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冬
一、文本分析
《金字塔》是语文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自读课文,编排了两篇短文,分别是抒情散文《金字塔夕照》和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古老的埃及金字塔,激发学生了解金字塔的兴趣。
其中,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课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首次出现。在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直观、简明的呈现形式,学习从文字、数字、图画等各种文本形式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概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
两篇短文的表达方式不同。教学时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并用简练的语言说出阅读的感受。可以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两篇短文最主要的区别是交际功能的差异:《金字塔夕照》一文,侧重帮助读者通过语句想象画面,直接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情感;《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侧重为读者提供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二、学情分析
(一)已知点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字方面具备了识音、辨形能力;在读通文本方面,已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去朗读,能自主了解文本大意;资料搜集方面,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已掌握了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一些方法;学习习惯方面,学生听说读写已有一定个性化的技巧。因此,在学习《金字塔夕照》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文章的文本特点。
(二)生长点
学生对教材中首次编排的非连续性文本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时,学生要充分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在与《金字塔夕照》的对比阅读中,感受其表达效果,进一步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和交际功能。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 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 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四、教学重点
1. 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 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 复习生字。
2. 回顾金字塔的知识。
(二)目標导学
明确目标: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了解非连续文本的特点,并在这个基础上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三)新知解读
(讲解要点: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1. 对比阅读,填表了解。
2. 交流《金字塔夕照》的文本特点。
3. 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依据推测。
(1)概括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2)利用短文提供的丰富信息尝试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4. 整合提升。
(1)学生交流:谈谈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
(2)教师小结:两种表达方式各有优势,根据不同的阅读需要,可以选择不同表达方式的文本去阅读。
(四)巩固提升
1. 学法迁移。
完成课堂练习单:默读介绍威尼斯的两份材料,进一步感受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并谈谈阅读感受。
2. 交流巩固。
(五)拓展练习
1. 课堂小结。
2. 布置作业。(二选一完成)
(1)搜集并阅读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介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2)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向家人介绍中国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七、板书设计
20*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抒情散文 非连续性散文
语言优美 图文并茂
画面感强 简明清晰
融情于景 信息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