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 张伟锋 刘文明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临朐得润家庭农场大棚甜椒生产田,该基地位于潍坊市临朐县山旺镇包家河村,大棚甜椒品种为青州市天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华甜二号,大小行种植,大行距0.8m,小行距0.6m,株距0.5m,栽培密度1900株/亩。试验地块土壤为沙壤土,地力均匀,水浇条件良好,试验前采集土壤进行基本理化性质测验(表1)。
(二)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分别为无氮区(处理1) ,70%优化氮区(处理2),优化氮区(处理3) 和130%优化氮区(处理4),3次重复。优化施肥按照大棚甜椒目标产量、养分吸收特点和本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优化施肥的用量为15∶10∶20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100kg/亩,农大“黑松土”有机肥160kg/亩计算。小区面积2.8m×10m=28m2。各处理磷钾肥用量同优化施肥区,管理措施一致。具体施肥量(表2)。
(三)试验实施
试验于2021年7月9日移栽,实行大小行种植,大行距0.8m,小行距0.6m,株距0.5m,每小区长10m,种植4行,每行20株,每小区80株,栽培密度1900株/亩。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施肥方法:有机肥和磷肥及氮、钾肥的三分之二作基肥一次施入,氮、钾肥的三分之一作追肥(开花结果期施用)。期间喷多菌灵和蚜克净防治辣椒青枯病和根腐病及螨类等。9月8日开始采收,11月16日采收结束,共采收5次,以小区产量累计计产。
(四)测定项目与方法
大棚甜椒产量以每个小区各次采收的青辣椒重量(含果柄) 之和计算。首次采收于定值后60天,11月16日采收结束,共采收5次,最后一次采收将果实全部收尽,记录各个小区全部甜椒果实产量。
参照“技术规范”要求,土壤pH值采用pH计测定;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效磷采用0.5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钾采用钼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数据采用SPSS11和Excel201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施肥处理对大棚甜椒产量的影响
收获时各个小区单独采收、称重及统计产量(表3)。
对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绘制柱状图(图1)。
由图1和表3可知,大棚甜椒产量以100%优化施肥处理的最高,为3321.68kg/亩。其次为130%优化施氮处理,为3217.79kg/亩,再次70%优化施氮处理,为3188.00kg/亩,产量最低的为无氮区,为2733.49kg/亩。有氮处理的产量比无氮处理的产量增产16.63%~21.52%,说明缺氮元素对大棚甜椒产量影响较大。
对表3试验小区的大棚甜椒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表4),经F检验知:区组间F=0.68 对试验各处理产量结果采用新复极差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表5、表6)。 由表5和表6可知,多重比较表明, 3个施氮处理(处理3、处理4、处理2)的平均产量均与无氮区(处理1)之间达到1%水平上的极显著性差异。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二)不同处理大棚甜椒的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7看出,大棚甜椒施用氮肥各处理增值2181.65~2823.31元/亩,凈产值14940.84元/亩、15551.21元/亩和/15021.24元/亩 ,均高于无氮处理的净产值(12832.25元/亩),经济效益有显著增加;产出投入比为36.42∶1~42.32∶1,均低于无氮处理的产出投入比(45.48∶1)。 (三)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肥料效应方程 通过Excel2010建立氮肥施用量与产量之间的一元二次方程y=-2.3211x2+71.246x+2728.9(R2=0.9825),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方程计算得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大棚甜椒最佳施氮量为15.35kg/亩,对应的最大产量为3275.62kg/亩。 三、试验结论 优化施肥试验中,以优化施肥(处理3)产量最高,130%优化施氮区(处理4)次之,以下依次为处理2(70%优化施氮区)、处理1(无氮区)。这3个施氮处理的产量分别为3321.68kg/亩、3217.79kg/亩、3188.00kg/亩,与无氮区(产量为2733.49kg/亩)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建立氮肥施用量与大棚甜椒产量之间的一元二次方程y=-2.3211x2+71.246x+2728.9(R2=0.9825),施氮量与产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方程计算得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大棚甜椒最佳施氮量为15.35kg/亩,对应的最大产量为3275.62k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