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涛
摘 要:劳动是一项人类的基本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零零后高校大学生普遍缺乏劳动经验,对劳动认知不全且自主生活能力不足,制约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文本简要分析了劳动教育在民办高校中的实施困境,结合高校现状及学生情况阐述了具体的应对策略,以期促进劳动教育更好地与高校素质教育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困境;对策
一、前言
劳动教育的开展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基础的劳动技能,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针对当前大学生劳动素养不足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加快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进程。作为一门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学科,素质培养与劳动教育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高校应该立足学生心理认知特征,为其制定科学的劳动教育计划,将劳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二、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中的实施困境
(一)学生劳动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大学生多以零零后为主,他们对劳动的认识不全,在劳动中的态度不够端正。比如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劳动就是干体力活,觉得“尴尬”、“不好意思”、“蹑手蹑脚”,同时这部分学生也很少参与家庭劳动,劳动实践时间短,甚至干脆不参与,在生活中过于依赖家长的照顾。由此,当高校开始实施劳动教育时,很多学生会觉得这是可有可无的,对自身学习并无很大益处。
(二)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
义务教育阶段,当学生做错事情时,部分教师会将擦黑板、打扫教室作为惩罚学生的措施,这样会给学生造成“劳动是可耻的”这一心理暗示,把劳动视作做错事情才会有的惩罚,挫伤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面对义务教育残留下来的错误观念,高校教师的正确做法应是耐心引导学生认识错误,产生改正错误的内驱力,而非误导学生对劳动的看法。此外,高校仅将劳动教育作为独立的板块开展教学活动,并没有与其他课程知识内容融合,使得劳动教育成果不佳。
(三)教学方式单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高校引人劳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对大学生而言欠缺吸引力。大部分劳动课程教师仍是采用讲授法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理念、劳动技能等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没有组织一些劳动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劳动教育课堂中引人劳动教育应充分考虑到劳动教育的特点,不能仅仅在“课堂”这一场所教授劳动相关知识,这样反而限制了劳动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根据劳动教育特点优化教学方式。同时,其他课程教材中可用于渗透劳动教育知识的内容较为分散,缺乏针对性,使得劳动教育难以系统化、日常化,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就难以形成整体性的认识,对劳动的理解停留于浅层。
(四)缺乏科学完备的评价机制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末建立科学完备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劳动教育成果的评价多以教师评语的形式呈现,且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教师大多根据自身主观看法给子评价。部分高校为了扩大学校的竞争优势,将时间精力放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上,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相应的也就忽视了评价机制的建立。学校的不重视也会向学生传递出劳动教育并不重要的信息,再加上学不好劳动教育内容对自身成绩并无影响。因此,学生在劳动教育中会表现出敷衍、应付的态度。
三、改善高校劳动教育实施困境的方法
(一)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素质
首先,学校要加大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建设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校园文化,通过营造相关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学校应善用校园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在食堂墙壁、学校宣传栏等处张贴提倡劳动、尊重劳动等相关的宣传标语,并开辟专栏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劳动模范,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其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同时,校園劳动精神建设要跟上,学校应大力支持以劳动为主题的歌唱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增进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此外,学校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基本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在活动中转变对劳动的看法。比如,可在每年的植树节、雷锋纪念日、清明节等组织学生参与植树、扫墓等公益活动,将此作为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劳动教育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要积极推动劳动教育融人高校校园,为教师开展的相关教育活动提供支持。
(二)树立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
作为高校劳动教育教师,应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共通之处,借两者的融合促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能够以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自身实践活动。实际上,大多数教师都将重心放在劳动知识的讲授上,没有意识到应先帮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知。因此,教师应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做好价值引领工作,通过亲身展示转变学生对劳动的错误认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在劳动中收获成就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多样化教学方式,突出劳动教育内容
在其他课堂中引入劳动教育,不仅要增添劳动教育相关知识,也要根据其特征转变教学方式,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将劳动教育场所延伸至课堂外。为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教师可使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转变师生课堂角色定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同时,教师应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相关内容,使之体系化,并通过查阅资料、网络搜案等途径完善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形成完整和正确的认知。
(四)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高校应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表现及成果展开评价,使学生真正重视劳动教育和热爱劳动,能够端正自身态度,认真积极地参与劳动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应多元化评价主体,将家长、同学纳入到评价主体中,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家长与同学的监督作用,还能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全面评价,使评价活动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最终的评价结果能够令学生信服,并根据具体的评价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往往能更快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而高分低能的人才极有可能面临被社会淘汰的结果。因此,作为高校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应切实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积极引人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素养,助力其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