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青春,绽放在田野乡间

2023-06-19 03:21王明峰朱磊刘军国
党员文摘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种地新农农业

王明峰 朱磊 刘军国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回家种地”

讲述人:河南许昌“新农人”赵银奇

我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农人”。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见证了机械化种田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可喜变化,也让我在幼年种下的“梦”发芽长大。

小时候,我喜欢光着脚在田野里奔跑,帮着父亲播种、撒化肥。当时,种地确实是个力气活,种地的艰辛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但是看着一粒粒种子从发芽到成熟,收获的成就感让我打心底感到满足。

2021年,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回家种地。起初,我贷款15万元承包了100多亩地,但由于缺乏规模种植管理经验和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当年种植的60亩红薯滞销。一年下来,我赔了5万元不说,还连累家里人跟着我白忙活。

一时间,我陷入了迷茫。就在这时,建安区农业农村局给我送来了“及时雨”——农业机械部门的机械推广指导、农业部门的种子推广及生产技术。

我迅速转变种地模式,走上了机械化、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种田的路子,并逐步把种植规模从当初的100多亩拓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在机械化加持下,种地不再是一件苦活累活。以前给农作物浇水时,需要肩扛车拉浇灌工具,一家人全部出动,一天才最多浇灌3亩地,现在用卷盘式喷灌机一天就能浇灌20多亩地;以前用喷雾器打药,一天最多喷10多亩地,现在用植保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上千亩地……

现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到田里“走走转转”,看一下农作物长势,做一些生产规划,在需要农业机械作业时做好准备和质量监督。

付出就会有回报。我所在的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我也被许昌市建安区授予“新型职业技术农民带头人”“乡村振兴带头人”等称号。

下一步,我打算购买大型谷物烘干设备,建设粮食储备库等设施,帮助村民提高种粮收入。同时,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路子,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助力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做农业有前途”

讲述人:江西遂川“新农人”刘海燕

我是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巾石乡罗文村一名90后“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进入4月中旬,天气忽晴忽雨,温差也大,在外出差的我放心不下,就通过手机密切关注生态鸽养殖基地。

这是一座现代化生态鸽养殖基地,在3个鸽棚里,9600多对鸽子住着“空调房”,仅2个工作人员就能轻松打理。

在村里人眼里,我不爱走寻常路,两次让人感到意外:第一次是2010年高考填志愿时,我想,今后做农业会有前途,就报考了江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第二次是2016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大多数同学选择校招和考编制,我却选择回农村创业。

在读研期间,我窥见了商机:肉鸽养殖“短平快”,半个多月就能出栏,风险较低、回报较快,因此我决定返乡养鸽。

2016年9月1日,我找到两位校友商量合伙,拿出在读大学时代理快递派送攒下的钱,开始建厂房,并注册了商标,踏上我的创业之路。

场地问题解决后,下一步是解决如何饲养的问题。我很注意细节,肉鸽除了吃常规的玉米、小麦等五谷杂粮外,我还买来板蓝根、黄芪、茯苓等中草药,辅之以山泉水,并从源头上切断抗生素、激素……

经过不断努力,2020年,我的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術企业,营业额达到3000多万元。

致富不忘乡里人。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订单式养鸽;还根据资源禀赋,配合乡里,发展集鸽文化长廊、研学基地、水上漂流、餐饮业于一体的旅游产业。

2022年,我被评为“江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我不会就此停步,未来要带动更多“新农人”参与进来。

“我选择留学归国当‘农二代”

讲述人:浙江杭州“新农人”陈波

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的一场青年创业大赛。一同参加比赛的年轻人展现出的回农村创业的热情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心中燃起回到农村做一名“新农人”的想法。

我家里种植了很多鸬鸟蜜梨,平时主要由父母打理。当我向他们提出成为一名“农二代”和他们共同打理果园的想法时,他们坚决反对。他们对我不放心,怕我不接地气。

确如父母所预料的一样,我刚到农村工作时,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我没有放弃,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工作改进方案。

鸬鸟蜜梨虽能在浙江省内各级农产品评比中拿到金奖,但非常小众,也无法扩产提质。我尝试用互联网思维助推传统农企解决品牌建设、营销等一系列问题。线上,通过网购平台,探索鸬鸟蜜梨的电商之路;线下,借助新零售渠道,让鸬鸟蜜梨直达目标客户。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联系了浙江大学吴良欢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徐凯教授等团队,围绕鸬鸟镇梨园测土配方施肥、新品种开发、新型园艺技术研究等课题,争取解决鸬鸟蜜梨提质增效的问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现在,鸬鸟蜜梨被卖到四五元一颗,在高档超市成了“金水果”。

未来,我想培养一支农业服务型专业队伍,人人会操作现代化的农具和器械。我还希望创建乡村创业社群,以不同业态的融合为抓手,共同踏上乡村年轻人共富之路。

“将科技‘植入农业生产”

讲述人:山东滨州“新农人”王泽生

2020年,我从大学毕业后返乡种地,在我们村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

“咱村的王泽生放着好工作不干,回来种地了。”

“泽生,到我这来上班吧,待遇很不错。”

村里人和同学们对我的“返乡”,有各种不解和疑问。但是在我看来,城市里不缺少我这样的人,但是在我的家乡却需要我这样的大学生。

在我的心里,父亲王建军一直是我的榜样。在我们这里,他是小有名气的种棉大户,引进了可持续棉花项目,推广种植良好棉花40多万亩。

但是,父亲的棉花种植技術还是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农业不符。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棉花生产管理技术和棉质标准的提高,绿色农业才是发展的方向。

要发展,没有科技赋能就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我从返乡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思考如何将科技“植入”农业生产。

刚开始,父亲在指导其他人进行棉花管理生产时,我就在一旁认真听、仔细记,毕竟理论知识和实践有着很大的区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慢慢找到了棉花产业发展的路径。

2021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积极与山东理工大学对接,建设了航空科技小院,在推广棉花种植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了大批新型农民。

今年,我正在探索生态种植、生物治虫新路子,指导农户创新棉田管理模式、深挖管理技术,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进棉花种植,最终以生态效益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民也是新时代的重要贡献者”

讲述人:四川成都“新农人”陈果

我曾是一名从四川农村考学出来的大学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我以前在上海从事产业研究与战略咨询等工作十多年,虽然年薪在百万元以上,但是缺乏价值实现感,缺乏工作意义的及时反馈感,所以想转行做实业。

我最终投身农业,一方面,是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业很熟悉,对农民和农村有感情,回报家乡是我走出农村时朴实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大有作为,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农民也是新时代的重要贡献者。和团队成员商量后,我决定扎根农村,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018年,我在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东林村组建了农民合作社,积极推动当地稻蒜轮作产业发展。2021年,我们将德源大蒜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作社也成为国家级示范社。

我牵头实施了大蒜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通过合作社平台提供要素服务帮助农民降低农资成本。以万亩稻蒜产业园区和合作社为基础,帮助东林村等创建成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取到各类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完善了现代农业要素,增加了村集体资产。

由于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我被任命为东林村党委副书记、东林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总经理。下一步,我除了继续推动稻蒜轮作的上下游联动和深加工以外,将更多参与到东林村产业振兴工作中,招引更多产业项目落地,团结更多“新农人”在此扎根,带动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种地新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种地钓鱼
智慧农业看“屏”种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工月均收入超3000元,怪不得种地的农民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