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呈树 葛彩华 赵雷军
摘 要:依托智慧博物馆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文化资源优势,博物馆将展览形式、教育形式多元化、情景化、智能化,在进行文化传播、展示的同时,也为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与服务,由此使博物馆能更加贴近儿童,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文章依照智慧博物馆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的信息要素与体验形式,剖析智慧博物馆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的设计策略,期望为智慧博物馆相关儿童教育职能的完善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帮助。
关键词:儿童教育;博物馆;沉浸式学习;设计策略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8.022
博物馆不仅仅是供观众休闲观赏的展览展示场所,同时也是为观众提供知识与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当前,很多家长愿意选择博物馆作为儿童业余学习与活动的场所,而学校也将博物馆作为学生参观导览、实践互动、研学探索的主要场所,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博物馆具备大量的文物以及文化资源,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提升儿童的认知,使之在活动过程中接受历史文化知识的熏陶;其二,博物馆学习资源涉猎非常广,包含了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学科领域,能够为儿童的全面素质培养奠定基础。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完善了博物馆与中小学的合作机制,将博物馆教育与儿童教育对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1 智慧博物馆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的设计
1.1 多媒介展示文本信息
传统的博物馆主要以实物加展板作为文物的主要介绍方式,此种介绍方式导致文物信息过于古板单一,极不符合儿童群体的浏览需求①。基于此,智慧博物馆通过字体、字号、色彩的变化来体现文字的主次关系。信息承载物的变化,如印刷物品、各类屏幕、投影等显示技术的交替使用,以及水幕、雾幕投影等非常规显示技术的应用,会引起儿童产生极大的观看兴趣。儿童在阅读文本信息时,注意力是随着视平线视域和观看目标的亮度而定的,距离视平线越近、目标亮度越高,注意力越易集中,学习越投入。因此,一些针对儿童群体的展览展示的重要文本信息的高度通常要比成人的低,同时应保证一定亮度。此外,应根据儿童文本阅读的需求,利用电子阅读、线索提示等方式,让儿童可以通过点击链接、查询、线索寻找等行为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1.2 视听结合的影音展示
视听结合的影音展示主要指的是将图像声音、图片、动画等进行结合,让儿童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了解文物管馆藏物品的信息。在听觉展示方面,音乐是主要的展示内容,通过音调、节奏和音量的转化,给儿童带来全新的体验,以此来激发其情感变化。音乐能够有效影响人的各种情绪,使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和显示技术将音乐与视频融合,给现实场景以动态、延伸的表达效果。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伟大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展厅入口以大型显示屏播放《伟大变革》作为开篇视频,以此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史,不仅让儿童对展览有了总体的认识,还增加了展览整体的感染力。
1.3 虚实共建的环境营造
视听结合主要是刺激儿童的视听觉,以此来达到传递文物信息的目的。为了调动儿童多感官的联动,还需要进行虚实共建的环境营造,以便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例如,根据文物的年代进行古代生活场景的设置,儿童通过参观古代生活场景实现时代感的体验。在场景设置时,需力求与当时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生产力发展相一致,通过实景搭建、场景复原,并运用全息投影、近眼显示、感知交互等先进技术,使儿童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了解古人较为真实的生活状况,从而获取惊奇感②。
虚实共建的环境营造拓展了儿童的感知渠道,实现身心多元化的接触和感受。如首次将整体的古建筑完全数字化展示的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将全息交互投影与古典建筑巧妙结合,在地面投影整张皇宫的平面图。儿童站在某处位置,眼前就会显示出对应的真实视角,如同在宫中游历一般,获得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又如滨州博物馆的史前人类生活场景、制盐场景等,融入了环境渲染、模型制作、视觉延伸、感知交互等多种技术,让儿童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地感受场景,以感性的认识加深知识的认知。
1.4 行为参与式体验
互动行为参与是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的主要方式。博物馆设置相应的互动展览装置、社教活动,为儿童提供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等行为参与机会。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儿童通过参与完成个人体验。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儿童体验场所—“南越玩国”,设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教育活动。“宝藏逐个挖”项目,在空间布局上模拟考古遗址,让儿童通过动手体验考古发掘。儿童通过寻宝游戏的方式,扮演考古学家,体验专业的发掘方式,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③。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迷踪”展厅,让观众以“密室逃脱”的方式参与展览互动,体验大运河风情民俗,深受观众特别是儿童的欢迎。
