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对华侨援助祖国抗战的报道研究

2023-06-19 17:50:17吴美云
新闻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抗日战争华侨

吴美云

【摘   要】全面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侨居海外的华侨与祖国同胞一起,举起了反侵略的旗帜。海外华侨在侨居地利用自己在海外的优势,在经济上捐款捐物,在政治上拥护团结抗战,并且还积极踊跃地回到祖国参加抗战。《新华日报》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喉舌功能,大力报道华侨的抗日救亡运动。通过对《新华日报》报道的考察,可以发现《新华日报》对华侨授助抗战的报道在当时对推动抗战的胜利,加深祖国与华侨的联系,争取国际支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华日报;华侨;抗日战争;援助祖国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一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祖国同胞和海外侨胞万众一心、精诚合作。《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把争取华侨参加祖国的抗日斗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新华日报》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于今团结初成之时,本报更将尽其所能为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1]因此,《新华日报》广泛动员华侨参加抗战,争取扩大海外统一战线。

一、《新华日报》关于华侨援助祖国抗战原因的报道

浓厚的国家观念,使漂泊海外的侨胞们能够深切体会到被压迫民族所受的苦难。一千万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抗战开始后,在国共两党的倡导下,华侨积极投身于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一)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

华侨向来具有爱国爱乡的传统,他们内心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当时的侨胞们虽然远离祖国,但是他们与祖国同胞血脉相连,情感相通,满怀着爱国的情感。《新华日报》报道了多例华侨爱国的实证,“巴城华侨爱国热烈”“他爱父亲的祖国”“南洋华侨又捐五万余元”“暹罗侨胞爱国情殷”等,《新华日报》对华侨爱国行为的报道,真切地体现了华侨对祖国的关怀与热爱。“女工,女理发师,妓女,女佣组织了卖花队,每逢纪念日便到街头去劝卖,他们的爱国热忱是值得感动的,一分一文的卖花钱都交给了国家”[2],华侨的爱国情感,是他们支持祖国抗战最深层次的原因。

(二)华侨艰难的生存境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远居海外的华侨,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对待。处于排华政府统治下的华侨,生存状态更是苦不堪言,当地政府随意逮捕华侨。“暹罗侨胞抗日,暹政府袒日捕二十二人”“暹罗排华,摧残华侨教育”等报道,宣传了华侨在亲日政府统治下的艰难生存状况,“华侨的救亡活动,一向即被禁止与破坏”。[3]1941年后,由于日本的南进政策,处于东南亚一带的华侨更是受到了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对待。

近代以来,因为中国自身的弱小,侨居地本土居民轻视华侨的越来越多。《新华日报》报道的《帮助华侨救国工作》中,暹罗某个政府官员谈到华侨时说“暹罗华侨比犹太人还厉害,华侨只知爱护自己的国家,在外国赚了钱完全寄回中国:华侨甚于犹太人”[4],这种侮辱华侨的言论,使人心生愤慨。华侨渴望祖国的强大,成为他们在国外的后盾。华侨发动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支援祖国的抗战,期望祖国的胜利,以使他们在国外能够拥有平等的地位。

(三)华侨人数多且具有实力

抗日战争要取得成功,不仅仅需要国内同胞的团结,还需要海外同胞加入到抗日统一战线中来。海外华侨人数众多,遍布美国、英国、新加坡、南洋、巴达维亚等地,林禄如谈华侨状况中说到“全世界华侨约共一千万,在世界的角落中,都有华侨的踪迹”[5]。如此大数目的华侨团结起来,形成了抗日的巨大力量,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华侨到了海外后,依靠自己的勤奋与节俭,创造了巨大财富。华侨在海外大多都经营商业,《新华日报》在报道荷属东印度侨胞热烈援助祖国的时候,据记者采访“荷属东印度侨胞大半从事商业、在南洋经济界颇占重要地位”[6]“单荷属东印度即有十二万万日元,各地约计有百万万元之钜,实在是我们全部抗战力量中极可宝贵的一部分”[7]。华侨把自己辛苦经营所得,通过侨汇、购买救国公债等形式汇回祖国,在经济上大力援助祖国抗战。华侨遍布海外各地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拥有足够的力量来为祖国的抗战提供支持。

(四)国共两党的积极倡导

在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出台了很多关于华侨的政策法规来方便侨务工作的开展,鼓励华侨回国参战,保护海外华侨利益,援助受难侨胞。《新华日报》在报道中多次提到要加强同海外侨胞的联系,把国内关于抗战的情形告诉海外侨胞,取得海外侨胞的支持和帮助。除了要加强同海外华侨的联系,还要救济归国的苦难侨胞,《新华日报》也坚定地站在华侨的立场上,要求政府给予华侨帮助,支持华侨的救国运动,“如何救济归国侨胞,给他们以切实帮助,使他们各得其所,继续扩战工作,就成为目前迫切的重要问题了”[8],这些言论都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华侨抗战的支持与倡导。

