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务川仡佬族哭嫁歌词艺术价值探析

2023-06-21 06:03:07王丽霞蓝静
艺术评鉴 2023年3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

王丽霞 蓝静

摘要:仡佬族是贵州最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其哭嫁婚俗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贵州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是婚俗文化中的一朵靓丽奇葩,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歌词通过每一代的口授、记忆流传下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仡佬族哭嫁歌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直到今天依旧保存着其民风淳朴的特点。本文旨在探索仡佬族哭嫁的源起和哭嫁歌詞的发展,分析务川泥高镇仡佬族哭嫁歌词的艺术特点及价值体现。

关键词:务川仡佬族  哭嫁  哭嫁歌词  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3-0013-04

一、仡佬哭嫁婚俗文化的缘起和哭嫁歌词的发展

哭嫁婚俗艺术早在原始部落时期就已经存在,叫抢婚或者掠夺婚。母系氏族时期女性地位高于男人,但随着男子“嫁入”女子家中,经济主控权逐渐被男子所掌管和代替,女性统治地位便逐渐变弱,转换为父系氏族。之后,父系氏族经济逐渐强大并占据了主导权,表现在婚姻中也成了女嫁男。很多女子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就悲惨哀求、哭唱,以祈求能够留下来,哭嫁歌就出现了。这首仡佬族《哭嫁歌》反映的正是这种习俗:

“门槛底下蹬杯酒①,今天你的冤家说不走就不走。门槛底下蹬杯茶,今天你的冤家说不跨来就不跨②,跨了门槛受咔拿。手扳门闩圆又圆,你不留你的冤家多耍年?多年多月都耍过,不留冤家耍今天?手扳门闩儿尖又尖,你不留你的冤家多耍天?脚踏火儿边,哪个暗你女儿冤家到今天。手扳门闩尖又尖,娘母分离的今天。手扳门闩圆又圆,娘母分离是今年。脚踏火儿来③,留我的亲戚朋友等我来。脚踏火儿边,留我的亲戚朋友多耍天,哪里推辞这一天。”④

哭嫁代代相传,成了后世婚嫁的习俗。哭嫁遍布中国汉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彝族、壮族、哈萨克族、藏族和黑河俄罗斯族等民族的婚嫁习俗中。随着朝代的更替、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哭嫁艺术已经不再表现为单一的涕零如雨,而是加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字。哭嫁的名字也有所差异,顾希佳的《礼仪与中国文化》中记载,这一风俗在各地名称不同,如:哭嫁女、哭出婚、哭轿等。歌曲的内容因地不同、因人而异,有世代承袭的,也有发泄不满或触景生情的。

贵州省地理环境复杂多变,“一座山丘一风俗”说的就是这里。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务川、道真、正安、松桃、思南和石阡,而务川是仡佬之源。“中国的务川,世界的仡佬”便是由此而来。泥高镇是务川县内海拔较高的小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北部。该镇人民政府驻地海拔1168米,境内最高海拔1684米,四周悬崖陡壁,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呈条状分布,南北纵贯50余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也叫“住在高山上的人群”。群山峻岭时常云雾缭绕,聚居在这里的人们自给自足,貌似仙居,尽管离县城不是很远,但过去的交通并不发达,使得这个土著民族的哭嫁文化显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并一直延续发展。这里的哭嫁婚俗不仅女儿要哭嫁,母亲和女伴(又称叔娘)也要陪哭和劝哭。边哭边唱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哭嫁歌》,这些哭嫁歌曲也成了我国民族歌曲中别致的组成部分,

我国最早的哭嫁歌出现于先秦时期,如《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叔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在先秦时期哭嫁主要是哭啼、遥望、感叹、泣不成声,表现新娘与家人分离的不舍和不愿。

二、务川泥高镇仡佬族哭嫁歌词的内容体现

务川仡佬族哭嫁婚俗是在出嫁前的3—7天进行,在泥高镇青平、竹园等处的仡佬女子出嫁时要提前3天开始哭嫁,一直到送亲的人把新娘送到男方家,出嫁女也会用哭嫁歌来送自己亲人离开。哭嫁的内容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变化。泥高镇哭嫁歌,主要有哭爸妈、哭姊妹、哭兄弟、哭叔娘、哭姨妈、哭表兄弟等哭嫁内容。本文的哭嫁歌,笔者通过访谈收集自泥高镇中坝组最受人尊敬的长辈仡佬族周天婵(52岁)。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哭爸爸

“阳雀叫,鬼归阳,女儿开口叫爹娘,一叫爹娘三五声,身穿红衣要起身,先打剪刀先开浅,冤家开声⑤先有浅,先打剪刀后定袄,冤家开声又怕笑,先打剪刀要剪痴,冤家开声怕识痴”⑥。

