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研究

2023-06-16 02:21陈磊孔茹意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陈磊 孔茹意

[摘要]高校进行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需要,也是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大学生网络责任包括4个方面:网络政治责任、网络道德责任、网络文化责任、网络法律责任。面对新媒体迅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开辟高校德育新战线,探索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新路势在必行。新媒体视域下,严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增强网络政治责任意识;完善法律责任素养课程建设,培育网络法律责任意识;倡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培植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创新网络文化育人形式,涵养网络文化责任意识,是增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责任;网络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2-009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2.01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有10.51亿网民活动于网络空间中,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亿万网民生活的重要社会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着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挑战,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1]。公民承担网络责任是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的重要引擎。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年龄结构上看,截至2022年6月,20—29岁网民为17.2%,占比较高[2],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各类新媒体上青年是主要群体。青年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既是新媒体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力军,也是建设良好网络生态的生力军。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理论内涵

网络责任感是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新媒体视域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责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好青年的应有之义。学界目前围绕新媒体的内涵、网络责任的定义、网络责任教育的含义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究,为网络责任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新媒体是指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包含特定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的信息与传播系统[3]。新媒体技术将一对多的单向大众传播模式转变为点对点的多向网络传播模式,从单一媒体转变为数字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全媒体,形成了广泛联系、相互依存的网状社会结构。新媒体具有数字化、互动性、个人化、多媒体、网络化等特征。数字化是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均可编码;互动性是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具有可交互性;个人化是指可定制化生产内容,如微博、微信等;多媒体是指从单纯的文字、报纸到多种媒体形式;网络化是指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发布、传播中。

网络责任是网络中活动的行为主体根据社会要求和所处网络关系,自觉承担和履行网络文明建设所要求的网络义务。大学生网络责任是在认同网络责任、承担网络责任、具备实现网络责任和网络责任评价能力的基础上,对所承担网络责任和履行网络义务的服从与实践[4]。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是一种旨在抓住新媒体本质,针对新媒体特点及其影响力,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青年进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文化修养、法律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他们的思想政治品德、文化修养、法律素养和信息素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双向互动虚拟实践[5]。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界成果在研究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加强。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内容的研究阐释,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责任培育价值意蕴和现实路径的探索,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大学生网络责任包括4个方面,即网络政治责任、网络法律责任、网络道德责任、网络文化责任。第一,网络政治责任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使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四个自信”,做“中国声音”的传播者。第二,网络法律责任是指要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成为主动弘扬网络正能量、自觉抵制网络负能量的“中国青年好网民”。第三,网络道德责任是指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发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网络风尚,传播积极向上的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网络道德风尚的倡导者、拥护者和践行者。第四,网絡文化责任是指积极学习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百花齐放、朝气蓬勃的网络文化空间的建设者。概而言之,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就是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根据社会要求和所处的网络角色,自觉担当起践行网络政治、网络法律、网络道德、网络文化责任的义务,推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二、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价值意蕴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6]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是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是强化网络风险防范的积极表现。

(一)筑牢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7]。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他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网络空间是大学生生活的“第二空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责任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融入于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培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大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传播方式和渠道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新媒体技术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提升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效果,加速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向[8]。

(二)建设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9]。青年在网络空间中生产信息,传递信息,是新媒体使用的重要主体。建设清朗网络空间,凝聚向上向善力量,需要青年贡献青春力量和担当网络责任。一方面,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网络空间是人生活的第二世界,本质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真实交往的空间,自然需要青年在这种社会空间中承担责任。青年只有担当责任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其作为网络空间的重要主体,应该发挥建设清朗健康网络空间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相较于物质需要,精神世界富足与美好更是人的本质性存在。青年作为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和最为活跃的群体,有在当前的时代和社会中找到自身精神性存在的诉求。互联网空间是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新媒体是新兴文化载体,青年大学生在新媒体上获得信息并交流信息,各类信息使青年对国家、社会、人生的看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培育大学生网络责任,为实现清朗网络空间目标增添活力和动力是大势所趋。

