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钱永刚,他的父亲钱学森作为著名的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在教育子女上有没有诀窍。钱永刚说,父亲对国家的大爱和对科学的专注,是通过“身教”而非“言传”,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他。
1957年,錢学森回国后的第三年,他因撰写《工程控制论》,被授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个奖项后来有了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钱学森为此拿到了1万元奖金,在当时,1万元奖金是一个不小数目。但钱学森并没有拿来改善条件,而是马上购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5年后,他连本带息拿到约11000元。
这笔钱最后仍没入钱学森的口袋。彼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刚创办,钱学森是近代力学系主任。他把钱捐给了学校,希望用于购买教学用品。
这其中还有一件趣事。1961年,钱学森给学生上《火箭技术概论》。他告诉学生,上这门课要人手备一把计算尺。上过几次课后,他问助教,同学们做一次作业,平均要花多长时间。助教只管批改作业,被他问住了。
了解完情况后,助教的脸就耷下来了。钱学森说,我布置的作业,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难度上,都不至于让学生花这么多时间。这肯定是教学环节出了问题。
助教又去调查,才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同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能力购买计算尺。钱学森随即让学校从捐款中拿出钱给每个学生买一把计算尺,当时,买一把计算尺的钱约是一名大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
这些故事是钱永刚后来从母亲蒋英处获知的。钱永刚说:“这反过来告诉我,一个人做点好事,不值得吹嘘。父亲用行动表明了,一个人对国家、对名利的基本态度。”
据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