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圆
摘 要: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专题展览作为直接面对公众的一个窗口,体现了博物馆的形象和文化创新性。一个优秀的展览除了要有鲜明的展览主题、清晰的叙事结构和逻辑等内容设计,也需通过精心策划的展陈形式予以呈现。文章概述了展陈设计在博物馆专题展览组织策划中的重要性,并以中国湿地博物馆“华夏有衣 襟带天下—汉服文化展”为例,探析展陈设计中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对空间、展线、版式等要素的处理,从而达到适宜展览主题的展示效果,让观众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佳的观展体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专题展览;展陈设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24
1 展览概况
汉服是我国汉族的传统服饰。近年来,全国各地汉文化复兴运动迭起,许多传统文化爱好者每逢传统节日便身着汉服结社雅集,倡导学习传统礼仪,重拾传统文化。
“华夏有衣 襟带天下—汉服文化展”是中国湿地博物馆推出的一场原创性专题展览,展览文本由博物馆研究人员自行撰写,展品全部面向社会征集而来,共展出根据历史记载和出土文物原型、利用现代面料和工艺制作的历朝历代的常服、发冠、配饰共计150余件。展览分为“中庭回廊”及“专题展厅”两个展区。
中国湿地博物馆的中庭建筑空间极具特色,自然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穹顶撒入室内。一至三层的回旋长廊形成了自然的展线,观众踱步而上,参观完悬挂的100幅图文,便可来到三楼专题展厅。专题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层高3.5米,展出了包括“云想衣裳花想容”“揖拜进退礼如仪”“汉风复兴延华夏”三个单元的内容。
2 概念设计
本次展览展陈设计以展览文本为依據,运用多元化的展示手法,以突出主题为中心,以文字说明、图文写真来叙述内容,以壁挂式陈列、悬挂式陈列、场景式陈列以及组合式陈列来展示展品,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色调统一、造型新颖,以独特而别致的形式、有别以往教条式的陈列版面,让观众在轻松、愉悦的参观氛围中主动地接受知识和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如何利用相对有限的布展经费,在有限的展示空间内讲述汉服的发展历史、彰显汉服的文化特点、营造较好的观展氛围,是这次展览形式设计的难点。
3 展陈设计
3.1 空间设计
3.1.1 根据展陈内容,划分展示空间
空间是展陈设计的首位要素。如何准确地把握展览空间的特征,合理分割好功能不同的空间,直接影响展览的成功与否。
本次展览在展陈策划时,综合考虑专题展厅的展陈面积、展线长度、展品的数量等因素,将最初文本中的第三单元“敬授民时风俗化”及第四单元“汉风复兴延华夏”的部分内容安排至中庭回廊,将相关内容的图文资料影印喷绘,并装裱画框,作为展览的预热部分(图1)。专题展厅内按“序厅”“云想衣裳花想容”“揖拜进退礼如仪”“汉风复兴延华夏”以及“尾厅”的顺序一一展现。
3.1.2 提炼文化特征,表达中国意境
汉服始于黄帝,定型于周朝,在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汉服的流行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是我国汉民族传统服饰。展览灵活运用了形式美法则,融入中国设计元素。
3.1.3 形式法则
运用先人的智慧及形式美法则,把中国元素融到博物馆展览设计中,不仅能宣传展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达新时代的博物馆精神,更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尚,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中国设计元素中讲求均齐和对称。均齐和对称具有端庄稳定、严谨大方的特点,符合传统审美。在陈列中,展览团队统一制作了尺寸规格为690毫米×560毫米的镜框和2100毫米×600毫米的油画布绷面木框,按水平线排列,行距排距一致,打造了左、右及四周均齐的形式美(图2)。入口的月洞门主题造型位于“序厅”空间的正中、中部展厅六个月洞窗依中心轴两边对称、饰品展区四个独立柜的摆放排列居中且规整有序,这些都很好地诠释了中国设计元素中的均齐和对称。
