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词的归类联想分析与研究

2023-06-21 17:15陈建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关键词:归类演唱者桃花

陈建

摘要:一首好听的声乐作品离不开词曲作者的创作,以及演唱者的二度创作。在声乐演唱中,不以展现演唱技术为最终目的,而是以凸显歌唱内容的思想性和情感高度为目的。因此,在声乐演唱中处理作品的能力是关键,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演唱者对词的理解、表达与演唱。

关键词:声乐  词  归类联想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05-04

声乐艺术是包含诗、词、曲、剧、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同的词、不同的曲、不同的剧、不同的表演有着不同的思想性和情感表达。在这里,演唱者对词的理解尤为重要。词的内容大多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有歌颂祖国、歌颂党、歌唱家乡的声乐作品;有表达爱情、亲情、友情的声乐作品;有歌唱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声乐作品等。在词作者的创作中,通过歌词的描述可以使各种感情融合为一体。所以演唱时要想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突出作品的审美价值,就应深刻理解词的内容,通过词的归类联想细致分析,从而理解演唱技术以外的学习重点。

如今的声乐比赛中呈现出“千人一声”“千人一面”的特点,演唱者演唱中词是词、曲是曲、表演是表演,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反映出演唱者大多只注重曲的学习,很多演唱者认为,只要曲会了,词背下来就能演唱了,这样的表演毫无灵魂,整个歌唱失去了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回想过去的歌唱家:胡松华的《赞歌》、郭颂的《乌苏里船歌》、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郭兰英的《我的祖国》等经典作品,现在听起来都让人激情澎湃,他们的演唱动人、入心,真正把作品中詞与曲、词与表演结合起来,运用自己的理解和表演,使其成为永恒经典。

不论是20世纪70年代,还是21世纪的今天,演唱要想感人肺腑,深入人心,成为经典,永久传唱,那么自身一定要对歌词进行细致分析和归纳,真正做到词烂于心而表于情,做到情感表达真挚,真正用自己对词的理解达到歌唱艺术的高度。所以本文将从歌词归类、看与听联想归类、作品色调归类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理解歌词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一、歌词归类

(一)带“花”的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中,以“花”为代表的有《一首桃花》《葬花吟》《桃花红杏花白》《残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梅赞》《梅花引》《卜算子·咏梅》《芦花》《绒花》《梨花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玫瑰三愿》《幽兰操》等。以上带“花”的声乐作品中,作者通过“花”的种类、性质、形态、颜色等信息表达花的气质、情感及象征的精神力量。例如:桃花代表爱情;梅花代表坚贞不移、不屈不挠、不怕困难的精神;兰花代表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要理解以花喻人、以花抒情、以花传递精神世界内涵的声乐作品,用不同的花表达不同的思想境界。所以在演唱中要理解、表达、演绎不同类别的“花”作品,得到不同的理解。

桃花是早春开放的花,花期只有十几天,虽然盛开的桃花娇艳动人,但较短的花期也预示着美好的事物都会有凋落和谢幕的时刻。作品《一首桃花》是林徽因1931年5月在香山养病时创作的诗,诗中将桃花的美带入春天,将春与花融为一体,让人仿佛看到一位妙龄女子像朵朵桃花一样娇艳,尽显桃花妩媚之态,在春的痕迹中体现花美、人美的痕迹。“桃花,那一树的嫣红,像是春说的一句话,朵朵露凝的娇艳,是一些玲珑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匀的吐息……”仿佛把桃花的柔美、淡雅娇艳、美丽动人的痕迹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桃花的描述,我们可以体会到桃花的形态、颜色、气质娇艳的美,把春与桃花联系起来,理解桃花与人的关系,在理解歌词中带入这样的情感,一遍遍朗诵、吟唱、体会,最后融入曲的学习,这样的演唱就具有生命力和灵动性,也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梅花是冬天绽放的花朵,寒冬季节独自开放,屹立在冰雪中,其颜色鲜红,梅花不怕严寒,坚强、高雅,一枝独秀,常常比喻有骨气、有气节和品德高尚的人,梅花常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花的精神催人奋进,给逆境的人们以鼓舞,给奋斗者以勇气和信心,给攀登者以力量,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图腾。作品《红梅赞》选自民族歌剧《江姐》,体现了江姐面临敌人殴打时的忠贞不渝、大义凛然,表现了她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的英勇气概。“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词朴实无华,以花喻人,运用梅花的精神歌颂了江姐在革命战斗中大无畏的精神境界,江姐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运用梅花的精神表现出江姐人物形象和千千万万革命者的英勇形象。所以在演唱时,演唱者要提前了解梅花特质,把江姐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达到情感的真挚表达。《卜算子·咏梅》《梅花引》《我爱梅园梅》等都是描述梅花精神的声乐作品。

