和声、消除声音“干涩”,都曾使用“开放式踏板”,这是踏板作用演变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海顿在奏鸣曲Hob.XVI:50第一乐章呈示部开始处标注了顿音标记,表示此处需要极其干燥、短促的触键方式与声音。当同样的主题于再现部之前再次出现的时候,标注了“连奏”“开放式踏板”和弱音踏板。这里“开放式踏板”的功能是将所有止音器抬起,保持琴弦振动,同时要注意声音持续不断。同样的主题由于“开放式踏板”的加入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另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开放式踏板”出现于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乐章开头标记了长达八小节的“開放式踏板”,作用是将主和弦与属和弦保持在一起,如果在现代钢琴上随意更换踏板,或者踩得过深,就会造成和声色彩中断或者声音混杂。演奏贝多芬钢琴曲时,必须要遵从他标注的踏板标记,这样才能与和声完美结合,形成富有光泽的泛音,这种特殊效果恰恰是贝多芬所追求的。
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早期的特定曲目时,上文讨论的踏板技巧仍然需要使用。要想在现代钢琴上再现这些作品原本的魅力,演奏者就需要领悟和运用一些“历史中”的踏板技巧,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模糊声音或者破坏特殊的和声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强声音色彩和表现力。通过学习和练习这些历史踏板技巧,可以提高演奏者对声音细节和变化的敏感度和控制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肖邦对于踏板的运用。
在现代钢琴教学法中,“切分踏板法”作为通用踏板法,基本上教师从启蒙教学阶段就会传授给学生。切分踏板法也被称为“连接踏板法”,主要作用是连接音符与和弦,避免音乐在行进当中声音中断。
切分踏板法要求演奏者右脚控制延音踏板,手指做出反方向运动,当手指弹奏音或和弦时,右脚同时放开,并再次踩下。约瑟夫·班诺维茨在《钢琴踏板法指导》一书中阐述过,演出场所的大小会对踏板的使用产生巨大影响,演奏者的情感与心理变化也会使其在临场发挥时选择不同的踏板方式。客观、全面地理解“正确的踩踏板方式”是把握演奏技巧和充分展示作品内涵的基础。
正确运用踏板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建立在对基本踏板技术的熟练掌握上。当演奏者逐渐精通踏板技巧之后,就会上升到第二个层面,即踏板使用的艺术层面,这一阶段需要对特定作曲家及其表演风格进行细致研究。解析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踏板法的重要代表人物,深研演奏风格和踏板使用方法,是理解肖邦踏板法精髓的必经之路。
据记载,意大利作曲家穆齐奥·克列门蒂(1752—1832年)是第一个开始使用切分踏板的作曲家,1821年出版的《幻想曲》作品48当中就有广泛应用的踏板标记。之后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如舒曼和李斯特也都大量使用切分踏板法。在舒曼《狂欢节》作品9之9“肖邦”当中,切分踏板法的标记发生了明显变化。舒曼特意改变了他一贯使用的切分踏板法标记方式,模仿肖邦的创作风格和常用的踏板标记风格,即在新的踏板之前,或者踏板的结尾处加入星号标记,表示抬起踏板。这个特例说明舒曼显然知道肖邦踏板法和自己使用的切分踏板法之间的区别。
李斯特也在其创作和演奏当中大量使用切分踏板法。切分踏板法在当时是一种新颖的踏板技术,李斯特对切分踏板法的使用为现代钢琴演奏树立了新的标准。他的学生,波兰钢琴家莫里兹·罗森塔尔(1862—1946年)曾提到:“李斯特很了解切分踏板法,他无疑会对切分踏板法在他去世四十年之后的普及感到无比欣慰。”
二、肖邦踏板法有别于现代踏板法的缘由
