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焱镔
〔摘 要〕 培养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对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帮助。但高阶思维概念性和抽象性都很强,对于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传统教学很难实现预期的培养效果。我们可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别具一格的环境氛围中生成高阶思维。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阶思维;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3-0142-03
小学数学的高阶思维主要包括:抽象概括、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提升小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不但能让他们以后的学习事半功倍,更能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教师教学工作应关注的重点。然而,传统数学教学方法局限性强,学生缺乏代入感,很多学生出现了谈数色变的情况。改变传统教学环境,以学生为立足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性、代入感都很强的课堂教学情境,不但更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也能调动他们的思考和参与积极性。长此以往,不但能让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循序提升,更能改变他们谈数色变的负面情绪,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一、塑造直观情境,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以往的课堂上,每当讲授数学概念时,都会发现学生存在溜号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已经知道了该如何使用知识,却无法准确阐释知识的概念和定义。这说明过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如同天书,难以窥探其全貌。不难理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看得到的事物更容易被其理解。相反,那些抽象的内容,则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妨运用信息技术塑造直观情境,让学生在代入感强的情境中体会数学概念,继而提升抽象概括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以此促进其抽象概括能力时,需要划分两个步骤:第一,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分数的现实情境。例如将一块圆形蛋糕切为若干份,而且每一份的体积大小都完全相等。然后告诉学生每一等份都是整个蛋糕的几分之一,这便是分数。随后重温该过程,分数的意义便会在学生的心中形成印象,这便是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第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其他情境,如分割为若干等份的苹果、西瓜和橘子等,再要求学生从中寻找符合分数意义的一项。由于他们已经有了对分数概念的认知,这个寻找和归类的过程即是概括。在学生找出答案后,我们还要鼓励他们阐述做出选择的原因,由此让学生间接回顾“分数的意义”,从而实现温故知新和实时训练的目的。
在上述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引出“抽象概括”的概念,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探寻分数的意义后,间接引出“抽象”与“概括”。这便将抽象概括的概念,不知不觉地融入了学习的过程。而且,在指导学生学习“分数的性质”时,我们还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对新课的掌握水平。
二、模拟问题情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能让数学学习变得事半功倍、如虎添翼。但是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性更强,更为小学生所陌生。此时,教师若盲目地落实指导,不但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开发信息技术,模拟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感受逻辑推理的过程,无疑是一个重要推手。不过,选择的问题,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为例。在这节课中,学生掌握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但为了确保他们更灵活地掌握知识,更深刻地理解公式,继而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我在教学之余,给学生介绍了有趣的生活类习题,以此点燃学生的好奇心。
如题:小东购买了一个金属制造的工艺品,它的形状是葫芦。某日,小东突然想计算这个工艺品的体积,但受限于自身能力,他的想法难以实现。那么,谁能帮助小东解决这个难题呢?
在出示习题的基础上,我操作电子白板,将金属葫芦展示出来。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这个工艺品为不规则图形。于是,当即有学生表示无法计算出答案,因为没有相关的公式。面对学生的回答,我笑着说:“不要盲目下定论哦,万一有解决的办法呢?” 随后我继续操作电子白板,将事先设计好的Fash动画播放给学生。动画中有个长方体的鱼缸,鱼缸中有一些水。这时,金属葫芦被放入鱼缸中,随后水平面上升。当学生看到这里时,纷纷指出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于是我随机要求一名学生作答。
生:虽然金属葫芦是不规则物体,但鱼缸是规则的长方体。可以先计算出鱼缸中水的体积。然后将葫芦放入鱼缸,此时水平面必然上升。我们可以重新计算水的体积。第二个体积减去第一个体积,不就是葫芦的体积吗?
在此次教学中,我没有直接提出逻辑推理能力,而是通过一道题,一次不动声色的示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找到了解决方法。不难发现,这样的培养方法要比单纯地讲授理论更具实际价值。
三、搜索错题资源,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科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质疑,并在质疑的基础上展开分析与探索。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易错题资源,然后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陷阱,并大胆地指出。由此,让批判性思维在他们的心中逐渐形成,根深蒂固。
如题:修建一條300km的铁路,已知6天修建了120km,以同样的速度再修建10天,是否可以完成工程?
