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娜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战略部署,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为充分调动全国近5亿乡村人口的力量,如期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加强农村党的领导、促进乡村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意义重大
全面建設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现实所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的居民消费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等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都低于城镇。同时,在农村内部,不同地域之间、同一地域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解决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守好“三农”基本盘,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障。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能否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工作任务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群众所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一直是党最基础、最广泛的执政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基数庞大,虽然城镇化步伐在不断加快,但当前仍有近5亿乡村人口。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推动农村发展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任务,如果不能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不能做好乡村治理、不能回应广大农民的诉求,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就得不到加强,乡村振兴也就无法实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农村,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发展所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4万元,下降1.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万元,增长2.5%。农民收入依然是短板,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城镇,可见扩大消费潜力巨大。农村的建设是短板,尤其农田基础设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还比较薄弱,但投资空间广阔。差距也是空间,短板也是潜力,补短板、缩差距的过程就是释放潜力、激发后劲的过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领导农民群众推动改革发展,自身建设直接决定短板能否变成“潜力板”。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
“主心骨”作用发挥面临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主心骨”。随着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组织大量涌现,各类人群利益诉求变得多元化,对党组织的协调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中央制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不够透彻、执行得不够充分,不能准确高效地整合各类资源、回应群众利益诉求,“主心骨”地位不够突出。
干事创业能力发挥面临挑战。虽然农村“两委”班子整体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受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的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结构、经验能力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差距。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结构、提升农村党员干事创业能力,是增加农村发展潜力、发展后劲的当务之急。
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面临挑战。在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各类资源的协调、凝聚和整合。尽管各级党委都高度重视农村党建工作,但在农村一线,还是会出现群众对村级集体事务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分歧等情况,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部分农村党员受年龄、文化水平的影响,只讲“经验主义”,缺乏创新意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村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提升。
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三个途径
突出政治功能,强化阵地作用。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阵地,要坚持从强化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活动阵地着手,努力提高党组织阵地建设质量。一是织密组织网络,在村级组织广覆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教育、村级议事、信息宣传、为民服务、文化活动”的综合作用。二是打造布局规范、整洁美观、内容丰富的党员教育学习环境,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三是带领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强化政治意识和政治功能,不断提高政治决策力,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突出实干担当,强化“主心骨”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群众可依靠的核心力量,必须全面过硬,才能真正发挥出“主心骨”的作用。一是抓好“关键少数”,提高领导能力。选优配强政治素质过硬、工作经验丰富、担当意识强烈的党组织书记队伍,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激活“头雁效应”。二是抓好人才引流,保障干事创业力量。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向农村一线流动;着力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潜力的青年农民党员,确保农村党组织有“源头活水”。三是抓好作风建设,强化担当和实干。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归根结底体现在“干”字上,只有干在实处、干出成效,才能使群众信服。为此,必须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担当精神和实干作风,以无畏担当的勇气、一丝不苟的严劲、“一抓到底”的韧劲,切实担负起组织责任;必须抓好末端精准落实工作,做到实干中有效度、担当中有温度。
突出组织服务,强化引领作用。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基层治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服务引领作用,一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农村党员头脑,持续强化“为广大农民谋幸福”的使命意识,坚定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二是有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讲解工作,增进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在农村政策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三是不断转变工作方式,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突出难点、痛点、赌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政治定力、坚守政治立场,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领路人,让群众真真切切知党恩、感党恩,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赵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