2 智慧博物馆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的策略
2.1 激励合作,体现儿童间的群体动力
智慧博物馆的建立不单是为儿童提供社会活动场所,还为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设计适当的情景,使儿童获取讨论的动力实现合作学习。儿童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通过向同伴或老师、专家提出问题,来寻求专业知识的指导,在儿童参观活动中设置相应的合作任务、竞争机制、活动结果展示等,鼓励儿童相互评价,充分发挥群体动力学中的榜样效应和竞争关系,进行适当的群体压力施加,让儿童互相学习,鼓励儿童在相互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群体动力学的榜样效应。
单一的参观很难满足儿童对博物馆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就需要在设计中加入鼓励儿童通过對话互助达成学习目的的规则,来确保互动的持续性。儿童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帮助别人答疑解难来感受助人的快乐。为了激励儿童帮助他人的行为,设置相应的积分制和排行榜单,来提升儿童助人为乐的快乐感。例如,滨州市博物馆定期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招募活动,培训合格的儿童将参加讲解志愿服务,并获得“小小讲解员”证书和纪念品。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博物馆会根据志愿服务积分奖励盲盒、福袋等小礼物,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此类活动增强儿童间的互动,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为了提升儿童的成就感,博物馆可以通过官方媒体平台推送儿童的活动表现,展现孩子们的活动风采。如滨州市博物馆每周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馆内宣传大屏上推送、播放儿童参观展览、参加社教活动、志愿服务时的风采照片,定期邀请小朋友录制“云上赏文物”等节目,并将他们工作时的点滴画面和作品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这对儿童来说是莫大的激励。同时,博物馆可以搭建观众沟通、分享的平台。如博物馆利用会员制,在微信公众号中记录儿童会员的活动记录和打卡状况,同时开通分享功能,儿童在公众号上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历程以及成果,使其在分享经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成就感。
2.2 评价管理,形成儿童自我学习体系
任何学习的开展都离不开学习评价,博物馆教育也是如此。博物馆需要根据儿童学习的多维度需求,建立多层次的评价手段。根据智慧博物馆的学习特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学习评价内容制定的思考:①透过感官对展品的了解(如展品年代、色彩、纹样、材料等信息);②对展品意义的思考;③展品与儿童记忆的比较和分析;④多元文化的背景思考;⑤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同时,通过设置不同认知层次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结合儿童的能力,为其提供开放性的学习机会。例如,通过感官来完成的任务(展品观察、文字阅读等)、使用不同的任务满足不同类别的学习(绘画、手工制作、思考题等)。
当儿童的博物馆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时,没有挑战性的知识会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沉浸式学习体验成为空话。传统教育认为儿童在学习中只能进行浅层次知识的掌握,而近些年却有很多儿童通过大量知识的自主摄取,掌握难度较高的如微积分等广度和深度都极高的知识。基于此,就需要博物馆在开展儿童教育时利用博物馆丰富的知识资源、研究成果,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在展览、社交活动、讲座培训等方面为儿童创设分层次、具有一定深度和专业性的知识设计,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探索知识的欲望,使儿童通过逐渐深入的学习实现沉浸式学习体验。
2.3 兴趣培养,加强儿童感官意识刺激
实现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需要博物馆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增加知识的兴趣度,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大量知识信息的聚焦,使儿童能够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实现对儿童感官和意识的刺激。通过感官刺激,使儿童在接触博物馆内容时能够快速被吸引,从而专注地进入参观学习状态④。例如,上海儿童博物馆以鲜艳明快的色彩装饰和明亮的环境搭配卡通化的展览形式,给儿童以天然的亲切感和活泼感。孩子自然而然被有趣的展示空间和展品所吸引。出于文物保护和展示需要,传统博物馆展厅环境整体较为昏暗,给儿童以压抑感觉,不利于儿童参观学习。可以考虑针对儿童开辟专门空间,以文物3D数字化展示等方式将低照度展示的文物呈现出来。同时,博物馆还可以设置模型、仿制品供观众触摸,或仿照古代工艺进行制作,以此让儿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重构碎片化信息,逐步引导儿童由兴奋状态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其认知是直观、具体、生动的,一些脱离生活经验的概念与事物很难被儿童理解。此时,博物馆只进行文物名称、来源、年份、材料、工艺、历史、意义等文字信息的展示,很难提升儿童的兴趣,导致沉浸式学习体验成为空话。基于此,就需要结合儿童成长的特点,将文物融入故事中,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文物信息与价值更易于儿童的理解,通过故事性文物信息设计,将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古人故事,与现代语言融合,在突出故事主题的基础上,使儿童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了解展品的信息内容,并结合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相应的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例如,滨州市博物馆在讲述孙子故事时,通过讲述“赐姓封采”“避乱奔吴”“吴宫教战”“破楚入郢”等历史故事,让单调、乏味的孙子生平介绍变得生动有趣,使儿童学习文物信息知识的兴趣被调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单一的体验形式很难使儿童持续保持对文物的兴趣感,随着儿童兴趣感的降低,最终使参观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需要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词语内容为其提供相关联的历史文化知识。如提供馆藏文物及相关知识的检索服务。滨州市博物馆建设的“孙子文化智源库”网站,提供孙子文化相关的知识、故事、视频、动画、书籍、最新研究成果等信息。进行一次搜索后,会提供多个拓展词条,为用户提供与正在阅读内容相关的新内容,儿童通过搜索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扩展,使知识网络不断延伸,达到自主学习、专注学习的目的。
