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华 陈艳芬 王静芝
(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上海 200335)
绿色食品作为国家农业农村部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创性事业,经过30 年的发展,在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升级、助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展无污染、优质的绿色食品,是其进行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经过30年的发展,上海市绿色食品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且对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产品结构、区域发展和生产单位类型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与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安全优质、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和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应加快研究并补齐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发展结构,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助力上海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现笔者拟对上海市绿色食品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不断提升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
从2006年开始,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入成长期,绿色食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3]。而伴随着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迅猛发展,上海市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起步探索”“稳步推进”“全面提升”3 个阶段。
“起步探索”阶段(1992 年—2010年),自1992年开展绿色食品生产以来,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开始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截至2010 年底,上海市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单位共有72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共有99 个。
“稳步推进”阶段(2011 年—2016 年),“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农委、市财政局下拨“三品一标”奖补专项资金2 354.02万元,对获证单位进行奖补,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的稳步发展。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拥有在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生产单位193 家、产品285 个。
“全面提升”阶段(2017 年至今),“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并把绿色食品发展纳入《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该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强化风险防范,全面促进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市绿色食品获证单位数量和产品数量分别位列全国第八和第十一[4],且获证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蔬菜、粮油、果品、畜产品、蜂产品、水产品、加工类产品等,成功打造了一批如马陆葡萄、光明米业、金山蟠桃、练塘茭白、奉贤黄桃等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存的优质农产品。同时,2020 年,上海海丰米业有限公司、上海森蜂园蜂业有限公司、上海孙桥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推荐入选了“最美绿色食品企业”。
由图1 可知,2021 年,上海市在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生产单位数量达946 家、产品数量达1 778个[4],分别较2017年增加757家、1 507个[5]。同年,上海市分别在崇明区和金山区创建了2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面积为2.01×104hm2,其中,获证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有6 家、获证产品达53个[4]。
图1 2010 年—2021 年上海市在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获证产品情况
上海市绿色食品发展从“起步探索”到“稳步推进”再到“全面提升”,体现了绿色食品产业由市场需求转向政府拉动与质量管控并举的发展规律,获证产品种类结构和获证单位类型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1.3.1 获证产品种类结构变化
由图2可知,在2010年上海市99个绿色食品有效用标产品中,果品有43 个、占比为43.4%,加工产品有25个、占比为25.3%,蔬菜产品有23个、占比为23.2%,水产品有6 个、占比为6.1%,畜禽产品有2 个、占比为2.0%。
图2 2010 年上海市绿色食品产品结构分析
由图3 可知,2021 年在上海市绿色食品有效用标产品中,蔬菜产品有815 个、占比为45.9%,果品有328个、占比为18.5%,加工产品有299个、占比为16.8%,其他食用农产品(稻谷)有269个、占比为15.2%,水产品有41 个、占比为2.3%,畜禽产品有23 个、占比为1.3%。
图3 2021 年上海市绿色食品产品结构
1.3.2 获证单位类型结构变化
由图4可知,2010 年在上海市73 家绿色食品获证单位中,地市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有13 家、占比为17.8%,其他企业有44 家、占比为60.3%,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6 家、占比为21.9%。
图4 2010 年上海市绿色食品获证单位结构分析
由图5 可知,2021 年在上海市947 家绿色食品获证单位中,地市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有64 家、占比为6.75%,其他企业有27 家、占比为2.85%,农民专业合作有856 家、占比为90.40%。
图5 2021 年上海市绿色食品获证单位结构分析
1.3.3 发展特点
对比上述两个时间点上海市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产品种类和获证单位结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不断调适,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尤其是地产蔬菜的获证产品数量占比显著提升,跃居第一位;申报难度较大的畜禽产品虽然数量占比较小,但是产品数量明显增加;加工产品的数量占比相对有所减少。在获证单位中,地市县级及以上龙头企业的数量占比降低,其他企业的数量占比减少,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占比显著增加。
目前,上海市绿色食品的发展虽然不断满足了市民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但是,随着绿色食品获证总量规模的不断增长,出现了生产单位类型结构不合理、管控水平良莠不齐、核心产业发展规划不明确等问题。
据统计,绿色食品获证单位类型主要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省级、地市县级)和农民专业合作社[6]。而上海市在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获证单位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各级龙头企业的数量占比较低,优质生产主体的数量相对较少。例如,在2021 年947 家绿色食品获证单位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占比达90.40%,各级龙头企业的数量占比仅为6.75%。
随着上海市绿色食品获证总量规模的增长,存量获证单位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各区级工作机构对辖区内绿色食品申报、获证主体的审查监管水平也良莠不齐,这些均导致了系统性质量风险的发生。例如,以“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小合作社缺少规范管理意识和技术人才支撑,抗风险能力不强,存在投入品选用风险、质量安全风险、未按期续展和超期用标风险等。
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区两级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扶持以及各区级工作机构不断挖掘新申报主体、增加新申报数量密不可分。但是,从集中优质资源、调适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市级层面缺少对绿色食品核心产业的整体布局和统筹规划,这给上海市实现绿色食品产业特色化、优质化、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发挥绿色食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下大力气破解发展瓶颈,突破惯性思维,从推进申报主体结构调整、提升审查管控能力、强化统筹规划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生产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质量,还直接关系到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度和影响力[6]。目前,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100 多家,而获证的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只有13 家、占比仅为13%。因此,建议在政策规划上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化水平。
加强对市、区、镇三级检查员、监管员队伍的能力提升培训,及时掌握标准、规范等的新要求,提升审查监管能力,严格审查监管过程。同时,深入了解获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关注规模较大的以“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为主的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以及蔬菜、畜禽、水产品等高风险产品。同时,对投入品的使用、质量管控、续展企业变化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并建立相关的退出机制,及时剔除不能续展的主体,推进其他主体应续尽续,在稳增量的同时,避免上海市绿色食品因数量增长过快而引发系统性质量风险。
目前,上海市农业“三区”划定总面积为9.1×104hm2,而上海市绿色食品获证面积落在“三区”内的占比为71.9%(2019年统计数据)。按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优中选优”的发展理念,可集中发展马陆葡萄、白鹤草莓、庄行蜜梨、书院西甜瓜等13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作为绿色食品精品基地,整体推进金山区和崇明区为绿色食品精品区,优先发展区级以上龙头企业为主的优质生产主体,优先发展以畜禽、水产品和加工品为主的优质产品,从而促进“三区”内的优质农产品升级为绿色食品,进而提升上海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