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昭 刘子奇 钟倬堂 彭晓音 杨圣海 冯硕 姬辛娜 杨健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20)
儿童在感染发热后容易发生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既往研究发现多数儿童FS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鼻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1],其临床特征较为明确。近几年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对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报道逐渐增多[2]。2022 年12 月,北京地区儿童感染Omicron 变异株的人数明显增加,很多儿童在Omicron 变异株感染后出现FS,关于Omicron 变异株感染后FS 的临床特征在世界范围内有少数病例报道[3-4],临床特征尚不明确。我院的儿童患者来自北京各个区县,可以代表北京地区Omicron变异株感染导致的儿童FS 的临床特征。故本研究通过对大样本FS 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充分了解Omicron变异株感染后FS的临床特点,为本类患儿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收集2022 年12 月1—31 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断为FS、明确存在Omicron 变异株感染的患儿为Omicron 组;同时选取2021年12月1—31日诊断为FS、未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患儿为非Omicron组。FS诊断标准[5]: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机体疾病的初期,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急性中毒、全身代谢紊乱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FS 复发的定义[5]:截至就诊日期,存在≥2 次FS 发作的患儿。Omicron 组患儿未排除合并其他病原感染。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件号:SHERLLM2023038),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资料通过病例收集和电话随访获得,包括惊厥发生年龄、性别、既往FS 病史、FS 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丛集性发作(12 h内发作次数≥2 次)、 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时间≥5 min)等。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micron 组共纳入381 例,惊厥发生年龄范围0.08~10.83岁;非Omicron组112例,惊厥发生年龄范围0.75~10.33岁。两组患儿均无癫痫家族史和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病史。Omicron 组人数明显增多,是非Omicron组的3.4倍。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惊厥发生年龄、FS家族史、既往FS史、部分性发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micron组FS 患儿丛集性发作和惊厥持续状态比例高于非Omicron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S患儿临床特征的比较
Omicron 组1 岁~和6~10.83 岁两个年龄段患儿占比高于非Omicron 组,4 岁~和5 岁~两个年龄段患儿占比低于非Omicro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FS患儿年龄的分布情况 [例(%)]
Omicron组丛集性发作1岁~年龄段患儿比例高于非Omicro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丛集性发作FS患儿的年龄比较
Omicron 组中52 例(13.6%)FS 患儿发生惊厥持续状态,通过对年龄的分布分析发现,2 岁~的占比最高(13/381,3.4%),其次是3岁~(10/381,2.6%),见图1。
图1 Omicron组FS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年龄的分布情况
非Omicron组复发(既往有FS病史)的患儿为43 例(38.4%),Omicron 组复发的患儿为117 例(30.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micron组复发患儿6~10.83岁占比高于非Omicron 组,3 岁~、4 岁~、5 岁~占比低于非Omicr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FS复发患儿的年龄比较
Omicron 变异株是2021 年12 月以来国内外主要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虽然致病力低,但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北京自2022 年12 月感染Omicron 变异株的病例增多,作为北京地区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我们医院接收了北京各个地区很多感染Omicron 变异株的儿童患者。仅2022 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FS 患儿达381 例,是2021年同期FS患儿例数的3.4倍,和之前的报道[6]相似。也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在急诊室的FS 患儿较之前减少,主要与戴口罩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有关[7]。
既往国内外尚无大样本对Omicron变异株感染相关FS临床特征的总结。本研究通过对这些FS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发现,Omicron 变异株感染导致的FS在临床特征上与既往FS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年龄分布范围增大,丛集性惊厥发作和惊厥持续状态比例升高,复发的年龄段也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论增加了临床医师对FS 临床特征的新认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出现严重的脑炎、急性坏死性脑病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等[8]。FS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儿童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3%~5%[9]。新型冠状病毒也可导致FS,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FS 的机制存在多个方面,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免疫因子风暴[10]。免疫性介质是重要因素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FS患者血液循环中的白细胞介素-6升高较为明显,白细胞介素-6 与发热密切相关,升高的白细胞介素-6是FS的重要发病机制[11-12]。
本研究针对Omicron 组和非Omicron 组FS 患儿的年龄对比发现,Omicron 组1 岁~和6~10.83 岁的儿童占比高于非Omicron 组,提示Omicron 变异株感染导致的FS 出现了年龄分布范围的增大,小年龄段和大于6 岁的儿童出现FS 的比例较高,本结果可能会改变关于FS 年龄上限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类似报道。
丛集性发作和惊厥持续状态多用于描述惊厥发作的临床特征。本研究发现,Omicron组FS丛集性发作比例高于非Omicron 组,既往没有关于Omicron 变异株感染导致丛集性发作的报道。关于惊厥持续状态,本研究发现Omicron变异株感染后有13.6%存在惊厥持续状态,高于非Omicron 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惊厥持续状态也有报道,其发生率为6.8%[3]。本研究惊厥持续状态比例高的原因,考虑与感染的病毒类型不同有关,也可能和惊厥持续状态的定义不同有关。
FS 首次发作的复发率为30%~40%,多数患儿会在发病后1年内复发,一次热程≥2次发作的复发率为50%。复发的风险包括:初次惊厥年龄<18月龄、发作前发热时间<1 h、一级亲属有FS 史、低热时出现发作等[13]。本研究将就诊时FS≥2次的发作定义为复发,结果显示Omicron 组复发患儿6~10.83岁占比高于非Omicron组,原因考虑为大于6岁的患儿在Omicron组6~10.83岁患儿占比高有关。Omicron 组复发患儿3 岁~、4 岁~、5 岁~占比低于非Omicron 组。关于Omicron 变异株感染与FS 复发的关系既往尚无相关报道。减少复发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发热,对于Omicron的预防主要采取疫苗接种、合适的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室内通风、避免聚集和手部卫生等措施[14]。根据流行病学和本研究中FS的临床特征,及时检测Omicron变异株可早期明确FS的病因。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Omicron变异株感染导致的儿童FS 的临床特征,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完全除外合并其他病原感染的可能,因为可能一部分患儿存在多个病原的合并感染[15]。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大样本Omicron变异株感染导致的儿童FS 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充分认识了FS 的特征,即Omicron 变异株导致的儿童FS 增大了年龄的分布,且丛集性发作和惊厥持续状态较多。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