2.4 教育文创,创设多感官的情感空间
智慧博物馆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的设计,首先要结合儿童教育空间的创设。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是一种通过儿童教育空间的设计,充分调动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多感官,利用氛围渲染来构筑文化体验,使兒童产生共鸣的综合展示、传播方式。在视觉展示展示方面,应更符合展馆的特色,利用博物馆展馆特色与地域特色进行个性化视觉元素的设计,使儿童的主观情绪被调动,从而提升互动学习效果。在听觉方面,主要是利用音乐与图像视频结合来表达所要阐述的意境,增强文物的动态展示,通过音乐的传达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使其思维逻辑得到延伸,在感知时空变幻与世态演变的同时,结合展馆中文物特点,形成时空交替⑤。触觉上,可以让儿童通过触摸复制品、模型来感受文物特点,形成立体的认知。嗅觉与味觉展示是一种全新的展示方法。如我国上海世博会法国展馆内设计了法国奶油面包卷的玫瑰香味,使儿童不但能从视觉、听觉方面感受来自法国的文化底蕴,还能从嗅觉上感受法国文化的独特。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需要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博物馆在进行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设计时,可充分利用游戏设计元素来提升儿童参观、学习文物过程中的参与度,帮助儿童加深对文物的理解与感受。例如,滨州市博物馆品牌研学活动“博学荟”,改变课堂加教科书的学习模式,以馆藏资源和展览为基础,聘请历史、考古、民俗等领域专家,带领孩子走出课堂,通过“寻古滨州”“齐鲁风韵”“孙子兵法”“馆际访学”“素质拓展”等特色历史课程,以“知识+实践+创新”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走进历史、体验历史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并不断创新知识应用。滨州市博物馆还在“孙子文化展厅”设置了孙子文化成语墙,儿童可以通过摆放成语墙上的汉字模块来组成相应的成语。此外,展厅中的投壶、投石车模拟投石等游戏也深受儿童喜欢。
除了线下游戏外,在线类游戏可以让儿童以游戏的方式搭建场景,一边玩游戏一边接受文化的熏陶⑥。例如,故宫博物院设计的“皇帝的一天”儿童教育应用程序,是专为儿童设计的,儿童在游戏中扮演皇帝的角色,潜移默化地学习皇帝的日常生活、工作内容与闲暇娱乐等知识。通过游戲不仅让儿童在游戏中开阔视野,学习历史知识、传统礼仪、古代习俗,更重要的是让儿童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学习习惯。
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满足儿童多元化观展需求。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观众“一部手机看展览”“足不出户看展览”“随时看展览”的要求,极大提高展览的社会效益,而且对于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是培养儿童热爱博物馆、热爱历史文化的方法之一。随着国内智慧博物馆概念的推广,很多博物馆结合自身文物、展览的特点,充分利用智慧平台的优势和虚拟现实技术,使文物和展览全角度呈现,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确保儿童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与故事。滨州市博物馆先后在官方微信平台推出“数字博物馆”“黄河舆图特展”“孙子文化展厅”“云端化文物”“跟我赏文物”等线上展览展示服务。关注“滨州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儿童可以方便地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观看相关数字服务产品。线上观展还可根据需要点击真人讲解服务,让观众对文物有细致的了解。
3 结语
当前,许多博物馆因为资金、技术、场地等限制因素,展览展示手段单一,依旧利用传统的展品和信息标签组合模式来进行文物展示。此种展示方式对于儿童的可接受性不强,难以充分调动儿童探索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让儿童产生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基于此,需要结合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重要场所的特点,建立起以智慧博物馆为平台的儿童教育体系,通过全局性设计,融合多种虚拟现实技术手段,使儿童沉浸式教育体验各信息要素以有机协调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增加儿童参观学习的沉浸体验感,变被动学习为兴趣学习、主动学习,提升教育效果和博物馆文化服务水平。
注释
①余一,易嘉琪.智慧博物馆发展路向何方?[J].收藏·拍卖,2022(4):28-35.
②方小勇,廖远志,甘浪,等.“互联网+”背景下沉浸式教学实践及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7):12-14.
③白爽.现代化智慧博物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21(5):82-84,88.
④邓郁馨.智慧博物馆下的儿童沉浸式学习体验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1.
⑤史雪振.智慧博物馆发展之路[J].中国航班,2021(10):18-20.
⑥杨燕.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J].农家参谋,20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