(二)哭妈妈

“梭罗丫枝肚肚亲,父母开声我开声,父母开声怀抱我,冤家开声是比亲,好女不怕难保丁,跳灯(儿)过到红丝心,十四十五一团圆,穿鞋(hái)鞋到我跟前,娘睡湿,儿睡干,锦鸡飞过凤凰山,哪道凤凰离得山?哪道冤家离得娘?一岁两岁丢娘苦,苦命冤家累(luì)心肠,心干不喝甜浆水,口干不吃甜菜浆,甜割藤,苦割根,人家慈祥人(呐)抱恶心,慈祥心肠待她儿和女,抱恶心肠待冤女,咬破指头现血丝⑦。写信血丝无人带,拿到天上让燕子带回来,燕子不吃田中水,要吃龙洞⑧长流水,燕子换口落下来,哥子进来认不到,兄弟进来认不真⑨,花起银钱请先生,先生打开信子望,你的冤家四样苦情在信上。阳雀叫,鬼归阴,娘开口,女开声。天和地,冤家开声是今夜。先打剪刀先开剪,冤家开声先有浅,先打剪刀后定袄,冤家开声又怕笑,先打剪刀后剪痴,冤家开声怕识痴。”

(三)哭姐妹篇

1.哭表姐

“一张桌子四角方,四根板凳一样长,老的喊来上席坐,小的喊来两边镶,你摆你的家庭大,我诉我的苦情话,你摆你的家里有,我数我的苦钱手。你的家大不够摆,我的苦钱数不完。”

2.哭自家姊妹

“油菜开花满牙黄,孝和姊妹要离娘,离山离水都还旦,离开父母不习惯,同把沙刀砍柴烧,同个龙洞共水挑,同双袜子共双鞋,同个鞋(hái)架提下来。太阳起来暖洋洋,要离山水要离娘,离山离水都还旦,离开姊妹不习惯,椒树发芽一树青,孝和姊妹要分身,这时分身哪时会,果苗开花朵朵吹,有酒有席才来会,无酒无席这一回。”

(四)哭叔娘

“太阳起来暖洋洋,要离山水要离娘,离山离水都还旦,离开叔娘不习惯,我呆屋兜,我们同把沙刀砍柴烧,同个龙洞共水挑,走到人家门二姓父母去。我开开前门望福财进,我开开后门望后亲,一望后亲不见来,反手关门好伤心。”

仡佬族哭嫁中,新娘每对一个人进行哭唱,都会收到一定的打发钱(或称哭嫁钱),这和吃酒随份子钱是不同的,有多有少,几块到百元不等,表示一种祝福的心意。由于来往客人较多,陪同哭嫁的叔娘一般也会帮助新娘收钱和帮助新娘分清楚哪个亲戚没有被哭唱。

(五)哭母舅(指舅妈)

“洋河一子米米黄,看见母舅就当娘,洋河一子米米亲,看见母舅好伤心。除去青?无好柴,除去母舅无人来,除去青?无好火,除去母舅无人来望我呀。父母门前挂着无事牌,你无事百业也不来。父母门前挂着无事柳,你无事百业也不走。”

(六)哭表兄弟

“鼓石板面路一展平,绮罗洋马去省亲,四方八面都先进,选到官家于丽人,官家女子逗人爱,鞋尖脚系好人才,珍珠玛瑙头上戴,柳式裙子配花鞋,好似仙女来下界,晒过前头祝英台,安排吹班把路带,长班老爷把娇抬,八仙桌子当堂摆,百样打发现出来。”

(七)哭姨妈(俗话姨嬢niāng)

“洋河一子米米黄,看见姨嬢就当娘,洋河一子米米亲,看见姨嬢好伤心。我是父母一个儿,前有几天支排大,帮我姨嬢砍个夫马架 。讨到马,又有鞍,讨到兜子又有毡,我是父母一个空冤家,前头两天焦头大,没把姨嬢排个夫马架。讨到马,又无鞍,讨到兜子又无毡,等我一声步地走。步地行,步地行,步地走起兜骂名。”