兰花、梅花、菊花、竹子被誉为“四君子”,兰花喜阴,花朵小巧,花色素雅但香味芬芳,常常静静地开放在角落,能忍受孤独和寂寞,独自开放的花朵把花香默默散发出来,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体现了兰花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作品《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供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词作者为韩愈,借花言志,思想遂远,短短六十四字,却韵味十足。“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供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描述了兰是香中之王,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为之暗淡,兰花的芬芳,近而不浓,远而不淡,幽静地从中心散布四周,体现了孔子被鲁王疏远后,对自己所坚守的理想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改变了自己的内心,转换了为理想而努力的方式。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气质,所以对“花”的作品进行归类,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作品,表达内容,从而凸显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

(二)歌词中“鸟”为代表的声乐作品

词作者常常在作品中创作喜鹊、燕子、乌鸦、麻雀、白鹭、百灵鸟等形象鲜明的鸟类意象,传递作品思想感情,不同的“鸟”表达的情感不同。其中《青春小鸟》《思恋》《我爱你中国》《枫桥夜泊》《春思曲》《燕子》《苗岭的早晨》《关雎》作品中就有关于“鸟”的创作。

燕子常常是幸福的代表,也是爱情的象征。燕子通常是成双成对地飞翔,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燕子》是一首新疆民歌,是男子思念自己心爱姑娘时的情感写真。“眉毛弯弯眼睛亮,脖子匀匀头发长,是我的姑娘燕子啊!”作品运用拟人手法,把燕子比喻成自己心爱的姑娘,可以感受姑娘像燕子一样可爱美丽,同时也描述了自己喜爱姑娘的美好心情。《春思曲》是黄自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其中“更妒那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是作者独自倚靠在栏杆旁,看见一双燕子从面前飞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两只燕子在对话,幸福的画面涌上心头,此情此景让人羡慕嫉妒,思念爱人的思绪更加浓烈。通过以上两首作品的分析与联想,在歌词理解上要突出“燕子”所带来的幸福感和爱情的美好情绪,从而使演唱更具有生动性。

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里,乌鸦的出现常常预示着不好的事要发生,预示着死亡、灾难与不幸,乌鸦的啼叫常给人带来一种悲伤情绪。作品《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诗。整首诗中,诗人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从而表达对家国之忧患及身处乱世无归宿的顾虑,诗人所见、所闻、所感都体现了一种凄凉、孤寂的心灵。通过乌鸦的啼叫,再现此时诗人周围静得无法自拔的孤独之感。通过对不同“鸟”的归类分析与联想,我们可以找到演唱中相似的点,从而更好地表达作品思想性。

(三)以“月亮”为代表的声乐作品

《小河淌水》《望月》《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乡》《月之故乡》《在银色的月光下》《峨眉山月歌》《静夜思》的歌词中都有对“月亮”的描述,词作者运用月亮寄托思恋、思乡与对爱情的向往。

《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的“君”,有人说指月,指友人。全诗凝聚着一种思乡情怀。月亮一直追随着诗人,此时,连月亮都带有浓浓的思乡之情,月亮这一意象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情怀。《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创作的古诗词,诗的主题是思故乡,其是通过望月的行为引发的。开头两句平平道出月色明亮,照得地上泛起白光,如同降了白霜一样。通过“举头、望月、低头”三个动作表达诗人凝重的感情,最后“思故乡”三个字就显得深沉厚重。因为月亮只有一个,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看见的月亮都是相同的。因此,把月亮象征成一种不变的思想感情,不会因时因地而改变,以不同时间出现的月亮引发胸中深沉的乡思之情。在审美心理上,月亮的形象是永恒的,是亘古不变的,人的思乡之情也是永恒的,不论何时何地,所有的人都会有相同的乡情。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也是一首表达爱情的声乐作品。“月亮出来亮汪汪,望见月亮想起我的阿哥,哥向月亮天上走,你可听见阿妹在深山。”月亮代表思念,代表距离,是一种感情寄托,也是爱人之间情感连接的描述,运用月亮这一意象表达爱人之间的思念,你望着月亮,我也望着月亮,让月亮寄托相思与爱情。类似的声乐作品还有《月亮走,我也走》《望月》《十五的月亮》《彩云追月》《半个月亮》等。