平衡和呼应也是中国设计元素中经常遵循的形式法则。平衡在汉语中有“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倾向于保持稳定的情况”的释义。展陈形式法则中的平衡则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平衡,是指主体观察客体时视觉判断的心理作用,即客体具有均势感或动与静的统一感。如一个展柜摆放了一件体量较大的展品,那么邻近的展柜则适宜摆放小的展品以创造趣味性的呼应,使陈列避免视觉上的枯燥。从展览的平面布局来看,长方形空间内上、下两侧安排的展品、展示内容比重较为合理,能够达到区域空间的视觉平衡。
3.1.4 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文化符号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在现代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传统文化和景观符号,用新的现代观念和创意表现内在的价值与观念,使展览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呈现出浓郁的中国意境。
一走入“序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件马王堆汉墓曲裾复原与月洞门的造型(图3)。月洞门为我国古典建筑中常见的过径门,常用于园林建筑中两院之间的隔断或房间中的隔断。形如满月的月洞门富于动感、赏心悦目,具有传统的文化气息,蕴含了通俗的“圆满”之意。古时的匠师们有意识地借用门来实现移步换景,将景物变成一幅幅生动的执扇画。如今在展厅内利用月洞门“框景”,简约而不简单,带给观者无尽的遐想空间。除此之外,“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子单元“历代衣冠”中的“魏晋风度”和“两宋清流”展区也运用了相似的建筑景观符号—月洞窗(图4)。与“序厅”不同,这里的月洞选用半透明的纱幔,将图文直接打印于其上,并用圆形木框前后夹扣使其不因重力而变形。
3.2 展线设计
展线是展览空间中观众参观的动向流线,它由展品、展项、展板等诸多元素串联,把握好参观的流动性和节奏感是展线设计时需要统筹考虑的,应使观众尽可能完整、有效地参观展览,从而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
如图5所示,本次展览采用了主线和辅线结合的展线设计,如观众在参观完“唐韵华章”的展区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观“两宋清流”或者“大明风范”展区,这种自主选择参观的路线和先后顺序的方式可以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保证展品前为观众留出足够的观看距离,切忌过于狭窄;展柜、展品的排列需疏密得当;在“前言”等文字较多的展览区域,预留一定的空间防止观众长时间阅读造成的拥挤(图6);文字性的展览内容尽量言简意赅、便于阅读。
为了在整个参观路线处理上做到抑扬顿挫、井井有条,展览团队在“序厅”设计了大面积的留白,并降低该区域的照明,营造观展氛围的同时让观者得到视觉上的缓冲和休息。同时在观众流动的路线上增加一些兴趣点,如在“唐韵华章”和“大明风范”两个子单元的中间设计了一面巨幅装饰画—宋徽宗的《瑞鹤图》(图7)。画面中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姿态百变,气势壮观,非常吸引眼球。这样的处理方式使整个空间的展示形式更为灵动,让观众在不断变换的节奏中欣赏整个展览。
3.3 展示设计
展品是博物馆展览的主角,通过展品吸引观众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展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展品不同的形制特性,运用合理的展示方式。
展览中的衣冠类展品均安排在宽1200毫米、高342毫米的展台内,采用了人模展示、悬挂展示和平铺展示三种基本方式,并根据汉服的不同特点,人性化地设计了不同的细节,旨在让观众更清楚地看到展品的面貌。如在明代汉服陈列区域展出的一件曳撒,曳撒是明代士庶男子的便服,从蒙古袍汉化而来,特点是交领、大襟、两侧开衩、开衩处接外摆、从两边起打褶、中间有马面。为了展现服装特点且不损坏展品,布展时运用了美观的有机玻璃透明圆片,对衣服两侧外摆部分进行固定。另外定制了18个6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红色软包木方穿插放在展台上,用来放置幞头、云袜、皂靴、弓鞋、披帛、团扇等展品。展台外围用高850毫米的粗红绳护栏和警示标识保护展品安全。考虑到展期人流较多,设计人员在红色木方展台外增做了玻璃罩,确保不影响观看视线的前提下防止展品受到损坏。
对于饰品类展品的展示,布展方秉承节俭办展的理念,使用了博物馆的成品展柜。同时,配合展览主色调对原有的展柜内饰做了改造升级,定制了木质托台并用红色扪布饰面。高柜用来展示革带、禁步等饰品;平柜用来展示发钗、发簪等饰品。除此之外,在墙面上设计了亚克力材质的壁柜,并将红色托台以45度角摆放,将发带、手持镜、发冠、眉心坠等饰品用细针固定于斜面的托台上,让展品具有最佳的观看视角。
