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兰亭序》的魏晋审美

2023-06-19 15:59张建业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5期
关键词:兰亭序点画王羲之

文/张建业

说起《兰亭序》与其书写者王羲之,自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加持后,1000多年来,“天下第一行书”与“书圣”的地位已成书法圈的共识。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兰亭序》?任何时代的文学艺术,其发展都与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的审美息息相关。“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这是南朝文学家刘勰所阐述的时代对文学的影响,但对于艺术而言,同样适用。

首先,影响社会审美的第一要素是当时的政治因素。魏晋是我国历史上相对动荡的时期,曹魏统治集团出于政治目的,大力笼络士人名流、知识分子来扩大自己的智囊团,这其中也包括众多书法家。

一方面,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专门设立了书学博士,这就给了书法家政治上的地位,一时间研习书法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所以书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

另一方面,自汉以来的刻碑颂德的丧葬习俗盛行,至魏已泛滥成“病”,鉴于其劳民伤财,曹操下达“禁碑令”,限制民间碑刻;正因如此,反而促进了纸上书法艺术水平的提升。行笔纸上,更方便文人随时随处抒发感慨、畅快发泄,为魏晋书法向着飘逸潇洒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

其次,参与艺术创作审美的直接要素是艺术文化的思想支撑。

说到艺术思想就不能不谈魏晋玄学。

随着汉政权的灭亡,世人开始对支撑汉王朝的儒学产生了动摇,孔孟之学在文化生活中的统治地位被士族门阀阶层极度推崇的《老子》《庄子》《易经》等道家经典所取代。玄学兴起使得文人士族逐渐走向远离政治的道路,他们变得厌恶政事、不屑功利,寄情山水田园,崇尚自然。而且,魏晋时期在历史上是一个社会极度混乱但思想文化极自由的时期。宗白华先生有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再说王羲之,他出生于东晋的官宦世家,父亲王旷、伯父王导、叔父王廙等均位居高官。公元322年,王敦叛乱,整个王氏家族都受到了牵连,王家的政治势力被大大削弱了。自此之后,王羲之逐渐远离官场,纵情山水,结交清谈名士,崇信道教,风情潇洒,不滞于物,在他的艺术审美导向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羲之《兰亭序》

《兰亭序》局部

魏晋名士脱离政治,寄情自然,追求个性之美,倾心于简约、超然。这种虚灵的内养、超俗的思辨,形成了近乎是自然存在的艺术审美观。

《兰亭序》正是这种艺术审美最经典的代言,飘逸洒脱、超然物外的精神体现,点画之中,可见意趣与精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种“意”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得到高度体现,整篇作品,文思濡墨、气韵生动,才思泉涌、蕴藉其中。点画灵动,若精灵起舞;佳句飞扬,如玉盘溅珠。或“韵高千古”,或“奇宕潇散”,为世人演奏了一曲魏晋风度的唯美乐章。

具体到《兰亭序》的细节,笔者也做一下适度的诠释:

一是用笔精到。细观《兰亭序》点画“笔笔送到”、劲爽净洁,起笔处蓄势有度,收笔处笔尽意远。在一个笔画运行的过程中,要笔锋到位,无中途虚空或干枯,这“笔笔送到”的功夫来源于王羲之扎实的驾驭毛笔的功底。

二是结字精严。《兰亭序》全篇324字,字字筋骨丰盈,形神兼备。结体变化自然,正侧呼应,揖让舒展、收敛自如,无一字做作,既多样又统一。如21个“之”字,或重或轻,或收或放,皆是点睛,无一处可商榷,“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可见一斑。

三是章法自然。艺术至高境界是自然,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高妙之处就在人为中自然流露出书者审美的呈现。王羲之《兰亭序》正是无意于佳而佳的艺术精品,是技法运用中体现的自然,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实践。

四是文墨无痕。世人关注《兰亭序》多是书法艺术上的高光,对其文字本身的赏析远没有到位。王羲之这篇兰亭雅集时的即兴散文,收录于《古文观止》,其文学高度在文学史上同样熠熠生辉。置身雅境,心旷神怡,佳文于心,良墨在手,心手双畅,铸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

总之,一个时代的艺术成就,最终取决于这个时代的审美趋向与高度,而审美趋向与审美高度,又受时代上层建筑的精英阶层审美左右,不是哪个艺术家所能独自构建的。像王羲之与《兰亭序》之所以成为书法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正是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道家的崇尚自然幻化出的精魂。

《兰亭序》的“之”字

猜你喜欢
兰亭序点画王羲之
王羲之送字
书法作品
点 画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王羲之 兰亭序》
七绝·春雪
王羲之书兰亭序
《王羲之 丧乱贴》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