二、《新华日报》关于华侨援助祖国抗战方式的报道

身处海外的侨胞们,爱国情感热烈。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爱国华侨有钱捐钱,有力出力,积极为祖国捐助抗战所需。《新华日报》对华侨的爱国行为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在抗战期间,华侨对祖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上:积极踊跃捐款捐物

自抗战以来,华侨捐款非常踊跃。从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海外各地的侨胞为了支持祖国抗战,捐款捐物寄回祖国。《新华日报》定期公布捐款项目,激发华侨的捐款热情。据《新华日报》报道,南洋侨胞为支援抗战捐献巨款,菲律宾侨胞,自“七七事变”发生后,节衣缩食,汇回捐款二百万元,并购买救国公债六百万元。巴达维亚华侨自日本法西斯入侵,我國团结抗战以来,该地侨胞募捐救济伤兵及难民,截至目前已募款一百余万,寄回祖国的赈济机关。除了南洋侨胞之外,其他各地华侨捐款更是数不胜数。

除了捐助巨款,在物资方面,华侨也是毫不吝啬地援助祖国。自国内发动征募寒衣运动以来,海外侨胞纷纷响应。《新华日报》刊登了多例华侨捐赠物资的报道。荷属东印度侨胞约购买棉大衣一百件,棉背心二百余件,转交给妇女救济会分发给祖国前线抗战的将士。[9]药品作为当时的急需物资,海外侨胞也是竭尽所能地捐助。海防华侨缩食会及民众壁报社捐助各种药品二千六百二十八件,止痛散,止咳药粉,金鸡纳霜,药棉,绷带等数量众多。[10]除了寒衣和药品,华侨还捐给祖国汽车、飞机、粮食、书籍等许多抗战时急需的物资。《新华日报》报道了华侨通过捐款捐物援助祖国的情况,表现了华侨对祖国深切的热爱。

华侨捐款捐物,缓解了祖国的经济危机,救助了大批的伤兵难民,为祖国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政治上:反对分裂拥护团结

《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就提出要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一直积极报道华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华侨在支援祖国抗战上,希望祖国同胞们能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敌人的进攻。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华侨知道祖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发电庆贺“拥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救国统一战线,恳请两党同志、贯彻亲密合作、共同御侮、共同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11],表达了华侨拥护国共团结抗日的兴奋之情。

在得知汪精卫叛变祖国,做了敌人的走狗时,华侨对此极为愤慨,投入了反对分裂,拥护团结的斗争。越南华侨在举行“八·一三”抗战二周年纪念日时,表示“一致拥护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建国大会一致声讨汪匪之奸徒,及一切汉奸托派之叛国卖国之行为,一致严斥不明大义挑拨国共摩擦,破坏民族统一阵线之败类”。[12]海外华侨纷纷开展反汪运动,《新华日报》刊登“海内外同胞通电讨汪”“海外侨胞纷请政府肃清汉奸”等报道,强烈反映了华侨对汪逆分裂祖国的排斥与厌恶。《新华日报》报道的华侨拥护团结抗战的行为,对维护国共团结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人力上:远涉重洋回国参战

华侨虽然远离祖国,但是他们心系祖国。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不顾路途的艰辛,毅然回到祖国。《新华日报》刊登了“回国从军的闽侨青年”“活跃在西北前线的华侨服务团”“华侨青年返国工作学习”等报道。华侨青年返国参加抗战的甚多,新加坡的一个华侨青年陈朝木,想要瞒着自己的亲人回国参战,在父母知道后阻拦他,他说“让儿子去吧!祖国一日胜利了!儿子还有回来见面的希望。要是一日不放儿子去,儿子跳下海去,我们永远不能见面。”[13]斩钉截铁的语言,触动了他的父母。

《新华日报》还刊登“滇缅公路上的华侨司机群”“马来亚侨胞汽车工人服务队抵汉”等文章报道华侨机工对祖国的援助。华侨中的机工、司机、飞行员等组成服务团回到祖国,为国效力。活跃在滇缅路上的华侨司机群,在敌机轰炸的情况下,依旧拼命为祖国抢运物资。他们说,“只要是为了抗战,则这些死难者光荣的血滴,绝不是白流!”[14]苏岛华侨技师回国救护团团长黄锡歆带领技师二十人回国,并且告知海外还有八十余熟练技师正在等待归国,参加抗战工作。《新华日报》对这些事迹的报道,体现出了华侨回国参加抗战的决心。

