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昌国
摘 要: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通过大豆玉米轮作的方式,在一定区域内合理规划时间种植大豆和玉米,能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探讨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为相关技术人员在研发上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病虫害;效益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07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S565.1 文献标志码:B
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播种方式,结合大豆、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合理安排播种时间。目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被推广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适宜品种
选择大豆品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大豆是豆科、双子叶植物,玉米是禾本科、单子叶植物。通常来说,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豆荚、籽粒、荚壳等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和颜色,根据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可以分为春播或早夏播。在东北地区春播大豆主品种以白城市的春豆12号为代表,主要表现为籽粒饱满、豆荚深黄色等特点。在辽宁省盘锦市夏播大豆主品种有油豆12号、白城15号、辽豆11号、盘锦25号等。
根据区域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东北地区选择大豆品种以中、晚熟为主,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则较少。具体到区域气候而言,东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光照时间长,适合种植2大类,一类是春夏季,另一类是夏秋季。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种植品种,比如黑龙江省秋玉米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初播种;辽宁省在5月下旬至5月底播种;吉林省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等[1]。具体选择品种方面,应注意考虑天气因素、品种特点、产量水平和效益以及病虫害防治。根據当地气候条件、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条件选择种植品种。例如,吉林省以白城市为主,应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大豆品种,同时可进行不同品种套种;黑龙江省可选择油豆12号等品种作为套作品种;白城市可以选择辽豆12号作为套作品种;盘锦市可以选择辽豆10号作为套作品种。
2 播种、施肥、除草
在播种前开展整地工作,土壤翻耕深度应达到20 cm左右。一般在种植玉米前,可以先完成大豆的播种工作,通常在6月底至7月初左右。同时,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和确定株距。
2.1 播种
选择机械或人工方式播种。首先,在播种前选种。对于大豆来说,应选用抗倒伏能力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播种前深耕土地并适当深翻土壤,有利于提高播种期的土地温度和水分条件,选择合适种子均匀撒在土地上即可播种。其次,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将大豆种子播到沟里,玉米种子可以直接种在大豆行间,或将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混合种植。此外,还可以使用机械和人工结合的方式播种,注意控制行距和株距,玉米行间距为25 cm左右,大豆行距为30~40 cm。再次,播种深度对出苗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出苗率,应选择适合当地土壤墒情的播种方式,播种后及时开展保苗工作[2]。
2.2 施肥
种植大豆时,施用尿素75~150 kg/hm,种植玉米时,施用尿素200~450 kg/hm。在大豆生长期间,要及时对玉米进行间作,适当降低玉米密度,以免影响产量。同时,根据土壤肥力决定施肥量。在大豆生长期间,需要补充适量的钾肥,能促进大豆健康生长,提高产量。通常情况下,每公顷可施用硫酸钾90~150 kg、尿素75~120 kg、过磷酸钙30~45 kg。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施肥,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在施用氮肥时,可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并通过深施或穴施等方式施肥。
2.3 除草
种植大豆时,应选择除草剂除草。对于多年生杂草可以采取人工拔除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除草要遵循“除早、除小、除了”原则。大豆收获后应及时翻耕和晾晒土壤,之后准备开展种子育苗工作。播种玉米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深翻和平整工作,通常深度为25 cm左右,播种时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具体情况确定播种时间,通常为7月初至8月初。播种玉米时,需要将种子与肥料混合,注意土壤的湿度和温度,一般为田间持水量的65%左右,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在玉米苗期需要进行除草工作,但由于玉米幼苗较小且根系较浅,要避免在除草时伤到幼苗。在玉米生长到30 cm时及时间作大豆,已经出苗的玉米地可选择封闭除草方式,对没有出苗的玉米地可选择茎叶处理方式。
3 合理配置间作带状种植结构
间作带状种植结构主要包括2个部分:第1部分是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大豆与玉米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在不同季节种植,能形成较大面积、比较整齐的带状复合种植系统;第2部分是玉米与大豆间套种结构,通过1年2熟的方式种植,既能减少人力成本投入,也能有效提高产量。通过2个品种之间的相互套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大豆、玉米的产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3]。
3.1 合理选择间作作物品种
在选择间作作物品种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2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品种特性;另一方面是品种之间是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根据间作带状种植结构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大豆品种,同时还需要考虑大豆与玉米之间的适应性。根据各地多年种植栽培经验来看,应选择抗倒伏、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早熟、高产以及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
在进行大豆玉米间作时,可以将大豆品种与玉米品种相套种,达到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的目的。
选择豆科作物种子时,可以使2种类型相混合后再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尽量选用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的种子。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已经表现出较强抗病性的早熟、高产以及抗逆性强特性的新品种。
3.2 科学选择种植时间