在声乐作品中,把相同歌词归类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夕阳、江河、星星、杨柳等景物,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同歌词归类学习对理解作品思想性、意境美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归类联想思考,有利于演唱者多角度、多思维、有节奏、有步骤、有方向地进行学习,对歌词细化理解,不再模糊、不再草率地背诵,真正体会歌词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二、歌词“看”与“听”的归类

(一)“看”的表达

“看”是空间叙事的重要视角。歌词中使用“看”的词语有“看”“看见”“只见”“望着”“不见”“看看”等,这些“看”更多地用“见”来表达。“见”是空间描述词语,每当描述环境、人物时,总是以“看见”做指引。如:《望月》,“望着月亮的时候常常想起你,望着你的时候常常想起月亮”;《借月光在看看我的家》,“月儿弯弯挂在天上,借月光再看看我的家乡”;《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越一路撒下光明”;《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望着我的阿哥在深山”。这里出现的“看”是实实在在地看,演唱这类歌词时需要运用眼睛进行语言传递,把“看”的动作再现出来,把歌词所产生的意境再现出来,提高演唱者的联想能力,做到有目的演唱。

在声乐作品中,除了实写“看”,明确表达“看”的实质特性外,虚写的“看”更能提高演唱者联想能力及表达能力。如:《在银色的月光下》中,“在那金色沙滩上,洒着银色的月光”,这是一种虚写“看”的场景,这里没有具体的看和望,但通过联想,我们可以“看到”,也可以“感受到”夕阳下金色的沙滩和银色的月光两者唯美的样子,在演唱时演唱者可以使作品产生“看到”的真实性,使作品生动入心,情感表达准确;《江河万古流》“长江流,黄河流,滔滔岁月无尽头”,这里出现的“长江”“黄河”是字面上的表达,并没有“看”和“凝望”的歌词出现,但演唱者可以通过“看”的联想仿佛眼里看到长江、黄河,大脑浮现出长江、黄河的视像,联想眼前就有滔滔不绝的江河奔涌前行,身临其境地把人带入所“看到”的场景里,使作品具有“看到”的实景意境。通过以上例子,把“看”“望”“观”等歌词通过发挥想象,理解词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表达,使作品更具丰富性,从而提高演唱者内心的审美高度。

(二)听的表达

自然的人类声音是运动的声音、生命的声音,表示生生不息,无声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即使“鸟鸣山更幽”的寂静山林,人也能听到鸟声。所以,在人的感官中,“听”是直击心灵的表达,是不可忽略的艺术手段。在声乐演唱中,词作者创作了大量关于“听”的歌词,演唱者要灵敏地捕捉,要细细地品味,通过演唱把字面意思变成灵动演绎。例如:《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思恋》“百灵鸟在花丛中歌唱多委婉,我唱着忧郁的歌把你思恋”。这里的“唱着”“唱歌”“歌唱”等都能代表“听到”的结果。又如:《情歌》“叫声远行的人儿约,阿妹阿妹有话对你说”,这里的“叫声远行的人儿哟”就是表达“听”的感受,是呼唤远行人儿的一种不舍、盼望,表达了一种难分难舍的感情,设想“远行的人儿”“听到”呼唤后的留恋和不舍的情怀,从而让远行的人儿“听到”哥哥心中的不舍,展示了兩者无声的对话,直击心灵,使得演唱更具交流性和对位性。

(三)看与听的联合表达

《春思曲》“潇潇夜雨滴阶前”中,“夜雨”是“看见”的实景,“滴阶前”是指雨滴滴在台阶上,“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这里启发学生可以运用“看”与“听”的感官联想,把歌词融入现实场景里,理解此时此景所要营造的氛围,从而让演唱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是人物内心独白和宣泄情绪较多的经典唱段。歌词大量运用“看”与“听”的创作特点,深刻再现人物。白毛女在山洞里风餐露宿三年,靠吃野果、供果维持生命,长期没盐吃,头发全变白,三年时间里一个人生活,没有人相伴,所以就对周边的树、鸟、小溪、雷、电进行倾诉,并和他们为伴。词作者写了很多“看到”“听到”的场景,其中“闪电哪快撕开黑云头,响雷啊你劈开天河口”,这里运用了“闪电”“响雷”两个动词,深刻再现了此时电闪雷鸣的咆哮和人物内心的仇恨宣泄,將“看”和“听”彰显得淋漓尽致,演唱者在演唱这句歌词时,要大量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利用眼睛、耳朵等,“看”到闪电,“听”到响雷,从而把歌词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段歌词还有“撕开”“劈开”两个响声动词,也要把这两个词运用“看”和“听”的动作表达出来,体会撕开与劈开的声音区别,从而生动地再现此景的生动性,人物情感也在此时显得真实自然。