3.4 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贯穿于整个展陈设计中,是展览陈列重要的因素之一。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色彩、图形、文字等。设计时要把握主题,深入了解展品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寻找展品中的美学元素并进行艺术的加工,快速、准确、美观地表达出展品信息。
3.4.1 色彩设计
色彩作为展览的阐释手段之一,可以起到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本次展览的主题属于历史文化类,且考虑到展览期间正逢新春佳节,因此展厅选用了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繁华热闹的红色为主基调,并辅助运用了浅米色、白色和黑色。明朗、柔和、低调且容易搭配的浅米色避免让人感到过于压抑和局促。白色属于无色系,明度最高,没有色相,给人淡雅纯净的观感,与之搭配中和了红色浓郁强烈的色感。黑色展台及黑色鹅卵石饰面则加强了视觉空间的稳定性,丰富了色彩的层次感。
3.4.2 图形设计
展陈设计中的图形是介于文字和展品之间的视觉信息符号,主要包括与展览相关的图片、插画和标识等。图形能够快速传递给观众相关展览信息,激发观展热情。除了对原始文本资料内的图片进行尺寸、明暗、色调的调整和修复残缺等技术处理外,还要依据展陈文本编排图形的状态、颜色和排列方式。展览中的图版选用米色为底色,配合运用红褐色色块并饰以土黄色云纹,采用折扇扇面、书法体汉字、古典边框等富含我国传统文化的图形元素,充分发挥图形语言的装饰性特点,烘托气氛,感染观众(图8)。其中特别选用了齐白石《稻雀图》、田世光《红叶双禽图》、谢稚柳《红叶小鸟》、于非闇《茶花幽禽》等大师的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作为设计素材,丰富了视觉效果,增添了畫面的艺术情趣。
3.4.3 文字设计
展览中的文字主要包括展览本身传达的文字信息、展品信息以及与展览相关的宣传海报、导览指示、展览手册等。这些文字都应遵照确定的字体形式、色调风格执行,达成视觉上的统一性,构建一套专题展览独立的视觉识别系统。
在设计中采用了古典端庄的艺术字体,与展览总体风格相一致。同时,根据人们的视觉习惯,对字体的字号、行距、在版式中所处的位置进行了合理安排,做到尺度得体、比例适宜。当然,除了展览信息的传递外,汉字还因其蕴含的中式美学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图版设计将颇具年代感的书法字体运用在扇面图形上,从小小的细节体现了汉服文化的悠远历史,为展览增色。又如“尾厅”毛毡墙面上的结语诗歌,先用10毫米厚的PVC红色文字轮廓做底板,再将2毫米厚的PVC白色文字板粘贴其上,保证文字板牢固的同时显得更加立体、精致。
4 结语
博物馆专题展览的展陈设计应遵循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原则,划分好空间,安排好节奏,运用艺术手段准确表达展品信息。同时,考虑到经济及技术的因素,可尽量使用成品展柜、多媒体显示屏等现有的设施设备,选用美观实用、经济环保的材料,全局把握布展进度、施工工艺和展示效果,运用科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避免浪费。
参考文献
[1]翟威.探析陈列展览中的版式设计原则[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71-72.
[2]寿耘碧.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浅析古今汉服审美特点[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3):21-23.
[3]李曼琦.中国设计元素与现代中国博物馆陈列设计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4]陆保新.博物馆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关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3(4):60-62.
[5]张才红.浅议博物馆的陈列设计艺术[J].时代文学,2014(4):222.
[6]毛向樱,黎卓培.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符号国际化的路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7):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