三、《新华日报》关于华侨援助祖国抗战报道的成效

《新华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在联合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向海内外报道华侨援助祖国的事实,争取了国际友邦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一)推动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新华日报》报道了大量华侨援助祖国的事迹,国内民众看到华侨如此积极援助祖国抗战,更是加紧对抗战的支援,有力促进了抗战的胜利。华侨援助祖国的募捐运动,抵制日货运动,回国参战的事实,都给了祖国同胞极大的激励。在华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时,宋庆龄称“加紧战斗的动员华侨,从各种工作组织华侨参加抗战建国,以实际的活动动员有力的打击进攻武汉的敌人,打击汉奸的亡国妥协的阴谋,是具有极重大的意义”。[15]与此同时,《新华日报》从发刊以来,每一期都报道了抗战前线的激烈战况,“敌军昨日进攻青岛,飞机散发传单威逼投降”“敌机三十五架,七度飞粤轰炸”等报道,反映了祖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各种报道宣传,引发了华侨投身抗战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二)加强华侨与祖国的联系

《新华日报》在当时起到了联系海内外的桥梁作用。《新华日报》呼吁国内同胞应该加强同海外侨胞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扩大海外抗日统一战线。在祖国危急时刻,华侨捐钱捐物援助祖国,还有大批海外华侨回到祖国参加抗战,并且在国外和友邦人士一起,举行联合反日示威游行运动。《新华日报》在报道中呼吁政府给予海外华侨以应有的援助,帮助海外华侨抗战;应该建立华侨救国运动机关,派遣代表到海外各地组织侨胞进行救国运动,给侨胞提供抗战的材料与方针指导。在《新华日报》的提倡下,国内政府更加重视华侨工作,积极支持海外华侨的援助活动,保持了同华侨的密切联系。

(三)争取了国际友邦的帮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赢得了广泛的爱好和平国家与人民的支持。《新华日报》在报道中不止一次倡导海外华侨要加强国际宣传,争取友邦人士的支持与援助。海外各地的侨胞,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把日军侵华的暴行告诉友邦人民,以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在海外华侨的努力下,更多的爱好和平的人士加入到了反法西斯战线中来。《新华日报》通过对这些讯息的报道,塑造了华侨积极抗战的形象,在争取国际援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语

《新华日报》在当时作为报道抗战的重要媒介,对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在办刊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波折,但是《新华日报》一直秉持着自己的办报宗旨,向海外侨胞宣传祖国为争取独立自主而进行的艰苦抗战,在当时是争取海外侨胞援助祖国抗战的重要武器。

注释:

[1]发刊词[N].新华日报,1938-1-11(2).

[2]星岛侨胞贡献给祖国的(全衡)[N].新华日报,1940-3-13(3).

[3]暹罗侨胞的痛苦与希望[N].新华日报,1938-11-24(4).

[4]帮助华侨救国工作[N].新华日报,1938-11-24(4).

[5]旅渝归国华侨协会成立 林禄如谈华侨状况[N].新华日报,1938-12-1(3).

[6]荷属东印度—侨胞热烈援助祖国 实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多数青年返国参加空军[N].新华日报,1938-6-5(3).

[7]远东巨变中的南洋华侨[N].新华日报,1940-10-31(1).

[8]给侨胞以切实帮助(社论)[N].新华日报,1942-3-9(2).

[9]荷属东印度侨胞募寒衣[N].新华日报,1939-12-5(2).

[10]荷属侨胞贡献至巨[N].新华日报,1938-10-1(2).

[11]菲律宾侨胞劳工抵货大会 拥护国共合作抗敌建国[N].新华日报,1938-5-20(3).

[12]越侨胞归国服务团,拥护国共合作,严斥挑拨两党摩擦败类,尽量扩大归国服务运动[N]. 新华日报,1939-8-29(3).

[13]回国从军的闽侨青年[N].新华日报,1939-9-26(4).

[14]滇缅公路上的华侨司机群[N].新华日报,1941-1-27(3).

[15]华侨总动员 庆祝华侨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N].新华日报,1938-9-23(4).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抗日战争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6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14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2:58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19-11-18 10:59:27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6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抗日战争(第一卷)
学习月刊(2015年15期)2015-02-27 00:53:26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中国记者(2014年3期)2014-05-14 06:53:45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军事历史(1993年1期)1993-08-21 06:10:38
添笔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