(三)培养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今,各类媒体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首要信息源。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10]。青年成长成才面临外部和内部的各类挑战。从外部环境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西方的敌对势力把我国青年当作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目标。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在互联网上沉渣泛起,攻击主流意识形态阵地,荼毒青年思想[11]。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互联网上激化矛盾,发表不良文章和评论,对青年产生不良影响。从青年自身情况来看,在我国特有的人口结构和较为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当代青年面临各种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压力,部分青年理想信念不坚定,缺乏奋斗精神和担当意识。正确利用网络媒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结构,自觉肩负起对国家、社会、自身的责任,是对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需求。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机遇

1.新媒体激发青年接受网络责任教育的主动性。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内因起决定作用[12],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责任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是十分重要的。新媒体作为当代大学生活动的新阵地,打破了传统的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坏境和手段,适应了当今青年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新媒体信息量大、内容涵盖面广、时效性强、信息获取方便、立体感知性强,青年置身于丰富的网络文化和虚拟空间里,促使其学习到更广泛的、更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新了学习观念。新媒体平台集图、文、声、动画,甚至触觉等多种方式于一体吸引着青年,这增强了青年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和主动性,提升了网络教育的感染力。例如“学习强国”平台,该平台内容权威全面,涵盖国内国外时政新闻,囊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社会民生等多方面信息,拥有海量慕课资源,体系丰富、结构完整、表现形式丰富,使得当代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新媒体适应了青年的年龄、心理特点。大学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旺盛、学习能力强、自主性强的特征。新媒体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征,使大学生可以较少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年龄、身份、区域等限制,与他人置身于平等地位,降低了心理防御,利于进行自由真实的交流。大学生在新媒体空间的交往互动促使不同高校的学生能够不断增进彼此的交流互动,打破了青年群体因某种特定原因和需要组合而成的网络圈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提升其网络素养。

2.新媒体提升教师进行网络责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是围绕人来展开的,青年置身在新媒体网络空间中,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覆盖到新媒体领域,并利用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3]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具有的即时性、交互性、高容量性为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媒体使得不同地点的教育者共享教育资源,跨越空间传播信息。可以说,新媒体在哪里,信息就共享到哪里,网络责任教育就可以做到哪里。新媒体打破了学校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藩篱,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使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學校、家庭、社会之间形成教育合力,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另一方面,新媒体创造了良好的育人模式。新媒体平台是一个平等多元、交往互动的平台,青年渴望表达,话语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网络空间的对话协商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单向灌输形式,将学生与教师置于平等地位。教育者可以同时甚至更早获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信息,通过分析判断,将具有正面引导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与老师共同学习时事政治,及时反馈自己的所思所想。如B站新媒体平台,罗翔、戴建业、金灿荣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通过该平台更广泛地传播了自己的声音,吸引了众多拥趸,相较于传统课堂影响了更多的大学生,大学生也乐于通过发送弹幕来实时反馈,创造了良好的网络育人模式。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挑战

1.网络政治责任意识方面。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极为广泛。这些信息有与社会发展和科学信仰确立相一致的积极因素,也有与社会发展方向不一致和违背科学信仰的消极影响。当前新媒体平台上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成型期,对新媒体上经过包装的西方意识形态缺乏辨别能力,极易受到各种错误言论的影响,甚至被境外敌对势力利用。部分大学生为满足自身好奇心,浏览境外势力散播的不良政治信息,产生错误思想,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严重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危害国家网络安全。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我国目前快速发展涌现出的矛盾,被愤怒、焦虑的情绪左右,发表激进的错误言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信息“把关人”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理论灌输不够。