肖邦踏板法与现代踏板法区别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肖邦常用的钢琴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和特殊的音响效果。毋庸置疑,了解肖邦时代的钢琴与现代钢琴的区别,是理解肖邦踏板法区别于现代踏板法的必要步骤。肖邦毕生最钟爱普雷耶钢琴,它音色明亮,可以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和恰当的踏板处理实现音色的多样性变化。班诺维茨的书中对普雷耶钢琴做出如下描述:“普雷耶三角钢琴的声音如银子一般明亮、清晰,在当时,这种清晰度非常高。此外琴键的反应也非常灵敏,能够发出肖邦需要的所有音色,一点都不刺耳。”
首先,普雷耶钢琴与现代钢琴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普雷耶钢琴没有使用现代钢琴的全金属框架,它的大部分零件是木制的,音板也要单薄许多,只有几根金属条(现代全金属框架的前身)盖在音板上,防止张力过强而扭曲变形。此外,普雷耶钢琴使用毡子覆盖了所有的音锤,这样能产生比早期键盘乐器更温暖柔和的音色。高音区琴锤上的毡子比低音区要单薄,但高音区的音色闪亮、有光泽。普雷耶钢琴的琴弦排列是竖直式的,不是现代钢琴使用的交叉式,这使得普雷耶钢琴能够产生更加细腻的音响效果变化。
其次,普雷耶钢琴和现代钢琴的琴键触感与重量也大不相同。普雷耶钢琴的触键感更轻,反应更灵敏,因为设计者卡米尔·普雷耶(1757—1831年)坚持使用相对老式的单擒纵击弦机。这种设计使普雷耶钢琴不仅能发出歌唱声音,还能对敏感的触键变化做出反应。让-雅克·艾吉尔丁格在《学生眼中的肖邦》当中引用了肖邦学生记录的触键感觉:“手指应该沉浸在琴键的深处,无论是演奏强音还是弱音……手指缓缓离开琴键,这样就能弹出肖邦推崇的意大利歌手那般歌唱的音色。”
再次,普雷耶钢琴的音色变化十分丰富。特定的手指组合会产生不同品质的声音,低音区的声音更温暖,高音区的声音更明亮。肖邦可以通过控制手腕和手臂的运动方式模仿意大利歌唱风格,这是其教学与演奏当中最重要的审美原则之一。肖邦的音乐风格与普雷耶钢琴的音响特征相融合,能够产生独特的歌唱性音色,透明又不那么直接与响亮,且拥有更加细腻的色彩变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普雷耶钢琴的延音踏板效果不像现代钢琴那样持久。虽然普雷耶钢琴止音器的形状与现代钢琴相似,但是木制部分和毡子要单薄得多,这种设计导致肖邦能够非常容易控制踩下和松开踏板的时机,从而制造音色差异。在肖邦演奏中,延音和弱音踏板的使用非常关键,配合他敏锐细腻的触键,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声音色彩层次。
最后,普雷耶鋼琴的声音衰减速度比现代钢琴快(因为琴弦振动的持续时间更短),但在止音器落回到琴弦之后,琴弦仍会持续振动一会,并留下独特的泛音效果。这种效果虽然无法在现代钢琴上再现,但可以通过演奏者精妙的踏板控制模仿出来。普雷耶钢琴较快的声音衰减和泛音效果的结合,为肖邦坚持使用星号标记来标示释放踏板的精确位置提供了合理解释。
肖邦也曾使用过埃拉尔钢琴,它的声音比普雷耶钢琴更厚重,也更有力量。由于使用了当时全新的双擒纵击弦机,演奏者可以用更少的触键控制产生更优美的音色。这种技术就是埃拉尔钢琴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埃拉尔(1752—1831年)发明的,它可以允许演奏者快速地弹奏重复音符,并保持每个声音的清晰度。尽管在当时,埃拉尔钢琴的技术更加先进,但是肖邦仍旧喜欢使用普雷耶钢琴进行教学与演奏。他在给李斯特的信中说道:“当我身体不舒服时,我就会在埃拉尔钢琴上弹奏,因为我很容易就能弹出动听的音色。但是,当我心情舒畅,有足够的能量时,我必须要弹奏普雷耶钢琴。”
除了普雷耶和埃拉尔钢琴,肖邦在1830年离开波兰之前,还曾在一台布赫霍兹钢琴上演奏过。布赫霍兹钢琴整体的音色比当代钢琴更加柔和。由于布赫霍兹钢琴采用了反应灵敏的维也纳式击弦机,使得肖邦能够在这台钢琴上弹奏出微妙的色彩变化。据记载,肖邦在公开演出中还曾使用过施特赖希和格拉夫钢琴,这两种钢琴都有着相同的特点:敏感的触键和柔和的音色。肖邦在一场音乐会上用施特赖希钢琴演奏了他创作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肖邦所用的钢琴帮助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踏板法,他在一生当中始终保持着对钢琴音色、踏板和触键的一致偏好。
