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读后续写作为高考综合改革后高考英语试卷写作题的第二节,主要考查学生的段落衔接能力、续写段落词汇运用的准确性、语法结构的丰富性以及全文的连贯性。本文以2021年6月浙江卷中的读后续写题为例,并结合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和斯温的输出理论,探讨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读后续写
作者简介:李娜(1998-),女,吉林德惠人,吉林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201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使用),首次提出读后续写和概要写作两种新题型,于2016年第一次出现在浙江省英语考试中,后逐渐推广到全国。
一、读后续写的研究背景
作为高考英语试卷写作的新题型,读后续写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读后续写要求学生阅读所给材料后,根据所给出的两段段首句进行文章续写,使之成为一篇语义连贯、结构合理、情节完整的文章。读后续写,不但需要学生正确地运用单词、短语、句型等,还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原文材料,整理续写内容,学会润色语言,从而形成统一连贯,表意清晰的续写文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有些人把阅读和写作看做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重视写作,经常谈论学生的写作技巧不行,好像语言水平是以写作为标准似的。如果阅读的基础训练不到位,写作水平就不会提升。”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逐渐流行起来。但是,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主要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缺少真实的语境和生动的语言,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发展受到限制。在目前的读后续写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刻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使得其后续的内容仅限于根据情节发展或继续使用其他语言进行表达。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在阅读素材时忽视了文章的主题,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筆者对浙江省历年读后续写真题进行了研究,2016年10月新高考读后续写文本是关于Jane与丈夫Tom驱车去森林野营时发生争吵,赌气离开,后来迷路的故事;2017年6月新高考读后续写是关于Mac和几个朋友从家里出发骑行去阿拉斯加,途中遇险的故事;2017年11月新高考读后续写内容是通过对旅程中故事的描写刻画出妈妈的人物性格;2018年6月新高考读后续写内容是父亲为了让大家过一个不同以往的暑假,带一家人去了Uncle Paul的农场,在那里,“我”在父亲的陪伴下体验了骑马;2020年1月新高考读后续写内容是男孩离家上大学,在校门口与家人和宠物狗Poppy依依惜别的场景,体现了家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浓浓的温情;2020年6月新高考读后续写内容为“我”和妻子埃莉怀揣着要给北极熊拍照的梦想去了被称为“世界北极熊之都”的加拿大曼尼托巴丘吉尔镇外的研究营,一头饥肠辘辘的北极熊被食物味道所吸引,企图袭击他们的营地,一场人熊大战“一触即发”;2021年1月新高考读后续写内容讲述的是万圣节发生的一件囧事: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带回家的南瓜是最重的,将头伸进了已掏空瓜瓤的南瓜里,结果却被死死卡住。从读后续写的话题来看,续写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
二、读后续写的理论依据
(一)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理论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要使语言习得顺利发生,一定数量的目的语的输入非常关键。所以作为输出的英语写作不应该单独出现,相反,它应该与作为输入的英语阅读紧密结合起来。
克拉申的理想的语言输入应该具备四个特点:易懂、有趣、相关、非语法程序安排、充足的输入量。其中,易懂(可理解性的输入)非常重要,为此,克拉申还提出了一个“i+1”的语言输入公式。他将“i”作为当前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i+1”作为下一阶段语言发展程度的标志,而当前语言能力与下一阶段的差异,用“1”表示。所以,只有把“i+1”的学习资料输入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斯温(Swain)的输出理论
作为对输入假说的批判与补充,斯温提出了“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斯温不仅建议学习者通过输出训练来改善二语习得的流畅性,而且总结出语言输出的三个主要功能,即注意/触发功能、假设检验功能、元语言功能,斯温和其他学者多次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三个功能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三、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为2021年6月浙江卷读后续写题,语篇内容接近学生日常生活场景,可读性强。
(二)教学过程
1.故事情节分析。作者开篇交代了不善言辞的父亲从小辍学,打工赚钱去贴补家用。父子两人互相不理解,作者轻视做卡车司机的父亲,觉得自己高中毕业就可以碾压父亲的所有成就。在作者即将升入八年级的那个暑假,作者去隔壁邻居家打工,虽然工作繁重,但作者还是很期待工资。这时父亲提醒作者工作是迈向成长的一步,终于可以补贴家用了。作者意识到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不属于自己,觉得太不公平了。
我拿着两周的薪水共119美元回到家,父亲想找我谈谈……
父亲让我随自己心意支配我的薪水,我感到十分惊讶……
2.人物性格分析。教师提问:“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in characters?”。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父亲与“我”有一些截然相反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父亲工作大半生主要为了供养家庭,而我过着相对来说无忧无虑的生活还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在这种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目标下,父亲和“我”的故事会有什么样的进展呢?
3.读出矛盾冲突。故事情节紧紧围绕着父亲与“我”对工作、金钱、责任的看法展开,教师提问:“How do my father and I feel about work,life and responsibility?”。
设计说明:学生能够再次回归文本,尝试从文中寻找一些线索或者暗示性的语言来找出父亲与“我”对工作、金钱、责任的看法。
4.明确文章主题。教师提问:“What's the theme of the passage?”。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挖掘文章主题和深意。
参考答案:本文的主题属于人与自我,涉及的话题是个人成长,从一开始作者对父亲的不理解到后来的逐渐理解,从过去“自私”的“我”向体贴家人的新“我”逐渐转变,并最终意识到什么是责任。
5.进行情节构思。由第一段段首句内容“When I bought my paycheck home—it was $119—my dad wanted to talk to me.”可知,学生可以关注到关键词“talk”,进而展开联想“What was my reaction towards the ‘talk? How did the ‘talkbegin?”。
由第一段段首句内容“I was surprised that my dad allowed me to use the money as I wished.”可知,作者此时的情绪很震惊,通过一个形容词来暗示第一段交谈的内容令作者感到震惊,鼓励学生思考谈话内容;与此同时,段首句还提到父亲让“我”按照自己心意使用这笔钱,对此“我”会做出什么反应,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What was my reaction towards the unexpected outcome? What was my dad's reaction?What will be my final decision?”。
6.寫后评价。在获得充足的语言信息输入之后,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续写文章,这一过程也称“polish”。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写作评价,写作评价是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的重要方法。学生会进行组内分享和小组互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其他同学的写作亮点,教师还可以对优秀的读后续写文章进行展示,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三)教学反思及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以现代教育手段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教学资源随处可见,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与时俱进,用最先进的教育观念武装自己。
2.营造真实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进行读后续写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真实可理解的语料,学生才能够理解并深入挖掘文章主题,更有可能创作出好的续写文章。
3.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不断渗透批判性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
四、结语
与开放式作文和半开放式作文不同,读后续写没有固定的句型和模式。但如果学生能正确挖掘主题、合理扩展故事、巧妙模仿原文的语言和细节描述,那么读后续写就相对好把握。另外,因为读后续写被列入高考试卷中,引发学生对读、写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逐渐认识到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的关系,增强了读与写的互动,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