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
关键词: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公理战胜强权”的美梦破灭直接引发,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为口号,以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为显著特点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孕育了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大约是3月底的时候,邵阳学院教工读书协会原会长、我们的好朋友唐光怀教授亲自给我们送来邵阳学院读书协会会员唐后乐的学术新著《五四精神的力量》(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请我们抽空看看,帮忙写点文字,勉励一下他。对于唐后乐我们多少有所了解,曾经在工作与学术研究中有过接触。他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主持过湖南省社科基金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发表过论文;获得过邵阳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获得过湖南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一位十分优秀的青年才俊。《五四精神的力量》一书表现了他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的杰出能力与学术水平。
在我们看来,本书的最大特点、最大价值是对五四精神力量的开创性研究及其成果。作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的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以五四精神为研究对象,从力量的角度展开深入研究,从八个方面全方位阐述了五四精神的力量。反复捧读本书,我们感到了沉甸甸的厚重感:
一是文本本身的厚重。全书主体共八章,加上前言、后记、目录、参考文献、附录等,达380多页,计32万字,厚厚一本,拿在手里,感觉分量很沉,确实是大部头的学术著作。
二是研究内容的厚重。作者以五四精神的力量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力量本身就具有厚重的意蕴,没有一定的厚重就不能形成足够的力量。史学界、学术界研究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人不少,但深入研究五四精神力量的学者和文章却不多见。作者围绕“五四精神的力量”这一主题,在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守正创新,独辟蹊径,披荆斩棘,潜心耕耘,深入思考,创新性地提出了“原动力、表现力”等16种力,足以说明作者是真正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是苦心孤诣、潜心多年求真问道的结果。唐后乐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探索创新的理论勇气,堪为青年学者的榜样,诚为可嘉。
三是研究成果的厚重。作者以省、市资助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基于一个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在前辈的悉心指导与正确引导下,不惧身体精神之劳苦,不畏科学研究之艰难,数年如一日,一步一个脚印,潜心研究、心无旁骛,辛勤耕耘的汗水终于结出了丰硕的可喜成果。综观本书,其理论性、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显而易见,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学术厚度、创新力度。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導,从而保证了研究方向的正确性、科学性。作者坚持大历史观的研究方法,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从而保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作者坚持研究内容的创新,全方位展开论述了五四精神。作者坚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出发,论述了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意蕴,讨论了五四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了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等。作者对此问题深入厚重的研究,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学人的思想伟力与精神张力,深刻理解了本书的重要理论价值与学术价值,是新时代研究五四精神的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
诚然,白玉犹有瑕,勿庸讳言,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我们看来,作者提出的“十六种力”的概念属原创性理论贡献,但若能更为精准明确就更完美。再者,本书理论色彩非常浓厚,学术语言非常规范,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度、紧密度还稍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理论的说服力、语言的亲和力,有待以更加务实笃行、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对接地气的精神深入研究。期望作者继续发扬求真问道、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扬长避短,攻坚克难,再接再厉,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更多更好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弘扬五四爱国传统、健康成长成才,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