仡佬族哭嫁具有一定的潜在规则,哭唱先从自己的父母开始,再是爷爷奶奶辈的,然后再对来帮助办婚礼的亲戚长辈,再次是对参加婚宴的所有亲戚、朋友,包括小孩,这时候叔娘要帮忙看谁来了,以便马上过去磕头哭唱。在上述哭嫁歌中,哭爸妈采用了一样的比喻和句式结构,也象征父母与自己关系最为亲密;哭姐妹、叔娘和舅妈的歌词中,大多以家常聊天的形式,显示难以相聚的场景,象征朴实真情,哭姨嬢的内容用洋河比喻,意为关系更为亲近,哭唱内容为出嫁女子要出嫁,给姨嬢家派人亲的场景,一般在出嫁的第二天下午;在第三天的早上哭唱表兄弟和其他亲戚朋友:哭表兄弟的歌词内容主要是表兄弟带来的礼品和吹打队伍以及抬轿的场景。新娘在出嫁的前一天凌晨由姨娘梳头(找命运好的姨娘梳新娘头),梳好后新娘会哭梳头姨娘,再次哭唱妈妈,妈妈也会同时对唱,在凌晨要跪在祖宗牌位下哭唱,出嫁女出门时也要哭。但在整个婚俗中,出嫁女子身旁始终有一个叔娘或其他懂哭嫁的亲戚伴随左右,主要帮助出嫁女子介绍要哭嫁的亲戚是谁,发挥陪哭、帮哭和及时指导如何哭唱对应歌词的作用。由于来往客人较多,陪同哭嫁的叔娘一般也会帮助新娘收钱和分清楚哪个亲戚没有被哭唱。

三、务川泥高镇仡佬族哭嫁歌词呈现的艺术特点

在整个哭嫁过程中,针对每个人的哭唱歌词都有所区别,但也有一定的相似度,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哭唱父母情最深

女子要出嫁,代表着女子今后不会再住在属于自己原本的家中,没有那么自由自在,不能长期与自己的父母、姐妹、亲戚相聚。要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环境生活,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特别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已经出嫁的女子便不能长期待在娘家,要在夫家伺候他的父母,与夫家父母住在一起肯定不如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舒适,所以在哭嫁大都会表现自己不舍离家,不愿离开自己原有生活环境和玩伴的难舍难分之情。

(二)哭诉亲友相聚难

哭诉亲友主要表达女子即将嫁出去,亲人之间难得相聚、难以走动的内容。女子会哭唱自己不愿离去的心情,还会劝说他人要享受当前,珍惜现在。如劝告老人享当下福气:“青草裹脚百岁喜(呀),人高之人就是你(呀)。有的绸衣你不穿(啊),有的黄金你不用(呀)。家中难找亲又福(啊),世上难找百岁人(呐)。人到九十九(啊),你这些福气不是哪都有(呀)。”

哭劝家中弟弟善待爸妈,不要高声大气和爸妈说话,与爸妈在一起就是福气:“刀豆开花绿莹莹,你是父母程天主,我是父母混天星,你是父母找钱手,我是父母消钱根,孝敬父母要趁早,一年不比二年老,人老一年添一歲,树老一年干一丫,你不高声大气怠咽⑩他,早晨打盆洗脸水。黑来照的是玉房灯,孝敬父母一平生,孝敬父母都不错,高房大屋给你住。你是父母一个儿,四根柱头你有根,四分土地你有分,我是父母空冤家,四分田地我没耕,四根柱头我没分。”女子言辞激励,将心中不愿离去的情绪告诉兄弟:家中田地一分不占,家中兄弟才是主人。所以要求兄弟要尽早孝敬父母,同时也显示出务川仡佬人民家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子没有分割原始家庭财产的权利。

哭劝弟弟:“一面茶盘里面黑,双老双亲你亲热。一面茶盘万字格,你大大(姐姐)积个德。孝敬父母要记住,不做家外异乡客。”出嫁女子要出远门,以后不能及时孝顺父母,把这份感情寄托在弟妹们身上,希望弟弟妹妹能够弥补自己对双亲的孝道之情。

(三)拜信祖宗佑幸福

务川仡佬族人信仰竹图腾、崇拜祖宗。图腾源于“竹”,竹文化在仡佬人眼里表示高洁、纯净,给仡佬人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帮助,竹在仡佬人心中拥有着至高的位置。仡佬人崇拜祖宗,认为祖宗是可以保护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这带有对神的崇拜。在哭嫁中新娘不止一次哭唱祖宗。在新娘出嫁前一晚,其梳好头发后会哭老祖宗如:

“一张桌子四角方,桌子面上来烧香,桌子面上三杯酒,招进主人来漱口,桌子面上三杯茶,招进主人来吃下,多吃阳间茶一杯,少吃阴间霉浑水,多吃阳间酒一杯,少在阴间拦路回,我是你的男子生,烧香换水一平生,我是你的女子生,烧香换水是今天。”

