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佳木斯骨科医院物理诊断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压力性尿失禁(SUI)负压增高时,会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疾病分为3 种程度,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根据疾病程度增加,尿失禁症状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交活动[1-2]。目前,常用手术的方法治疗SUI,其中常见的手术为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3-4],其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少,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SUI 治疗中。但由于SUI 前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临床上对于诊断SUI常用的方法有棉签试验、护垫试验、指压试验等,但诊断效果不理想,易发生误诊、漏诊现象[5]。近年来,超声检查越来越多被用于SUI 诊断中,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成像清楚、测量准确等特点,不仅对SUI 诊断效果理想,在SUI 患者接受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后的疗效评估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6-7]。本研究选取样本医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接受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的SUI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盆底三维超声检测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佳木斯骨科医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00例接受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的SUI患者,年龄44~76 岁,平均年龄(60.12±1.28)岁;体质量指数19~27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4±0.54)kg/m2。病程2~7 年,平均病程(4.54±0.68)年;产次1~3 次,平均产次(2.04±0.33)次。
入选标准:(1)经尿流动力学指标确诊为SUI。(2)入选者均为女性。(3)无重大传染性疾病。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存在障碍。(2)神经源性膀胱。
100 例患者手术前后采用盆底三维超声检测。采用东芝阿波罗500 超声诊断仪。患者排空膀胱、直肠,取仰卧截石位,将探头涂抹耦合剂,外敷避孕套或保鲜膜。将两侧大阴唇分开,探头置于会阴部尿道外口与阴道外口之间,适度加压探头,可清晰看到耻骨联合、尿道、阴道及直肠肛管连接部的矢状面为基础平台。在基础平台上观察植入的悬吊带,测量相关参数。
(1)最大Valsalva 动作时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最大Valsalva 动作时尿道内口开放呈漏斗型的数量。(2)尿道内口深度及宽度:测量手术前后尿道内口深度及宽度。(3)手术前后超声参数:记录手术前后膀胱尿道连接部的直接移动度(UVJ-M)、静息期及Valsalva动作后膀胱尿道后角等参数。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前存在漏斗率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 例(%)
术前漏斗深度、宽度均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尿道内口深度及宽度情况(±s)mm
表2 手术前后尿道内口深度及宽度情况(±s)mm
时间术前(n=100)术后(n=100)t值P值漏斗深度4.12±0.37 0.64±0.02 93.917<0.001漏斗宽度3.02±0.42 0.64±0.03 56.523<0.001
术前UVJ-M、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 膀胱尿道后角、静息期盆膈裂孔面积、Valsalva 盆膈裂孔面积、Valsalva 吊带中点—尿道中点距离、静息期吊带成角、Valsalva 吊带成角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期耻骨直肠肌厚度、Valsalva耻骨直肠肌厚度、静息期吊带中点—尿道中点距离低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超声参数情况(±s)
表3 手术前后超声参数情况(±s)
时间术前(n=100)术后(n=100)t值P值UVJ-M(cm)0.87±0.24 0.44±0.28 11.660<0.001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110.25±10.25 79.54±8.28 23.307<0.001 Valsalva膀胱尿道后角(°)126.41±10.54 86.54±8.35 29.65<0.001静息期耻骨直肠肌厚度(cm)0.74±0.12 0.89±0.24 5.590<0.001 Valsalva耻骨直肠肌厚度(cm)0.56±0.10 0.77±0.12 13.444<0.001静息期盆膈裂孔面积(cm2)16.87±2.14 13.22±1.26 14.698<0.001 Valsalva盆膈裂孔面积(cm2)17.22±1.68 14.25±1.34 13.821<0.001时间术前(n=100)术后(n=100)t值P值静息期吊带中点—尿道中点距离(cm)Valsalva吊带中点—尿道中点距离(cm)7.05±0.68 7.88±0.25 11.456<0.001 6.55±0.62 5.40±0.36 16.040<0.001静息期吊带成角(°)148.98±10.29 124.69±10.33 16.659<0.001 Valsalva吊带成角(°)156.57±10.11 131.22±10.40 17.478<0.001
SUI多发于经产妇或绝经后女性,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当机体支持尿道的肌肉及盆底肌组织等损伤后,导致腹内压突然增加,而支持尿道的结构无法有效控制,造成尿失禁,另外分娩及绝经后的女性,阴道前壁及盆底支持组织张力减弱,也会引发尿失禁[8-9]。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通过模拟“吊床”解剖结构,悬吊尿道中段,无张力支持尿道中段,加强耻骨的尿道韧带功能,在手术过程中为太高膀胱劲,未对膀胱劲活动造成影响,且手术未经过耻骨后间隙,符合耻骨尿道韧带的自然解剖学,降低了对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损伤,减少了出血、血肿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安全性高[10-11]。但如何用科学的方式评估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的效果,成为了临床上关注的重点。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为核磁共振,可从空间和对比分辨力两方面评估盆底结构,但检查费用高、耗时长,且不能动态检测盆底情况,效果不佳[12-13]。
本研究中,术前患者存在漏斗率高于术后,说明盆底三维超声在SUI 患者接受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后疗效的评估中,效果理想。本研究术前84%的患者在最大Valsalva 动作时,有尿道内口漏斗形成,高于术后的60%,提示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效果理想。三维超声是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新增了立体成像、图像旋转及高平面图像分析等功能,提高了测量的精准性,可用来观察、测量SUI 患者尿道括约肌形态学改变,以此判断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的效果[14]。本研究中术前UVJ-M、静息期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膀胱尿道后角、静息期盆膈裂孔面积、Valsalva 盆膈裂孔面积、Valsalva 吊带中点—尿道中点距离、静息期吊带成角、Valsalva 吊带成角高于术后,静息期耻骨直肠肌厚度、静息期盆膈裂孔面积、静息期吊带中点—尿道中点距离低于术后,说明术前患者盆膈裂孔面积加大,组织松散,双侧耻骨直肠肌为不对称状态,而术后患者尿道内口未出现扩张,盆膈裂孔面积较小,双侧耻骨直肠肌对称。传统的二维超声在检查中,仅能显示盆底矢状面,而盆底三维超声通过将探头置于机体的会阴部位,不仅能清晰、全面地显示机体盆底矢状面等结构,还可以观察到机体的膀胱、尿道、尿道内口等结构,动态观察腹内压增加时,尿道内口漏斗的形成情况,根据测量出漏斗的深度、宽度,来诊断是否存在SUI。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漏斗深度、宽度均高于术后,可得出漏斗深度与宽度也可作为评估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疗效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盆底三维超声在SUI 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手术后疗效评估中效果显著。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样本医院就诊患者,多为本地区患者,与其他地区患者相比,受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另外,本研究所选样本量相对较少,适用性相对较低,因此需要扩大样本量与样本选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