2.网络法律责任意识方面。新媒体在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如果不及时强化自身的法律责任意识,就极易在无意识间产生网络违法行为,甚至进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一方面,较为典型的是侵犯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认为在网络上传播他人照片是被允许的;也有部分学生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在网络空间中采取不合规手段盗取学习资料;还有部分学生冒用、兜售他人智力成果,不严格按照引用标准引用资料和信息。另一方面,少數大学生受网络不法活动的影响,进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较为突出的问题有:进行网络欺诈,通过病毒、木马和黑客等方式攻击他人电子设备;利用人肉搜索进行人身攻击,使用网络暴力;传播关于暴力、血腥、色情的不良网络信息。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缺乏法治意识,另一方面在于高校欠缺法治课程的建设和开设,导致部分大学生法律责任意识淡薄。

3.网络道德责任意识方面。新媒体时代,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去中心化易导致道德冲突和道德危机。一方面,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传统积淀和约定俗成的道德责任容易被解构,道德责任压力相比现实社会降低,网络伦理责任淡化。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大学生对网络空间责任产生误判,认为不需要像在现实中那样承担道德责任。由于对网络存在不良认知,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明显违背社会道德的言论和行为认识模糊,以致“网络愤青”“网络喷子”污化了网络空间。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主体由组织化到社会化,身处后真相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大学生网络空间道德约束乏力。西方国家利用其在技术上的优势,想方设法向我国传播渗透反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影响我国大学生对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的践行。加之“信息茧房”效应,即人们倾向选择感兴趣并令其愉悦的事物,会进行主观和不全面的判断,把自己禁锢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个体往往在各种信息洪流中深受他人裹挟,丧失理性精神和批判思维,对是非、美丑、善恶产生误判。因而,运用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是必然所需。

4.网络文化责任意识方面。新媒体平台以其自由、开放的特点,为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和表达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释放情绪和社交的需求。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大学生身心不成熟和追求猎奇的心理,加之泛娱乐化思潮的影响,网络亚文化也在网络空间中兴起。网络主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而网络亚文化是与网络主流文化相异的一种文化形态。高校青年亚文化借助新媒体平台,冲击着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形成相应亚文化圈层。不论是各种网络用语、表情包,亦或是饭圈文化、星座文化、丧文化等,虽然迎合了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但在价值取向上过于强调个性,忽视集体意识、担当意识,造成对主流文化的消解,侵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再者,网络亚文化兼具娱乐性即内容具有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往往缺乏文化沉淀,对大学生理性判断和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长期沉迷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势必对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语言表达乃至深度思考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另外,网络低俗文化也滋生网络语言暴力,其随意性、个性化也消解着主流文化,对长期沉浸其中的大学生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创新网络文化育人方式,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是当前进行大学生网络文化责任教育的必要手段。

四、新媒体视域下增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现实路径

(一)严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责任意识

培养大学生网络责任素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分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多元的网络环境中明辨是非。正确的网络责任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学校做好“把关人”“引路人”角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做好“把关人”,打造优质校园网络环境。校园网络是高校大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从开始就把这个源头维护好,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打造良好的网络风气。网络空间中信息繁杂、泥沙俱下,各高校应合理运用技术手段识别并阻止不良不法信息,坚守正确的舆论立场,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其次,做好“引路人”,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学生。青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会政治上清醒。大学生被错误言行引导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其政治定力不强,理论学习不够,思想容易懈怠。因此,亟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党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装青年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智润心,使得广大青年守住政治底线,肩负起网络政治责任。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用新媒体方式广泛吸引青年参与到庆祝活动中来。高校还可以结合“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推出“党史小故事”短视频等网络产品,创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课,让大学生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完善法律责任素养课程建设,培育大学生的网络法律责任意识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网络法律责任,课程建设不可或缺。国内高校目前普遍开设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侧重于网络基础技术的教学,但授课时间较短,学生未能深入学习,掌握的技术也相对有限。首先,高校应进一步增添网络计算机的技术技能课程及网络维护课程,延长开设时间,带领学生进一步知悉网络安全知识,保证合法合理使用网络。此外,大学生对各类媒体信任度高、依赖性强且安全意识淡薄,因而提升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也应作为一项长期性工程来进行建设。其次,高校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开发网络法律素养课,将网络法律素养课纳入到学科机制中来。通过开设网络法律素养课,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最后,高校要依托思政课设置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内容,推动网络法律责任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引导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引导大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是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律素养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参与网络立法讨论、进行网上分析案例、举办网上模拟法庭等方式来提升青年网络法律责任意识。