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中,种植时间主要选择在玉米生育期,才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如果选择在大豆生育期,可以将时间确定为6月10日左右,这一段时间内天气状况良好,土壤墒情较好,适合开展大豆播种工作。为了保证种植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要深翻土地后施肥,再开展播种工作。8月后温度较高,有利于出苗[4]。
3.3 田间管理
大豆和玉米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播种前消毒种子,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区进行合理轮作,整个种植过程中应注重间作、轮作之间的衔接,对于玉米、大豆都要采用适当的轮作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是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施肥,根据不同农作物需求,选择化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
同时,及时灌溉,保證土壤不出现过于干旱或过于潮湿的情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栽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减少人工投入和保护环境。
1)播种技术管理。在播种前,应对田间进行深翻处理,有效清除土壤中的杂草等。
2)苗期管理。为了确保田间通透性良好,应适当疏松间作带土壤。
3)水分管理。在应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浇水。
3.4 技术服务
在应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前,应合理设计、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土地,分析土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同时,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种子,一定要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此外,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及各种生产资料和机具方面的准备工作,合理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做法,降低投入成本。
4 防治病虫害
由于土地类型不同,应使用相应的农药防治病虫害。对于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块,应采用生物药剂防治。在间作带种植玉米后,去除杂草以及其他农作物的藤蔓。播种后应及时清除土壤中残留的病株、病叶,保证间作套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加大对病害的监测与防治力度,特别是病虫害发生前期,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有蚜虫、豆荚螟、红蜘蛛、大豆根腐病等,在防治过程中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防治玉米螟时,可以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使用阿维菌素拌种处理,能有效防治苗期虫害。大豆根腐病是极易发生的病害,可以喷施多菌灵或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井冈霉素等防治。
5 效益分析
5.1 经济效益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对土地利用和土地改良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提高了耕地水平,还节约了成本并提高了经济效益。与传统单一种植方式相比,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以大豆为例,按照一般管理水平,在种植上投入成本15 000元/hm,采用该技术后仅需要投入成本1 500元/hm左右[5]。
5.2 社会效益
首先,提升耕地质量。通过采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土壤肥力、化肥利用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土地整体生产力水平。
其次,增加大豆产量。通过带状套种大豆或者间作玉米,在产量上均有较大提升。套种玉米因收获晚而影响总产量,而且由于其密度较大,间作玉米增产效果不明显。大豆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可获得更高经济价值。
再次,降低成本。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减少农业生产所需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最后,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应用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生产率。随着规模化、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种植技术使产量增加而降低劳动力投入,在提高劳动效率及生产率等方面作用明显,土地产出率也有所改变。同时,该种植技术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农作物产量、不破坏土壤结构、肥力的前提下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有效提升生态效益。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有效改善了区域土地质量和品质及生态环境,改善耕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通过轮作方式还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对自然灾害、干旱等因素的抵御能力。
6 发展建议
6.1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选种到播种、从施肥到管理等方面都要科学合理。
6.2 加大技术宣传力度
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种植户的认识水平。同时,及时更新技术内容,保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6.3 完善管理制度
在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应制订相关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例如,应明确地块、品种等相关信息;明确人员分工、加强管理等相关要求;明确相应的奖惩制度;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和深度。
7 结束语
文章通过分析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东北地区的应用情况,总结其主要优点和缺点。从整体上来看,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大豆玉米产量,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是实现玉米不减产、增收一茬大豆的一项稳粮增收、提升地力的种植技术。但是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
参考文献:
[1]唐小丽,冯定邦.庆阳市旱塬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存在问题及效益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2,42(23):69-72.
[2]林向峰.鲜食玉米与菜用大豆带状复合间作种植技术初探[J].南方农业,2022,16(18):36-38.
[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间作模式[J].致富天地,2022(3):64-65.
[4]胡文志.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9(17):57.
[5]李诚永,汪成法,王俊杰,等.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