三、作品色调归类

色调主要有亮色和暗色两种类别。亮色包含: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暗色包含:灰色、黑色、棕色、墨绿色、深蓝色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心情。生活中,蓝天白云给人带来愉悦、快乐、开心的感觉;乌云密布给人带来阴暗、沉闷和忧伤的感触,我们能在不同的色调中有不同的感受。声乐作品内容也有丰富的色调,喜庆节日可以用亮色来代表;悲伤可以用暗色来代表,演唱者在演唱中要多观察和感受,对作品内容做好定位分析,然后对声乐作品进行“色调”归类,从而把握作品色调,运用色调准确地表达情感,再现作品内容。

(一)亮色调

亮色代表奔放,代表热情与激情,代表积极的力量。声乐作品中歌颂祖国、歌颂党、歌唱家乡、表达节日欢歌的歌曲很多,它们的旋律欢快,节奏鲜明跳跃,歌词内容常常出现积极的词汇。作品《火把节的火把》中,“火把节的火把,像那鲜红的山茶,开在彝家山寨里,开在月光下,彝家心中的欢乐,白天装不下,在这银色的月光下才点燃了火把”。从歌词“鲜红”“欢乐”“点燃”,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欢快的节日之歌,展现了彝族人民欢歌起舞的热闹场景,在篝火与火把的映照下,人们的生活像火红的火把一样沸腾,运用亮调的色彩演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一杯美酒》《青春小鸟》《纳西篝火阿哩哩》《我爱你中国》《祝福祖国》《走进新时代》等作品都具有亮色调特点,可归类统筹学习。

(二)暗色调

暗色常常表达悲伤和痛苦。暗色与亮色的情感是不同的,歌词内容常常出现消极、悲观的词汇。作品《江城子》是苏轼怀念亡妻的一首声乐作品,其中上阕描写眼前自己流落江湖的失意与衰败;下阕写梦境,写梦里还乡与亡妻重逢的思念之情,从整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暗沉色调,“孤坟”“凄凉”“尘满面”“鬓如霜”“泪千行”道出了苏轼生死十年悼念亡妻的时间,以及对亡妻深深的依恋之情。通过歌词的理解和传意,体悟恋人、亲人、家乡等离别情感,作者心中的感情又岂是一个悲字能感慨的?其是多种感情、多样意思的复合,一瞬间涌上胸口,得到更广泛理解和塑造,从而体会暗色调的把控和运用。类似色调的作品还有《不幸的人生》《枫桥夜泊》《恨似高山仇似海》《铁蹄下的歌女》《阳关三叠》等。

四、结语

在声乐演唱中,歌词内容是演唱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演唱中思想性和审美性的综合表达,只突出技术技巧的演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全面的。演唱者要多体悟歌词的意义,对作品进行归类总结,然后加入自己的思考与联想。相同类别的声乐作品可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加强理解与学习,更好地帮助记忆及表达作品。词的思考应放在演唱的重要位置,词理解了,曲也就有生命了,曲与词的关系就明朗了。演唱中出现的高音、低音、渐强、渐弱等旋律符号也就丰满和律动了。声乐演唱不是禁锢的过程,不是一种模仿的演唱,要发挥自身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联想,做到多角度、多维度、多空间、多视角学习,只有积极发挥自己对声乐演唱视野的思考,声乐演唱才能走向属于自己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刘俊纬.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9.

[2]朱艳.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研究[J].今古文创,2021(47):85-86.

[3]夏蒇.论声乐艺术两种语言形态[J].音乐创作,2010(06):158-158.

猜你喜欢
归类演唱者桃花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电表“对”与“错”归类巧掌握
桃花琐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清明,又见桃花红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分式方程应用题归类解说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