起初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题中包含陷阱,而是正常解答。不出我所料,大部分学生列出的算式都是:
120÷6=20(千米)
20×10=200(千米)
因为200<300,所以再修建10天无法完成。
毫无疑问,这是错误的解答。所以,我直接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并告诉他们真相远比他们想象的更简单。听我这样一说,学生越发困惑,因为只要他们找不到陷阱,就无法意识到错误的根源。对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模拟铁路图,其中标注蓝色的部分为已经修建的,标注绿色的则是将要修建的。而后,我要求学生参考图画,重温自己的解答过程。不一会儿,便有学生惊呼:“哎呀,真的做错了!300km的公路已经修建了120km了,最后应该用200km和180km做比较!”随后,学生得出结果,余下10天可以完成铁路的修建。
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叹不已,因为若是在考试中遇到,他们无疑会丢分。随后我又趁热打铁,利用信息技术查找更多的易错题资源,要求学生在审题的同时展开科学性的思考,指出习题的陷阱。另外,倘若学生在陈述想法时,存在理念上的冲突,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验证。如此锻炼,不但能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逐步提升,也会让他们在审题时更加专注。
四、梳理答题思路,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能让他们在学习、答题时,找到更多的突破口和亮点,从而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教学实践表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训练手段,对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部分学生受限于自身的数学思维水平,他们即使找到多个答案,也无法吃透其思路,最终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对此,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将不同的答题思路具象化,增进学生的认知体验,将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
如题:玩具店上架了兩款毛绒玩具—喜羊羊和灰太狼,一共60个。其中,喜羊羊的数量是灰太狼的数量的三分之二,喜羊羊一共有多少件?
在解答习题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找到2~3种解题方法。随后再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解法进行深层次剖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运用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式,对彼此找到的方法进行评论。由此,增强课堂的教学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小刚找到了2种解法,他的第一种解法相对常规,而引起争议的则是他的第二种解法。
解:将习题看作按比例分配类应用题。已知玩具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总数为60个,喜羊羊的数量与灰太狼的数量比是2:3,然后用60÷(2+3)×2=24(只),算出喜羊羊的件数是24只。
虽然该解法成功得出了最终的答案,在逻辑层面又是否合理呢?首先,我应用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拟画出思维导图,一部分标注已知条件,未知部分则用括号代替,让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其次,为了还原情境,我又在屏幕中生成喜羊羊和灰太狼玩具,并按一定比例排列成方阵。在导图与实物排列的代入下,学生的思路越发通透,继而确定该解法的确可行。
当学生得知自己的解法可行之后,不但产生了极强的自豪感,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此时,我们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找到更多的解法,由此促进他们创新性能力的发展,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五、展示生活案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而非培养只会答题的书呆子。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让他们在丰富的体验中,更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中,我通过Flash动画启迪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找到了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真的可行?此时便需要学生身临其境地实践,以此让他们直观地体验知识的生成,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不过,随着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也让学生捕捉到了更多问题,继而唤醒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小芳针对鱼缸计算方法提出疑问“这个方法有个弊端,大型物体的体积无法计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想计算雕像的体积,难道还要制造一个更大的鱼缸吗?”她的想法不无道理。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查找相关材料,了解工程师是如何攻克这类难题的。这样,既能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也能提升其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查找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了解古人是如何解决数学难题的。例如典故《曹冲称象》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学生查看资料之后,我们可以将学习从课堂、信息技术,过渡到生活。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例如,针对不同的数据情况,选择哪一种统计图?如果建筑平面图轮廓复杂,该如何计算占地面积?如此,既能满足学生实践的愿望,又能让他们找到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但解决了数学课教学难的问题,同时也转变了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让课堂变得更有趣。而随着学生学习动力的逐步提升,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锻炼,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信息技术具有诸多优越功能,但仍无法取代传统板书。因此,我们还要客观看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平衡好它与传统板书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叶仲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0):15
[2]林善钦.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情境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