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玉 白乐高* 赵明茜 高新菊 王方 马丽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基地管理中心,郑州 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 45000) *为通信作者
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据统计,2020 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达1.316×105hm2,产量达3.449×106t,稳居世界草莓生产第一大国,但河南省的草莓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然而,灰霉病是河南省草莓设施促成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可为害草莓的果、叶、花等多个器官(以果实受害最重),一旦发生,可造成草莓减产10%~30%(发生严重时,可造成减产50%以上)[1-2]。目前,我国草莓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但是,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不仅容易使病原菌(目前发现的草莓灰霉病致病菌有灰葡萄孢、草莓葡萄孢、卡罗莱纳葡萄孢、中华葡萄生葡萄孢、苹果葡萄孢等,其中以对灰葡萄孢的研究较多[3])产生抗药性(我国已有多个地区报道草莓灰霉病病菌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药性[4-8]),还会带来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选取新型复配化学药剂、生物药剂、常规化学药剂等不同类型的药剂,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设施草莓大棚内进行了相关防治效果试验,以期筛选出设施草莓促成栽培中防治灰霉病的适宜药剂。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供试的新型复配化学药剂为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江西正邦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30%啶酰·咯菌腈悬浮剂(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药剂为1 000 亿CFU/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 亿CFU/g 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美国拜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常规化学药剂为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住友化学有限公司生产)、40%嘧霉胺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设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的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现代新型草莓示范园的设施草莓大棚内进行。
设施草莓大棚面积为1 280 m2(棚长为80 m、宽为16 m)。供试草莓品种为‘隋珠’,于2021 年9月10日定植,采用起垄栽培,垄上宽为50 cm、下宽为70 cm、高为30 cm,种植株距为18 cm、行距为20 cm,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2021 年12 月4日开始采收。
试验依据施用药剂不同设7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 次,每小区面积为20 m2,随机区组排列,具体处理设计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共施药2 次,分别在2022 年3 月16 日、3月23 日,使用锂电背负式喷雾器,对全株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各处理药剂每次每667 m2兑水量均为30 kg(清水对照喷等量清水)。试验在第1次施药前30 d未使用过任何杀菌剂。第1次施药时,草莓处于末茬草莓坐果期,设施大棚内草莓灰霉病为零星发生。
试验期间,试验区以阴天多雨天气为主,设施大棚内低温、寡照、高湿,有利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草莓植株生长情况,查看是否有药害现象发生。
参照GB/T 17980.120-2004[9]的相关方法进行调查,即分别在3 月23 日(第1 次施药后7 d)、3月30 日(第2 次施药后7 d),调查统计各处理区草莓病果数,并计算病果率及防治效果。使用DPS 统计分析软件(7.0 5 版) 中的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各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计算公式:病果率=(发病果数÷调查总果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果率-处理区病果率)÷对照区病果率]×100%。
据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草莓植株生长均正常,未见有药害现象出现,表明供试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均对草莓生长安全。
由表2 可知,在第1 次施药后7 d,6 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较低,仅在20.47%~50.06%之间。其中,30%啶酰·咯菌腈悬浮剂600 倍液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最高,为50.06%,显著高于除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1 000 倍液处理外的其他药剂处理;两个生物药剂3 亿CFU/g 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1 000 亿CFU/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低,分别为21.55%、20.47%,且这两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在第2次施药后7 d,6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较第1次施药后7 d有所提高,防效在51.42%~71.13% 之间。其中,30%啶酰·咯菌腈悬浮剂600 倍液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仍为最高,为71.13%,其次是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1 000 倍液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为68.14%,这两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两个生物药剂3 亿CFU/g 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1 000 亿CFU/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0.05%、57.65%,且这两个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常规化学药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 倍液处理;常规化学药剂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 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处理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低,分别为51.42%、52.44%。
表2 不同药剂处理的草莓灰霉病防效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 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能有效降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为害,且防效均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在第2次施药后7 d,6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在51.42%~71.13%之间。其中,新型复配化学药剂30%啶酰·咯菌腈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和生物药剂3 亿CFU/g 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 000 亿CFU/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较好,建议在设施草莓生产上优先使用这几种药剂进行灰霉病防治;常规化学药剂40%嘧霉胺悬浮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虽较低,但均超过50%,这两种药剂仍可作为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替换化学药剂进行使用。
目前,国内多地报道草莓灰霉病病菌已对腐霉利、嘧霉胺、啶酰菌胺、咯菌腈等化学药剂产生了耐药性[4-8],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含有这些有效成分的供试药剂对草莓灰霉病仍具有较好的防效,表明这些药剂仍可在本试验区进行使用,但应尽量交替轮换使用或进行药剂复配,以避免或延缓草莓灰霉病病菌进一步产生抗药性。
在本次试验中,两种生物药剂3 亿CFU/g 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1 000 亿CFU/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在第2次施药后7 d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低于张富荣等[10]、李红萍等[11]关于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但与秦燕等[12]关于哈茨木霉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相当。
经分析,供试草莓品种、栽培方式、试验地温度和湿度条件、试验期间设施内灰霉病病菌发生基数等因素不同,均会造成防效有所差异[13],故在草莓生产中,可通过适时调节设施内温度和湿度、适量减少氮肥施入量、及时疏果整枝和去除病残叶果等管理措施,来有效预防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同时,鉴于生物防治较化学防治具有环保、安全、无农药残留等优点,在草莓生产中应优先采用生物防治,且生物防治药剂除本试验用到的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外,还有其他药剂可供选择(近年来,相继有关于酵母菌、绣线菌、寡雄腐霉菌等生物药剂及丁香酚、烟碱、大蒜酵素等植物源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报道[14-20]),但是,不同生物药剂或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