现在每个仡佬族人家里都会立着祖先的牌位,新娘会跪在祖先牌位前哭唱,歌词意为:在一张四角桌子上放着香火,三杯酒,三杯茶招待祖宗。新娘会说唱自己是祖宗的儿女所生,女子今天即将出嫁,希望祖宗能够保佑其一生平安幸福。

(四)淳朴美德常体现

居住在务川泥高镇高山上的仡佬族人,在以往交通不发达的时期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有着浓郁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可以看到,无论是婚嫁还是其他任何大事情,都会出现整个村相互帮忙、互相关心的场面。比如在泥高镇竹园村,仡佬族女子出嫁的婚俗中,会专门有人带头帮忙领事、帮忙招呼,安排做各方面的事情,全村分配出动。苦力活全部安排给男性,轻活安排给女性,体现仡佬族男子关爱女性的美德和勇于担当的形象,这也能体现仡佬村相互关心、和谐相处的民俗风情。

四、务川泥高镇仡佬族哭嫁歌词呈现的艺术价值

(一)体现民族文化

哭嫁文化本就是我国少数民族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特有婚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仡佬族人民婚俗用哭嫁来衡量出嫁女的才能,出嫁女子高水平演唱哭嫁歌并加上华丽辞藻,会得到众人的赞赏和祝贺。这份荣耀促进了其他仡佬族人民的效仿,也使得哭嫁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婚俗哭嫁文化中歌词内容愈加丰富。从哭嫁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方的习俗,以便更加深入地剖析仡佬民族文化。比如哭嫁歌中哭唱表姐妹的部分:“百子开花抓把抓呀,抬跟板凳来雕花呀,左手雕着胡椒叶(儿),右手雕着牡丹花,太阳起来暖洋洋,挑个绣球抛过娘,太阳起来鹿呦呦,挑个绣球抛过沟,千年不望绣球垮,万年不望女的娘。”从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仡佬族人民婚俗中,有雕花刺绣艺术,还有抛绣球习俗,歌词内容凸显民族特征,从而能够使相應的民族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促进人际交往

在传统的仡佬族婚俗中,一旦女子嫁出去就很难回到娘家,一般要经过夫家允许,而且逢年过节都只能在夫家。就算在当今这个思想开放的时代,依旧有很多夫家不允许出嫁女子回娘家过年的情况。由于长期不在娘家,自然就和娘家的亲人走动得少,感情也就慢慢淡化了。在哭嫁歌中经常能看到难以相聚的情景,比如哭姑姑的歌词中:

“椒子发芽一树青,我和嬢身要分身,这时分身哪时会,有酒有席才来会,无酒无席这一回;我这父母,门上挂着无事牌,你无事百叶也不来,我这父母,门上挂着无事柳,你无事百叶也不走。椒子开花绿油油,孝和嬢身要分身,这回分身哪时会,有酒有席才来会,无酒无席这一回。”

所以在仡佬女子出嫁时,其通过哭唱形式与亲人之间产生沟通,让亲人知道自己的不舍,无形之间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同时从歌词中也可以看出,亲人之间无事很少来往,通过哭嫁也可以促进其与亲人的交往;父母无事情与亲人走动少,很多人新娘也不曾见过或不认识,经过陪伴在身边的叔娘介绍,再进行哭唱,可以认识更多的亲朋好友,无形之中也可以增进新娘与各个亲朋好友的关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务川仡佬族哭嫁歌的相关研究可以为中国民族文化增添色彩,为民族歌曲提供研究资料,显现一方人文情怀。同时,哭嫁歌是仡佬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原生姿态。它保存着淳朴民风和充裕的地方特色,蕴含着浓郁的感恩情怀,能够促进人际交往,有着促进社会和谐相处等艺术价值。务川仡佬族哭嫁歌表现了仡佬人的民族气质,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敬,而高山上的农耕景象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风光,展现着贵州高原最古老的璀璨花朵。

参考文献:

[1]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费元琴.论仡佬族“哭嫁歌”[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冉松,祁琴,杨旭波.中国的务川,世界的仡佬[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6):8-9.

[5]罗娅.贵州仡佬族文化地理特征初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25-29.

[6]魏登云.论务川仡佬族哭嫁歌所蕴涵的女性情怀[J].大众科技,2013(06):339-341.

[7]王其珍.贵州省仡佬族古籍之一——哭嫁歌[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8]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务川仡佬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9]周菁,曾洁.论仡佬族《哭嫁歌》特性及其社会功能[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06):84-88.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结合中国画教学谈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及大学的功能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对诺维尔“情节芭蕾”的艺术探究
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 08:11:14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34:17
论博物馆文物艺术价值的展现与公众美学教育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1:08:44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5:56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22:58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24:56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