(三)倡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培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

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领域。涵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需要运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榜样的引领作用。在网络空间中,传播权利回归个体,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降低,个体的自律成为履行网络责任、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道德是内心的准则,需要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首先,培植大学生网络道德,需要用爱国、诚信、友善、自律、公正等优秀道德品质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增强大学生个体自律意识。作为青年一代,心怀国家、心怀人民,就会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做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敢于担当。如果大学生有一颗友善的心,必然会推己及人,将履行对他人的道德责任作为自身的责任和本分;拥有自律、慎独品质的人,也会恒定地履行责任;在公正精神的涵养下,个体也会理性地看待问题,不至于偏頗或狭隘,从而更好地看待各类信息,尊重不同观点。其次,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朋辈的作用日益凸显,朋辈的规模相较以往也有所壮大,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需要发挥朋辈群体的他律作用。要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助推学生建立新媒体社团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引导学生社团建立契约、制定守则来规范成员间的行为,通过互相监督,培育良好的道德责任感。最后,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榜样引领不可或缺。榜样以其生动的榜样形象、崇高的精神品质体现和无形的精神激励作用在高校青年德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广泛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劳动模范、青年先进标兵等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网上宣传,进而打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环境。

(四)创新网络文化育人形式,涵养大学生的网络文化责任意识

用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涵养大学生网络文化责任意识。高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要丰富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供给,创新网络文化的育人形式,打造网络文化育人体系。首先,丰富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供给,将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例如,高校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庆典活动组织实施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交流和文化展示上来。采取开展网络文化节,利用网上图文展、榜样优秀事迹展播、优秀短视频评比、网络音乐节等网络文化作品展示的方式,丰富校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供给。其次,创新网络文化的育人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例如个别院校结合院校特色搭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传统文化学习认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剧本杀作为当下一种流行的社交游戏,以其沉浸式体验深受大学生喜爱,部分学校通过开展线上红色剧本杀形式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认同。还有个别院校在假期采用线上升国旗、祭先烈的形式来增进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文化课程来增强文化感染力,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26.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n4/2022/0914/c88-10226.html,2022-08.

[3]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06):66-69.

[4]白晓丽.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提升策略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9(04):47-51.

[5]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4-45.

[7]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71.

[8]林扬千,赵本燕.新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现实难题与解题之策[J].现代教育科学,2021(01):45-4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7.

[10]彭波,张璁,倪弋.迈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N].人民日报,2019-10-19(01).

[11]徐秦法.唯物史观视阈下历史虚无主义新样态的解析与应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04):112-121,156.

[12]赵春晓.大学生发展规律研究:四阶段三维螺旋结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6-11.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责任编辑:刘丽)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CHEN Lei , KONG Ruy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need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ng a clean cyberspace, and cultivating new people in the era of great responsibility to carry out cyber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responsibility includes four aspects: network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network moral responsibility, network cultural responsibility, network legal responsibility. Facing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o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open up a new front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and explore a new way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it strictly adheres to the position of network ideology and enhances the consciousness of network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literacy course,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network legal responsibility; Advocate the combination of self-discipline and heteronomy,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network moral responsibility;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to innovate the form of network culture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consciousness of network culture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  new media ; college student ; network responsibility ; network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23-01-3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伦理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40007SK);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现象的问题审视及教育引导研究”(项目编号:2022C8);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内容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2XHY166);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10043WS)。

[作者简介]陈磊(1984-),女,吉林长春人,法学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孔茹意(1996-),女,山西临汾人,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