肖邦踏板法有别于现代踏板法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肖邦独具特色的审美追求,将在第三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三、肖邦踏板法的解析与诠释
现代钢琴演奏需要使用切分踏板法,在抬起延音踏板时,止音器落到琴弦上,会让声音立刻停止。如果钢琴家不使用切分踏板法,音乐就会听起来不连贯,这并不是说肖邦没有使用切分音踏板,应该是他只在需要时才使用切分音踏板。肖邦是否经常使用切分踏板法是值得怀疑的,一种合理的解释是,在他的钢琴上不能大量使用切分踏板法,否则会过分混淆和声,这已经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了充分证实。可见,切分踏板法不一定是在现代钢琴上演绎肖邦作品最好的踏板方式。
肖邦将声音的清晰度视为其审美追求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这也反映在他的踏板法上。肖邦在新和声之前标注的星号标记恰好保证了和声的清晰度。如果在普雷耶钢琴上使用切分踏板法,将踏板踩过小节线,就会使得新的和声出现时,之前的和声仍会持续,织体变得含糊不清。
有个别案例显示,当肖邦没有标注星号标记时,他实际上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制造出和声交织混合的音响效果。在第16首前奏曲当中,肖邦在手稿上曾将第二、第三小节的换踏板标记全部划掉,使前三个小节只保持一个长踏板。此处暗示了肖邦是经过深思熟虑并有意识地划掉了原有的踏板标记,且很可能使用了半踏板技术,即不将延音踏板完全踩到底,而是控制踏板在中层活动,这样既能使得乐曲展现出“波涛汹涌”的情境,又能保证密集的声音不会完全混淆。除了这个极端例子之外,通常在演奏肖邦钢琴曲时,演奏者应谨慎使用踏板,以避免不同和声的过分混合。
肖邦的踏板标记非常契合他追求洁净、优美、自然,甚至有“极简主义”倾向的审美追求。这些标记能准确反映出作曲家对作品整体效果的精心规划,结构清晰,有助于表达出作品的确切性格。演奏者想要演奏肖邦钢琴曲,应该首先研读并遵循肖邦的原始踏板标记,但也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适应现代钢琴的音响效果转变。肖邦时代的一些出版商由于粗心,抑或是版面安排等原因,随意挪动了一些肖邦踏板标记的摆放位置,可能会使演奏者理解混乱。故而,观察肖邦的手稿,是揣摩作曲家踏板标记之真实意图的最佳方法。肖邦标注的踏板记号会帮助乐曲进行分句,并展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如果因为现代钢琴的共鸣较强,或者演奏场所的不同使踏板效果发生改变,那么演奏者就应该对触键和肖邦的踏板标记进行微调,并在不同的音区之间取得适当平衡。
即便切分踏板法已经成为近现代演奏肖邦作品最常用的踏板法,但班诺维茨并不认为肖邦踏板法具有“普遍规则”。除了切分踏板法以外,还有多种微妙的踏板变化可以在肖邦的原始踏板标记中找到踪迹与暗示,包括半踏板、抖动踏板、重音踏板(在玛祖卡舞曲中),以及休止符段落的踏板使用等。在现代钢琴上,肖邦的大部分踏板标记都能使用,演奏者需要领会和使用它们,并不断地进行聆听与调整。
肖邦在某些段落当中没有标注任何踏板标记,如何处理这些段落也是演奏者面临的难题。这些无踏板段落可以总结为三种情况:
第一,此处踏板更换过于频繁细腻,无法标注。在《夜曲》作品55之2当中,肖邦显然不想把第39~42小节的四音踩进同一个踏板里。在之前类似的段落里,肖邦刻意避免使用同一个踏板,而是选择在两个踏板之间留出和声转换的时间。
第二,此处不应该使用踏板。《练习曲》作品25之4当中的大部分段落都没有任何踏板标记,显然肖邦此处需要的是特殊的不使用踏板的干燥音色,以及短促的触键,表达开头标注的“激动的”性格。
