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的电子信息通识教学研究

2023-06-16 10:56:18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物流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通识物流

黄 烽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0 引 言

我国物流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开展得较迟,国内只有40%的物流公司实现了物流信息体系化,而且信息化水平相对低下,与实现物流行业整体信息化的目标相差甚远,无法跟上目前的市场需要。在“十四五”战略背景下,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到2021年我国物流信息化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4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12%,具体如图1所示。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物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显示,如图2所示,72%的物流公司仍然将OA(办公自动化)作为工作重心,86%的物流公司将下一年度的工作重心放在制造资源计划 (MRP2)上,60%的物流公司将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放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P)上。

图2 企业信息化需求比例结构图

随着我国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基于物流的电子信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这已经引起了多数研究人员的关注。电子信息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技术中最基本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物流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全球电子商务的不断深化,国内的物流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物流企业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竞争力。物流活动涉及很多学科知识,包括管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如何将这些学科知识融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就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展开研究。于飞(2023)对物流公司的网络经营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物流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意见[1]。杨明(2023)认为,唯有深刻理解了物流的本质,方能设计出一套高效且有韧性的供应链系统,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实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际货运日益规范化、透明化,我国物流公司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外贸、物流、货运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2]。哈英萍(2022)认为:将现代物流技术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可以极大地提升现代物流的总体性能,使得现代物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现代物流业带来了发展契机[3]。余丽燕(2018)针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工具化”“学科壁垒”妨碍了普通物流业的通识教育等问题,研究了以“核心素质”为基础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4]。魏杰羽(2015)分别从“工作需要”与“职业发展”和“通识教学”与“专业教学”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5]。

1 相关概念

1.1 物流电子信息化

物流电子信息化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换物流企业的各种业务数据,并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的一系列活动。物流电子信息化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即对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进行有效管理;物流企业外部管理信息化,即对市场、客户进行有效控制和跟踪,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市场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物流企业与外部客户之间的信息管理信息化,即对客户进行有效跟踪和维护;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管理智能化,即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将其打造为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我国很多高校都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而物流电子信息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将物流电子信息化纳入通识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经过10余年的发展,逐渐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和重视,其也逐渐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念。目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通识教育在国内外高校均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识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它在教育内容上以自由知识的获取和创造为目标,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通识教育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具体而言,通识教育是以“通识”为目标,即从个人角度出发,强调人作为完整的人所应具有的全面素质,其比较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识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而是为了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广博知识以及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人才。它超越了专业知识教育的范围,能够让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而不是片面发展、专门研究某一具体专业领域知识的人才。国内学者也认为:“所谓通识教育就是‘非专业性’的基础教育,它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授,而是以学生为本,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

2 我国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通识教学内容设置不完善

随着物流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等各领域。但是目前我国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专业知识讲授方面,缺乏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传授。通识教学内容既要符合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又要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但是目前我国的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内容还不完善,很多课程设置比较老旧,侧重于专业知识讲授,而忽略了通识教育功能。

2.2 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方法不合理

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对教材内容不能全面系统地进行讲解,就会出现知识点之间衔接不紧密、前后衔接不连贯等现象。大多数教师在进行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时都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点之间的应用衔接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等,教师很少给学生留有思考、理解和探索问题的空间。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合我国的教育现状。

2.3 物流通识教育资源不足

2.3.1 没有专业教材

我国高校物流电子信息通识课程教材尚未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存在很多缺陷。大多数教材采用教科书式结构,没有详细介绍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听课只能完成基本学习任务。

2.3.2 物流电子信息相关资源不足

由于我国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起步较晚,物流电子信息相关资源还不能满足高校的教学需要,包括教材、课程网站、多媒体课件、教学光盘等不能满足相关教学需求。因此我国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丰富物流电子信息相关资源。

2.3.3 教学模式滞后

我国高校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不能给予学生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对理论知识难以深入理解。

2.3.4 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资源

我国高校物流电子信息通识实践教学资源不丰富,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等都匮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电子信息通识教学的质量。

2.4 物流专业与通识教育衔接不当

在物流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中,一般以《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分析》等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内容繁杂,且往往只局限于物流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知识体系并不完整,使得学生无法完整地衔接物流教育和通识教育。一方面,许多物流通识课程以“专业课”形式出现,一般在期末考试时以“开卷”形式进行考核,使得学生无需认真学习,更谈不上将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选课的设置使得学生在学习通识课程时不能根据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兴趣,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进而出现“选修课选不上、必修课听不懂”的现象,无法完成知识衔接。

3 基于物流的电子信息通识教学策略研究

3.1 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物流发展推动着电子信息技术进步,反过来电子信息技术是物流发展的有力保障。电子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基于此,高校可以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使电子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相融合,从而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首先,高校应该加强教材建设。目前许多高校都编写了自己的电子信息通识教材,但是这些教材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编写,并不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在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时,可以采用其他高校编写的物流管理专业教材或者自行编写教材。

其次,教师应该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当前物流企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并与物流企业共同编写教材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与物流企业合作,将电子信息技术深度引入物流领域。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技能。

3.2 合理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通识课程,要结合本校的培养方案,依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避免内容重复,突出重点。通识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合作学习”的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3.2.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比如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3.2.2 增加互动环节

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3.3 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内容设置方面应该以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把实验内容的设计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而由于通识课程的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方面的限制,要想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就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传统的课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而现代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实验则更多地强调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际应用研发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应该对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实验内容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实践教学内容。

3.4 注重物流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教学的结合

在开展基于物流的电子信息通识教学活动时,应该注重物流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教学的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物流信息化现状,才能将物流信息化与专业课程结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首先,在学习物流信息化知识时,教师应该了解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比如在当今社会中,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飞速发展,对电子信息通识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教师要充分了解物流信息化现状,更好地将电子信息通识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其次,教师要积极进行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想学好电子信息通识课程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积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物流活动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引入,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探讨能够实现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电子信息通识课程”教学策略。通过教材建设、课程优化、实践理论相结合等方法,使学生不仅了解电子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进行融合。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通识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4:49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