第三,将此处的踏板用法交由演奏者决定。遗作《a小调圆舞曲》的手稿上是没有任何踏板标记的,但是这首圆舞曲无法在不使用踏板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演奏,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肖邦是将踏板处理的方式留给学生来思考。
肖邦的星号标记绝不能理解为单纯的踏板释放记号,它们除了保持和声,还经常指示乐句的衔接,以及主题元素与色彩的转换。缺少停顿的乐句将成为一串毫无条理、艰涩难懂的音符,正如语言表达中如果不讲究标点符号与声音转折,就会变成一团混乱。因此,肖邦建议学生在乐句(通常为八小节)的结尾处,“应当稍作停顿,音量作渐弱处理”,起到语言当中的句号作用。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乐句的前半部分(通常在第二或第四小节之后),起到“逗号”作用。肖邦偏爱长气息的乐句,使音乐仿佛在悠长而连续的气息中歌唱。控制延音踏板形成逐渐衰减的渐弱效果,成为塑造乐句走向的有效工具。
《夜曲》作品15之2当中的星号标记与右手渐弱标记合二为一,成为小节之间的衔接。如果在现代钢琴上采用切分踏板法,肖邦要求的渐弱走向是无法实现的,声音也会显得浑浊。笔者解决方法是,在小节结束之前,逐渐释放延音踏板,直到小节结尾处完全抬起踏板,之后跟随下一小节的低音重新踩下。这种方法除了能保持和声清晰,还能创造出乐句的走向,以及与乐句之间的“呼吸”效果,同时保持音乐流动。相似的踏板标记和处理方式还可以广泛地应用到诸多肖邦作品中,例如圆舞曲、玛祖卡舞曲、协奏曲、夜曲、谐谑曲和叙事曲等体裁。
四、結语
肖邦的音乐是高雅的艺术表达,他对踏板的深刻理解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意义。想要在弹奏肖邦音乐时表达到位,应该养成从乐谱当中深究缘由的学习方式。肖邦的踏板法源于历史而又发展至一个崭新的境界。通过关键性理论的分析与解读,真正理解肖邦的踏板法,方能把握肖邦作品崇高的内涵与精神。这项研究不仅对肖邦踏板法的技巧和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索,展示了他对音乐形式、情感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敏感和细致入微,也为肖邦踏板法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结论。
参考文献:
[1]大卫·罗兰.钢琴踏板历史[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
[2]吉姆·萨姆森.肖邦的音乐[M].牛津:克拉兰顿出版社,1994.
[3]杰拉德·亚伯拉罕.肖邦的音乐风格[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68.
[4]玛莎·科林斯卡尔.1820-1860年的钢琴制造商们[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
[5]让-雅克·艾吉尔丁格著.肖邦与普雷耶[M].程毓凝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145-163.
[6]让-雅克·艾吉尔丁格著.学生眼中的肖邦[M].魏柯玲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1-74.
[7]让-雅克·特林克.从一个千禧年到另一个普雷耶钢琴[M].巴黎:阿马通出版社,2003.
[8]桑德拉·罗森布鲁姆.肖邦踏板标记的谜团[J].音乐学研究,1996(01):41-61.
[9]威廉·阿特伍德.弗雷德里克·肖邦:来自华沙的钢琴家[M].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7.
[10]约瑟夫·班诺维茨著.钢琴踏板法指导[M].朱雅芬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5: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